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朱元璋没文化却有雄才大略统一天下
- 罗贯中为何把雄才大略的刘备写成了爱哭的人
- 唐玄宗真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吗
- 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到了后面被人们一再贬低
- 突厥人为什么能吓哭雄才大略的隋炀帝
-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变的残暴阴暗
- 历史上哪个人物称得上是“雄才大略”
- 三国谋士你们觉得谁最雄才大略(请不要以演义为依据,谢谢)
- 为什么李治雄才大略却被称为懦夫皇帝呢
- 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中,哪些后来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为什么朱元璋没文化却有雄才大略统一天下
首先说朱元璋和刘邦一样懂人心、人性、人能;人欲、人求、人需……简单一点说就是懂人!
其二说朱元璋爱学习,爱动脑,爱奋斗,敢拼搏,胸怀远大,志向高远,成长迅速……
其三说朱元璋知大势,抓机遇,善用人,手段干净利落,做事原则性强,灵活度又高,心狠手辣目的明确,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
总结:朱元璋个人魅力值高,有天性做基础,后思谋奋斗做动力,洞察天下大势,洞察人心变化,洞察先机……做大事不拘小节,审时度势把握尺度,灵活多巧直达目标……优点很多,能力很强,机缘巧合……太多因素!
罗贯中为何把雄才大略的刘备写成了爱哭的人
民间也常用“看你和刘备一样”,来形容一个人情感脆弱爱哭,也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由此可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刘备爱哭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
但是,历史上能有“昭烈”帝号,又被曹操称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 的枭雄刘备,自然不会是一个爱哭的人,而是一个很有主见,性子刚烈之人。
那么,作为撰写历史小说的罗贯中,应该对刘备极为了解才对,那么为何要将他刻画成一个爱哭的形象呢。
祥子以为,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大概是为了更能体现刘备白手创业的艰辛。
作为“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创业之初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一无地盘、二无钱粮、三无高位、四无背景,只有一个真假难辨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虚名,勉强能拿出来虎虎人。而其能真正给予麾下的,就只有一份真诚和外加一个飘渺的希望罢了。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说,古往今来人类生存的基本规律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打工者,所求无非一为收入,养家糊口;二为升职,发展提升;三为情感,能和一个合作愉快的老板或上司共事。
所以,刘备创业起初就很能认清自己,便通过“哭”全力打造自己仁义、重情的社交名片,并且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最终取得了一个个非凡的成就。
一哭,有了桃园结义,初步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班底;再哭,“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坚定张飞以效死命之心。
二哭,感动赵云,吸引赵云的主动投奔;再哭,扔阿斗于地,感动的赵云一塌糊涂。
三哭,用诚心打动诸葛亮出山相助;再哭,临终托孤,感动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哭,借荆州以为立足;再哭,强占荆州以为己有……
可以看出,虽然刘备付出的真诚、仁义最为廉价,但收获却极其丰厚。
期间,刘备被世人称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有仁德的谦谦君子。之后,刘备也因为此仁名,徐州牧陶谦才情愿将徐州诺大的家业拱手相送;徐州富商糜竺也愿倾尽家财相助相随。
由此可见,创业成功并不一定要非依靠雄厚财力或深厚背景,真诚的付出同样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
