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俗语老人言

民间俗语老人言(农村人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说明什么问题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5 03:21:44 浏览24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农村人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句话的重点是“老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978年之前,农民兄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只有广播、收音机,以及农村大队部的报纸等。那个年代,人们从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礼仪等,特别是被实践反复验证成为科学知识的经验,就会生产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性。

比如,小时侯我们在农村有个活动,叫滚铁环。当奔了流汗时,都会把衣服脱了,一不小心就会头疼脑热的。而妈妈每次在我出门滚铁环时,都会强叮嘱,“热起来时,不要脱衣服,把怀解开来凉凉,再把钮子钮起来!”,所以,我就没有因为滚铁环着凉而发热过。

用今天的科学知识来说,感冒病毒早就潜伏在人体内,但由于处于被抑制状态而没有发病;当人体着凉后,感冒病毒就会大量繁殖而使人患病。妈妈真的不懂这个道理,但她会用“老人言”的方式来提醒我,让我避免因一热一冷而感冒。

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也被称为“爷爷未必经验多,孙子未必懂的少”时代,因为人们既乐于分享成功经验,又乐于获取各种资讯。比如,交电费,老一代人习惯到营业厅柜台交,而年轻人在家动动手指就把电费给交了!

时代在变,不管农村人,还是城里人;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要不断的学习,以更好的适应时代需求!

老一辈留下的“忠告”有哪些

1、酒桌上闹事的人,不能深交!

2、人穷就少麻烦别人,要知道一个道理:人穷,亲戚都怕接你的电话!

3、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

4、心要大,事才会小;心越小,事越大;遇事往好的地方想,烦恼才会越来越少。

5、别用借钱来试探人性,否则你和谁都相处不来!

6、人比人,气死人,命比命,气成病,不要和别人攀比,累的只有你自己!

7、近邻不可断,真心朋友不可疏,遇事才知道搞好关系很重要。

8、事儿不能拖,话不能多,人不能作,与你无关的事,别问,别想,别多嘴!

9、喝酒,别喝醉,别让事情超出自己可控的范围。

10、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对于背后议论自己的事情,不需要计较!

11、不要和人抬杠,打赌,很容易结怨,冤家宜解不宜结。

12、事后诸葛亮的人,要远离!

13、别擅自为朋友出头,看似讲义气,实际上是最傻的。

14、别得理不饶人,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人生的路才更开阔一些。

15、一分本事一分银,想要成功,先把本事练好。

16、别打肿脸充胖子,这种人最让人看不起!

17、别做中间人,更不要给别人担保,后患无穷!

18、端人家的碗,就要受人家的管,出门在外,不是家里,没有人会顾及你的感受。

19、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一时痛快,遗害无穷,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够和气生财。

20、亲兄弟,明算账,你不算账,就有可能结怨。

21、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帮人要有自己的底线!

22、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要学会拒绝,不要做老好人。

23、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晃荡!做人不要总是炫耀自己,会显得自己很浅薄!

24、能大能小是条龙,能大不小是条虫。男人大丈夫,要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

25、人要学会微笑,人际关系才能够更和谐,伸手不打笑脸人就是这个意思。

2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努力了,就没有遗憾。

27、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做事前要多想想!

28、为人处事,说话要留余地,点到即可。

29、人生有两种饭不要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做的酒。

30、人生有两种人不能见:离了婚的夫妻,回过头的朋友。

31、男人出轨家暴不能容忍,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32、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否则就会后悔。

33、人最怕的就是自夸,从而得意忘形。房屋怕倒塌,能人怕自夸。

3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旦走了歪路,后悔都来不及。

3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

36、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珍惜枕边人。

37、生活太安逸的时候,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居安思危。

38、多看看身边优秀的人,要主动和他们接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9、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出门在外,多长个心眼准没错。

40、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路。尊重别人,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41、十分聪明用7分,留下三分给子孙,凡事不能太过,过犹不及。

42、亲戚不共财,共财两不来!不要和亲戚合伙做生意,真的有可能成为仇人。

43、不道人之短,不说己之长。尤其是在公司,表现得越多,越吃力不讨好。

44、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45、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伤话。

46、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过一番考虑再说。

47、请人帮忙的事情,需上门请,最好!

48、地位不等,最好不要说玩笑话!

