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什么叫奔丧呢如何奔丧的
奔丧指在外地工作的人,在得知长辈亲属去世后,急忙赶回去处理丧事。
至于如何奔丧,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视地方而定!但是及时处理遗体,这个是不用质疑的!
“吊丧”和“奔丧”有何区别两者是一回事吗
“吊丧”一般指死者生前的街坊四邻、战友、朋友、同事前去吊唁,俗称“吊丧”。
“奔丧”是指死者生前直系亲属或五服以内的堂亲前去祭奠、守灵俗称“奔丧”。
疫情之下,家里老人去世,子女不能回家奔丧该怎么办
现在正是疫情期间,很多城市都是在封闭状态,如果家里老年人去世,远在外地的女儿们,想回来奔丧,真是不允许的事,因为疫情的关系,都害怕把外地的疫情带到自己的家乡来,到时候会伤及无辜,也会有家乡的人民带来麻烦,但是这个无可奈何,真叫儿女们揪心。
我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就在几天前,我表舅妈去世了,就给我们打电话,招呼我们去送她老人家一程,我表舅妈家在本市农村住,我们去参加也是很方便,因为我们是一个市。
我们开车到农村去的时候,刚到她们的屯子边上,就看到有人看管通行,我们拿出手机出示健康码,在量体温,一切都正常才放行,等到我们到表舅妈后,就看到屯中人都去参加,但是也没有多少人,因为不让人太聚集。
我们到那里后,就听我舅说我两个表弟在外地都没回来,如果回来都得隔离14天,等到他们隔离完后,去世的老人真的等不起,我跟我表舅说,现在正是疫情期间,我们要全民抗疫,无条件的服从规章制度。
在本市的亲朋好友,到场的屯中各位老少爷们,只能仰仗这些人帮助我表舅料理我舅妈的后事。
但是在疫情期间,办白事也是简单,不让人员太聚集,只是够用人手就行,也不让办酒席,人们办完事以后都各自回家吃饭,有十多个人就把这些事情办齐了。
现在都是新事新办,也不用人去抬着棺材,用个拖拉机拉着棺材就上山了,等埋上后也没有太多的礼仪,家人们带着悲痛心情就下山了,屯中的老少爷们都抄近道回家了。
现在正是疫情期间,在本市的还算可以,但是不能人员聚集,虽然这次我两个表弟没有回来送他妈妈一程。
但是他们在视频中已经跟我表舅妈做了最后的离别,虽然那一刻很沉重,但是他们终归见了自己妈妈最后一面,也了去了遗憾。
他们没有亲自回来送自己妈妈,他们也会感到很心痛,但是他们也有值得表扬的一面,舍弃小家顾全大家,不给屯中的老少爷们添麻烦,你说值给他们点赞吗?
家中亲人去世,在外工作的人都要回家奔丧,为何古代叫丁忧呢
最近单位一领导的父亲去世了,他按照风俗,蓄须守孝35天。直到“五七”过后,才剃须理发。
由于领导的父亲属于高龄去世,因此我们也曾跟领导调侃过几句:“您这光蓄须还不够,得结庐而居三年呀,得申请‘丁忧’呀。如此一来,您这位置就空出来罗。”
当然,说归说,今人早没有了“丁忧”这一说了。这都是古代官员们的事了。
“丁忧”一词出自《晋书.袁悦之传》:
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
在古代,子女按礼丁忧,任官者必须离职。期限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汉代时,丁忧制度已经盛行,对于官员父母丧而不“丁忧”者,一经查出,将受惩处。
由于官员丁忧,须去职三年,这对于紧要位置而言,不利于政策的连续性。特殊时期,朝廷会行“夺情”,即强招这些丁忧期间的官员起复为官。
明朝张居正当年甚得万历皇帝倚重,其父去世后,小皇帝对他施行“夺情“,此举遭到了士大夫的强烈反对,当时被小皇帝压下去了。但后头张居正死后,这事又被翻出来。万历皇帝也翻脸不认人,把这作文章清算,使得张居正死后也没个好名声。
所以,在古代,丁忧很严肃,夺情要谨慎。远不像今天可以随意对待父母之丧。
也有把”丁忧”这事儿扩大化的。清朝的姚启圣就耍过这招,他因事与朝廷不谐,竟以家中乳母去世,申请丁忧。这就是利用“丁忧“做挟制文章了。
关于”丁忧”的这些事,都是古代传下来的礼仪制度。过去的人们,对于父母恩情,回报的形式是有规可循的,当然,这在表达了孝义的同时,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