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俗语“门前开方塘,院中树夹房,家败人又亡”何意有道理吗
- 作为一个男人,面对婆媳之间的矛盾应该选择置之不理还是选择夹在中间
- 为什么有的妻子总爱让丈夫夹在婆媳中间难受
- 水浒传里面说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指的是谁
- 朋友两口子吵架,自己夹在中间,怎么做比较好
- 男的听妈话没主见叫妈宝男,那女的叫什么
俗语“门前开方塘,院中树夹房,家败人又亡”何意有道理吗
门前开方塘,院中树夹房,家败人又亡。这是一句有关建房选址,又要强调重视设计,讲究布局结构的大俗话。前是因,后是果。凡事有因果,但这的前因与后果未必是必然的,是有故意夸大其果来强调前的重要性,以此引起警觉重视,不轻视忽略其因。
人其视其家,房是家的体现。环境对人影响很大,家对人影响作用更大更直接。所以历来人对房的选址,朝向,建造都是十分重视的,也依人的认识及经验积累,形成了许多讲究宜忌,形成了一门学问。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科学理据的,有些是有心理作用的,有些是有受传统习惯影响的,有的是无理据的,有的是纯迷信的,还带恐吓人的,所以要学分析明辨最好。
房前屋后塘连塘,常常溺死少年郎。这是从安全角度的,有的是从健康角度说的。人生家庭都重视安全健康,长寿不长寿,家庭团结不团结,丁财贵寿福好不好,一切之一切都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来说因果。当然有扭曲原因的,更有夸大其词的,家败人又亡,明显是夸大其词,不一定是实际了。谁不怕家败人又亡呢?借夸大其词之效果来警示劝诫人,要人重视不利之前因。
门前开方塘。塘之有无会影响环境,关系到安全问题,塘是原有还是新开都有关系。塘之大小,所在位置,形状,水之深浅,活水死水,对人安全健康都有关系,有时是很重要的关系。死水活水对空气是有大影响的,水深水浅,形状,位置对人之安全是有影响的,特别对缺乏知识经验又莾撞的儿童少年来说影响尤大,常常有因溺水而夭亡的。后山前水,本是好的,但凡事一分为二,若屋前开塘,就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考虑详备一些,不可乱开,要所讲究重视了。
房屋与周围环境也要注意协调,有许多讲究,如阴阳强弱就是,连养花种草栽树也值得注意,花草气味会影响人,树木多少大小,种类也大有影响,前不种桑,后不植柳。院中树夹房,一来树高大有危险,招惹雷击及蛇鼠盗贼,二来树夹房是个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屋之阳气阳光,更导致房屋漏雨,所以,院中树夹房是个凶兆,要引起重视事警觉。旧时人选址建房,都好靠山面水,前无水便开塘,水能调节空气,于人居住是有利的,人离不开植物,花草树木,会在房前屋后周围种花种草种树,改善环境,但要一分为二,要看到有利好的一面,也要想到不利坏的一面,要扬长去短,才是最好,不然,也是有问题的。
作为一个男人,面对婆媳之间的矛盾应该选择置之不理还是选择夹在中间
作为一个男人,先问下自己心目中未来的家庭关系是怎样的,做决定的时候想要参考谁的意见。比较传统的想要以自己父母为主的也不能说他就是错的,但是请你和你的老婆沟通,最好结婚前就讲,告诉她我们家最后还是要听我爸妈(她公婆的)。不接受的妹子赶紧跑吧。如果希望以后以夫妻为主,那主要决定都两个人做了,老公要以这个为前提和自己妈妈沟通。另一方面媳妇千万不要认为婆婆是和妈妈一样的角色,不要期待婆婆像妈妈一样对待你。她为你做任何事不是理所当然,你也不会在与她的相处中有失落感,最主要的还是沟通。
为什么有的妻子总爱让丈夫夹在婆媳中间难受
反过来问,当妈的为什么要为难自己的儿子呢?谁的妈都是妈,谁的孩子都是宝。
水浒传里面说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指的是谁
《水浒传》中的老种,肯定是种师道。《宋史·种师道传》中说,金国王子斡离不(完颜宗望)屯兵汴京城下,宋钦宗召种师道勤王。种师道当时只有七千兵力,却沿途张榜声言有百万之众,斡离不闻知,立即北撤。种师道缓解了京城危急局势,声誉鹊起,“时师道春秋高,天下称为老种”。
老种就是种师道,那么,小种又是谁呢?《水浒传》中说,小种是老种的儿子,真的吗?
