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公权

如何评价柳公权的书法?柳公权的书法好在哪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0 21:28:46 浏览1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柳公权的书法

谢谢邀请。关于柳公权的书法被世人所熟知,众人多有评价。从我练习书法开始,历经40余载,深有感悟。借此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也算是一大乐事,文中有言辞不当者还望各位书友海涵。

柳公权字诚恳,唐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所以世人又称“柳少师”。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柳公权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主要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通过了解,认为唐代数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最好,于是就吸取颜真卿、欧阳询的书法之长。他的书法作品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结构严谨,笔锋棱角分明,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苍劲有力,因此又被世人称为“颜筋柳骨”。

纵观柳公权书法作品,可以感觉到他的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变化。他的一生作品很多,最有名的当数《金刚经石刻》和《玄秘塔碑》。其中,《金刚经石刻》是柳公权47岁所作,共有12块,每行11个字,原石在宋朝时被毁。敦煌石窟里的是唐朝时期的拓本,现被巴黎博物馆收藏。这是柳公权早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严谨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形姿艳媚,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宮,开展四方,显得清劲而峻拔。“柳骨”由此可见一斑。

《玄秘塔碑》系柳公权64岁时所作,共28行,每行54个字,现存于西安碑林。我在2010年曾到过碑林,亲眼见过此碑,甚为震撼。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字方面:内敛外拓,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清王澍评价是“诚极矜炼之作。”明代王世贞认为“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我们欣赏此碑文能够感觉到,书法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并且大小错落有致,变化丰富,所谓顾盼神飞,行间气脉贯通,全书无一处懈怠之笔,可谓是精絶之精品。

柳公权的书法好在哪里

宗古而不泥古,学颜而别于颜。

舍颜之端庄,弃颜之肥厚。取内部紧凑,外部豪放,转折取外圆内方,瘦而饱满,骨而有其肉。自成铮铮铁骨,雄强豪迈。

柳公权和王羲之比谁的书法更好

王羲之和柳公权都是历上大书法家,都是为世人学习的千秋典范。柳公权以楷书闻名于世,行书,和草书作品不多,而王羲之书兰亭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小楷黄庭经,乐毅论,都精妙绝伦,大楷因年代己久,真迹失传,草书十七帖被誉为书中之龙。其它书札如丧乱帖,平安帖等等,都是宝中之宝,自从王羲之书法开始,一变前人古朴为妍美的风格,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书法可谓全无古人,后无来者,书圣之称,当之无愧。柳公权怎可相比。

柳公权为什么深得世人敬佩

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继学颜真卿,并兼采历代书家之长,熔为一 炉,自成一体,即“柳体”。

柳公权的为人品格颜似其书风,字字严正,笔笔铮骨。

相传,唐穆宗在位时,荒唐放纵。有一次,穆宗问书 法运笔如何才能恰到好处,柳公权借机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出了弦外之音,气得脸色都变了。这就是世传的“柳学士笔谏”的 佳话。

柳公权在家里把大宗金银财宝都交给家奴去管。有一次很多金银酒器被家奴盗去。柳公权知道了,也只笑 笑说:“银杯化羽逸去了。”不予追问。

然而,柳公权的笔墨纸硯,图册书籍,却 都亲自保藏,家人也不得与闻。

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格与其风骨峻峭的书法相表里,均为时人所推崇,也为后世所敬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柳公权的楷书能够称为唐代第一吗为什么

柳公权是唐代楷书三大家之一,和颜真卿、欧阳询是楷书史上的三座令人敬仰高峰,各有特色。

柳公权楷书《李晟碑》出自于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以此碑特征为基准,加以自由发挥的创作。有哪些差别?

柳公权书《李晟碑》,碑主唐代名将李晟。立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39年)。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有棱有角、用笔果断有力。劲健工稳。灵动活泼。章法纵有行,横无列。结构特征和用笔特征和欧阳询的《化度寺》碑极为相似。得其精髓。不同之处感觉柳字更加方硬外肆,刀刻味重一些。欧字遒润内蓄。

以某一碑帖为基准,作自由发挥创作,大的精神相似。抓住用笔结构规律,每字从大小、粗细、轻重、方向、力度、角度等方面入手,改动一笔或二笔,做到“神在形离“。

欧阳询《化度寺碑》,(见下图)。唐贞观五年(631年)立。是欧阳询的楷书表作品之一。点画瘦硬遒劲,结构开张、方折险劲。静中有动,平正中有变化,险中有稳,主笔突出。南宋姜夔说:“《化度》胜于《醴泉》,骎骎入于神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仅供参考。)

