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有人觉得网上说清朝不好的多,而电视剧里说清朝好的多清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 卡扎菲被折磨致死,卡斯特罗、查韦斯和曼德拉如何评价卡扎菲
-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 历史上的羌族是怎样的现在的羌族是西羌的后人,还是汉人始祖“古羌人”的后人
- 如何看待吴京凭《战狼2》冷锋一角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 如何看慈禧: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撻伐,一决雌雄
- “挞”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有人觉得网上说清朝不好的多,而电视剧里说清朝好的多清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清朝初以异族继大统,后以割地赔款苟延残喘,所以网上尽挞伐之。康乾二朝统治时日均超六十年,都喜欢出巡,又后宫嫔妃众多,为吸引眼球,拍成电视剧自然精彩。不然,嘉庆道光五十多年间的戏份为何少之又少呢?!
卡扎菲被折磨致死,卡斯特罗、查韦斯和曼德拉如何评价卡扎菲
卡扎菲一生喜欢帐篷,喜欢与世界各国领袖交朋友,可谓是一个“社交达人”。卡扎菲的梦想是能勇敢死在他的帐篷里,但最终却是窝囊的在下水管中被拖出折磨致死。在他死后,国际社会开始纷纷表态,褒贬不一。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在一截下水管道中发现了卡扎菲,反对派将他拖出进行殴打和折磨。卡扎菲满脸带血不停的求饶,不时的有人用鞋抽他的脸。在一片混乱之中,卡扎菲被人击毙,其政权就此结束。
卡扎菲被捕死亡的消息传出后,国际组织和各国纷纷表态。第一个表态的是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他说卡扎菲之死是利比亚的“历史性转折”。潘基文的发言表明利比亚内战的合法性,以便抚平利比亚人的伤痛。
卡斯特罗则对卡扎菲的死表示了愤慨,他谴责了未经审判就将卡扎菲打死的行为,说这些行为不符合任何国际规则。据路透社报道,卡斯特罗指出卡扎菲尸体“像战利品一样遭到绑架和展示,这一行为没有人道性。
委内瑞拉时任总统查韦斯,首先职责了西方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各种武器援助。他说卡扎菲是一个伟大的战士,一生为革命奋斗,最后却被人杀死,他对此非常愤怒,同时要西方看看他的厉害。
前南非领导人曼德拉对卡扎菲之死表示悲伤,赞扬了卡扎菲的反种族立场,说卡扎菲在他们斗争最黑暗的时刻,支持了非洲人国民大会。对于卡扎菲的慷慨解囊,曼德拉曾在二十多年前,将国际人权奖颁给卡扎菲。
我们在来看看一些大国的表态,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说,卡扎菲的命运应该由利比亚人民来决定。随后普总理表态说,世界各地都看到卡扎菲被杀害,这些都算血腥的,卡扎菲未经审判被折磨死不是民主。
法英两国曾是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急先锋,两国领导人也很快表态。卡梅隆在发表讲话时表情严肃,没有胜利的兴奋,甚至心情沉重。他说“这是纪念所有卡扎菲暴政下牺牲者的一天”,包括洛克比空难和女警被杀。
相比卡梅隆,萨科齐就显得很激动。他说“卡扎菲的消失是利比亚人民自我解放斗争的巨大成就”,萨科奇还说,向卡扎菲的车队实施攻击的是法国战机。萨科齐在尽情的炫耀,卡扎菲政权的倒台的所有功劳归他。
德国总理默克尔低调的说,卡扎菲之死有希望终结利比亚人民针对卡扎菲政权的流血战争,德国人民感到释怀和高兴。奥巴马随后说,卡扎菲之死终结了利比亚人民长期的痛苦,利比亚人可以建立民主宽容的国家。
据法新社报道,时任欧盟主席的范龙佩说“卡扎菲的死标志了专政时代的终结”。美国参议员麦凯恩说“卡扎菲的死标志了利比亚革命的第一阶段的终结”,并呼吁美国政府和利比亚过渡委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我外交部也对此发表了看法,承认利比亚的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发言人还说,希望利利比亚尽快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尽快实现社会稳定,使利比亚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对于卡扎菲的惨死,身陷囹圄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反应比较激烈。他在得知卡扎菲的死讯后,一度嚎啕大哭到晕厥。卡扎菲曾是穆巴拉克的“老战友”,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穆巴拉克的悲痛欲绝也是发自内心。
