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三国时期真实的孟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 明英宗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等人最终下场如何
- 拖雷死后,窝阔台是如何对待他妻儿的留下的军队又归谁了
- 黄巾起义中,刘备只有部曲三百人,是怎样在面对几十万的黄巾军的战斗中生存下来的
- 宋朝猛将张琼是宋太祖的救命恩人,为何赵匡胤要赐死他
- 能否讲讲汉朝西汉东汉三国的军制——部曲制
- 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 你觉得奴隶社会的奴隶们是靠什么活下来的如果让你去当奴隶,你能活过几天
- 小小的女真人为什么能够灭掉庞大的辽国和北宋
-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真实的孟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孟达的历史告诉我们:为什么许多人才华横溢,却在哪里都早早遇到天花板?
将相之才、卿相之器、乐毅之量
孟达归顺魏国后,曹丕十分高兴,派出了许多善于识人者前去看看。
这些识人者回来后,纷纷表示:孟达这个人,文武兼资,有“将相之才”、“卿相之器”。
而曹丕亲自面见孟达时,孟达也“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瞩目”!
直到西晋时,傅玄还写到:“论者多称(孟达)有乐毅之量”。
我们有机会去看看孟达的几封书信:给刘备的辞职信,给刘封的劝降信,给朝廷举荐人才的奏书,其文采确实不一般!
可是,就这样一位被人普遍看好的人才,为何却总是遇到天花板,连续跳槽,最终落下反复无常的骂名呢?
不顺利的第一份工,已暴露孟达问题
孟达的父亲是曾被任命为凉州刺史的孟他(但似乎没有上任)。良好的教育,扶凤的尚武之风,孟达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本应是乱世中的瑰宝,闪闪发光。
可是,孟达的第一份工作却很不顺利。
孟达和好友法正一起到益州,投奔刘璋。
对于这段经历,《法正传》说的是:“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这段经历,暴露了孟达的缺点: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个缺点,影响了他一生。
孟达和法正似乎都有这种问题。后来,法正得志后,睚眦必报,被人所诟病。
法正,作为谋主,他的缺点,尚能让别人帮忙擦屁股。但是,孟达,想要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这样的缺点就让人很不放心了!
胸怀大志,身负才干,却无所作为,因此,法正与张松“常窃叹息”。作为法正的好友,孟达自然也是“不满派”的代表人物了。
投奔刘备,似得明主,迎来史诗级机遇
人生总会出现机遇,借着迎刘备的机会,孟达和法正一起投奔了刘备。
刘备对孟达的印象很好。在平定益州后,让没有参加平益州作战的孟达做了宜都太守。
早先的张飞,后来的陆逊,都做过宜都太守。这个岗位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吧!
在平定益州、争夺汉中的战斗中,镇守宜都的孟达都没有参战。可是,孟达没有等多久。公元219年,平定汉中的刘备下令孟达进攻房陵,攻略上庸。
上庸,连结汉中与荆州,不论对关羽北伐还是汉中防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武之机,终于来了!
错杀一人,深失人望,沦为副手
孟达打仗有两把刷子了,二话不说,就把房陵打了下来。
可是,就在此时,孟达犯下了一个大错:孟达的军士,杀掉了房陵太守蒯祺。
杀掉敌人太守,不算什么特别不好的事,问题是:蒯祺不是一般人。
首先,蒯祺,是诸葛亮的亲姐夫!
由于兄长诸葛瑾很早就去东吴为官,诸葛亮和姐姐的关系很不一般。
其次,蒯祺,来自荆州大族蒯家。
荆州大族中,蒯、庞、蔡、黄、习各家关系盘根错节。所以,杀掉蒯祺,无疑是对荆州派的大打击!
偏偏此时,刘备集团内部,荆州、益州、东州,各派的关系十分微妙。
因此,不管是孟达故意杀掉,还是孟达的士兵擅自杀害,孟达兵杀蒯祺,充分暴露出:孟达不具备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他连如此敏感的人际关系意识都没有。
因此,刘备“恐达不能独当”,让刘封率军会和孟达,孟达归刘封统属。
千古之谜,或许是千古奇冤
随后的一段历史,成了孟达被人指摘的主要“黑历史”——-不救关羽。
有说法是,当关羽攻襄樊时,派人来调刘封、孟达军。刘封原本想出战,但孟达说:“刘备本来犹豫要不要立你为世子,但关羽说你是养子,怎么可以做世子?”因此,刘封按兵不动。关羽战败身死,刘封、孟达之不救,也成了“千古罪人”。
平心而论,这个事情,很可能是刘封给孟达扣的屎盆子。
当时,刘封为主将,调不调兵,刘封说了算。
而刘封与孟达,政治派别本来就不同,又很快“不睦”。孟达怎么可能敢和互不信任的刘封说这样的话呢?刘封又怎么可能因为孟达的话而决定不出兵呢?
遭受侵凌,潇洒跳槽
后来,刘封被刘备责备时,罪责为两条:“侵凌孟达,不救关羽”。
欺凌孟达的罪责,排在不救关羽前面!
而后来诸葛亮给孟达写信时也说:“当初都是刘封欺凌你,辱没了先帝用贤之名”。
据说,刘封夺去了孟达的鼓乐队。这鼓乐队可不是升旗唱歌用的,是作战的指挥系统。也就是,刘封彻底剥夺了孟达的独立指挥权!
