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鲸”,人们俗称“鲸鱼”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什么意思
- 日本海豚袭击人类,至少10人受伤,会不会是生理冲动
-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 鲸豚兽是怎么打破生殖隔离的
“鲸”,人们俗称“鲸鱼”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千寻君来回答。
因为鲸鱼是由陆生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海洋哺乳动物,鲸鱼只是个俗称,因为鲸外型太像鱼了,所以被古人误认为是鱼类,因此有了“鲸鱼”的名称。
后来生物学家沿用了鲸的叫法,去掉了鱼字,生物学上称为鲸目,又称鲸豚类,体型大者称作鲸,体型小者称作豚。
鲸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始哺乳动物中爪兽类,第一种具有鲸类特征的是本世纪初出土于巴基斯坦的巴基兽,又称巴基鲸,生活在距今约5500万年前,体型只有狗那么大。巴基鲸生活在近水区域,属于半水生动物,它是鲸“下海”的探索者,也是哺乳动物重返海洋的先驱。
巴基鲸可能只在海岸边活动,但它的后代越来越能适应水中生活,逐渐离陆地越来越远,最终演化为全水生哺乳动物,在适应海洋环境的过程中,鲸的四肢特化为鳍状,身体呈流线型,呼吸口上移到头顶,成为外型极似鱼类的海洋哺乳动物。
但鲸和鱼类在游泳姿势上有很大区别,鱼类的尾鳍是左右横向摆动,而鲸类的尾鳍是上下纵向摆动。
因为鲸的祖先就有狗那么大,体型已经超过大多数鱼类,这是非常巨大的优势,加之海洋环境变化小,所以鲸可以在海洋中尽情的演化,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而陆地上的动物却在一轮又一轮的气候剧变中接连灭绝,最后幸存下来的动物寥寥无几。
鲸在海洋中摆脱了重力的束缚,体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地球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最大的蓝鲸体长33米,重180吨。所以说,鲸是由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它依旧保留着肺呼吸、恒体温、胎生哺乳的身体构造,和鱼类有很大区别。长得像鱼它也是哺乳动物,成不了鱼类,演化只能向前,不能向后。
像鲸这种不是鱼却被叫做鱼的动物还有不少,比如鳄鱼、章鱼、鱿鱼、墨鱼、甲鱼、娃娃鱼等,这些动物都不是鱼,但可以生活在水中,因此被称作鱼。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什么意思
意思是:当你走到森林的深处时能看到鹿,游到大海的深处能看到鲸鱼。
林深时见鹿第一句的原话出处在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后面那一句“海蓝时见鲸”是现在创作的网络文学。网络上流行的全文是:
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扩展资料: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
日本海豚袭击人类,至少10人受伤,会不会是生理冲动
印象中,海豚是最对人类最友好的野生动物之一,这一点从数不清的海豚救人事件中就能看出来,比如2018年,一位名为蒂尔尼的潜水爱好者在澳洲豪勋爵岛附近的海域潜水时,就遇到了一条直翅真鲨,就在蒂尔尼绝望之际,一群海豚冲了出来,将鲨鱼赶走。
这个过程被蒂尔尼全程地记录了下来,蒂尔尼表示:在自己亲身经历之前,他一直以为海豚帮助人类是谣传。(下图为蒂尔尼拍摄的图片)
但是就在近日,日本两个海水浴场却接连发生海豚伤人的事件,而且几天内,已经至少有10人受伤。那么,为何温驯、亲近人的海豚会在日本海域接连出现伤人的行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可能性。
玩耍
这个其实也是日本的一些动物学家对于此次海豚频繁袭人事件的解释,这次海豚伤人事件主要发生在日本的两个海水浴场:鹰巢海水浴场和越廼海水浴场,这两个海域浴场都位于日本的福井市沿海,而“肇事”的海豚是东方宽吻海豚。
东方宽吻海豚的体长可达2.6米,体重230公斤左右,它们的分布比较的广,除了在印度洋有间断性的分布外,在太平洋的暖温带以及热带海域都有分布,而且它们多数具有浅海定居习性。
与大多数的海豚一样,东方宽吻海豚的玩心也很重,早在2021年2月,英国赫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及其同事对多个国家的134只宽吻海豚进行了总共近10年的研究,研究发现宽吻海豚与灵长类动物的性情非常相似,尤其是在开放性、社交性以及好奇心上。