老种小种出场时的历史背景
《水浒传》中有一段精彩的故事,那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这段故事中,鲁达提到了老种,小种则出现在了故事中。
这段故事看似虚构,其实是隐藏着历史真实的,其背景就是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怎么讲呢?我们稍微扯远一点,看看这段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书中交代,因为史进寻找师父王进,便来到了渭州城。而史进则是因为王教头私走延安府,才稀里糊涂地走错了道,引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那么,王教头是什么时候从汴京出走的呢?书中写得十分清楚,这一年是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宋史·徽宗本纪》中记载:政和七年春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上任的第一天,就赶走了王进。
鲁达、鲁智深此后的故事,就大致按照这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了。仅就“拳打镇关西”故事而言,施耐庵又在这个大的时间背景中,以“状元桥”这个地标,进一步点明了鲁达就是在重和元年时,三拳打死了郑屠。
郑屠的肉铺就在渭州城状元桥下,这个状元桥,隐藏的是中国第一个皇子状元,也就是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重和元年时,赵楷瞒着宋徽宗参加科举,斩获殿试第一名。因为避嫌,宋徽宗便没有钦点自己的儿子做状元,但赵楷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子状元。
施耐庵为何以这个时间节点来写这段故事呢?原因很简单,重和元年时,(宋徽宗)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宋史·徽宗本纪》的这则记载,说的就是北宋启动了“宋金海上之盟”。
历史真实中,种师道与“宋金海上之盟”深有关系,而且,是反对“宋金海上之盟”的。《宋史·种师道传》记载,种师道曾经对童贯说: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意思是说,金国是个强盗,去抢咱们邻家辽国,我们却乘人之危,与强盗瓜分邻居的家,这样干是不行的。
老种说这句话时,已经到了宣和四年(1122年),当时,种师道随童贯应金人之约,来到北地攻打幽州。幽州问题解决后,金兵不久便发起灭宋之战,种师道南下解救汴京之围,种师中兵发太原,成为抗击金兵的一方主将。
这段历史,就隐藏在《水浒传》中,渭州城的故事就是“宋金海上之盟”的开端,曾头市的故事,则又是“宋金海上之盟”的一个阶段。梁山大聚义,宋江号召“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恐怕又是“宋金海上之盟”的终结。
老种、小种同时出现在这段故事中,他们实际上就是历史真实中的种师道、种师中兄弟。
谁是《水浒传》中的镇关西
这个问题,我已经解读过多次,《水浒传》中总共有三个镇关西,那就是文本中的郑屠、鲁达,以及文本背后的童贯。
拳打郑屠之前,鲁达低声骂道:洒家自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鲁达的这段话,说得十分清楚,他是先投奔了老种经略相公,然后才被分拨到小种经略相公那里帮衬。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鲁达做到了关西五路廉访使。因为如此,洒家便“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有学者不愿意承认鲁达就是镇关西,否则,岂不是鲁达自己打自己?或者,假如承认了鲁达是镇关西,那么,所谓的见义勇为、行侠仗义的鲁达就立不住了。因而,学者便不顾文本语法,说关西五路廉访使是老种经略相公。
这便是闹了天大的笑话了。鲁达自我简介的这句话只有一个主语,那就是“洒家”,是洒家投奔了老种经略相公,洒家做到了关西五路廉访使,洒家不枉了叫做镇关西,“洒家”怎么就变成老种经略相公呢?
《水浒传》中的经略相公,其实是经略安抚使。以“拳打镇关西”的故事的背景而言,当时的种师道是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承宣使是经略安抚使的另一个名称,以《宋史·职官》来考察,鲁达骂郑屠时,老种已经升为正四品的掌管一路军政的边关大员了。
那么,关西五路廉访使是多大的官呢?这个官名其实不是常设的,是朝廷派出的巡察边关事务的使臣,一般由內侍(皇帝派出)或者三班使臣出任,也就是说,廉防使者就是皇帝派出去办差的。廉防使者原官名叫做走马承受公事,宋徽宗于政和六年(1116年)改为廉防使者。这也说明,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一定发生在政和六年之后。
假如是內侍出任,那么廉防使者是没有品级的。如果是三班衙门派出的官员,那就以这个被派出的官员原品位对应,从北宋历史上来看,一般都只是派正七品以下的低级武官出任廉防使者(走马承受公事)。虽然这些人职位低微,还要隶属经略安抚使管辖。但是,他们的靠山却很硬,尤其是皇帝派出的內侍,他们具有钦差的性质。因而,这些人无端干预边事,欺压边将、鱼肉百姓,无恶不作。
假如老种由正四品的经略安抚使“做到”没有品阶的廉防使者,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宋史·童贯传》中就记载了,童贯曾经做过走马承受公事,也就是廉防使者。蔡京做宰相时,策划夺取被西夏占据的青唐,于是,举荐童贯为主帅。蔡京的理由是:贯尝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与诸将之能否为最悉。
审,就是察看、考察的意思,与“廉(通覝)”的意思接近。童贯审五路事宜,就是他曾经被宋徽宗派到边关巡察边事。所以,《水浒传》中真正的“关西五路廉访使”是童贯,真正的“镇关西”也是童贯。
上文讲到了种师道、种师中与童贯的关系,那么,《水浒传》中的老种、小种是什么关系,小种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老种小种是兄弟俩,又疑似一个人
《水浒传》中,把老种、小种写成了父子,但是,从历史真实,以及《水浒传》隐藏的故事来考察,他们既是兄弟,又是一个人的两层分身。
《宋史·种师道传》中说,种师道因为祖上功勋补三班奉职,经考试后改为文官,担任熙州推官、主管同谷县。后一路升迁,在做经略相公之前,官职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渭州知州。渭州,就是现在的甘肃平凉,也就是《水浒传》中小种经略相公的治所。书中设计小种也是经略相公,而且,渭州还有一个知府。
假如以这样的文本对照历史真实,老种、小种岂不就是一个人?