利比亚内战持续了八个月,最终在卡扎菲被击毙后画上了句号。卡扎菲在生前是非常喜欢交朋友的,他曾不惜拿出大笔的金钱和非洲各国拉关系,甚至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参加世界杯时的所有费用,可见卡扎菲的慷慨。
对于西方国家,卡扎菲早年是傲慢无礼的态度,但随着萨达姆被绞死,卡扎菲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表态支持北约反恐,还要提供诸多帮助。在萨科齐竞选总统时,卡扎菲没少出力,但萨科齐的回报却是支持反对派。
但卡扎菲对待利比亚人民就显得有些吝啬,为了结交国际朋友,卡扎菲不惜拿出大笔的美元来迎来送往,而利比亚百姓却只能艰难度日。利比亚内战的爆发,有它根深蒂固的深层次原因,但卡扎菲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在他逃亡的狼狈岁月里,他结交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却没有一个肯收留他。卡扎菲一路逃亡,一路躲藏,他认为昔日的朋友被判了他。面对卡扎菲的骄横跋扈,西方朋友选择了忍让,这要归功于卡扎菲美金的功劳。
当他失去价值之际,便是“朋友们”朋友们翻脸之时。卡扎菲到死都没有明白,他真正的朋友是国内人民,卡扎菲的42年统治使利比亚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虽然卡扎菲已经死去,但利比亚民众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文献和金文记载的“鬼方”和殷商时期真实的“鬼方”,应该不是一回事;和武丁激战的并非真“鬼方”;这个“鬼方”的去处,商史研究者们有具体说法。
一,足可庆幸的是,19和20世纪相交之际,甲骨文被发现;而且,甲骨文的研究目前业已相对深入。这使现在的人们,能够更清晰地窥见3000年前殷商之朝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商代曾存在很多“方国”,“鬼方”是其中之一这件事。 二,“方国”,是清末大儒孙诒让1904年提出的概念。甲骨文中多有带“方”字的卜辞,有六种用法——纯粹指方向;地域之四方;天帝所辖四方;殷商“四土”之替代;城邑之名为方;方国之方。广义的“方国”,是泛指殷商时期所有与中原王国对称之国,大部分在甲骨卜辞带“方”字;小部分不称“方”,而称“王”、“侯”、“伯”、“子”。称“王”的方国,是地处边境四个异姓之国;“侯”、“伯”、“子”,是有封地的方国。“鬼方”属于前一种带“方”的方国。
三,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方国,大约有一百四十多个,与商王朝的关系有三种——
第一,始终与商王朝为敌的。如巴方、马方、基方、土方等等,共26个,其中称方的16个。
第二,与商王朝时敌时友的。如沚方、羌方、北羌、召方等等,共51个,其中称方的26个。
第三,一直与商王朝为友的。如鬼方、井方、亚方、戈方等等,共64个,其中称方的11个,称侯伯子的45个,称王的3个。
商代史学者认为,商王朝与方国之间,是统属与被统属的上下级关系——方国必须为商王朝打仗、戍边、纳贡——包括祭祀所用牺牲和人牲;占卜所用龟甲和兽骨;礼仪所用石磬和铜戈;提供女子、贞人、巫人、刍奴、士兵等。商王朝则要保障方国不受侵略,还要派人帮助农耕等等。以上这些,甲骨卜辞都有记载。但是,这种统属和被统属的关系比较松散,因此有的方国不服商王朝统领,还有的经常反叛。 四,“鬼方”始终与商王朝为友,有甲骨卜辞为证。
第一,《合集》8591/1、8592/1等多篇卜辞,表示了商王对鬼方安危的关心。
第二,《合集》6474/1的卜辞,记载了商王带领鬼方征讨叛逆,祈求先王保佑取得战争胜利。
第三,《怀特》1650/4的卜辞,说商王命令鬼方到王都参加重要祭祀活动。
第四,《合集》203正/1卜辞,强调鬼方有为商王朝抓捕羌人的义务。
第五,《合集》5577/1卜辞,讲到了鬼方有人在商王廷“挂职”当“小臣”。
第六,《合集》1114/1卜辞,记载了商王手下为了祭祀,对鬼方进贡的“人牲”进行“割解”。
总之,商王朝与鬼方的密切程度非同寻常。(根据周人概念所画的鬼方位置图)
五,那么,《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是怎么回事呢?《诗经》、《竹书纪年》亦有记载。周康王小盂鼎铭文说,康王伐鬼方执酋三人、斩首四千八百多,还抓了一万三千八十一个俘虏。罗琨先生认为,文献、金文中的“鬼方”,与甲骨卜辞中的“鬼方”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是周人对西北游牧民族的统称;后者则是专名——此鬼方非彼鬼方,《易》和《诗》的记载,是周人的概念。张亚初先生更具体地说,商之“鬼方”,是对隗姓民族的专称。王国维很早就写了《鬼方昆夷猃狁考》一文,亦持鬼方是一个不同时代而有变化的概念的观点。 六,孙亚冰、林欢二位商史学者认为,卜辞中的鬼方,当为《史记.殷本纪》中“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的九侯——曾是商王朝的三公之一。这与卜辞中说到的鬼方有人在商王廷做官相吻合。《史记.集解》曰:九侯“一作鬼侯”。 根据《合集》203/1卜辞推测,武丁时期,鬼方应位于殷西地区,很可能就在陕西清涧李家崖古城遗址。《正义》引《括地志》说,“相州滏阳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相州滏阳,于现在河北磁县境内。有学者认为,鬼方可能在帝辛时期,内迁至今河北磁县一带,与商王都比邻。亦足见商王朝与鬼方的关系非同一般。
