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人世间》据说收视率火爆,你认为拍得咋样
- 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究竟触怒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
-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制裁美国总统拜登,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点呢
- 有哪些到最后5分钟都猜不到结局的电影
- 美国通胀触顶!但为何市场继续下跌
- 香港人一次性拿出100万的家庭有多少
- 德国等欧洲国家难道不知道俄乌战争中美国的意图吗
- 韩国的民粹主义这么强势美国如果撤走韩国会不会走日本的老路
- 美剧一年出一季,一年后再看,有些细节都忘了有再回头去把整部剧重看一下的吗
- 卢布涨回来了!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失败了吗
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人世间》据说收视率火爆,你认为拍得咋样
首先声明一点,我是一名70后,出生在70年代初期,北京人。也是快50岁的人了。
这部剧中反映的情况,我经历了一部分。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受父母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偏爱文学作品,对《人世间》这部作品中所反应的时代背景,大体上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在这里,简单谈谈我对这部剧的一点看法。
前面已经说了,我受到了父母的影响,父亲是军人,一直干到退休,母亲最初是街道工厂的职工,后来转行。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文革。
在这里我不想多谈时代背景,只想谈点对这部剧的想法。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部剧。
首先,不能否认,这部剧的班底很硬,从小说,到编剧,导演,主演,直到配角,都是明星级别的。
但是,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可能问题出在作品本身。
这部小说我没有认真读过,不好妄言。
但是,只从电视剧的视角看,我有点困惑。
我们都知道这部剧跨度很大,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很多,这一家人也是命运多舛。
但是,我觉得作为一部央视的开年大作,在主题立意方面应该明确吧。
我不认为因为那个年代如何如何,创作文艺作品时就必须要如实还原。
特别是对剧中主人公的命运安排。
通常来说,为了剧情安排,让主人公多灾多难一些,我们可以理解,最终苦尽甘来,或者有的一苦到底也是有的。
但是,坏人总不能嚣张到底吧?好人也不能都倒霉吧?
可是,截止到目前,包括剧透的内容,好像这一家人就没有好。
大儿子为了人民鞠躬尽瘁,得了不治之症。刚去世爱人就再婚了。
小儿子为了报仇,结果自己反而坐了12年的牢。
女儿爱慕虚荣,导致自己的女儿离心。而她自己居然是全家结局最好的。从来没有关心过任何人,甚至是自己的母亲,女儿,老公,哥哥弟弟,她心里只有她自己,可是,偏偏就是她成了人生的大赢家。
孙子不辨是非,为了所谓的理想,追随无法无天的生父而去。最终落得客死他乡。
虽然,可能这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写照,可是,我真的看不下去。
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又想让让孩子们从中学到些什么?
不好的思想,不好的人没有得到报应,反而受益了?好人得不到好报?最终一地鸡毛?
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究竟触怒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
1972年的美国大选,尼克松在全国50个州赢下49个,他的得票率为96.84%,如此巨大的优势让尼克松踌躇满志,他期盼自己可以成为二战后最伟大的总统,以他的能力他是非常有希望实现这个目标的,能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说明美国民众对他的认可。可惜,尼克松的美梦在1974年8月彻底破灭,他因为“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水门事件”最初看起来微不足道,最后为何终结了尼克松的总统生涯?
一、水门事件的经过
水门大厦位于首美国首都华盛顿,它是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总部。
1972年6月17日晚上,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一位勤快的工作人员最后一个离开了水门大厦,他偶然瞥到一间办公室里有几束手电筒的光在晃动,于是他向大厦的警卫人员报告情况。英勇的警卫人员将五名夜闯水门大厦的不速之客抓获。经审讯,其中一名叫麦克德的带头大哥居然是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的安全顾问!
