本文目录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难道当时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了吗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讨伐襄樊。在这一仗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的统治区的叛乱风起云涌,使得曹操都考虑迁都,想要躲避关羽的锋芒。可是,就在转瞬之间,关羽就遭到了灭顶之灾。东吴的孙权撕毁盟约,偷袭荆州。守卫公安的傅士仁和守卫江陵的糜芳都不战而降。这使得关羽一下子落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关羽败走麦城,在逃亡中被吴军擒杀。
那么,当关羽知道东吴袭击荆州的时候,他心中的打算究竟是什么?他又为何会落到败走麦城的境地,难道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了吗?
一、关羽败亡的经过。
关羽出兵襄樊,本身只是一个突袭行动。当时刘备并没有发动北伐的意思,正在进入《隆中对》里的休整阶段。刘备进位汉中王,大肆封赏百官,休整部队,进行基础建设。关羽在这个时候发动襄樊之战,是抓住曹操主力在关中没有撤回,襄樊地区兵力空虚的战机,给曹军一次突然打击。
可是,在这次战役中,关羽取得了意外的大胜。他几乎兵不血刃就歼灭了于禁、庞德率领的七军,总共三万人的曹军援军。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关羽拿下襄樊,就有席卷宛洛之势。关羽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竟然忘记了发动战役的初衷,一心想要扩大战果,和曹仁进行着难分难解的攻防战。在徐晃率领曹军主力来救援,已经没有了获胜的希望,关羽依然留恋不去,被孙权袭取了荆州。
关羽在得知荆州丢失之后,立即率领全军撤回荆州。曹操为了坐山观虎斗,下令前线曹军一律不得追击。可是,由于江陵落入了东吴的手中,留在江陵的关羽部下眷属也都落在了东吴手中。关羽又多次派使者去荆州联络东吴,结果反而被东吴所用。东吴将优待这些眷属的情况让使者带回关羽军中。
关羽的部下得知后,都失去了斗志,纷纷逃亡。结果关羽的大军离散,三四万的大军只剩下数百人。关羽自己知道势穷,只得带领剩下的部下走保麦城。不久,关羽突围去西川的路上,被东吴的伏兵擒杀。
二、关羽为何会走麦城。
那么,关羽在得知荆州失守的时候,有几种可以选择的方案呢?其实在当时关羽至少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沿着汉水撤往上庸,一种方案是南撤荆州。如果关羽选择了撤往上庸的方案,由于关羽拥有强大的水军,曹军就算是想要追击关羽,也只能望洋兴叹。这样,关羽至少可以率领大部分军队安全撤到上庸。那么,为何关羽会选择南下荆州的方案,以至于败走麦城呢?
这是因为撤往上庸虽然稳妥,可是这会带来一个恶果,那就是荆州必然会丢失了。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大将,手中拥有三四万精锐大军,居然和敌人没有打一仗就弃地而走,这是关羽做不出的事情。如果这样做,以关羽高傲的性格,比杀了他还难受。所以,这个方案是关羽不可能采取的。
而在当时,在关羽的眼中,南下荆州还是有希望的。有这样的判断,主要还是出于关羽的主观原因,他对东吴要夺回荆州的决心估计不足。因此,他将东吴袭击荆州的行动,判断成了当年湘水之争时的情况。在当时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东吴也袭取了荆州三个郡,可是最终双方还是握手言和,和平解决了争端。
在关羽眼中,这一次争端,还是存在和平解决的可能。正是对危险估计不足,关羽才在回师途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使者去和东吴接洽。谁知道这些使者反倒为东吴所用,瓦解了自己的军心。
其次,关羽也做了如果和平解决不成争端的时候,采取以武力解决的准备。关羽得到的消息是公安和南郡失守,他还没有得到宜都失守的消息。这样一来,关羽率军南下,还可以以宜都为后方,进可攻荆州,退可入西川,这样形势还有可为。
可是,当关羽的军队走到江陵附近的时候,他们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那就是宜都早就失守了!宜都失守的主要原因,是刘备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命,使得整个宜都群龙无首,瞬间被陆逊率领的吴军给占领了。樊友丢失宜都,是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樊友和傅士仁与糜芳不同,他完全可以守住宜都。
宜都位于荆州的上游,境内多山,地势险要。在陆逊占领宜都的过程中,斩杀俘获敌军将士数万之众。而且樊友也不是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公安与江陵的失守给了他足够的预警时间。如果樊友能够守住宜都几天时间,关羽必然能够赶到,形势会大不一样。即便不能夺回荆州,关羽也不会全军覆没。可是,樊友有城、有兵、有时间,竟然一箭不发,临阵脱逃,置关羽于死地。