历史上的羌族是怎样的现在的羌族是西羌的后人,还是汉人始祖“古羌人”的后人
历史有一定的残酷性,并不是每个族群都能发展壮大,实际上大多数族群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在绚烂之后即归于寂灭,逐渐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仅仅保存着为数甚少的几个定居点。羌族就是这样。
上古时期的羌方
甲骨文里多见“伐羌”、“获羌”、“用羌”、“来羌”等语辞,武丁之后的卜辞则有“羌方”之说,当时羌已经战败,殷王命周边诸侯戍之。这个被殷人称为“羌”的族群,显然经历了一个繁盛而后衰落的过程。这个衰落的转折点大约就是商末周初。
从上古文献可以看到,五帝时期就已经存在氐羌民族,舜、禹曾与羌人打过交道,甚至有记载说大禹曾分封舜帝幼子于西北,后来成为羌族酋长。这种友好的关系大约结束于殷商的某个时期,随着殷商的向西扩张,羌人与之发生了百年冲突。经过武丁时期的决战,羌人大概彻底衰落了。从甲骨文反应的人口数量来看,当时的羌方族群也是规模很大的。按照羌族自己的史诗传说,他们祖先曾经生活在西北草原,后来南迁进入岷江地区。这种传说是可靠的,因为武王伐纣时曾经联络了羌人,那个时候的羌人与庸、蜀、髳、微等并称,当知已经完成迁徙了,商末周初已经在岷江地区。
《史记·五帝本纪》:唯禹之功为大,……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晋书·姚弋仲载记》: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史记·周本纪》: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13-前12世纪是欧亚草原青铜文化播迁的一个高峰时期,轻便马车和青铜武器普遍传播,崛起了一波以鬼方和犬戎为代表的军事游牧人。可以想见,羌人的真实处境与周人差不多,都处在殷商大帝国和新一代游牧民的腹背夹击之中,十分的艰难痛苦。在此背景下,羌人被迫南迁了,时间大约就在公元前13-12世纪。当时他们受到了武丁的重创,复又被新崛起的戎人挤压。羌族史诗《羌戈大战》说到,一支魔兵忽然出现,九支羌人逃到了大雪山的后面,才得以逃脱。
《羌戈大战》:羌人九弟兄率九支人,魔兵冲散各逃生。战火滚滚染血腥,各自奔波找前程。阿爸白构是大哥,率众奔向补尕山。……白衣女神立云间,三块白石抛下山。三方魔兵面前倒,白石变成大雪山。三座大雪山,矗立云中间,挡住了魔兵前进路,羌人脱险得安全。这支魔兵自然不是殷商、周人或者秦人,应该就是公元前13-前12世纪兴起的诸部戎人。在迁徙之前,他们分布甚广,过着一种典型的游牧民生活,西面甚至能到西域东部。这个迁徙过程应该是持续了很长时间,至少有五六个世纪之久。《后汉书》记载到,他们最后一次迁徙,大约就是秦献公时期,自此就集中分布在了川北、青海、西藏交界地带,休养生息五六百年,随之而来的是另一波兴盛。这波兴盛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后汉书·西羌传》: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豸原》戎。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觿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巂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并多娶妻妇。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之兴盛,从此起矣。由此也可以看到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即:认为秦国境内的义渠戎也是羌人。这显然是指鹿为马,从前13世纪开始,西北地区发生的大事件就是戎人驱逐羌人,因为这批戎人有着更为先进的军事能力,代表着欧亚内陆一波很大范围内的变迁。另外,姜姓与羌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姜姓是“姜姓之戎”、“姜戎”,是与犬戎、申戎、骊戎等一起进入关陇的诸戎。姜戎与周人通婚,又将祖先追溯到炎帝(所谓姜水),就造成了错觉,后人就认为姜就是羌。