孟达被迫写了一封潇洒的辞职信给刘备。在信中,孟达把自己比做伍子胥、乐毅等被谗言迫害的贤臣。
随后,孟达顾不上留在西川的妻子家人,投奔了曹丕。
应该说,孟达的这次“被迫跳槽”,刘备、刘封都有责任,但主要原因,还是孟达缺乏独自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刘封,既是刘备的假子,也是战将,身份特殊。如何与这样的人物相处,需要一定的人际艺术。
可是,孟达却与刘封“数争不岔”,激怒刘封,这是不明智的。
短暂的太平后,又陷入孤立
如前所说,孟达投奔曹丕时,受到了曹丕几乎肉麻的欢迎。
孟达也用他的表现,顺利渡过了“试用期”。
他以一封佳作试图诱降刘封,又配合夏侯尚、徐晃一起攻取了上庸。
随后,也与夏侯尚、桓阶等大人物也建立了很好的私交,似乎如鱼得水。
可是,好景不长,曹丕、夏侯尚、桓阶等人都很快去世了。
孟达相对太平的岁月,可能要感谢曹魏阵营中的好朋友——桓阶。
事实上,早在孟达投魏之初,刘瞱等人就曾经表示孟达靠不住了。而司马懿,也认为孟达“语多倾巧”,不喜欢孟达。
但是,孟达的好朋友桓阶是曹魏集团中的稳定器。早在曹操时期,他就经常各方周旋、劝解,排解各派之间的相互攻讦。
可是,桓阶死后,孟达就没有人为他擦屁股了。渐渐地,孟达再次陷入孤立中。
欲再投蜀,自恃才智,兵败身死。
诸葛亮,敏锐把握到了孟达的危机,于是,写信诱降孟达。
孟达允诺,双方书信往来,商议机宜。
可是,情况被魏国掌握。
有的记载说,是诸葛亮故意透露给了魏国,害死孟达。这个史料来源,主要是曹睿给孟达的信“这么重要的信息,诸葛亮怎么可能会让我们劫持呢?一定是反间计”。
事实上,敌国之间的书信往来,被查获的可能本来就很大。三国时期,类似的信息截获非常常见,何况,孟达和诸葛亮、李严是频繁书信往来呢?
曹睿给孟达的信,无非是稳住孟达而已,怎么能顺着本意来理解呢?
可是,得知泄露的孟达却“自恃才智”,麻木大意。面对诸葛亮的提醒,他算了道数学题:司马懿想打我,先要派人禀报天子吧。天子回信,又要时间吧,司马懿再来,怎么也要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城池早就稳固了!
可是,司马懿只用了八天,就到了上庸城下!
孟达仓促应战,部下开门,孟达兵败身死。
上庸城三面阻水,易守难攻。如果孟达能不拖大,安抚好军心,做好防务,坚持守到诸葛亮汉中援军到达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孟达败后不久,吴蜀两国的军队都接近了上庸,见孟达已败,退军。)
汉末魏晋之际,名士看人很准,既然众一致认为孟达“卿相之才”,孟达自然是有能力的。
可是,这样的才智卓绝之人,却在刘璋、刘备、曹魏三处都早早遇到自己的瓶颈,从未真正接近成为“卿相”,甚至被迫跳槽!
真正的“卿相”,不但要自己才智卓绝,还要能够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你可以不“同流合污”,但你要有处理好关系的能力(或强势压制,或怀柔处理,或问钱不问心,总之要有一套自己的相处之道)。否则,如何在大规模行动中获取必要的信任、配合呢?
可是,许多人,不屑于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把合作伙伴的情感、利益,看成“世故”,结果,往往得不到支持,早早遇到天花板,无法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人遗憾!
愿君得道多助,不断进取。
明英宗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等人最终下场如何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他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把自己十分信任的大臣石亨诏到了病榻之前,对他一番嘱咐,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石亨看着病重的朱祁钰,又考虑到他已经无后了,为了自身利益考虑,石亨下定主意要帮助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明英宗朱祁镇
在当时,北京城里有一种说法,有一群文臣在劝朱祁镇立太子,太子的人选是襄王朱瞻墡的长子。石亨也参与了抗击瓦剌的战争,在这之后石亨很受器重,石亨也有自己的盘算,如果朱祁镇死后,他在新一届政府中,待遇会如何就不好说了,而帮助朱祁镇复辟,那么肯定是首功一件,以后就算朱见深继位,待遇肯定也不会差。
于是石亨就联络了宦官曹吉祥,前府右都督张鞁,对他们说道,现在皇帝已然病重,又没有子嗣,不如趁这个时候,助太上皇复辟,这也是大功一件。于是这三人为了以后的荣华富贵,开始谋划帮助朱祁镇复辟,当然就靠三个人难成大使,他们又去找了杨善,许琳等人,在许琳推荐下,又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招募进来。
夺门之变
一群人一番商议后,决定就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十六动手,在这之前曹吉祥提前告知了孙太后明英宗准备复辟的消息,在皇宫之中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正月十六当晚,石亨,徐有贞等一行人来到南宫,撞塌了南宫宫墙,放出了朱祁镇,在一群大臣簇拥下,朱祁镇来到了奉天殿复辟登基。
英宗复辟后,“功臣们”的下场
几天之后,于谦,王文等大臣被杀害,而帮助朱祁镇复辟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均得到了加封,石亨是谋划夺门之变的首要人物,被封为了忠国公。最开始朱祁镇非常感激石亨帮助自己复辟,对他是言听计从,石亨也越来越跋扈,在朝中结党营私,想要攀附,巴结石亨混个一官半职的,竟然多达数千人。
石亨画像
石亨大量收受贿赂,打压异己,干涉朝政,很多和他政见不合的大臣都被关进了监狱。石亨最跋扈的时候,无故入宫去见朱祁镇,向他提出各种要求,朱祁镇最开始也由着他,最后实在烦了才下令,没有宣召,大臣一概不得入宫。在石亨权势最鼎盛时,朝中一半的武将都是石亨的门人,后来石亨因为受其侄儿石彪谋反牵连,被削去官职,其朋党大多被革职。不久,石亨又被锦衣卫举报说他图谋不轨,朱祁镇下令将石亨关进监狱,以谋反罪处死,几天后石亨病死在了监狱中。
曹吉祥是宫中的宦官,在夺门之变后,他和内阁的矛盾不断加大,石亨和曹吉祥经常勾结在一起,打压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官员,因为朱祁镇被太监坑过了一次,所以对曹吉祥还是多有防范。石亨倒了之后,曹吉祥有所警觉,开始和他的嗣子曹钦谋划叛变,结果事情败露之后,明英宗立刻下令逮捕曹吉祥,曹钦投井自杀,曹吉祥被以磔刑处死。
曹吉祥