49、老天不给你困难,你又如何看透人心,又如何能够反思自省,要相信老天绝对是公平的。

50、真金不怕火炼,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农村俗话“不听老人言,白草长成山”,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不听老人言,白草长成山。这句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到现在。也就是说老人比较有经验。老人教育。下一辈。人要好好做人。就像种庄稼一样。地里的草长了,你要拔掉辛辛苦苦劳动,不怕苦。庄稼就长了好的收成。所以说老人经常说这句话。

农村老俗语“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说的是什么有道理吗

农村老俗语“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说的是什么?有道理吗?

老话常说“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对于农村的60后来说,这个时候正是处于知天命的年纪,上有老人要赡养,下面又有小孩子要照顾,而且这个阶段孩子普遍要上大学,要成家,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所以压力也是蛮大的。而在农村里老祖宗也流传下来一句老话:“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这话说的是什么呢?到底有没有道理?

五十不交钱

这句俗语上半句的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以后,就尽量不要和亲朋好友有金钱方面的往来了,免得给别人或者是自己添麻烦。在过去人的寿命不长,平均寿命也就是40岁左右。而到了五十岁以后,身体也是明显走下坡路了。这个时候本来就已经没有挣钱的能力了,而且需要花钱的地方还不少。如果把自己的钱借给别人,或者是向别人借钱,那万一自己突然间生病了,那也需要钱的,就会给自己添麻烦。另外如果自己突然就撒手人寰了,那借出去的债就可能是一笔损失了,子女去收也未必能收回来。老话还说“父债子偿,天经地义”,如果是自己接了别人的钱而突然离世了,那这笔债就背到了子女身上,所以古人这样说,也是为了不给自己和子女添麻烦。

六十不交言

意思是说等到了六十岁以后,就已经很难在交到知心的朋友了,也就尽量不要和别人说知心话了。其实这样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一辈子能交到几个知心朋友本来就不容易,何况是在年纪一大把了的时候。而人到了60岁以后,也是黄土埋半截了。而且人年纪越大了,脾气也就越怪了。常常爱抱怨,而这些不满则多数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可是这样事情一旦和别人说了,那就有可能会传入到了其他人的耳中,这样就容易引起自己及别人家庭的不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比如婆媳关系不和,邻里不和、亲切不来往等等。

古人所流传下来的这些老话,都是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其能经历多年还一直流传,可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农村的这些老话还是要听一听的。

生肖龙该听哪些老人言

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由此可见,老人的一些教诲与意见,无论对谁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的。

至于说到生肖龙,应该听哪些老人言?

本人就是属龙的。

属龙人的性格比较倔强,也是好强好胜之人,这一点,可以说是属龙人最容易吃亏、也是最为容易得罪人之处!

平时也是听不进别人所说的一些建议的,喜欢我行我素,独行独断。

所以说,属龙人最该听的老人言便是:修心养性,做好自己!遇事应冷静应对,戒娇戒躁便对了!

当你平时做一件事的时候,多些听取一下老人的意见。正所谓:老人吃盐多过你吃米、行桥多过你走路!

老人的一些意见总是值得我们去参考同接受的,当然,到最后还是要靠你自己作主的,人家点是有参议权,而没有话事(作主)权的!

要想有进步,多些向老一辈“取经”(学习)便对了。

老人言,你都知道哪些

1:寿忌送烟!

2:喜事忌送伞!

3:茶忌倒太满!

4:义忌掌财!

5:慈忌带兵!

6:劝酒忌不倒满!

7:钱、花起来容易,赚起来难!

8:初一不走亲戚、红笔不写人名!

9:先打雷后下雨、雨不会大!

10:燕子飞得低、雨要来了!

11:不尝下汗水永远不知道咸!

12:蚂蚁搬家、天要下雨!

13:人要敢闯、马要敢放!

14:亲戚不要谈钱、谈钱断往来!

15:先下雨后打雷、肯定是大雨!

16:在别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

17:在别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18:言多必失,别人的事少掺和!

19:借米可以、但不能借柴!

20:水缸出汗、大雨马上来!

21:云彩往东、大风来!

22:借衣服可以、但不能借鞋子!

23:看别人挑担很容易、自己挑担却很难!

24:忌家里人说话当耳边风,外人说话却当金字经!

25:秀才不怕衣服破,就怕肚子里没有货!

26:独处时、要守住心!

27:在人多的地方、要守住口!

28:过分善良、等于软弱!

29:没能力、少说话!

30:过分宽容、等于纵容!

31:温饱、靠勤奋!

32:富足、靠胆量!

33:久病、无孝子!

34:过分老实、等于迂腐!

35:过分谦让、等于虚假!

36:过分执着、等于偏执!