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
唐玄宗真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吗
先摆明观点,唐玄宗真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首先,唐玄宗成功铲除政敌,登上皇位,崭露出惊人的政治谋略。
唐玄宗本身只是唐睿宗的第三子,在宗法和体制上都无所凭借,他是依靠自己本身的实力才成功铲除政敌成为皇帝的。他先是在景龙四年(710)联合姑母太平公主,铲除以韦皇后为代表的政治集团;又在先天二年(713)除掉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两次政变成功,让王朝的最高权力回到李氏手中,崭露出惊人的政治谋略。
其次,掌握皇权后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杜塞乱源。
唐朝的皇位传承授受之际往往很不正常,玄宗一方面将自己的几个兄弟、十几个儿子和后来的皇孙都安排居住在一起,给予非常好的待遇,营造了友悌孝义的大氛围,也换来了政治上的安定;另一方面,虽然武惠妃、杨贵妃独宠,但玄宗绝不给予皇后名分,杜绝了武则天、韦皇后复出的可能性;对于在自己发动的两次政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禁军,他也分化瓦解,出身亲信家奴的王毛仲、曾经的功臣葛福顺等都被玄宗贬逐诛戮,陈玄礼成为高力士的心腹,确保禁军无法载舟覆舟。
最后,是军事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和改革改良。
第一,玄宗将原本属于行军大总管的权力转移给了边防军事统帅节度使,在开元九年(721),就设立了9个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这一共10个相关的边防军事统帅,集中管辖区域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以巩固边防,维护版图,节度使还解决了之前府兵制度下“命将出师”之后临时职务的行军大总管无法与府兵之间建立兵将相习的封建从属关系这一问题,增强了战斗力。
第二,改变府兵制度的征兵方式,由节度使在当地招募史称为所谓“健儿”的长任边军,这样一来,使得内地州郡从此没有所谓的征伐之役,避免府兵制下农民停工废时、跋涉万里去充当士兵的困苦状态。
当然,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后人对节度使这一新制度的设立颇有微词,确实,玄宗本人认知和判断上毋庸讳言存在错误,他对节度使的坐大甚至造反估计十分不足,但是,即使拿安禄山的基本盘范阳节度使来看,前期它主要的功能和任务即防范契丹族和奚族侵扰是完成得很好的,要知道,在武则天时期,这两股势力是中原王朝倾举国之力所难以应付的。
唐玄宗当然有相对昏庸的一面,但综上可见,总体来说,他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退一步讲,他的主流是一个盛世英主,这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
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到了后面被人们一再贬低
个人观点:应该是这个原因。因为,他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突厥人为什么能吓哭雄才大略的隋炀帝
当突厥人的箭矢到了隋炀帝的脚边的时候,死亡的威胁来的那样快,他再也憋不住了,抱着自己最小的儿子杨杲大哭不止,哭的眼睛都肿了。周围的大臣们用身体为隋炀帝筑起了长城,哭够了的隋炀帝呆呆地看着身边的大臣,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因为他还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回过神来,他以为突厥还是曾经的突厥。
想当初,杨广刚刚登基不久,突厥的实力还是很薄弱的,和隋朝的关系不错,先是进京朝见,后来在607年,杨广到了榆林,让宇文恺做了豪华无比的大帐来宴请启民可汗和其部落的数千人,宴会的规格是相当高的,而且宴会结束之后还赐给了启民可汗很多的贵重物品,这次花费的财力是非常大的,贺若弼、宇文弼、高颎等人都认为杨广对启民可汗的态度过于好了。
当然杨广有他自己的打算,向周边的这些小国炫耀国力是必要的外交手段,能让他们臣服于大隋。那时的他是高高在上的,是睥睨天下的,是启民可汗要小心应付的大隋皇帝。