据麦克德交代,他是奉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的命令,来水门大厦安装窃听器,窃听民主党的竞选策略。这就是后来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的“水门事件”。
二、尼克松的应对
“水门事件”最初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如今已经证实,水门窃听并非尼克松安排的,完全是竞选班子一帮愚蠢的投机分子,为了邀功请赏而做出的决定(水门窃听案的几名作案人员,作案手法笨拙,而且被发现后居然被轻易抓获,精明的尼克松是不可能安排这么几个傻子去做这种傻事的)。
因此当尼克松得知水门事件时,他以为这是有人开玩笑。当尼克松弄清楚麦克德确实卷入水门事件后,他紧张了。
水门事件和尼克松关系不大,他顶多就是管教下属不严,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事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因为197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在大选的关键时刻,如果让竞争对手民主党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将对尼克松连任总统非常不利。
因此尼克松决定掩盖此事,他召集幕僚:“不是有三个古巴人吗,就把水门事件解释成古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窃听活动。”
随后尼克松在新闻发布会上面不改色地解释到:“白宫班子和本届政府中,没有一个现在受雇用的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
尼克松的应对措施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谋略,美国人民相信他的解释,认为“水门事件”不过是民主党在栽赃陷害。
最终在1972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美国人民用选票表达了对尼克松的认可,尼克松以巨大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成功连任总统。
如果不是一群正义的人在此时挺身而出,以及一群不讲义气的猪队友连累,尼克松几乎完美地将“水门事件”掩盖住。
三、一群正义的人和没义气的猪队友,引发蝴蝶效应
两个初出茅庐的记者
“水门事件”发生后,《华盛顿邮报》第二天就对此做了报道,但是当时并未引起关注,负责报道的两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当时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让这样两个人去报道说明,最初《华盛顿邮报》也没有预见到“水门事件”的重要新闻价值。
但是恰恰是这样无心插柳的安排,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最终将总统扳倒。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案发后被报社派往法院,旁听法官对水门嫌疑犯的预审。当两名记者听到麦克德说自己是中央情报局的职员(麦克德此时没打算供出真实身份,因此谎称是中情局的)时,两人立刻敏锐地认识到眼前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案件,也许是惊天大案。
于是,这两名记者对“水门事件”展开了深入报道,挖掘出许多劲爆的内幕消息。
他们先后披露,水门事件的嫌疑犯身上有白宫助理亨特的联系方式;他们还发现水门嫌疑犯的银行账户收到的钱来自竞选捐款。
正是在两位记者的不断报道下,国会成立了水门事件委员会,对水门事件展开深入调查。
一位关键的线人
《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披露了大量涉及水门事件的核心内容。但是,两人当时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些核心消息的?原来在他们背后,有一位关键的线人——代号“深喉”的神秘人物。
“深喉”的身份在2005年时得到了证实,他就是时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的费尔特。
费尔特勇于揭露水门事件的目的并不伟大:费尔特是因为尼克松没有提拔自己为正局长而怀恨在心。水门事件给了费尔特报复尼克松的千载良机。
费尔特的加入,让原本看是微不足道的水门事件发生重大转折,由于费尔特掌握了大量核心内幕消息,这些消息非常有杀伤力,最终推动了对水门事件展开深入调查。
一群没有义气的猪队友
1973年,国会开始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
事情进行到这里,已经对尼克松非常不利,但是也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五位夜闯水门大厦的下属,尼克松就可以保全自己。
最初这五名嫌犯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他们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拒绝交待幕后指使。
主审的西瑞卡法官决定采用心理战术,策反嫌犯,他恐吓五位嫌犯,将被判刑20年。
最终“革命意志”不坚定的麦克德变节了,当时他已经50多岁,他没想到这事闹得这么严重,如果要坐牢20年,就算拿到再多钱,自己是否能活着出来享受?