徐有贞在夺门之变后被封为武功伯,出任华盖殿大学士,就是在徐有贞诬陷下,于谦被处死。在此之后,徐有贞和石亨一党互相倾轧,却在石亨和曹吉祥诬陷下,被罢官流放,徐有贞一直希望得到明英宗再次起用,但是事与愿违,经过了石亨,曹吉祥两人背叛后,明英宗已经对旧臣失望了,徐有贞最后病逝在家中。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拖雷死后,窝阔台是如何对待他妻儿的留下的军队又归谁了
“四十多岁的拖雷,为了大局喝下毒药,牺牲自己救了窝阔台”
拖雷之死
这是发生在窝阔台攻伐途中的一件事。
当时窝阔台突发奇病,军中的萨满说,因为窝阔台杀了太多的金人,导致被鬼魂报复侵袭。解决的办法有一个,那就是需要窝阔台的其中一个兄弟,喝下萨满施展了法术的毒药,转移鬼魂的报复,替窝阔台去死。
萨满说完这个话后,拖雷没有迟疑就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替三哥窝阔台去死。
而窝阔台感激之余,答应拖雷等自己死后,由拖雷的儿子来继承汗位。
之后,拖雷就饮下毒药死去了,而窝阔台几天之后居然真的痊愈了。
历史上,很多人都说这是窝阔台为了除去拖雷所施的计谋。
黄金家族内部纷争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
长子术赤因为血统的问题,失去了继承大汗的资格。
而儿子察合台能力不足以领导蒙古众部,因此察合台支持弟弟窝阔台。
而拖雷作为幼子,却颇有城府,他一直在哥哥们之间扮演憨弟弟的角色,当发现察合台联合窝阔台对付术赤之后,拖雷就对这个大哥格外亲近,拉拢术赤的关系,以平衡实力。
成吉思汗死后,拖雷更是担任了两年监国,在无力抗衡窝阔台的形势下,转而支持窝阔台称汗。
但是,窝阔台对这个掌握了蒙古大部精锐兵力的弟弟一直存有戒心。
一直到发生了本文开头的故事,正因此才有人说窝阔台是设了套让拖雷来钻,但是凭借这个事件,拖雷在黄金家族内部赢得了更多的同情和支持,拖雷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蒙哥的称汗打下了基础。
孤儿寡母
拖雷死后,留下妻子克烈·唆鲁禾帖尼和几个儿子,孤儿寡母艰难生存。
克烈·唆鲁禾帖尼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女子,虽然孤儿寡母暂时处于劣势,但是克烈·唆鲁禾帖尼一直和钦察汗国的术赤系诸王保持密切联系,取得了术赤系对拖雷系的支持。
克烈·唆鲁禾帖尼和丈夫拖雷一样,崇尚汉文化,知道汉文化对蒙古人的重要意义,因此从小就让几个儿子接受汉儒文化的熏陶。
窝阔台的诡计
窝阔台对拖雷留下的孤儿寡母仍然不放心。
他想出一个计谋,那就是说服克烈·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儿子贵由,这在蒙古并不是什么乱伦的事情。
古代游牧民族,女人地位很低,父亲死后,儿子继承父亲的女人;兄长死后,弟弟接收兄长的女人。
这种情况在游牧民族当中是非常正常的。
于是,窝阔台经常进出克烈·唆鲁禾帖尼的帐篷,他极力劝说克烈·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儿子贵由,想要以此来彻底瓦解拖雷一族。
但是聪明的克烈·唆鲁禾帖尼不会上窝阔台的当,她以几个儿子仍然年幼,且拖雷留下遗言要克烈·唆鲁禾帖尼独自照顾儿子为理由,拒绝了窝阔台。
克烈·唆鲁禾帖尼在窝阔台的虎视眈眈之下,一直小心翼翼的庇护着自己的儿子们,直到最后,自己的儿子蒙哥称汗为止。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黄巾起义中,刘备只有部曲三百人,是怎样在面对几十万的黄巾军的战斗中生存下来的
黄巾起义其实和刘备没什么太大关系,刘备虽然参与了平定黄巾起义,打了几场小胜仗,并且因功被封为安喜县尉,相当于现在县级公安局长。
黄巾起义是针对东汉政府的,起义军在地方上直接攻打郡县,刘备在当时都算不上地方官,原本地方上像刘备这样的人是不能征兵的,只是由于黄巾之乱,当时的汉灵帝为了尽最大力量打击黄巾军,允许各地方私人势力征兵攻打黄巾军,这个政策就直接导致了地方势力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黄巾起义之初,确实声势浩大,号称几十万人,但由于起义前叛徒的告密,黄巾起义也被迫提前一个月进行,东汉政府由于得到告密,对黄巾起义进行了镇压,东汉政府镇压黄巾起义的主要将领是:卢植、皇甫嵩、朱儁。
而平定黄巾起义的主要功劳也是卢植、皇甫嵩、朱儁率领的东汉政府军,卢植率领北军五校共约2万余人对付北方战场,皇甫嵩、朱儁率领五校、三河(河内、河东、河南)骑兵及新招募的士兵共约4万余人攻打南方战场,后来曹操也加入南方战场,至于刘备在哪?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刘备在黄巾起义的那一年是23岁,在这之前,刘备得到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的钱财支持,而拉起一支队伍,也许刘备只有三百人左右,但刘备的军中有关羽和张飞两人这样的猛将,而刘备从小就有雄心壮志。
刘备是卢植的学生,卢植当时在北方的冀州攻打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兄弟,而冀州离刘备的家乡不远,刘备很有可能是去投靠自已的老师卢植,一起攻打黄巾军,刘备军人虽少,但刘备、关羽、张飞领导的队伍能打仗,并且刘备有些眼光,能够发生险情前及时逃跑,因此很有可能在面对黄巾军时打了几场小胜仗。
黄巾军其实就是快要活不下去的农民,在张角的组织下起来造反,黄巾军刚刚起义时声势虽浩大,自184年2月开始起义,到当年11月,黄巾起义主力军就被东汉政府军剿灭,之后有一些零星的小叛乱,但规模不大。
刘备虽然带了三百人参军,可主力战场根本就不是刘备打的,有东汉政府军顶着,有卢植、皇甫嵩、朱儁等名将指挥,哪有刘备什么事?东汉政府军在对阵黄巾军时,人数始终处于劣势,东汉政府军以六万多兵力大败近20万黄巾军,可见东汉政府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刘备能够在黄巾军起义中活下来,综合起来有以下原因:
1、刘备这支队伍能打,关羽和张飞能够成为日后的万人敌,与他们前期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有关系的,关羽和张飞勇猛能打,在面对小股黄巾农民军时,别看三百人,还是有些优势的。
2、黄巾起义军的主力又不是针对刘备的,平定黄巾起义的主要将领是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位,和刘备没有太大关系。
3、刘备有眼光,从他日后善于逃亡和能及时发现险情来看,刘备擅长这个,一发现危险,刘备立马带着他的人马开溜,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这就是刘备的能力。