因此,在浅海区,它们遇到成群在海中玩耍的人类,也极有可能想与人产生互动。
上图就是澳大利亚海豚度假村海边与游客亲密互动的宽吻海豚。但是宽吻海豚虽然亲近人类,但是它们与人类接触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它们体型庞大、有着尖利的牙齿,所以在互动时,一旦控制不好,就容易伤人,但是,宽吻海豚不小心伤人后,并没有下一步的进食动作,所以日本海豚袭击人类极有可能是与人类玩耍、互动,但是显然它们没有控制好力度和方法。
雄性宽吻海豚的异常行为
宽吻海豚与人的互通大多数是积极的,但是它们也是有伤人的记录的,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和研究宽吻海豚伤人发现,这些伤人的宽吻海豚多为雄性。
而这些雄性往往是在荷尔蒙分泌异常时,才会出现这种行为,不过,这种情况不太符合日本海豚袭人,因为在被袭击的人中,男女老少都有,而雄性宽吻海豚荷尔蒙分泌异常时,袭击的基本上都是小女孩。
海豚的“报复”行为
动物会不会报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目前已经观测到了狼群、猴子、大象等动物的报复行为,比如去年印度发生的猴群连续摔死一村庄中小狗的事件,其起因就是一只小猴子被村子里的几只狗围攻致死。
显然智商越高的动物,越容易有报复的行为,而宽吻海豚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大脑比人类的大脑都要重,只是它的神经元数量要比人类的少而已。
人类的大脑皮质上的神经元数量约为11.5亿个,而宽吻海豚虽然不如人类得多,但也有5.8亿个,这个数量超过了我们的近亲大猩猩(4.3亿),略低于黑猩猩(6.2亿),再结合科学家们对宽温海豚的研究,足以表明它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海豚其实也是会有报复行为的,那么,这种报复行为的起因是什么呢?问题可能出在“捕鲸”上。
日本是世界捕鲸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商业捕鲸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不过当时受制于船只和捕杀工具较为落后,当时的捕鲸并没有形成规模。随着船只和捕捞工具的升级,从19世纪末,日本正式开始了商业捕鲸,当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步进行。
正是因为世界性的捕捞,鲸的种群数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到了198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提出了《禁止商业捕鲸公约》,并于1986年正式实施,届时所有在公约内的国家都必须停止商业捕鲸。
但是,商业捕鲸虽然被禁止了,但以科研为目的的捕鲸并没有结束,而在公约实施后,日本是以科学研究名义捕鲸最多的国家之一。到了2010年,澳大利亚直接将日本告上了法庭,要求日本停止所谓的“科学捕鲸”,并于2014年胜诉。
不过,日本在2018年正式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并且于2019年宣布正式恢复商业捕鲸,在2019年9月,渔船再次驶入“海豚湾”进行大规模的捕鲸。
海豚湾是一个充斥着血腥味的海湾,它位于和歌山县太地町,是海豚们的主要栖息海域之一,在商业捕捞时,数十艘甚至上百艘渔船会将海豚们团团围住,成千上万头海豚被围困其中,接下来就是一场大屠杀。
在海豚湾商业捕捞的月份里,这里的海湾几乎被鲜血染红,所以海豚湾并不是海豚们的乐园,更像是它们的坟场。
到了2021年9月1日,日本渔船再次在海豚湾集结,并且就在晚上6点20分前,就捕杀了超过10头宽吻海豚以及其他的鲸类。
如此疯狂的捕杀,作为一种聪明的哺乳动物,宽吻海豚真的就没有行动吗?我不这么认为,海豚聪明知道人类的强大,所以主动示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但是主动的示好如果换来的是无尽的杀戮,它们会怎么办呢?或许这次宽吻海豚袭人事件就是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在抗议,在抗争,在做最后的挣扎。
写在最后
