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满清腐朽不堪,面对占据全世界的西方人,为何没被西方国家占领
这便是中华不同于非洲各国,和大英法美的卓越之处,,在弱在腐也是国家,于五千年的文化有关,于当时的王公大臣,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张之洞,和亿万人民蜜不可分,义和团在烂也在扶清灭洋,,慈禧在昏迷也会生气不堪外辱于十一国开战,,终归败了赔钱割地,也令洋夷开心心花怒放,,八国中以俄日二国最贪婪,,仅妄想瓜分中国,,,。被??携英法德,抵制无果,,,可见中堂有失见,,中堂遗言,。。观世界多国,唯美国可拖倚重,以夷制夷,,,,这便是中华未亡于西方大国的苟且智慧,,光一个李鸿章就令西方不放肆鲸吞,,可见其伟人之才,,
唱响红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毛泽东时代的歌曲极具凝聚力和号召力!充满正气与激情。而现在的流行歌曲情与爱太多,太生动了。不知于社会有多大的积极意义。
旧上海的斧头帮到底存不存在老大是谁
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在旧上海出现了一个帮派组织,帮派成员人人都穿一身西服,梳个小背头,穿着人模狗样的,手拿两把斧头,干着欺负相邻、横行霸道的事情,简直就是社会的败类。
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斧头帮到底什么样的
实际上这个帮派是真实存在过的,斧头帮历史上真实的形象比较接近陈思成导演的《远大前程》中的样子,今天,纵横就带着比较负责任的态度带大家去了解了解这个过去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斧头帮。
斧头帮的创建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王亚樵是安徽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亡命上海,在上海召集了一帮打工的安徽人成立了“安徽劳工上海同乡会”,这个组织就是斧头帮的雏形。
当时资本家长期拖欠码头工人的工资,王亚樵就率领数百名劳工拿着斧头去要账,一下子打出了自己的名堂。
上海是港口城市,码头向来是帮派纷争的地方,码头成员也大多是帮派成员,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青帮在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带领下已经是上海最有号召力的帮派了。
斧头帮的出现了,实际上已经和青帮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青帮说白了算是资本家的保护人,斧头帮从出现开始就跟有钱人过不去,因此引发了斧头帮与青帮的对抗。
斧头帮与上海青帮的对抗
青帮在上海滩盘根错节多少年,可谓是树大根深,到了近代又出现了杜月笙这样的三百年来帮派第一人的人物,三大亨同气连枝,一时间在上海几乎是无人可惹,后来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为了夺回轮船招商局,让王亚樵去杀了当时老蒋的手下轮船招商局总办赵铁桥,并且以江安号轮船为代价答谢王亚樵,王亚樵是什么人,你让他杀蒋介石他都不含糊,何况是赵铁桥这样的小人物,王亚樵没二话就把赵铁桥给剁了。
可能是李国杰看斧头帮做事太容易又不想给了,当王亚樵派人去收船的时候,却被经理张延龄给打下来了,原来这个张延龄是张啸林的侄子,杜月笙的门人,好家伙,李国杰分明是仗着有青帮撑腰,不打算给王亚樵了。
这把王亚樵气的,直接把张公馆的后墙炸个大窟窿,杜月笙第二天就托人带话给王亚樵,江安轮的事他不管了,但是张啸林不干,张啸林号称张大帅就是以能打出名,打算也给王亚樵点颜色看看,斧头帮和青帮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这是王亚樵也决定跟青帮的人拼了,最后还是青帮服了软,江安轮交给了斧头帮。
斧头帮并不是单纯的黑帮,是一个比较有抱负的组织
实际上斧头帮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帮派,斧头帮崇尚以暴力暗杀手段除暴安良,通过斧头、手枪、炸弹为工具,对于其他帮派乃至政府大员进行暗杀。在鼎盛时期,王亚樵所控制的“上海劳工总会”会员人数达到十几万人,就连戴笠当年都投身在斧头帮。
如果斧头帮单纯的对付帮派,也许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声望,实际上斧头帮还是一个政治暗杀组织,主要活动是反蒋,反对内战,组织抗日。
1935年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党部,王亚樵安排孙凤鸣刺杀蒋介石,结果蒋介石不在,就向汪精卫开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刺汪案,汪精卫最后也是因为子弹未能取出最后病情加重而死。
除此之外,斧头帮还对激起民愤的反动势力进行暗杀,尤其是在抗日锄奸方面,更是大快人心,1932年王亚樵联络朝鲜革命党人共同策划虹口公园爆炸案,炸死了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
本来是一个除暴安良的组织,却因为屡次刺杀蒋介石、宋子文等国民党大佬,挑战政府的权威,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实际上斧头帮比较倾向于无政府主义,最后军统暗杀了王亚樵,斧头帮因为群龙无首而逐步瓦解,曾经叱咤上海滩的斧头帮就此消失。