4、刘备参与的平定黄巾起义,基本也是给东汉政府军打打下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刘备积累了些功劳,还因此被封为安喜县尉。
宋朝猛将张琼是宋太祖的救命恩人,为何赵匡胤要赐死他
谢小蜜邀
1.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宋太祖招集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老兄弟一起吃肉喝酒,大家光着膀子猜拳行令正喝得高兴,赵匡胤让侍者们退下,大家正莫名其妙时,只见赵匡胤酝酿了一下情绪,满眼泪花,仰天长叹道:“若不是兄弟们帮衬,我也坐不了这把龙椅,兄弟们的恩德,我会永远牢牢地记着。可是,我这个皇帝做的很不快乐啊,幸福值还不如一个节度使,TMD,连睡个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
石守信等人纷纷表示:“咋的啦,谁TM惹大哥不高兴就是惹俺不高兴,谁?告诉俺,俺立马去做了他”
赵匡胤抺了抺眼泪,“唉,其实大家都明白,俺屁股下这把椅子,人人都想坐上来试试舒适度啊”
听了赵匡胤的这番话,石守信等人酒醒了一半,跪下来恭恭敬敬地表示,“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赵匡胤伸出指头摆摆手,“NONONO,此言差矣!我们是一锅里舀过粥一个炕上睡过觉的老哥们,自然信得过。可是……如果你们手下的人也跟你们一样,想立下拥立之功做个大官吃香喝辣,强行扒去你们的衣服套上龙袍,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赵匡胤耸耸肩,两手一摊
大伙酒全醒了,“莫非大哥想玩卸磨杀驴的游戏”?于是,纷纷痛哭流涕,抱着赵匡胤的腿苦苦哀求:“大哥,大哥,只要不杀驴,哦,我们,让我们干啥都可以,大哥行行好,给我们指条生路吧”
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赵匡胤淡淡一笑,从怀里掏出演讲稿: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
同声传译:跟浩瀚的宇宙相比较,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要把握机遇,不负此生,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我们要攒下一份子子孙孙都花不完的钱,我们还要吃好喝好做自己爱做的事厚待自己
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年
同声传译:执掌禁军的工作很劳心费力,大家不如放弃在禁军中的职位,到地方上做一个土豪,投资房地产,买多多的良田,建大大的宅院;广纳歌星、舞星、影视歌三栖明星,组建私人艺术团体;每天在豪宅里啃着鸡爪喝着小酒欣赏包场演出,岂不美哉
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同声传译:我赵匡胤今后还要与各位卿家结为亲家,从此我们君臣之间再也没有猜疑,大家都好好地过安生日子,有机会聚在一起喝喝小酒,兄弟们,美好的生活在向你我招手
第二天,禁军将领们集体生病了,纷纷表示再也无法胜任繁锁的工作。上喜,所以慰抚赐赍之甚厚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建隆二年七月戊辰
2.青眼有加
七月壬午,以皇弟泰宁节度使兼殿前都虞侯光义兼开封尹同平章事。既管军又管民还管朝廷,赵光义觉得吃不消。老兄弟们享福去了,弟弟升官了,留下的摊子总要有人看着
上谓殿前卫士如虎狼者不下万人,非张琼不能统制,乃自内外马步军都头、寿州刺史擢殿前都虞侯、领嘉州防御使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杯酒释兵权,释的是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侍卫都指挥使、殿前副都点检的职位从此长期空缺,从五品殿前都虞侯便成为殿前司的最高指挥官,一般选用“德不高,望不众”的低品级皇帝亲信担任。赵匡胤认为,曾救过他的命的张琼这小伙子还不错
3.张琼其人
琼少有勇力,善射,隶太祖帐下。周显德中,太祖从世宗南征,击十八里滩砦,为战舰所围,一人甲盾鼓噪而前,众莫敢当,太祖命琼射之,一发而踣,淮人遂却
赵匡胤跟着周世宗柴荣征南唐时被南唐军舰包围,有位南唐一哥举着盾牌驾船直冲后周军船队,所向披靡,赵匡胤令张琼用弓箭对付他,张琼只一箭便准确命中射倒了南唐一哥,后周获胜
及攻寿春,太祖乘皮船入城壕。城上车弩遽发,矢大如椽,琼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琼股,死而复苏。镞著髀骨,坚不可拔。琼索杯酒满饮,破骨出之,血流数升,神色自若。太祖壮之
攻南唐寿春城时,赵匡胤带张琼划着小皮船到护城河里窥视城防,不料被南唐守军发现城墙上的车弩射出的箭有房檩子那么大。张琼见势不妙,扑倒赵匡胤以身相护,一支箭射中了张琼的大腿,箭头深深地扎入髀骨,拔都拔不出来,剧烈的疼痛使张琼昏迷过去。苏醒后张琼喝了一大杯酒让人使劲拔,箭拔出来时骨头碴也跟着飞了出来,张琼却面不改色
毫无疑问,张琼既忠且勇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张琼
4.张琼之死
张琼做了两年殿前都虞侯就死了
(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侯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宋史》卷一.太祖一
琼性暴无机,多所凌轹。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二人衔之切齿,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又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侯时事。建隆四年秋,郊禋制下,方欲肃静京师,乃召讯琼。琼不伏,太祖怒,令击之。汉卿即奋铁挝乱下,气垂绝,曳出,逐下御史案鞫之。琼知不免,行至明德门,解所系带以遗母。狱具,赐死于城西井亭。~《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张琼
(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侯、嘉州防御使张琼自杀……时上已下郊祀制书,方欲肃静京都。召琼面讯之,琼不伏。上怒,令击之,汉卿即奋铁挝击其首,气垂绝,乃曳出,遂下御史府按鞫。琼自知不免,行至明德门,解所系带以遗母,即自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到底是自杀还是赐死呢?
