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是什么时候的事
清末民初
剧情简介:
客家商人简阳春带着从南洋募集到的革命经费回到唐山,发现了小儿子简肇庆跟仇家女儿陶舒燕的恋情。简肇庆并非简阳春的亲生儿子,而是革命同伴史致中的儿子史彦祖。简阳春全心全意打理史致中在南洋的产业,盼望简肇庆长大成人后把史家的产业交还给他。
邝秋菊不小心暴露了曾经帮助过她的女革命党人朱瑾,而朱瑾正是十六年前寄养在奶妈家的史致中的大女儿、简肇庆的亲姐姐史如雪。抗战爆发了,简肇庆奔走在爱国华侨中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战的滚滚洪流中。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简肇庆
本剧主人公,客家商人简阳春的养子。简肇庆历经磨难下南洋,在被抓做“猪仔”流放南洋的大船上,简肇庆面对欺压不畏强权,为海外侨胞们谋取生存、谋取权利、谋取幸福,号召客家同胞团结一心,结为兄弟,带领客家同胞们与恶势力抗衡,成为所有海外侨胞们的精神领袖。
2、陶舒燕
简肇庆的妻子。她是个大家闺秀,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她苦等丈夫“简肇庆”却音信全无,最后去南洋寻找。最后她也为爱牺牲,是结局最悲惨的一个角色。
3、邝秋菊
邝秋菊,曾与哥哥走散,在寻找哥哥的途中被歹人强暴。后来她发现怀了孕,便想一死了之,幸好被人所救。后来,性格倔强的她当上了“未婚妈妈”。
简单说明,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指什么
1、下南洋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
2、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3、闯关东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关东之要“闯”,清王朝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是不准汉族迁入的。明朝末年的汉族人,要么逃回关内,要么变为了满族。
扩展资料
以上三次人口大迁徙的原因:
1、闯关东:因为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还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内地在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
2、下南洋:封建王朝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闽、粤两省海岸曲折,人民与海相习,这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
3、走西口: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生活比较困难;另一部分人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另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口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