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蕴皆空 是什么意思

佛经上讲五蕴皆空,五蕴是指那五蕴观照是什么意思?一个人没有分别心,不受外界影响,五蕴皆空,他活着是为什么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4 16:08:00 浏览2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佛经上讲五蕴皆空,五蕴是指那五蕴观照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所讲的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色是指有质碍的物质。受是领纳的意思。想是指想法,念头是第六意识分别。行是行为造作,指第七意识的执着。识是指意识,是指第八意识,又叫阿赖耶识(八个识它统统具足)。蕴字有遮盖,障碍,积聚义的意思。

五蕴是缘生法,是没有体性的,也就是说它是虚妄而生,虚妄而灭。所以说五蕴当体即空。也就是说不能被这五蕴境给转了,不可执着,执着五蕴,我们的真心自性就会被遮盖,不得显现我们的真如本性。色受想行识积聚成我们的色身变成尘劳烦恼,会障碍我们的真如本性。

观是透视的意思。照指无作的——能力。观要通过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空观就是观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当体即空。假观是不坏假名。(虽知是空,但不坏假名)。中观是指空假圆融。通过这样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着空不着有,就会发现妄心是随处发生,随处寂灭的。没有真实体性,当体即空。这样常常观照自己内心,才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才能利益自己,才能得自在。

一个人没有分别心,不受外界影响,五蕴皆空,他活着是为什么呢

不是成年成月没有分别心,只是打坐或入关特别时间,一种状态。给器管自我调整的个过程。
没分别心就不见人了吗?主持什么?观音,如来也有分别心,玉帝神仙哪个没有分别心呢?
没分别心讲经讲什么?论道论的是什么?还怎么挑选嫡传弟子。如来,观音,为何还挑选取经人?
没分别心谁来审判,上天堂下地狱?

诵经礼佛忌五辛,五蕴都空了,为什么还需要忌讳这个

心经里说五蕴皆空,那五蕴真的空了吗?为什么在你的境界里还有五蕴呢?因为这个五蕴皆空是观自在菩萨的境界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说的是观世音菩萨证得的境界,他看到了结果,她才告诉我们五蕴是空的。那在我们这些凡夫里,我们都活在识里面的,那我们在凡夫境界里就要要尊重佛法,尊重戒律,尊重因果。

再说如果五蕴都是空的,一切没有因果的话,那岂不是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不要说是忌不忌口,其他的都没有了都空了嘛,所以不是这样的。这个空是佛菩萨证道的空,他对所有的事物都放下了执着,就是任运行善。在我们这里自私自我还很坚固的情况下,当然要断除不好的行为,然后追求这个清净的行为,才有可能慢慢的到达胜义的空。所以未到达之前所有的因果都要去行善,不能不忌口等等。

法华经中的“五蕴皆空”在佛教中是什么意思,具体指哪五蕴

五蕴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

五蕴也作五阴。阴有遮蔽障碍的意思。五蕴中色蕴(色法)和受、想、行、识四蕴(心心数法,即心法+心所有法)概况了一切物质现象范畴和精神现象范畴。五蕴皆空是说五蕴的真实体性并不存在,如梦如幻。但众生因无明故,无法透过蕴集虚妄的性质照见本质,同时五蕴又进一步加剧无明,产生种种颠倒非理作意,虚妄加剧虚妄,在万法唯心的强大作用下,造就了生死轮回中的你和我。是不是说的很玄幻。

五蕴皆空 是一个结论,要得出这个结论,就要深入了解和体悟 般若中观。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你如何理解