李焘在考证部分写道:新录及国史并宋白所为琼传并云,狱具乃赐死于城西井亭。今从旧录。疑新录与国史及宋白或加润饰也。
很明确,张琼无罪,何来“狱具”?无疑,张琼死于自杀
张琼蒙冤惨遭毒打,看到自己曾舍命相护、对自己曾无比信任的赵匡胤只因小校几句诬词便翻脸无情,张琼无比绝望。在去往御史府接受进一步审讯的路上,张琼解下腰带托人捎给母亲留作念想,便在悲愤中自杀了
5.死因浅析
小校史珪、石汉卿诬告,直接导致张琼蒙冤。赵匡胤事都没搞清楚就让人用铁挝辟头盖脸打自己的救命恩人,就其原委稍作分析
诬告部分
1.擅乘官马。张琼作为亲信武将,这事并不大
2.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李筠是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李筠第一个造反,收纳李筠的隶仆,会不会受李筠事迹的影响啊?还自己花钱养了一百多亲兵,这是在图谋什么?
3.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侯时事。这事就大了。京尹+平章事+亲王是五代皇储标配,胆敢散播诬毁皇储的言论,影响到储君的光辉形像,这是想干什么?
现实担心部分
“郊祀”的诏书已下,大家都知道皇帝和大臣们要出城,这个时候正是图谋不轨的好时机。赵匡胤早就想到了这一点,郊祀之前要“肃静京师”,消除一切隐患,正在赵匡胤精神比较紧张、草木皆兵的时候
受宠“用事”负责监督军队将领动向的史珪和石汉卿便抓住了这个机会,致张琼于死地
6.题外
上旋闻其家无余资,止有奴三人,甚悔之,责汉卿曰:“汝言琼部曲百人,今安在”?汉卿曰:“琼所养者,一敌百耳”。亟命优恤琼家,官给葬事。以琼子尚幼,乃择其兄进为龙捷副指挥使。然亦不罪汉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很快有人告诉赵匡胤,张琼家里很穷,只有奴仆三人。赵匡胤很后悔,责问石汉卿:“你不是说张琼养了一百多部曲吗?他NN的,人呢”?石汉卿脸不红心不跳地从容答道:“陛下,张琼的奴仆都是身怀绝技的高高手,一个能打一百个,我说一百多还说少了呢”
赵匡胤下令抚恤张琼家人,由朝廷拿钱埋葬张琼,张琼的儿子年纪还小,就让张琼的哥哥张进做了个禁军基层军官。也没有追究史珪、石汉卿诬告之罪
从此,两宋嘴炮诬毁政敌最致命最拿手最一步到胃的手段就是“陛下,大事不好,XX图谋不轨,要造反啦”
反正被证明是诬陷也没事,“俺性子急,俺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正直,俺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这件事情俺的确没搞清楚,没抓到真凭实据,俺有错。但是俺可是一心为大宋的社稷江山着想啊,陛下!要防范于未然嘛,如果不是俺冒死举报,那家伙可能真的就反啦……”
能否讲讲汉朝西汉东汉三国的军制——部曲制
这里可以小谈一下,毕竟部曲这个东西历经了东西两汉,魏晋南北朝,一直到了唐朝都有这个名词的存在,属于一个很大的话题。
东汉部曲的由来
部曲从广泛的意思上就是士兵,但是最初的原始形态是军队的一种组织方式。实际上是秦朝和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演化到了东汉,就变成《后汉书》里面的说的一样:
大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
东汉军制五人一伍、有伍长,十人一什、有什长,五十人一队,有队长,百人一屯,有屯长,二百人一曲,有军侯,千人一部,有司马或校尉为正司马为副。也就是最初的东汉部曲是军事组织单位。
东汉末年的发展
但是在东汉时期,部曲开始逐渐失去了军事意义,而变成了一种更广泛的意义。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大批地主和宗族为了躲避战乱或者抵御贼寇和军阀,开始把依附自己的农民,佃户,家丁武装起来,成为自己的私兵。这就变成了部曲的称呼。
比如汉末时期曹魏的猛将许褚,在军阀混战,盗匪横行的时代,他聚集壮丁和自己许氏宗族数千人,一起修建坞堡来抵御敌人。这就是典型宗族抵御外来入侵,就会武装依附自己的农民,最后变为部曲。
再比如田畴,这个人作为曹操的向导,引导曹操平定乌桓有功。他原本是刘虞的部下,后来刘虞被公孙瓒大败身死,他跑到徐无山中一块地处深远险峻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并且跟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他自己的宗族和其他依附他的几百人,而后更多的百姓来依附他,几年间达到五千多户。大家公推田畴为首领,田畴制定法律和礼仪,兴办学校,讲授知识。当时北方边境地区百姓听说之后纷纷跑去投奔田畴。这已经是一个小国王了。
最明显还是东吴,东吴将领的兵卒都是自领的,是子孙传递,而且还有相应的农民作为他们的封赏,所以到了东晋时期吴地士族才这么厉害。
部曲的作用
虽然部曲到了魏晋时期逐渐变成国家的危害,但是在东汉末年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这些大地主和豪强的保护下,很多乡里人免受了战乱之苦,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安全。