这才是历史上斧头帮的真正形象,并非《功夫》中恃强凌弱的形象,因为斧头帮并不收取保护费,反而是依靠一些暗杀活动,以及一些政治势力如反蒋派的支持才能维系发展,斧头帮的人大多特别贫穷,即使是这样一旦帮众有难,帮会还会想方设法的给予接济。王亚樵以及帮派成员穿着都特别朴素,跟《功夫》中斧头帮光鲜的穿着形成巨大的反差。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另一个名人的脑残粉
杜甫粉李白
人是群居动物,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要群居,就会有不同的关系,比如普遍的爱与恨,爱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脑残追星。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名人是另一个名人的脑残粉这种关系就太多了,我国史上比如杜甫之于李白的,比如郑板桥之于徐渭的(青藤门下走狗),甚至放眼世界,也有如日本东乡平八郞之于王守仁的(一生首伏王阳明)。这里我们仅举一下杜甫之于李白。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和杜甫,一个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一个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史,两者在一起并称为李杜。自古文人相轻,按说两人都如此大此的成就,能自然相待就很好了。没想到杜甫对于李白的爱,居然可以到脑残的地步。
杜甫对李白有多爱呢?曾有人在网上笑称,杜甫一生的著作主要就是:《李白我想你了》、《李白我又想你了》、《我和李白一起去找老范玩》、《我写了一首诗送给孔巢父然而我又想起了李白》、《冬天怀念李白》、《春天怀念李白》、《我梦见了李白》、《在天的尽头想李白》、《写给李白的一首二十韵的诗》、《苏端请我吃席我喝多了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李白》、《想起我和李白、高适一起的日子》……
但实事求是地说,杜甫和李白的关系的确是很好的,甚至有人说,他们的关系十分暧昧,这已经无从考究。但从纯艺术的角度而言,他们确实是互为欣赏和留恋的,甚至可以说,知李白者,莫杜甫也。
这里仅举一例。公元744年,李白刚被玄宗驱逐,杜甫一如既往穷困潦倒,两人在洛阳相见,诗仙诗圣的诗气相投,一见如故,形影不离,最后竟发展成为被窝里伸腿共眠的朋友。现有杜甫的诗为证。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当然,同作为诗人,两人不但同被而卧,还经常以诗文互戏。先是有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随后杜甫反唇相讥,写下再《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很有些打情骂俏,卿卿我我的意思。从中可看到两人情感的真挚。
两人携手共游将近两年,杜甫对于李白由爱而慕,以至于脑残。两人分手后,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幕客时,还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写了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对偶像进行了高度赞美和评价,诗曰: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只有偶的李白,他的诗才会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风兼有庾信、鲍照之长,“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除了仙人,实在是无人可比,无人可敌的。
至于网友笑谈的《李白我想你》,《李白我又想你了》……也是确有其事的,长点的如《梦李白》,要一气写两首, 短点的如《天末怀李白》,那是想起来就写的: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对于李白脑残到何种程度?就是李白落难,众人唯恐避之不及之时,杜甫还写诗为偶像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失败后落魄。但是杜甫对李白的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的舆论而改变。他说“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意思是李白之下庐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说的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的,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句句为李白开脱,真可谓用心良苦。
诗仙、诗圣“梦魂南北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杜甫对李白的了解和信任,可以说是他对李白的崇敬之情根深蒂固的体现。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偶像情结“。以至最了解李白的那个人,不是李白的亲人,而是他的脑残粉、另一个伟大的诗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