题主好!这是佛家人写的“功课偈”,专教弟子自照自悟,不供外人闲谈。若不论出处,下面从实修角度,简析几句,供参考。

  【1、无我】

  四句都在寻找“我”,但一无所获,故“我”为空,不存在,是《我空偈》。

  【2、无人】

  把“我”字换成“他”也成立,寻觅不得,故“他”也为空,不存在,是《人空偈》。

  【3、无物】

  把“我”字换成“物”也成立,还是寻觅不到,故“物”也为空,不存在,是《物空偈》。

  【4、无世/界】

  把“我”字换成“世(时间)或界(空间)”也成立,都寻觅不得,故“世/界”也为空,不存在,是《世/界空偈》。

  【5、无识】

  把“我”字换成“识”也成立,同样寻觅不得,故“识”也为空,不存在,是《识空偈》。

  【6、无蕴】

  将前五个连起来,就是《心经》的“五蕴皆空”,即《般若偈》。

  【7、无相】

  将前五个连起来,也是《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金刚偈》。

  【8、妙观】

  将前五个连起来,都是佛家的“观空”,即《法身偈》。

  【9、印可】

  将前五个连起来,就是佛家小乘三法印的“诸法无我”和大乘三法印的“自净其意”,即《法印偈》。

  【10、净土】

  将前五个连起来,都指佛的法身净土(常寂光土),即《净土偈》。

  上述十个属于“实相解”,若按字面意思就是“方便解”,大致为

  未生我前,我是无明身,

  生我之时,我是中阴身。

  长大成人,我是幻形身,

  合眼朦胧,我是迷惑身。

  总之,这首偈语不仅是佛家的大乘般若法,也是日常的修行方法,只能默契,不能言说、思维和表达。只因“空、无”都是绝对义,没有相对性,人一说、思、描述之,就变成“不空、不无”的反义。同理,“我”也不能被言说、被思维和被表达,“我”为空,无实义。到此就知四句话“啥也没说”,是《无字偈》、《无言偈》、《无说偈》。正所谓:

我是牢笼囚愚迷,

三世服刑未曾歇。

观偈参破此身皮,

来去自由莲上人。

佛教说的五蕴皆空的空与空性的空是同一个意思吗这个空何解

1:根据《般若经》来说,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一切事物,都需要依赖其他事物或条件而成立,而不能完全独立存在的意思。

2:那么我们的五蕴,自然也是缘起性空,桌子,椅子,大地,天空,太阳,月亮,一切的一切自然也是性空的。

3:所以,我们学佛,第一,就是,对空性有足够正见,第二,就是,保持慈悲心。

4:为什么要保持慈悲心?

  1. 是因为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所以对他人,对其他动物,对整个大自然,保持慈悲之心,保持谦卑之心,便等同于对自己的慈悲。
  2. 如同,你的一只手,会拿起刀子,去砍伤自己的一只脚吗?肯定不会呀,那是因为你能感觉到这个手脚都是自己的呀,爱护自己的手脚,爱惜自己。
  3. 可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肆意去宰杀猪羊牲畜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一切皆是缘起性空啊。
  4. 现在的人们,自吹自擂者颇多,尊重他人们甚少,感觉自己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之主,这是建立在自我基础之上的,认为有一个我,可以执着,有一个我,可以得到。
  5. 然而,这个我,是什么呢?不过是特定条件下一堆蛋白质和各种元素组合而成的血肉之躯,不过是个人利益驱动和过去经验混合的产物,遇到不同的环境条件,翻脸比翻书还快呢,遇到不适合的条件,肉身也便腐朽了。
  6. 所以,认知到缘起性空,很重要,也是最开始所必须弄懂的,没有空性正见,就会走了歪路而不自知。

5:那我们学佛之人,如何学到空性正见呢?

  1. 除了研修佛学经典,别无二路,不要期望蜻蜓点水式地看看某法师的讲座或说法,而能内化成自己的思想,犹如,在大海表层航行的船只,是无法了知佛法的浩瀚大海的,一知半解,执迷于一知半解,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自以为有所得,也是学佛之人的劣根性,我时刻提醒自己,对佛法是一无所知的。
  2. 比如龙树菩萨的《中论》,要深入思考和内化。
  3. 比如《六祖坛经》《大般涅槃经》等等非常多的经典,也需学习思考和内化。
  4. 否则,若不学经典,不去内化思维,道听途说,听人说法,如入云雾,迷途难返。
  5. 深入学习内化后,就可以达到明心见性的这种层次,也就是具备了空性正见,而后,才是广修慈悲菩萨行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