比如曹魏的常林,东汉末年常林住在上党,当时住的地方紧挨着已故河间太守陈延家的坞堡。当地的陈,冯二姓都是大姓。军阀张杨企图占领这两家的妇女和财产,常林就为陈冯两家出谋划策,使得两家安然无恙。
再比如曹魏大臣杨俊,他的家乡河内郡四通八达,经常有军阀混战,杨俊为了躲避战火于是率领宗族来到到京、密二县的大山里,同行还有一百余家百姓。杨俊赈济穷人,与其他人互通有无。宗族朋友中被人抢去作奴仆的共有六家,杨俊都倾尽家财将他们赎出。
宗族组成的部曲士兵战斗力很强
很有名的例子就是凌统手下的三百亲兵,在逍遥津之战为了掩护孙权撤退,凌统率领这三百人死战不退,硬生生的得抗住了张辽的进攻,最后亲兵一个都没有剩下,只有凌统一个人跳进河水里得以逃生。
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花费了五年时间。可是他兼并海西女真,却花费了足足二十年时间。海西女真强大是一方面,分散更是另外一方面。努尔哈赤毕生的功绩其实不是重创大明王朝,而是对女真各部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他明白只有内部统一了,才能对外使劲儿。
忍受杀祖杀父之仇,花费五年时间一统建州女真。
为了存活下去,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相继成为了大明朝的臣子,他们在女真内部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大明朝军队过来的时候,他们背叛了女真族,为大明军队做向导。最终惨死在战乱之中,而努尔哈赤想要为祖父和父亲报仇,却没有足够的能力,甚至连叫屈的机会都不给一个。
会萨尔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率其属来归,太祖与之盟,并妻以女,於是有用兵之志焉。是岁癸未,明万历十一年也,太祖年二十五。---《清史稿》所以努尔哈赤只能自己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相继击败了尼堪外兰,董鄂部落、雅尔古部落、完颜部落等等大小部落,花费了五年时间,从身边只有十几个人的小队伍,一举发展成为了建州女真的首领。这不是单纯靠运气就行的,除了勇气和实力以外,还需要足够的智慧,因为他在壮大同时,一直在于明军打交道。
远交近攻,逐一分化海西女真内部势力。
海西女真只是一个统称,他们跟努尔哈赤出现之前的建州女真一样,并没有统一的建制,而是由九大部落联合组成。所以当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以后,海西女真内部可就慌了,因为努尔哈赤的大军已经挥师东进,准备占领海西女真的地盘。所以他们发动了一次九部联盟的战争,希望通过这次的战争,彻底粉碎努尔哈赤侵略的野心。
结果却被努尔哈赤给打的七零八落,不过努尔哈赤不是野蛮冲撞,他懂得战争的方法。首先他跟明君还有朝鲜军队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让他们放松警惕,认为这只是女真内部的问题。其次就是结交海西女真内部的几大家族,比如叶赫部落、乌拉部落这两大部落。其次再重点打击剩余的几个小部落。
二次打击乌拉部落,使得布占泰单骑逃亡叶赫部落。
努尔哈赤击败了海西女真几个小部落以后,便开始着手对海西两大部落的战争。首先就是乌拉部落,当年为了和乌拉部落搞好关系,努尔哈赤不惜将自己的女儿和侄女嫁给了乌拉部落的贝勒布占泰,现在为了一统女真,必须要做出分晓了。努尔哈赤在打击乌拉女真的同时,安抚叶赫女真。
壬子秋九月,太祖亲征乌拉,为其屡背盟约,又以鸣镝射帝女也。布占泰御於河。驻师河东,克六城,焚积聚。布占泰亲出乞和。太祖切责之,许其纳质行成,而戍以师。师还。---《清史稿》这就是为什么海西女真会被慢慢兼并的主要原因。他们有九大部落,可是没有谁愿意结盟对付努尔哈赤的,内部的分化才是决定他们灭亡的主要原因。努尔哈赤第一次击败乌拉部以后,布占泰为了泄愤,严刑拷打了自己的两位妻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和侄女。这引起了努尔哈赤的强烈不满,于是发动了第二次灭部之战。最终将乌拉部落全部清除。
天佑努尔哈赤,萨尔浒大战击败明军和叶赫部落,从此一统女真。
努尔哈赤早就想灭了叶赫部落,不过叶赫部落也比较聪明,他们不仅跟蒙古人关系好,跟大明朝的关系也非常好。这么一来只要有大明军队插手,那努尔哈赤就不能对叶赫动武。毕竟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崛起,主要还是依靠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帮助,这个面子还是要卖的。
八月己巳,征叶赫。叶赫有二城,贝勒金台什守东城,其弟布扬古、布尔杭古守西城。分军围之,隳其郛,穴城,城摧,我军入城。命四贝勒领金台什之子德尔格勒谕降再四,金台什终不从,乃执而缢之。布尔杭古降。布扬古不逊,杀之。叶赫亡。师还驻界凡。---《清史稿》可是后来李成梁被调走了,努尔哈赤此刻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建立了自己的汗国,想起了父仇,执意发起了对大明朝和叶赫部落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亲率四万多人马,和大明、朝鲜、叶赫三大联盟四十大军进行了一场生死之战,最终努尔哈赤取得了胜利,大明朝四万多兵马成为努尔哈赤的俘虏,叶赫部落被灭,从此西海女真万完全覆灭,努尔哈赤完成了一统女真的大业。