但是,假如从《水浒传》隐藏的故事来对照历史,那么,老种就是种师道,小种就是种师中。
师中字端孺,也曾担任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其职位与种师道几乎相当,当然也是个经略相公。而且,种师中也是长期戍守西北边疆。所以,书中说他是小种经略相公。
上文讲到,种师道与童贯的关系,童贯就是“宋金海上之盟”的发起者与积极推动者。施耐庵认为,“宋金海上之盟”是一个强媒硬保的“虚钱实契”,是导致北宋灭亡的虚假盟约。所以,鲁达大骂镇关西是“狗一般的人”。
宋徽宗就是属狗的,童贯做关西五路廉访使,当然是宋徽宗所指派。郑屠是杀猪的屠户,而宋太祖、宋太宗都是属猪的。狗,与狗一般的人联金灭辽葬送北宋江山,岂不是出卖祖宗家业吗?鲁达打镇关西,是替老种、小种出气,也是种师道反对“宋金海上之盟”的真实写照。
既然这段故事隐藏的是“宋金海上之盟”,那么金翠莲的父亲“金二”就暗喻了种师道曾经在汴京吓退的完颜宗望。完颜宗望就是完颜阿骨打的次子,北宋人称“金二太子”。完颜宗望又叫斡鲁补,所以,金二父女在渭州城就住在了“鲁家酒店”。后文曾头市的故事中,金国王子就是灭掉辽国的完颜宗望,他就是“金二”。
《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了一个梁山好汉,他便是“招安巨寇杨志”。攻打幽州时,杨志是种师道手下的选锋首,也就是先锋敢死队队长。金兵发起灭宋之战后,种师中奉命在榆次一带与金兵作战,此时,杨志便是种师中手下的选锋首。
杨志的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的经历,被写在了鲁达的故事中。所以,施耐庵专门写了一段“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的故事,把这两个文本与历史交映的人物写到了一起。
鲁达先在老种手下做廉访使者,然后,又被分拨到小种那里帮衬,做了渭州城提辖。杨志则先追随老种攻打幽州,又在小种抗金时冲锋陷阵。以此,老种、小种实际上就是种师道、种师中兄弟。
从故事中所隐藏的历史真实来看,《水浒传》中的老种、小种就是兄弟而不是父子,他们就是种师道、种师中。至于施耐庵为何把他们写成父子,那时另外的话题,后文中还有“父子客店”这样的隐喻符码,说的也是另外一码事了。
朋友两口子吵架,自己夹在中间,怎么做比较好
朋友吵架,我夹在中间劝架感觉自己会两头不落好。在男方面前永远是女人的同盟军,在女方面前又会站在男的一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当个垃圾桶让委屈的一方尽情倾诉。所以并没有因为我的耿直坏了朋友关系。
男的听妈话没主见叫妈宝男,那女的叫什么
男的听妈话没主见叫妈宝男,女的听妈的话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男的女的不听妈的话应该叫什么?男的女的长大后应该怎么做才算对错?
人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未成年期、成年期、退休期。未成年期有几个逆反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是非观念”尚未建立或不成熟,这个阶段的人听惯了妈妈的唠叨,突然听到外界的声音,感到新鲜,为了摆脱妈妈的唠叨,不听妈妈的话;成年期,已经工作了,自己长本事了,妈妈的观点和自己接触的所谓现实有点差异了,跟不上潮流了,就嫌弃妈妈了;退休期,也是遭报应期,自己嫌弃妈妈的时代过去了,该是子女嫌弃自己的时候了。
父母是人生最亲密的人。父母一般是不会加害子女的,听妈的话与没主见没有直接联系。人处在未成年期的逆反期反妈有情可原;人处在成年期不听妈妈的话属于不成熟的表现。父母老了或许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可能对自己的洋做派有些异议。但是,非原则问题为什么要反对妈妈呢?就为了投“朋友圈”的好感?即使违反了现实生活的原则,就不能用点“善意的欺骗”吗?
所以,如果说听妈话没主见叫妈宝男女的话,那么逢妈必反的人充其量只能叫“二愣子女、二愣子男”。我们应该给听妈妈话的人点赞!
听妈妈的话是对老人精神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