关羽的大军离散,一部分原因是江陵家眷的失陷,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宜都的失守。本来关羽还信心满满的准备拿回荆州,谁知道走到荆州,却成了自投罗网。关羽的大军被敌人四面包围,没有后方,完全没有了取胜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大军离散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了。关羽在无可奈何之下,这才走了麦城。
结语:
关羽走麦城并不是他心甘情愿的,而是英雄末路,不能不走。关羽作为一代英豪,在得知荆州失守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向上庸撤退。他不仅仅是不愿意承担不战而逃的骂名,更是要用行动来补救形势,想要夺回荆州。
如果仅仅是荆州失守,宜都还在蜀军手中的话,关羽还可能扳回形势。他可以依靠宜都为后方,向东吴发起争夺。即使是夺不回荆州,也可以守住宜都,为刘备出川做准备。可是,刘备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胆怯无能,弃城逃走,彻底打破了关羽的计划。
关羽走到荆州的时候,发现自己陷入了四面被围,军心溃乱的境地。这时,即便是关羽也无力回天了。关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走了麦城。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关羽的主观原因造成的。那就是关羽藐视东吴,对东吴夺取荆州的决心估计不足。所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为什么会败走麦城
关于败走麦城的最大原因是关羽违背了刘备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隆中对策最重要的决策部署就是,对外接好孙权,以抗衡曹操,内修政理,以集聚实力;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曹魏进发,刘备帅兵从秦州出发,向魏国进发。当时所说的天下有变我认为就是吴国和魏国发生大规模战争,当时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而是蜀国和魏国一直有小规模的军事战争。关羽在取得对曹仁和于禁的战争胜利后,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估计不足贸然进军,造成荆州兵力空虚,给东吴留下可趁之机。
还有就是关羽本人持才傲物,对刘备的小舅子糜芳稍不满意就大加责罚,就因为他在出军前没有把粮草办好,关羽就扬言得胜回来收拾他,这造成糜芳对关羽的怨恨,更可怕的是关羽还把自己的大后方交给了糜芳,东吴军一攻进城,糜芳就投降了。关羽留的防御工事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关羽处在荆州,是魏蜀吴三国的重要角力点,关羽原则性很强,但灵活性不强,吴国和蜀国本来就因为荆州的问题矛盾不断,面对孙权的联姻,则一口回绝,一点也不给面子。还对其破口大骂,惹的东吴方面很是恼火。在关羽在前线于曹魏对峙的时候,孙权派吕蒙偷袭了荆州,失了荆州的关羽,内部军心不稳,处于极不利的境地。
于关羽前方对阵的是素有“周亚夫之风”的徐晃,徐晃在曹操手下参与过多次重要战争,和多次重大战役,作战经验丰富,在樊城之战中徐晃于关羽展开激战,在击退关羽后,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关羽战败又得知失去荆州,赶紧向南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关羽将士无心恋战,士卒逐渐溃散,最后退到麦城。麦城被吴国包围,关羽率数十人突围,后遇马忠埋伏,关羽和其子关平一起被擒,后遇害。
《三国演义》中,有人说关羽的败走麦城是诸葛亮故意害死的,是真的嘛
只是怀疑,但不是事实,孔明躹恭尽瘁,死而后已式的人物,难道还会害尽忠维刘的关将军吗?
关云长为什么败走麦城身死孙权之手
首先在主观上,刘备的蜀汉政权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上游,对长江下游的孙吴政权构成极大威胁。随着刘备入主西川,蜀汉政权的地盘和实力都大大增强,这样在三国鼎立之中,孙吴政权的实力和地盘不仅处于劣势,而且无时无刻都有来自荆州的威胁,所以孙权要想尽一切办法攻下荆州。
第二在客观上,刘备入川之始遭遇挫折,不仅损兵折将,还折损了副军师庞统,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等主力战将及数万大军进川支援刘备,在客观上造成了荆州守备兵力的不足。
第三关羽骄傲轻敌。关羽名震天下,从心底瞧不起孙吴政权,也没有把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国策放在心上。他先是带领主力主动出击攻打樊城,后在屡攻不下自己又受箭伤的情况下,仍不肯回兵荆州,给了孙权可乘之机。
第四,孙权有识人之明,大胆启用吕蒙和陆逊等年轻将领,先是吕蒙称病,后是陆逊示弱。在关羽放松了对孙吴的戒备之下,吕蒙派军士扮做客商,白衣渡江,奇袭了荆州,而樊城前线,曹操的援军已经赶到,关羽进退无路,只能败走麦城,进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