37:过分专横、等于霸道!

38:过分机敏、等于圆滑!

39:过分自信、等于狂妄!

40:过分坚持、等于固执!

41:过分放心、等于放任!

42:过分随意、等于胡来!

43:过分精明、等于愚昧!

44:中午睡会觉、下午吹口哨!

45:谎言不能说,谎言万句如粪土!

46:一句话能惹大祸,话不三思别说出口!

47:若喜欢在人前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48:闲言说多了会惹是非,真话说一句值千金。

49:多言多语打破头,云彩厚了要下雨。

50:宁可拆三座庙、不能劝人去离婚!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俗话、颜语,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独到的见解,有些东西不可一概而论。

在过去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时代,所有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一脉相承的,老人的社会经验和言语往往都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所以"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那大概是肯定而且一定的。

而发展到现代社会,社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己经达到了高度的水平,所以许多老人言巳经不再是我们行动的标准,反而是老人们应该与时俱进了。

视频加载中...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是古人有关传统饮食文化中自尊和尊人的谚语。

古无虚谚。

虽然很多人知道这句谚语,但对其真正含义并不十分清楚。那“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古人为什么称为“两不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宴席以及它的意义。

古人认为宴席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仪,更是区别贵贱身份的象征。酒敬有钱〈权〉人,上位必贵人。

他们认为参加宴席,“位下而上看不饮,位上而下坐更不饮,不居傲也不遭辱乃宴席之风也”。

古人认为参加宴席,并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这里面有很多礼节性的东西,虽然不可能做得十分周全,但最码要做到“不居傲也不遭辱”。

如果参加宴席时碰到“上了菜的宴”或“下了桌的酒”,是该吃还是不该吃呢?

高叔被我们村的人称为“老学究”,也是村里唯一一个坐“凳头子”的人。能得到这样的称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

解放前高叔家里比较富有,高叔从小就上过几年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对礼仪仁智信了解透彻,加上他又能说会道,所以村里凡是有办喜事的〈无论红喜还是白喜〉,都要请他去主持。

因为农村人最爱讲究传统礼节,普通人是应付不了那个场面的。

就比如同样是在堂屋里摆席,客人多和客人少席次的摆法就不同,如果摆得不对,那些爱讲究的人就会不肯入席。还有就什么人该坐哪里不该坐哪里,懂规矩的人一看就知道。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对比较正式的宴席,在开宴之前和宴席进行到一定时候,主办方先要说好话〈书面叫致词〉,说完后客方也要回好话。如果说得不好或回话回得不好,就会丢尽颜面。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个技术活。

我小时候就曾经亲眼目睹过高叔“舌战群儒”的经过,不过那时我还小又事隔多年,具体的过程记不清楚了,但有一点我是记忆犹新的,也是从那次起知道了什么叫“娘亲舅大”,也是从那次起我真正觉得高叔很了不起,很崇拜他。

有一次村里有个叫小六的娶媳妇,听小六说他媳妇家那边的人最爱讲究礼节,并且个个能说会道。在请高叔来主持的前,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高叔,好上高叔有所准备,免得到时尴尬。

高叔听了后对小六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尽管放心好了,到时看我的。

我记得那是1973年阴历12月初八,因为年少爱凑热闹,所以一大早就围在小六家看热闹。

因为距离小六媳妇娘家路程比较远,所以上午十一点半,抬嫁妆和小六媳妇娘家送亲的人才到家。

在高叔的安排下,一切都循规蹈矩地接待了小六老婆娘家人,从小六媳妇娘家人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在接待他们的礼节上应该是满意的。

但在接下来开席和宴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插曲。

结婚这种宴席是比较隆重的,所以对礼节也很看重,来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场面就会很尴尬,甚至收不了场。

在农村堂屋是中心位置,所以重要客人都会安排在堂屋里就坐。

我们那里举办重要的宴席,堂屋里一般放四张桌子,堂屋靠神龛左右各摆一张桌子,靠大门口也是左右各摆一张。靠神龛的两张桌子的位置最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客人就坐的。哪个位置该坐什么人必须安排得对。

左边桌子靠堂屋中心哪个位置为第一席位,是这次宴席中最重要的客人坐的,比如小六结婚,按礼节这个位置就由小六舅舅坐,并且这一桌8个人,也都是小六舅舅家里人坐,别的客人不得随便坐,除非没有坐够空了座位。

