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的确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星期这种生活节律,完全是随着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以后才有的东西,如今我们的生活都是按照一个星期为周期来循环的,每周六周日休息,这个周一上什么课,下个周一还上什么课。那么在没有星期这种东西之前,人们是如何安排休息的呢?
春秋以前的时候,各级的官员都是各级贵族,国就是他们自己的,他们真的是家国一体。那会儿应该没有什么休息日,给自己家干活,还休息什么呢?再说了,那会儿的事也不是很多。但是到了战国就不同了,战国时期的各级官员都是官僚,他们和国君之间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纯粹就是为了给老板打工。老板除了给工资,应该也有休息日。但是,我没有看到具体的材料,到底怎么安排休息,我并不清楚。
到了汉代,官员们的休息是得到了法律的保证了的。在汉代,官员的休息日叫“休沐”。《史记·郑当时列传》里提到郑当时在汉景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毎五日洗沐”,可见当时每五天休息一次。唐代人所编的《初学记》里也说道:“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这个郑当时就是在休息日里“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好不快活!
而对于高级官员而言,不仅需要接连上五天班才能休息一次,甚至很多人都是住在皇宫里或者官府里,五天才能回家一次。比如汉哀帝时候的大司马董贤,他和汉哀帝之间断袖的故事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他和皇帝感情深厚,甚至到了五天一次的休沐日里也不出宫回家。像霍光、窦武这样的重臣,更是只能到了休沐日才能回家一次。在霍光掌权的时代里,霍光的政敌就趁着霍光回家休息的时候,试图撺掇着汉昭帝惩治霍光。而东汉时候的窦武也是在休沐日外出的时候,他试图铲除宦官的密谋被别人发现,对手先他而发动政变,导致了窦武被杀,才有了后来的党锢之祸。而在李膺担任司隶校尉的时候,对于为非作歹的宦官惩治不遗余力,于是“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像霍光这样的大臣,住在宫里肯定是非常舒服的。但是一般的官员在宫里住着的时候就没那么舒坦了,当时郎官在皇宫里值夜班甚至连个被子都没有。汉明帝发现了他们没有被子,还专门下令给他们准备了被子。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官员们的日子又可以舒服一点儿了,他们上班的时候不用住在官府里,白天上班,晚上就可以回家。而到了隋唐以后,官员的休沐日就从五天休息一次,变成了十天休息一次。因为晚上可以回家,其实比着汉代还是要更舒服一些。到了明清时期,好像官员们除了在重大节庆日的时候可以休息,其他时间里就难得有休息的时光了。
”
有人说“人只要一直有里子,也就不用愁以后没面子”,你怎么看
‘’人只要一直有里子,也就不用愁以后没面子。‘’这句活我完会赞同,我的人生实践也证明它是正确的。
一九八一年,我被分配到武镇中心小学任教。当时上级要求各乡镇首先要重点办好中心小学,因此中心小学聚集了全镇教师中的精英。而我却只是一个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因食宿原因被照顾而分到了中心小学。当时,我自已也深感人微言轻,处处小心谨慎。但仍不免招来轻视歧视和嘲讽,在领导和同事面前根本不敢嗜谈什么面子。面对此种环境,我发愤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学习工作上,我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那些年,我坚持下棋、打朴克等什么娱乐活动都不参加,书、笔不离手,废寝忘食地学习文化业务。后来,镇教委领导见我为人老实厚道,工作实干,又肯学习文化钻研业务,就提我当了教师辅导员,语文教研员。专门对教师进行文化函授,业务辅导,并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我赢得了教师的尊重,有面子也是自然的事了。
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有面子,必须要先有里子。
里子是什么?里子就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它包括一个人的人品、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及社会地位等。而面子又是什么呢?面子是一个人自尊和尊严的体现。它植根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是一个人的外在表象。
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要面子的。‘’人最放不下的是面子‘,’‘’死要面子活遭罪‘’,都是说面子对于人的重要性。我认为要面子是应该的。但没有里子,面子是要不来的。要想有面子,就必须做足里子的功夫。内在不具有,外在怎么会有表象。所以,做人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要不断地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增强业务本领,提升社会地位等等。这些里子的功夫做足了,何愁没有面子啊!
如果遇到一个虚伪的女生,你会怎么办
谢谢邀请:
殊不知虚伪该如何去定义、定位,更不知该怎样去看待虚伪,也不知道世间有几人没虚荣心。人都是情感动物,都有欲望,好象人有点虚伪心是可以的,是很正常的事。社会太复杂了,我回答起来感到有些吃力,感觉自己的回答没实在感和真实感。望海涵!就此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