然而时间很快到了615年,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突厥不断强大起来,始毕可汗继位。而大隋朝的子民则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杨广搞的土木工程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还有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已经出征了三次,国力的消耗是巨大的,而且三征高句丽都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615年,杨广暂时放下了东征的想法开始巡视天下,先是到了太原,后来在八月初巡视北寨,始毕可汗知道后,带领十万大军准备袭击杨广的车驾。当时义成公主提前将变故通知了杨广,杨广一行在几天后进入雁门城,而齐王杨暕领兵驻守在了崞县。
接着突厥人就包围了雁门郡,开始发功攻击,隋军无奈只能将郡内百姓的房屋拆了来提供守卫城池的材料。局势对隋军是非常不利的,防御工事潦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粮食,城内有军民十五万人,粮食仅能供给二十天。
不过很快杨广就没时间考虑以后的事情了,因为突厥人很快攻下了雁门郡内的三十九座城池,只剩下了雁门城和崞县,而且突厥的攻势丝毫没有减弱,甚至箭矢都到了杨广的身边,一直高度紧张的杨广瞬间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这几年的不顺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于是曾经那个威武霸气的杨广抱着年仅九岁的儿子痛哭,那泪水里掺杂着委屈、害怕以及孤独。
这一刻,死亡擦肩而过,杨广哪还有什么帝王的尊严,他以为自己的一生会在这个地方画上句号,没想到过了一会,突厥人暂时停止了攻击,倒是给了隋军喘息的机会。
杨广召集大臣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怎么来做才能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经过一番讨论,最终杨广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停止征东征高句丽的兵役,杨广亲自慰问战士,许下诺言:但凡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之后都会有富贵可享,对守城有功的人都要有赏赐,没有官职在身的直接授予六品的官职,有官职在身的就继续加官等等。
再就是派人请求义成公主的帮助,以及招募天下有志之士来保卫自己的安全。
很快,一切都在紧张的进行中,现有的士兵固守城池,义成公主也派人通知始毕可汗“北边有急”。东都和各地招募的士兵陆续往这边来赶,李世民建议的故布疑兵也发挥了作用。
杨广多管齐下,很快始毕可汗就下令撤兵,杨广的命暂时是保住了。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变的残暴阴暗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残暴阴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01
秦始皇权利的赋予
说到秦始皇,我们就会想到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秦始皇经过南征北战,历经多少磨难,统一六国,让处于混乱的六国得到归一。
随着秦始皇权利的增加,军队势力的强大,一步一步的让秦始皇有了自己的江山,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让秦始皇慢慢的有了残暴的欲望,让内心世界也开始阴暗。
秦始皇随着内心世界的阴暗,权利基于的残暴,就出现了焚书坑儒。那么焚书坑儒主要就是消灭秦始皇意见的不统一,让自己的残暴得到实施。至高无上的权利会让整个人冲昏头脑,让自己目空一切,让自己眼里的残暴视为正常。老百姓的民不聊生,在秦始皇眼中视为正常现象。
秦始皇的残暴阴暗,和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都是权利的赋予。
02
秦始皇身边人士的教唆
在秦始皇身边也有很多教唆的人,这些人在秦始皇死后就原形毕露了。
为什么秦始皇有残暴阴暗的一面,这大概受身边人士的教唆有关,为什么这么说,秦始皇刚开始,没有残暴一面,后来由于秦始皇遭到很多人的排挤,很多人的教唆,慢慢的让秦始皇内心出现了残暴阴暗。
我们都知道赵高和李斯,这两个人在秦始皇身边就有教唆事实的能力,他们支持秦始皇的残暴阴暗,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秦始皇用残暴阴暗的手段来统一六国。他们认为只有残暴阴暗的手段才能统一和治理好六国,这些国家才能臣服秦国,才能臣服秦始皇。
综上所述:秦始皇随着权利的增加,让自己有了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的能力,在加上身边人士的教唆,让秦始皇慢慢的形成了残暴阴暗。
文:长城
欢迎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请留下您的评论关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历史上哪个人物称得上是“雄才大略”
历史上有哪个人物称得上“雄才大略”?