总结:努尔哈赤五年便一统建州女真,二十年才消灭海西女真。
- 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爷爷在位明军做向导的时候,在战乱中被杀。这让努尔哈赤有苦难言,从此走上了一统建州女真之路。
- 为了击败海西女真,努尔哈赤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与海西女真中的两大部落交好,逐个攻打剩余的几个小部落。
- 利用乌拉女真首领布占泰的过错,发动了对乌拉部落的进攻,在两次打击之下,乌拉部落宣布灭亡。
- 努尔哈赤建立汗国以后,发动了对大明朝和叶赫部落的萨尔浒大战,最终凭借劣势的兵力,赢得了这场大战,消灭了叶赫女真,完成了灭亡海西女真的道路,一统整个女真部落。
你觉得奴隶社会的奴隶们是靠什么活下来的如果让你去当奴隶,你能活过几天
奴隶社会的奴隶是怎样活下来的,这很简单,不只是奴隶,所有动物,及所有人类,之所以能活下来的唯一支柱,就是求生欲望,只要求生,奴隶也能存活,如果生不如死,崇祯也不想活。
在任何意识形态下的血腥争斗,意志坚强如铁,视死如归的比放弃信仰,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者要少些,否则,那来这么多的叛徒?毕竟活着还是舒服,还是不易。
人到这世界上千辛万苦百折不回就此一次,实不容易,活得再苦,还是要留些希望有盼头,总不能刚落在地上还没立足,就又要回程退货返天堂,换你,你愿意?
投胎做奴隶,不是他愿意,所有苦作无福享乐者都只是生不逢时。既然来了,只求能呼吸喘气。下辈子,再也别心急火燎,一定要瞅准时机,选择远强于苦苦一生的努力,有奴隶主的地方,千万别去。
小小的女真人为什么能够灭掉庞大的辽国和北宋
1114年,完颜阿骨打率2千多人反辽,在宁江州、出河店、涞流河战役中屡败辽军。“辽”即镔铁,金比铁尊贵,阿骨打因此于1115年定国号为金。阿骨打称帝后,在达鲁古城歼灭27万辽军精锐,以2万兵力大败辽朝70万大军。此后缺兵少将的辽朝屡战屡败,于1125年灭亡。但耶律大石逃脱,建立了覆盖中亚、新疆的西辽,与金国分庭抗礼。耶律大石的西辽是辽朝的延续,赵构的南宋则是北宋的延续。
在灭辽过程中,金国与宋朝于1115年签订夹击辽国的“海上之盟”。宋徽宗派童贯率15万军队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惨败于1万多辽军之手,宋朝花巨资从金人手中赎回几座空城,童贯竟然封王,成为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太监。1125~1127年,10万金军两次南下包围汴梁,除种家军和李纲坚决抵抗外,沿线近百万宋军或降或逃,酿成了中原王朝历史上最为惨痛的“靖康之耻”。
金败辽、败宋战争中,缔造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战争神话。一个不足百万人的边疆少数民族,为什么这么能打呢?这与女真人的民族传统、阿骨打的军事才能、辽宋两国的腐朽堕落都有密切关系。
一、民族传统善骑射
女真是商周时期东北边疆的肃慎人演化而来,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渔猎离不开弓箭,恰好肃慎人所在的东北地区盛产箭矢。西周时肃慎人曾多次进贡“楛矢石砮”,因此这个民族特别善射。高句丽人也是肃慎人的后裔,韩朝有历史传统,所以射箭运动很发达,奥运会上屡屡夺魁。
隋唐时期,肃慎改称靺鞨,分为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两支。粟末靺鞨被高丽王朝征服,黑水靺鞨先臣服于唐朝后臣服于辽国,完颜部落即出自黑水靺鞨。马是靺鞨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工具,所以靺鞨人特别爱养马,富裕家庭养马成百上千匹,最穷的人也养着十几匹马,这就为发展骑兵打下了雄厚基础。
善骑射的民族,又盛产箭矢和马匹,可谓天作之合,难怪女真骑兵“满万不可敌”了。
(金主俗称“狼主”,图为完颜阿骨打)
二、阿骨打军事才能卓越
完颜阿骨打刚起兵反辽时,兵力只有2500人,当部下看到数万辽军怯战时,他用擒贼先擒王之法,一箭射死辽国猛将耶律谢十,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激发了全军斗志。
在和辽将萧糺里、萧挞不野隔河对峙时,辽军认为金军不会在狂风大作、尘土漫天的恶劣天气下乘夜渡过冰冷刺骨的鸭子河。阿骨打则乘辽军松懈时夜间渡河,发动突然袭击,打了辽军一个措手不及,辽军败。
辽天祚帝率70万大军反攻金国,敌我力量相差过于悬殊,阿骨打采用疲兵之计,且战且走、等待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辽国出现内乱,耶律章奴发动兵变,立燕王耶律淳为帝,天祚帝只得撤军。让他没想到的是,阿骨打竟然一直尾随在后,又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是渔猎民族最擅长的“捕鹿战术”:像狼捕鹿,一直尾随猎物,待猎物疲惫或慌不择路时,再伺机给予致命一击!