并排右边那张桌子,靠堂屋中心的坐位为第二席,重要性仅次于第一席,按礼节应由小六老婆娘家人最有地位的人就坐,同样这桌8个人都应该是小六老婆娘家人坐。

本来这样安排就是对的,但这一次小六媳妇娘家人却不肯就坐,他们说高叔这样安排席位是错的不懂规矩,他们应该坐第一席,理由是他们是新娘娘家人,又是第一次来做客,他们才是这次婚宴的主宾。

高叔却不认同,他说你们也应该称是舅舅家,又是第一次来做客,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主宾,但农村有句俗语叫“娘亲舅大”,既然是舅舅最大,那么最主要的两个席位,第一席和第二席就应该由两个舅舅家人坐,但是小六舅舅家是旧亲,你们是新率,按规矩小六舅舅大过新舅舅家,所以第一席应该由小六舅舅家坐,如果把小六舅舅家安排在第二席,那就说明我不懂礼节。当然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安排不妥,我可以跟小六舅舅协商,如果小六舅舅同意,也是可以让你们坐第一席,前提是小六舅舅同意。

小六舅舅是个识大体的人,考虑到是小六新婚,不愿扫了这份兴,所以也就同意坐第二席。

当然,这还是“斗智斗勇”的开始,最重要的是在后面,不过很遗憾的是那时我还小,根本不懂这些礼节,又事隔多年,具体说了什么我也都忘记了,不过我记得在开席时说好话〈致词〉环节(农村人喜欢在这个环节斗智斗勇,斗赢了就觉得很有面子),高叔面对小六媳妇娘家人的轮番“轰炸”,他却对答如流,不卑不亢恰到好处,也正因为这样,这个环节足足“斗”了有20分钟,场面十分热闹。

为了不耽误宴席时间,也好给小六媳妇娘家人一个台阶下,高叔在敬酒时故意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右手特意不托起酒杯底而认输,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高叔在给对方台阶下,当然也有点…。

自从这一次以后,我对高叔从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也有了想跟他学习的想法。

后来有事没事晚上都要到高叔家玩,听他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大概高叔也看出了我的意思,也就不吝赐教。

开始教我怎样写请柬和辞帖之类,后来就教我些礼节方面的礼数。同时,只要有机会就会带我到处做客,身临其境地学习。

记得1982年,我那时在读高中,有一次星期六下午回家,晚上象往常一样去高叔家。高叔看到我就说,回来得好,明天跟我去你一个堂姑家做客,你堂姑爷60大寿。我问她是哪个堂姑,他说是秀秀堂姑。

秀秀姑自从她父母被她在外省工作的哥哥接去以后,就很少看到她了。既然是堂姑爷进60岁,按家族规矩娘家人是要去祝寿的,只因她父母和哥哥都不在家,就由“坐凳头子”的高叔代劳。高叔看到我回来了,就叫上我刚好有个伴,顺便让我见识一下场面。

因为秀秀姑家离得有点远,所以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吃过早饭,高叔就带着我往秀秀姑家赶,怕到时候赶不上开席时间。

一路上也不停憩,紧赶慢赶在一点钟的时候,就到了距秀秀姑家一山之隔的山这边,只要翻过这座山就能看到秀秀姑家了。

高叔看了看戴在手婉上的电子手表,看时间还早,一路上又没休息过,就停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然后跟我说先休息一下,然后再爬山,翻过这座山就到了。

大约休息了10分钟,我们就开始爬山,爬到山顶,高叔就指着山下一座红砖房屋说,那就是你秀秀姑家,你看到没有,好象有很多人,看来客人不少。

大概是高叔年纪大了,眼睛看远点东西有点模糊,他只看到有很多人,但没看清楚:那些人坐在席上己经开始吃了。

当我把己经开席了的情况告诉高叔时,高叔还不相信,还问我是不是看错了,因为在他心里,他是代表舅舅家的,是最重要的客人,怎么可能有最重要的客人没到就开席的道理。

高叔怕我没看清楚,跟我说,你年轻走得快,先走近些看清楚,如果真的开席就往回走,我们就不去了。

本来我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但高叔非得要我走近点看,我只好往前走了约500米,清清楚楚地看见是己经开席了,然后按高叔说的往回走。

我走到高叔跟前,高叔说我们回去,等下到饭店我请你吃包子〈他知道我爱吃〉。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问高叔,大老远的走到家门口了,为什么又不去了,高叔说等下到饭店坐下来吃包子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不进去的原因。

到饭店高叔要了5个包子,给了我3个他自己两个,还炒了一盘回锅肉,边吃包子高叔一边跟我说为什么不进去的原因。

他告诉我,以前的老人就说过,“上了菜的宴席”是不可随便吃的,就比如秀秀姑家的寿宴,我们做为最重要的客人,又没有超过一般情况下开席的时间没赶到,他们不等我们到就提前开席,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吃的。为什么呢?