日本海豚袭人事件,有可能真的像日本的动物学家说的那样“只是与人类互动而已”,但是从日本疯狂的捕鲸来看,我认为这次的袭人事件,更像是海豚的“复仇”,毕竟它们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在附近的海域中生存多久,就会成为染红大海的“原材料”。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杂诗七首》的第一首,全诗如下: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作诗注重用字,讲究字字有来处,比如这首诗就用了很多典故,要读懂这首诗,就必须了解这些典故的意思。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蘧庐,《庄子外篇·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郭象注:“蘧庐,犹传舍。” 蘧庐指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现在的旅馆。
古代诗人很喜欢用旅馆来表现人的生存境况,如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也是指旅馆。
绿鬓,乌黑光亮的鬓发,象征着年少时光。唐崔颢《卢姬篇》:“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绿鬓疏,即头发越来越少,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得鹿,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梦的故事,故事说,郑国有位樵夫在野外打死了一头鹿,怕人看见,便把它藏在一个干池中,并用砍下的柴盖上。过一会儿,樵夫便忘了鹿藏在什么地方,还以为刚才的事是梦,一路自言自语。
他的话被路人听到,路人按照他的话真的找到了鹿并取走。回到家里,路人对妻子说:“刚才遇到一个人梦到他得了鹿,却不知道鹿在什么地方,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他的梦中真的一样。”妻子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梦成了真吗?”路人说:“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不用管他是他的梦还是我的梦。”
樵夫回到家里,还惦记着鹿的事,晚上,他梦到了藏鹿的地方,还梦到了鹿被路人取走。第二天,樵夫按照梦找到了路人,二人争鹿,闹到了法官那里,法官说:“樵夫最初真的得了鹿,却以为是梦,在梦中梦到鹿被路人取走,却又以为是事实,路人取走了鹿,他妻子却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现在只有这只鹿,你们平分吧。”
这事传到郑国国君那里,郑国国君说:“法官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问宰相,宰相说:“是不是梦,我也分不清楚,恐怕只有黄帝中孔子能分清楚吧,现在黄帝和孔子都不在了,就听法官的判决吧。”
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
黄庭坚的这首诗写出了人生如寄,世事如梦的感慨。“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如梦为鱼”,鹿与“禄”同音,象征着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这世人有几个人真的得到了那头鹿呢?也许是身处梦中而不自知罢了。
人在梦中,以为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以为自是鱼便会在水中游泳,但是你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了吗?你本来是人却以为自己是鸟就会摔死,你本来是人却以为自己是鱼就会溺死。
梦中得鹿,梦中争鹿,却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这便是红尘众生的生存境况。
鲸豚兽是怎么打破生殖隔离的
1981年,日本千叶县的鸭川海洋世界中,一头宽吻海豚与伪虎鲸相爱了,并且它们生下了世界上第一只杂交的鲸豚类后代-鲸豚兽(wholphin)。
与狮虎兽第一次诞生于印度一样(1799年),鲸豚兽的出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鲸豚兽之所以受到关注,原因就是它是宽吻海豚与伪虎鲸杂交的后代,要知道狮虎兽是同科同属下的老虎和狮子杂交的后代,二者的基因相对比较接近,但是宽吻海豚与伪虎鲸是同科不同属的物种(宽吻海豚属和伪虎鲸属),它们为何能“打破”生殖隔离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物种的生殖屏障,它是指两个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极难交配成功的机制。其中,极难交配的包括了生殖器官的不同、无法正常的形成受精卵、无法产下健康的后代以及后代几乎不具备生育能力。