于是麦克德招供了,他向法官坦白了一切,水门事件的大火烧向白宫。
尼克松慌了手脚,他决定动用最后一个替罪羊——白宫法律顾问迪安。
迪安和水门五壮士一样,一开始他拍着胸脯答应做替罪羊。但是到了法院后,当迪安得知自己可能被判刑40年时,他和麦克德一样变节了。
迪安的叛变带来巨大的杀伤力,因为之前对于白宫的指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法院没有掌握实质证据。但是迪安却提供了一条对尼克松非常致命的信息:尼克松在白宫办公室安装了录音,他和幕僚关于水门事件的谈话有录音带为证!
迪安
当然尼克松在办公室安装录音并不是为了窃听,他是为了日后撰写回忆录时可以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尼克松这个要命的决定,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三个执着的司法人员
收到迪安如此劲爆的爆料后,司法人员开始采取行动。1973年7月23日,负责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发出传票,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尼克松以总统特权一口回绝。但是考克斯却不依不饶,坚持要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恼羞成怒的尼克松找到司法部长理查森,要他解雇不识时务的考克斯。
谁知理查森和考克斯一样“不识时务”,他拒绝尼克松的要求,并请求辞职。
气急败坏的尼克松立刻满足了理查森的要求,他找到副部长洛克肖斯,要求解雇考克斯。结果洛克肖斯也十分硬气,他拒绝了尼克松。
尼克松只好找到司法部第三把手博克,要求他解雇考克斯,博克同意了。于是,在当天,理查森、洛克肖斯和考克斯三位司法部的高官同时被尼克松炒鱿鱼。
消息传出后,当地的媒体惊呼这是“星期六之夜大屠杀”,美国要出现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
消息传出后,美国民众爆炸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并且发了300万的电报、电话和信件到白宫,抗议“帝王总统”,要求弹劾尼克松。
四、山穷水尽的尼克松被迫辞职
1973年11月1日,尼克松任命贾沃斯基为特别检察官,接替考克斯。
贾沃斯基保持了美国司法人员捍卫法律的精神,他也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尼克松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交出录音带。即使到这时,尼克松也没有彻底失去希望,只要他把录音带里涉及水门事件的证据抹掉后再交出去,美国人也拿他没办法。
尼克松也确实这么做了,他安排助手处理了这些录音带后才交出去。但是尼克松却再次被猪一样的队友坑了。
贾沃斯基发现一盘重要的录音带,里面清楚记录了水门事件第六天,尼克松指示助手阻挠调查水门事件!这么重要的内容,尼克松的助手居然没有处理就上交了。
自此,尼克松众叛亲离,他失去所有人的支持,连国会的共和党议员都建议尼克松辞职。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最终投票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罪名:妨碍司法、滥用权力、蔑视国会。
接下来,弹劾案将被提交国会投票表决,此时的尼克松已经彻底绝望,他知道国会肯定通过弹劾。被逼到绝境的尼克松,只好抢在国会表决前辞职。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黯然下台。
五、尼克松动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
纵观整个事件,尼克松其实挺冤的,他最初对事件毫不知情。但是之后尼克松的处理方式激怒了美国民众。
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宪法对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分工和相互制约做了规定。
而尼克松在水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将行政权凌驾于司法权之上,他滥用职权,试图掩盖真相。当真相快要掩盖不住时,尼克松图穷匕首见,一口气将三位司法人员炒鱿鱼。尼克松的这种做法违背了美国宪法三权分立的精神,使他彻底失去所有人的支持。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制裁美国总统拜登,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点呢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这比制裁几十亿美元严重多了,再说,禁止这几个入境俄罗斯,那意思就是乘坐其他国家的飞机,都不能过境俄罗斯,退休了也不行!