其实完全是两回事,周人与戎人通婚,才建立了剪商战略联盟,在牧野之战时得到了3650辆戎车,终于击败殷商。这批戎人与西周的联盟关系维持了100多年,才能够对东方列国和殷商遗民构成战略优势,维护了西周政权的稳定。这个联盟一直到周穆王时才宣告破裂,到周幽王时完全敌对,在西周崩溃后直到晋国、秦国崛起的几百年里,戎人一直都是西北的最强族群,是没有羌人立足之地的。羌人只能够卷土重来,完全是因为秦国崛起,驱逐了戎人,才再次腾出生存空间。
西羌的兴盛
秦国攘除戎狄之后,从前5世纪开始,羌人再次繁衍壮大,成为秦汉攘夷战争的最大受益者。随着戎狄和匈奴、月氏等的西迁,生存空间腾挪出来,羌人到了东汉时已经崛起成为大国,不仅占据了整个西北地区,还不断向中原和草原扩张;安帝时期甚至进入到了山西、河南,最离谱的时候甚至攻入到了河东、河内的中原腹地,还自称“天子”。在四川则打到了益州郡。
这波羌人多大150多种,其中胜兵万人以上的有数十种,个别的能够胜兵十万,后汉书作者叹道“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也”,可见其强大已经远超过早期的鬼方、犬戎、匈奴。等到曹魏体制崩溃,羌人达到了顶峰,在长安建立了姚秦政权。
《后汉书·西羌传》:其冬,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尚军大败,死者八千余人。于是滇零等自称「天子」于北地,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杂种,众遂大盛,东犯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遂寇抄三辅,断陇道。……五年春,任尚坐无功征免。羌遂入寇河东,至河内,百姓相惊,多奔南度河。使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士屯孟津,诏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缮作坞候六百一十六所。《后汉书·西羌传》:自爰剑后,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其九种在赐支河首以西,及在蜀、汉徼北,前史不载口数。唯参狼在武都,胜兵数千人。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远去。其八十九种,唯钟最强,胜兵十余万。其余大者万余人,小者数千人,更相抄盗,盛衰无常,无虑顺帝时胜兵合可二十万人。发羌、唐旄等绝远,未尝往来。F67E牛、白马羌在蜀、汉,其种别名号,皆不可纪知也。公元416年,东晋北伐军在刘裕带领下进入关中,末帝姚泓投降。在此之前,姚秦就备受匈奴、鲜卑的挤压,经过40多年短暂、软弱但还算仁慈的统治后,羌人退出了历史舞台,给后世留下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35部佛经中译本。
古羌方与现代羌族实为一族
羌人的历史已如上述,之所以说古羌方与后来的羌人是同一民族,还有一个很有力的证据,即语言学研究。民国时,瑞典人高本汉等历史语言学家通过基本词汇对比、拟音、词源等方式,恢复了上古汉语的一些特征,认为汉语与藏缅语存在最近亲属关系,而羌语又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立语支。这就有力证明了古代羌方族群,也是操汉藏语的。这些语言特征具有数千年的稳定性,足以证明古代羌方曾与关陇-中原的上古汉语人群有过十分密切的交流。同样也能证明现代羌族是古代羌方的后裔。
他们的姚秦政权灭亡后,位于关陇-河湟的大部分融入汉人,那些留守在四川、青海、西藏交界地区的,则继续存留到今天。
如何看待吴京凭《战狼2》冷锋一角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客观来说,作为一名动作演员同演技派的演员去争夺奖项有点吃亏,但吴京却拿到了最佳男演员。我们在为他高兴的同时也有点尴尬,在《战狼2》中,我们看到了吴京硬朗的身材,精准的枪法,灵活的腿脚功夫,还有让观众热血沸腾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甚至他拼命三郎的敬业精神也被网友津津乐道,但没有哪个桥段呈现出来的是吴京精湛的教科书般的演技,这就有点让专业和普通大众双向评审的金鸡百花奖有失偏颇。
记得当年,李连杰凭《霍元甲》拿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功夫和走心的演技成就了李连杰。
所以,期待《战狼3》,希望吴京也让自己的演技有发挥的空间,成为鱼和熊掌可兼得的名副其实的影帝。
如何看慈禧: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撻伐,一决雌雄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
孰若大张鞑伐,一绝雌雄。
这句话出自慈禧太后发布的《对万国宣战诏书》。时间是1900年6月21日。每60年有一个庚子年肯定是多事之秋,而1900年也是一个庚子年。
以慈禧太后的宁给列强,不与家奴的性格,在对外问题上,她向来是软弱的。为什么会在1900年发布一个这样的像全世界宣战的诏书呢?