首先,按照农村习惯,我们是秀秀姑娘家人,老话说“娘亲舅大”,我们是这次寿宴最重要的客人,理应等我们到了以后才能开席,那怕是我们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赶到,等也要等我们到了才行。

其次,他们不等我们到就提前开席,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不尊重秀秀娘家人,当然也间接的说明秀秀姑在婆家不被尊重。

既然他们不尊重我们在先,那我们不去参加寿宴理亏的是他们,不在于我们。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去参加寿宴,那就是自取其辱,另外也说明我们不懂规矩,所以碰到这种情况,这种宴席是不能吃的。

当然,如果是自己没有及时赶到,主办宴席方又推迟了开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去,去了还要主动自罚酒三杯以示歉意。

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自恃是舅家人,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没赶上开席时间,也都要去参加宴席,甚至大闹宴席的也有,但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不但难为了对方也贬低了自己,最起码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没素质的人。

高叔说到这里,我们的包子也吃完了,高叔便起身对我说,走吧,我们边走边说。

在路上高叔跟我说,除了“上了菜的宴席”这种饭不能随便吃之外,还有一种酒也是不能随便喝的。

我好奇的问,酒虽然也分三六九等,但只是口感和酒的后劲不同而已,如果在宴席上还挑剔别人的酒,岂不是显得自己不近人情?

高叔说不是这个意思,参加宴席当然要客随主便,但我要告诉你的不是指哪种酒,而是指“下了桌的酒”,也就是说大家的酒己经喝到尽兴,然后把酒撤下来开始吃饭。象这种己经开过封的酒,主人再拿出来给客人喝,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这个酒也是不能喝的。

至于为什么,高叔没有细说,只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一般情况下家里的残汤剩饭是怎么处理的?

我说是用来喂猪或鸡鸭。这就对了吗,高叔接着说,喝剩的酒虽然不能用来喂猪喂鸡鸭,但是如果用喝剩的酒,在重要场所拿出来招待客人,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如果碰到这样的酒就不要喝。

当然,这种酒只是在重要场所不能喝,如果私下里是两个要好的人一起喝酒,就不需要太多的讲究。

首先,能私交甚好,来身就说明双方能互相尊重,不存在看不看得起的问题。

其次,说不定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因为有时候,喜欢喝酒的人爱收藏好酒,而这种至爱的好酒是不随便拿出来喝的,只有碰到要好的人才会拿出来,并且是浅尝辄止。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农村俗语更是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性内容,它涵盖了生活中方方面面,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习俗,但现在很多人都把它抛之脑后了,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践踏。

虽然这句老话在今天看来有点过时,但我认为它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告诉我们如何尊重他人;二个是教会我们如何自尊。

你听过有哪些老人言

1.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2.男人无志家里横,女人无志娘家嫌。

3.家穷儿吃苦,儿多父遭殃。

4.男不懒,女不懒,财神爷爷把你喊。

5.家常便饭粗布衣,知冷知热是夫妻。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7.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8.马瘦毛长没人骑,人穷说话没人听。

9.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10.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11.有福之女,不入无福之家。

12.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13.一家衣食常不足,骨肉至亲不上门。

14.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15.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16.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7.王八有钱出气粗,侄儿有钱敢打叔。

18.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19.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鬼也不上门。

20.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21.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22.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

23.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4.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25.对坏一门亲,败坏九代根。

26.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

27.朝里无人莫做官,厨房没人莫去串。

28.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29.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30.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31.皮鞭伤肉,恶语伤心。

32.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33.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

34.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35.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36.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37.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38.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39.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40.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41.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世惜脸皮。

42.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43.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44.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45.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

46.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47.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48.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49.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5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PS:整理于网络,侵删。

有什么民间的俗语吗

主要都是从安全上考虑吧,一个人入庙可能会吓死或者被谋害,因古时候庙里的和尚多为逃犯,杀人犯居多,武松,鲁智深可参考。二庙内佛相很多面目狰狞,容易吓着。两个人看井,另一个人可能会把你推下去。所以小心点为好。三人时抱树,那两个人可能一人拉一只手把你绑在树上,到时你想哭都没地哭,人间险恶小心为妙。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基于以上观点,得出此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