有哪些到最后5分钟都猜不到结局的电影
这题我会。
推荐两部反转很有趣的日影。
- 爱的成人式
这部电影在海报上非常直白的写着:最后5分钟会颠覆一切,让你一定会再看一遍。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想,既然了预知了会有反转,那么在看的过程说不定会猜到。然后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猜,当然,没有猜到。
因为这部电影在时间线上玩了一把诡计,骗过了所有观众。
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自卑的胖子约到了女神级别的女孩儿,两个人在一起后,胖子做出了改变,比如考驾照、变时尚、减肥……减肥成功的他去外地工作,劈腿了一个知性女孩儿……
看到这里,你或许以为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爱情故事,其实不然,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面,直到最后才会揭开,这部电影也并不像我前面叙述的那样。
一部流淌着小清新气质的爱情电影,怎么反转呢?我不多做剧透,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
- 摄影机不要停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部电影不能算是最后5分钟依然猜不到结局。因为它的反转从三十多分钟就开始了。
最初的三十分钟,你会以为这不过是一部低成本丧尸片,所有的桥段都不新鲜,演员演技、道具布景都很劣质。
但是,这部丧尸片的重点又不在前三十分钟的丧尸部分。
看电影时的情绪,在爆笑和感动之间来回切换,具体怎么反转,剧组玩得有多么欢脱 ,这,也无法剧透。还请大家自己去看去感受吧。
不到最后一分钟,你甚至无法预料这部片子会“玩”到什么程度。
美国通胀触顶!但为何市场继续下跌
谢邀!
首先简答:美国通胀是否触顶,还没确定;而所谓市场,是指哪个市场,大概是指股市吧。那长久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之前说过多次,今年美股将大幅调整,和最高点相比,下跌30%是大概率事件,和通胀并非直接相关,是这次美股牛了十二三年,早就高处不胜寒了。
再将昨天和前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 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17日:首先要说的是,鲍威尔刚表示,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继续加息,直到通胀回落(Powell says the Fed will not hesitate to keep raising rates until inflation comes down),和我之前的判断一致,美联储将不惜一切代价将通胀压下去。
最近美股连续下挫,据我老东家美国银行周二发布的行业调查显示,5月全球基金经理管理的现金水平创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袭击以来最高,而科技股空头的头寸创2006年8月以来最高,并且股票减持数量创2020年5月以来新高,显示市场一直在试图确定股市是否已跌得足以让遭受重创的股票反弹,尤其是科技股。
今日公布的零售销售数据看似出色,不过,可能只是误导,因为当通胀率较低时,名义销售数据与经通胀调整后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当通胀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时,情况恐怕就不是如此了。
而4月份制造业产值强劲则凸显出了与劳动力和原材料相关的产能约束放松,为生产商满足对商业设备和一些家庭用品的强韧需求提供了更大灵活性。
我在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最后提到推特,说马斯克要是将400亿美元的offer减至300亿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话音刚落,马斯克表示,以较低的价格与 Twitter 达成可行的交易并非“不可能”;刚才马斯克甚至喊话美国SEC,呼吁调查推特用户数量!
显然,最关键的问题是,推特之前告诉马斯克,僵尸(垃圾)账户占用户总数的不到5%,但是,最近第三方分析估计推特僵尸号在20%左右!而马斯克之所谓天价收购推特的前提是货真价实,如果推特含水分的比例过高,那就表明收购要约开价虚高,需要重新核实!
16日:首先要说的是,目前,投资者担心美联储激进紧缩以控制通胀的做法将导致经济衰退,其实,长久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我早就多次判断美国经济将走入衰退。
而在米塞斯和哈耶克看来,衰退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的自行调整,它清算了繁荣期造成的经济扭曲,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人为造成的繁荣一定会伴随衰退……我之前也说过多次,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恰恰是市场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释放经济中已经存在的问题,可以清算通货膨胀下的繁荣带来的不良投资,去掉落后产能。
同时,在熊市之中的任何反弹都是“Dead Cat Bounce”(死猫反弹),即后续还会有更大的跌幅。然而,事实上,自1928年以来,美股,比如标普500,平均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熊市,非常正常。而从长线来看,标普500的平均年化收益超过8%(扣去通胀)。
再提一下推特,今日继续大跌,已回吐了马斯克披露持股以来的所有涨幅,最低至37.58美元,不到70%的马斯克的收购价(54.20美元),也就是说,马斯克要是将400亿美元的offer减至300亿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最后提一下,比特币跌破3万已经一周了,这次不像之前,还没看到像样的反弹……点到为止吧……
预告一下,明(19日)晚九点,锁定我的快手直播间,和我一起聊聊《520告白日:当经济学遇到爱情》(注:今(18日)晚10点,将先做半小时预热直播……谢谢关注!