不过,生殖隔离并不严格,因为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差异化是比较大的,比如在鸟类中,跨属杂交(番鸭和家鸭),甚至是跨科杂交(鸡和珠鸡)都是可以的,只是随着亲缘关系越远,几率越低而已。
但是在哺乳动物中,跨科杂交从未成功过,跨属杂交也只有绵羊和山羊在极低的概率下会成功,即便是跨种杂交,成功率也是极低的,比如狮子和老虎是同科同属下的动物,但是二者生下狮虎兽的几率不足十万分之一。
这是因为往往在进化序列上越“高级”的动物,基因的差异就越大,在杂交时的成功率就越低,而哺乳动物是进化“最高级”的一个类群,所以生殖隔离也是最严格和最明显的(在所有动物之中),同时正是因为存在生殖隔离,才会演化出不同的物种。
因此,生殖隔离其实就是指不同的动物在自然条件因为地理、形态、习性等差异造成极少发生繁殖行为、即使发生繁殖行为也不易产生后代或者后代高度不育的一种机制。
鲸豚兽如何“打破”了生殖隔离?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杂交种的产生是人为干预的结果,比如狮子和老虎在自然条件下不会相遇,即使相遇也只会战斗(竞争者),所以它们是不会发生繁殖行为的,但是在人工饲养下,将一只雌性小老虎和一只雄性小狮子一起养大,它们在性成熟后就有可能会发生繁殖行为,进而几率性的产生狮虎兽。
骡子的产生也是一个道理,在自然界中野驴和野马也不会发生基因交流,自然也就不会有野生的骡子,但是用同样圈养的方法,也能让它们不得不交配,从而产生杂交种。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比如骡鸭、虎狮兽、豹狮等等,都是在人为的干预下产生的。
鲸豚兽也是如此,在如今的鲸豚兽中,大部分都是在人工圈养下产生的,其方法也是将两种不同的鲸豚类养在一起,从而产生的。
人工干预下的鲸豚兽其实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因为它们像狮虎兽一样,只不过是人用来“赚钱”的工具而已,毕竟海豚常见、虎鲸常见,但是它们杂交的后代却非常的罕见。
而鲸豚兽之所以能产生其实与生殖隔离得不彻底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伪虎鲸和宽吻海豚是同科不同属的动物,而哺乳动物中山羊和绵羊也是能杂交产生后代的,只是几率非常的低而已,再加上同样生活在海洋中,鲸类的演化虽然形态差异很大,但是相近的生存环境让它们的基因差异要比陆地上的物种更小一些。
目前,世界范围内,并不是只有宽吻海豚和伪虎鲸能产下鲸豚兽,瓶鼻海豚与伪虎鲸、独角鲸与白鲸等都能产下鲸豚兽,从如此多的鲸豚类能杂交产生后代看,鲸豚类动物的生殖隔离比起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来说确实要更差一些。
独角鲸(一角鲸)
其实,除了人工干预外,鲸豚类本身的关系就比较“乱”,因为它们不像其他野生动物那样在野生环境下不交配。早在1990年,海洋生物学家海德·约根森(Heide-Jorgensen)在一艘渔船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鲸类头骨,之所以说它奇怪一方面是因为海德从未见过这种鲸类头骨,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头骨上的牙齿只集中在前端,一共有18颗,而且还向外突出,有点“龅牙”。
之后,海德将头骨带回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检测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个头骨中竟然有两种鲸的基因,一种是白鲸,一种是独角鲸。要知道白鲸和独角鲸都是一角鲸科下的动物,但是它们也在不同的属下,而在当时科学家们只知道哺乳动物跨种几率性的能产下后代。
知道了这个鲸头骨的身世,它的牙齿结构就好理解了,因为独角鲸只有一颗牙齿,就是它尖利的长角,嘴里是没有牙齿的,而白鲸却有着一口锋利的牙齿,所以在二者结合时,它们的后代才会出现了如此奇怪的牙齿结构。(下图为根据头骨复原的白鲸和一角鲸后代)
写在最后
鲸豚兽与其他的杂交种出现的原因大致一样,那就是人工干预,不同的是鲸类在自然环境下竟然也有跨种甚至跨属的繁殖行为,由此可见,鲸类(海豚也属于鲸的一类)的生殖隔离确实不太严格,这与它们的生境差异化不大有很大的关系,当然,目前已知的只有跨属的鲸豚兽,没有跨科形成的,而且与其他的杂交种一样,鲸豚兽的寿命也比较短,比如日本培育出的第一头鲸豚兽,只活了200天就死亡了,并且受生殖隔离的约束,鲸豚兽也是高度不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