三、辽宋两国腐朽没落
辽国在建国初期军力强悍,战必胜攻必取,是当时亚洲无可争辩的霸主。然而自辽道宗上台以来,宠信耶律乙辛等奸臣,滥杀无辜、徇私舞弊、搜刮民脂、供养寺庙,天祚帝继位后更加变本加厉,辽军面对金军如同朽木、不堪一击,也就不奇怪了。
宋军呢?宋徽宗重用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蔡攸、高俅、李邦彦、张邦昌、朱勔、杨戬、李彦等大批奸臣,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纸醉金迷、混混噩噩,国家承平日久,武备松弛。金军打过来时,河北、中央两大禁军集团近百万人要么不战而降、要么不战而逃,没打就垮了。
宋军中真正和金军硬碰硬的,只有曾驻守宋夏边境的西军,种师道3万西军竟能阻挡完颜宗翰(粘罕)的5万大军长达一月;李纲七拼八凑的4万乌合之众,竟然打败完颜宗望(斡离不)的5万铁骑,奇迹般地取得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可见,辽军败于金人,主要是战斗力下滑,确实打不过;宋军败于金人,主要是军队怕死,仅十来万不怕死的军队和金人打了一架。宋朝百万大军,绝大部分军队怕死,就没怎么打,基本不战而降、不战而逃,典型例子即东京保卫战,折彦损13万大军听5万金军擂了一夜战鼓,逃了个一干二净!
如果北宋军队都能像种家军那样不怕死,别说百万大军了,30万都能让不可一世的金军有来无回!后世名将岳飞、吴玠、刘锜、韩世忠、吴璘、李宝、毕再遇、孟宗政、孟珙等,哪个不是金人谈虎色变的角色?就连岳飞部将李宝这样的普通将领,3千人都能破完颜亮10万大军,当时金国仍在鼎盛期军力强悍,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哪去了?
(李宝陈家岛海战歼敌7万)
还有一点:宋军以步兵为主,骑兵很少,步兵经不住少数民族骑兵的冲击,兵种上的劣势决定了宋军占不到便宜。但中原王朝城防多,如能像范仲淹、王韶那样依托城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步蚕食,不争一时、一地之得失,凭借雄厚国力,打持久战、消耗战,别说一个金国了,十个也被耗死!
汉人是兵家谋略祖师,少数民族军事家多么厉害,和汉人玩军事谋略都不是一个档次。少数民族政权只能趁中原王朝内耗最严重、国力最虚弱时偷一把米吃。一旦中原王朝肃清汉奸卖国贼祸害,停止内斗、共同抗敌,少数民族政权就只有臣服的份了。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人有多厉害。
1969年,甘肃武威,在备战备荒口号的指引下,当地群众挖掘了当地一座叫雷台的高大土台,要在这里修一所防空洞。
不久后,他们在雷台下面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古墓,几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沿着挖开的土洞钻进墓室,不成想,自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政治群体的神秘面纱。
接到施工方的报告之后,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后来被称为“雷台汉墓”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雷台汉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末年凉州一带的一个官员,姓张,官职为“守张掖长”,也就是当时张掖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别看张君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但墓中出土的一组以墓主人生前出行车马仪仗为原型缩小后制作的铜车马仪仗队震惊了所有的考古人员。
这组仪仗队中,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铜车马出行仪仗,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
矗立在这只仪仗队最前面的,就是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按说墓主人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而已,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出行排场呢?
这座墓中的惊人发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那个叱咤汉末三国魏晋时代的著名政治群体——凉州武装豪族集团。
东汉中后期,活跃在汉朝西北边境的羌族开始与汉帝国进行军事对抗,这场被后世称为汉羌之战的战争,历时百余年。
而在汉羌百年交战的过程中,一些凉州当地的地主,借助镇压羌族变乱,朝廷给予各种便利资助的机会,趁机创建、培植和训练私人武装或者部曲,普通的豪强地主可能只有看家护院的家甲,而凉州集团的豪强地主,个个都是拥兵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地方一霸。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凉州集团”的凉州武装豪族的发家史。
后来,这些人的势力强大到连汉帝国的地方长官都要对他们低头哈腰,低眉顺眼,他们每个人不但是富甲一方的土财主,更是拥兵自重的土皇帝。
到了东汉晚期,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些人开始借助自己的武装势力,兴风作浪。轻则割据自立,重则祸乱四方。正因为政府管不了,官员管不了,那位身为张掖长的张君,才能拥有阔气堪比皇族成员出行的仪仗队伍。
真正让凉州武装豪族集团名满天下或者说遗祸四方的人,是董卓。
董卓的得力部下,基本上个个都是实力比张君更猛更强大的凉州土霸王级别的角色,其中既有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有聪明绝顶的谋臣。
武将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就是后来控制了东汉朝廷十余年的四位大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四个人加上吕布和被关公砍了的华雄,被誉为董卓的“六府”,而开“府”就相当于颁发给这些豪族们可以拥有私人部曲的“通行证”。
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带领他们的部曲数十万人,血洗了朝廷,控制了汉献帝。朝廷被迫给他们加官封爵:李傕为车骑将军、开府,兼司隶校尉、假节,封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封万年侯;张济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
而文臣方面,最有名的一个就是被誉为三国第一毒蛇谋士的贾诩。
凉州武装豪族集团成员,大多数身经百战,战斗力不一般,而且,由于他们长期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作战,熟悉少数民族的战法,因此他们成为三国时期各方军阀势力拉拢的对象,不仅董卓依仗他们发家,在其他主要的割据者阵营中,也不乏来自凉州集团的大角色。
比如说袁绍的手下的名将鞠义,就是出身凉州的豪族,此人能征善战,屡建战功,而且他特别精通少数民族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他率领的“特种兵”大败公孙瓒手下的少数民族骑兵白马义从。
再比如曹操手下的名将毌丘兴、毌丘俭父子,也是世居凉州的豪强出身,父子两代都战功赫赫,尤其是儿子毌丘俭,曾经率军长途远征,打败高句丽,俘虏了高句丽的国王。
总之,凉州豪族集团是汉羌战争中崛起的军阀性质的地方政治集团,这个集团极深的影响了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后来他们也成为魏晋时期建国于凉州地区的“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所仰仗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