答:历史上毛泽东主席是胸怀人民,文韬武略,从军事战略上,还是文化艺术,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魂,用智慧战胜敌人,用笔书写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敌强我弱的困境中,面对强大的敌人,为甩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四度赤水”的军事杰作,使红军转危为安,改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抗美援朝中,面对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实力,毛主席以他的雄才胆略毅然决然宣布伟大决策,派军事家彭德怀元帅,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毛主席以他的“雄才大略”,书写中国历史,他的宏篇诗作《雪》铸就历史长河,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写下《重上井岗山》的杰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不朽名句。
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抗日战争中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中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抗美援朝中打败了美帝国主义。面对强大的敌人,毛主席用智慧战胜敌人,他的一生情系人民,劳苦一生,清白做人,伟人风范。
三国谋士你们觉得谁最雄才大略(请不要以演义为依据,谢谢)
当然是诸葛亮了,刘备白手起家,能从一无所有的流民,能打下三分之一的江山。主要是诸葛亮谋划的好,还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将军辅佐的结果。
为什么李治雄才大略却被称为懦夫皇帝呢
李治是唐朝很有作为的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是自汉朝以来,中国疆域最广,也是世界影响力最强大的时期,当然这与皇后武则天的尽心辅佐不无关系,但这也证明李治能够做到以国家大局为重,察纳雅言,为我所用。所以说,李治的政治智慧是相当高的。
也正因为皇后武则天所发挥出的作用,人们往往习惯性地认为他很无能,很懦弱,其实这与李治的身体状况有关。自幼李治就赢弱多病,不象几个哥哥和弟弟那样,身体壮健,能打能杀。自打继位,没几年,头疾一直在折磨着他,所以,这就给了皇后协助理政的机会。常言道,最亲莫过枕边人。由于处理奏疏公允,能力超强,进而,李治也就放心大胆让她去做。
当初,唐太宗选择李治接班就是看中了他沉稳的个性和灵活的头脑。继位后,李治不断培养和发现人才,并大胆启用苏定方、李勣、丶刘仁轨丶薛仁贵丶高侃等名将,经略边塞。选用一批新的人才,尤其是把更多年轻有才华的人才,选拔到朝廷六部任职,从而使政令更加畅通,政权更加稳固。
武则天卓越政治才华,使李治感到欣慰。为了支持她辅政,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李治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贬官。显庆三年(658年),褚遂良死于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显庆四年(659年)七月,长孙无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杀。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 从此,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都自作主张。从废立皇后关涉原则的问题看,李治是相当有主见的,并非后人想象中的窝囊。
事实上,高宗废王立武,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为高宗选择的,轻易废后,即是违先帝之命,即使想要更换皇后,也要在世族大家中选择,没有必要非要是武氏。 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除了胆量,还有他先前提拔上来的李勣等人强力支持。由此可见,李治当时任用并依重李勣是很有远见的。关健时刻,李勣发挥的作用是非常之重要的。
李治身体有疾,但头脑异常清醒。知人善任,把诺大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统治时期、彻底征服了朝鲜,设置安东督护府。隋唐以来,突厥一直是中原王朝很大的隐患,在初唐时期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的存亡。唐太宗虽然消灭了东突厥,但西突厥仍然对大唐构成危险。高宗经过9年的战争,终于平定了西突厥判乱,设置都护府,全面控制了西域,解决了对唐王朝最大的威胁。版图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极广,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衡山。
其实《旧唐书》中对高宗的评价并不差。后来高宗的形象受贬,主要源于史家多以封建正统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书写历史,按照这个标准,武则天以周代唐,女人当政,乾坤颠倒,必须彻底否定。高宗当然也难逃其咎,毕竟他是皇帝,所以就衍生了李治是懦弱皇帝。
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中,哪些后来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王莽篡汉、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胡亥篡位等等。但是,有些人被后来证明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比较少,起码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少。那我就说说那些篡位后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几个著名皇帝吧!
