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
刍狗,就是草把狗,草为思意象,如羊亦表思意,此为经典语境之定式。天地不仁,即是说天地与仁不是同一义理之体。仁者,一般性质之人也,是人之共性体。以万物为刍狗,即是说,天地用万物当供品祭祀道,道即规律,也就是说,万物只是规律的道具,以演示规律而已,而万物却没有自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不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
扩展资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刍狗: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典出通行本《道德经》老子第五章,郭店简本《老子》无此句。郭店简本仅有本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文义与通行本同。
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牲畜)。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自然界是没有仁义道德可讲的,老虎是不会因为小鹿的相对弱小而怜悯,世间万物会按照自然界的规律(道)来运行,人和动物对这件事来说是没有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