再顺便打个小广告,我的财经图书“收官之作”《投资的方法》新鲜出炉、《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即将上架,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香港人一次性拿出100万的家庭有多少
据我了解,香港人一次性拿出100万的家庭顶多占五分之一。详情如下;
1、香港总人口数有六七百万,按平均一户三口人计算,也就200多万户。以花旗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来看,拥有100万港元或以上流动资产的总人数为100.8万人,假如按每户平均一人计算,岂不过半的家庭都能一次性拿出100万来?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也就是说富有的家庭人人都有超过100万的存款,拿不出100万来的困难家庭占了大多数。
2、与香港人有过交往的朋友都知道,他们不爱存钱的消费习惯与欧美等国家相似。尽管工资相比内地高了很多,可是物价也高,且香港人多数喜欢去外面吃饭与娱乐消费;如此一来,上班族能存下来的钱并不多。虽说100万港币不算什么大数目,但普通人要存足这个金额也是很难的。
3、查一下在香港住公屋的人数,就能清楚有多少人一次性拿不出100万来。这是因为要想住上公屋,是有条件的。户头上有100万存款的家庭,是没有资格住公屋的。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由于没有通关对香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多数家庭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已属不易了,要存下100万来,只有等疫情过后再努力了。
朋友,你认同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谢谢。朋友,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敬请关注@行走天涯解读人生
德国等欧洲国家难道不知道俄乌战争中美国的意图吗
不是因为欧盟没有聪明人,其实事情很简单,欧洲各国名为美国盟友,实为美国家奴,自二战后,美国在欧洲各国广泛深入渗透不,他们的媒体基本上是被CIA控制,社会充斥着各种由美国控制的NGO组织,他们的学者思维和舆论都被深度洗脑操纵,政客被CIA抓了不知道多少把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象某个政客试图挑战美国核心利益时,美国标准操作第一步: 发动媒体和NGO组织搞骚乱声讨,西方民众多年来被洗脑的非常蠢基本上说啥信啥,压力之下如不服软发起第二步: 爆(造)黑料搞臭,或者断他财路,再不行第三步:伪造好证据送进监狱或者暗杀,这几板斧下来,已经没什么欧洲政治家还敢反抗了
韩国的民粹主义这么强势美国如果撤走韩国会不会走日本的老路
确实,日本侵略中国时,韩奸最积极。他们狼狈为奸,对我国伤害极大。
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东亚地区的IQ测试值在106左右,白种人约为100,美国的黑种人为85,撒哈拉地区的非洲黑人为70。
韩国民粹主义抬头,不得不防。
联想过去的我国积贫积弱,受人欺负在所难免。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日益强盛,受人欺负的时代一去不返。
用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会使我们坦然面对一切野心狼。
东亚思维,根源华夏。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当今中华,长缨在手。
美剧一年出一季,一年后再看,有些细节都忘了有再回头去把整部剧重看一下的吗
如果忘了,我只看上一季的最后一集,基本看的时候就回想起来了,如果忘了个干净,那说明这个剧你不感兴趣,弃了就弃了。毕竟那么多剧,看不过来。
卢布涨回来了!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失败了吗
专业知识很重要,但常识更重要!
比如说汇率。只有当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时,汇率才是真实的,否则所谓的汇率,不过是哈哈哈!
再比如说,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是各种货币可以自由进出。不能换汇、不能自由跨境流通,所谓的金融中心,也不过是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