我们先看看1900年发生了什么事。
那一年4月6号,英美法德驻华公使要求清政府限期两个月之内缴灭义和团,否则派兵代为征剿;
那一年6月10号,英国西摩尔带领2000侵略军进犯北京,被义和团阻止在廊坊车站;
那一年6月17号,英法美日德意奥俄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那一年6月20号,清政府决心借用义和团来抵御列强的入侵。
那一年6月21号,清政府向八国联军发布宣战令。不是文中开始的万国宣战诏书。
如果从这几个事件上来看似乎慈禧来老太后良心发现,改了性子,准备坚定抵抗外国侵略了。
还是重点说一下:老太后为什么会发布这样一个诏书。
有历史学家说,老太后想振奋朝纲,联合义和团来抵抗洋人;
有历史学家说,老太后是误信了直隶总督荣禄送来的假捷报(也就是6月10号,义和团将八国联军阻止在廊坊车站的事)
有历史学家说,是老太后玩的一手借刀杀人,靠洋人来剿灭义和团。
还有历史学家说,老太后玩的这一手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义和团和洋人打起来,来个两败俱伤。
但个人比较倾向于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说法:
那就是慈禧太后收到了一份外交照会,其中有一条内容是:洋人让老太后赶紧归政(就是将权力还给光绪皇帝)
因为慈禧老太后执政清朝50余年,权力已经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国土可以不要,国家的子民可以不要,金银财宝可以不要,但作为大清第一人,名义上的垂帘听政,实际上的大清执政者。权力是必须要要的。谁要抢夺我慈禧太后的权力,我慈禧就跟他斗争到底!
更是对权力的极度痴迷,才让老太后有了与万国开战的勇气!
看看这宣战诏书吧!
义正言辞,气吞山河,无比霸气。一个女人并做出了对全世界列强开战这样一个决定,这得冒着多大的风险,需要多大的决心。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我都经不住对老太后产生的崇拜之心。
再来看看最后的结果吧
6月21号发布了宣战令后,老太后马上对各国公使解释这宣战实属被迫无奈,求各国谅解。
8月14号八国联军打到了北京,慈禧老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
12月22号,列强递交了议和大纲:要求严惩反抗者,禁止军火出口,割地赔款,使馆驻兵,拆除大沽炮台。并明令要求中国地方官员有镇压群众排外活动的责任。
12月27号在西安的清政府一字不改的全部加以批准。
而这个议和大纲成为了在第2年1901年辛丑条约的基础。而辛丑条约中国要赔偿9.8亿两白银。
上述结果来看这个万国宣战诏书是一个大败笔,但慈禧他老人家可不这么认为。
这个诏书发布之后,
虽然列强签订了赔款条约,
但是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了,朝中以及地方上那些希望光绪皇帝亲政的大员们也都被杀了头。
老太后依然稳稳当当的,在大清第1人的位置上做了8年,一直到1908年11月15号她死。
谁敢说老太后玩的这一手不是一个高招呢?
“挞”是什么意思
挞,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tà,指的是用鞭棍等打人。引申为攻打,拍打。如: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