第一位是隋文帝杨坚
杨坚是北周随国公杨忠的儿子,公元568年父亲杨忠死后,杨坚继承随国公的爵位。公元575年,杨坚率水军三万在河桥大败北齐;公元576年,杨坚跟随周武帝亲征平齐,被封为柱国;随后,杨坚又与齐王宇文宪一起在冀州大破齐任城王高湝,又被封为定州总管。杨坚在军中随着建功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驾崩,太子宇文赟即位。杨坚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地位越来越高。公元580年,周宣帝宇文赟驾崩,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随国公杨坚成为了辅佐朝政的大臣。公元581年,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后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成为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随文帝。同年五月,北周静帝宇文阐被杨坚派来的人该死。
杨坚成功篡位后,开始实施一系列安定内部的政策,比如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制订《开皇律》、整顿吏治、改革货币、倡导节俭、建造粮仓等有利措施,为帝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杨坚还发起了统一战争,把分裂有两百多年的神州大地再次回归一统,为大唐盛世打下了深厚基础。杨坚在位23年(公元581——604年),开创了“开皇之治”,他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是众多篡位皇帝中不可多得的英明帝王。在历经了两百多年的战乱的天下,杨坚用自己的雄才大略让天下再次回归一统的大格局,这是杨坚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第二位是唐太宗李世民
如果按照古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继承皇帝的话,李世民是没有机会当上唐朝皇帝。但是,李世民想通过自己的争取皇位。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最后成功夺取皇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之后,唐高祖李渊被尊称为太上皇,成为了“退休”的老人。虽然李世民通过政变成功的登上皇位,但是这对大唐王朝影响极大,致使大唐的十九位皇帝中只有六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大唐开国近一百五十年都没有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这实属是大唐一道特殊的景象!也是李世民篡位留下的后遗症。
虽然李世民靠篡位成功地当上皇帝,但是他的贡献也不小。自从李世民即位后就开始励精图治、从谏如流、完善制度,把经济搞上去的同时,李世民还平定突厥、征服西域,开创了“贞观之治”,被称为“天可汗”。大唐的雄风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开始显露光芒,为后来的唐高宗收复高句丽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埋下了伏笔。李世民给唐高宗李治开疆拓土的底气,李世民更是确定了大唐的基调,让大唐的雄风在后来的日子得到闪耀。因此,虽然李世民靠篡位登上九五至尊,但是它绝对是雄才大略的皇帝。
第三位是宋太祖赵匡胤
虽然大宋王朝在对外政策相对其他王朝比较软弱,但是大宋王朝的经济绝对是历史上是最发达的,政治上是比较开明的。这成就应该都归功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因为他奠定了宋朝的基调。中国在大唐王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且黑暗时期,十几个政权相互讨伐,弄得天下百姓经常处于战火之中。虽然五代十国只历史上停留了五十多年,但是它对于百姓来说似乎几百年那么漫长。
然而,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加身后,黑暗的历史开始结束,一个崭新的王朝展现在人们眼前,它就是大宋王朝。后周的皇帝柴宗训提前“退休”,成为闲置人士。赵匡胤篡位成功后,他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开始了发动统一战争。他用了数年之久统一了中国南部地区,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突然驾崩,由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赵匡胤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大宋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天下百姓也脱离了战火的苦海,结束了五代十国那段黑暗的时刻,同时为大宋定了基本基调——重文抑武。这个国策是从五代十国的教训总结得出,这个国策有利,也有弊,在此就不再讨论。赵匡胤确实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是开创了经济最发达的王朝。
第四位明成祖朱棣
朱棣跟李世民差不多,也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皇位。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临死之前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就开始着手实行削藩政策,使得很多藩王胆颤心惊,其中就包括燕王朱棣。公元1399年六月,朱棣被朱允炆逼急了,只好举起“清君侧”的名义开始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历经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朱允炆最终落败,逃之夭夭,而朱棣成功的登上皇位,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第三个皇帝。
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在南京登基,年号“永乐”。篡位成功的朱棣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位好皇帝,他一边修编《永乐大典》,此书号称当时的百家全书;一边亲征漠北,同时还派郑和南下,传播大明的威严和汉文化。大明帝国在朱棣的励精图治下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世界强国,北讨漠北、南征安南、屡次下西洋,成就了一个盛世强国,史称永乐盛世!永乐大帝把大明帝国推向了巅峰,为后来的仁宣盛世铺平道路。这些足以证明朱棣是一个好皇帝,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雄才伟略的英主。
当然,中国历史既是篡位得来的皇帝又是雄才伟略的皇帝不只这些,虽然他们凤毛麟角,但是确实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甚至影响后世几百年。从当今人角度来看,他们是历史的推手,是当世豪杰,他们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