柳公权的“柳体”楷书究竟好在哪其留世经典墨迹有哪些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后世往往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他聪颖好学,精通音律,能诗善赋。31岁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做着比较低级的官吏,直到书法成就广受赞誉才开始他漫长而通达的仕途生涯。柳公权一生共侍奉过七位皇帝,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职,咸通六年卒于家,终年88岁。他不仅工于书法,且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为后世留下了“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

柳公权的书法源自家学,他的族兄柳宗元善书法,但终因诗文成就太高而致书名不显,柳公权受其影响,远追钟爵、王羲之的笔法,近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体态,最后从颜真卿书法中化出,逐渐形成“柳体”的独特风貌。他在用笔上吸取了北魏碑刻作品的犀利,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在结体上又借鉴吸收了欧、虞中宫紧缩,峭拔险峻的特征,瘦硬匀称,结构十分严谨,不随性任意。在整体气势上,他更多的受到颜真卿的影响,但他不落案白,化颜真卿的丰脾为瘦劲,使法度更为严谨,真正做到了“法度森严”。正如苏轼所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东坡题跋》)柳公权传世楷书作品很多,影响较为广泛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回元观钟楼铭》等,其中尤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声名最为卓著,影响也最大。此外,他的行书也清和劲畅,较有特色,代表作为《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邵建和、邵建功兄弟刻字,于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于长安(今西安),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共28行,每行54字,记述大达法师在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作为柳公权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该碑集中体现了柳体的书法特点和艺术成就。

此碑整体清俊劲挺,开阔疏朗,一变中唐肥脾之风。作为唐人“尚法”的极致,其用笔精雕细琢,近乎苛刻;其结构谨中有变,无懈可击。具体来说,点画爽利凝重,横画运笔健劲舒展,大都方起圆收,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瘦长,干净利落;竖画劲挺有力,凝练结实,特别是悬针竖,力送笔端,入木三分;撇画锐利流畅,捺画厚实,一波三折,在追求变化的同时还避免了单调重复的尴尬,更显英姿飒爽。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横竖关系时,柳公权打破了颜真卿楷书中横细竖粗的形态,整体上各笔画更加均衡匀称,爽利快健,给人以不可屈折的力量感。结字方面,中宫紧敛,外围展拓,各笔画间讲究穿插、避让,且每字之中多有一、二笔画突出,或长或粗,轻重有致,突出造势,使字体风格彰显干练紧凑。章法上行列关系整齐,空间布白均匀,整体“疏密合度,张弛入理”,赋予均衡整饰的美感。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刻立,由崔钛撰文,徐方平题额,柳公权书丹,碑文记录了回鹤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以及书法价值。此碑立于长安宫廷禁地,加之后来碑石毁秩,所以拓本极少,传世所见只有南宋贾似道藏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该碑因为是奉皇命书写,所以作者竭尽全力,写得特别慎重,比起早出两年的《玄秘塔碑》而言,减少了些许吟持之色,而显得更加成熟,更为苍劲,可以说是柳公权晚年的得意之作。用笔干,方圆兼施,以方为主,多中锋用笔,笔画以瘦硬取胜,却也刚中带柔,因而其线条瘦而不柴,丰腴而不臃肿,点画灵活变通,顾盼照应,虽在法度的严格要求下,仍表现得极为生动;结字稳健沉着,中宫紧收,四围开阔,敬正相生,顾盼天成;章法方面,字体大小参差错落,随形布势,浑然天成,整体给人以精致劲美,疏朗大气的美感。

柳体书法很难学吗

我到月底,学习柳体书法满一年。这一年,收获很多,简单谈一下。第一,眼力有所提高,能看懂原帖所表明的笔法笔意,而且这种能力还在提高,比如现在看三天前写得字就能发现很多笔画上的不足。第二,手上的能力有所提高,前半年主要解决的是短笔画的问题,不是不想解决长笔画,而是没有那种能力,前臂太僵了,笔画基本都是依靠手指写。半年后,写字放松多了,肘,腕,指互相较劲也不明显了,长笔画也就有进步了。现在还是觉得长撇差点意思。第三,章法强有提高,影响到我的硬笔书法,以前的注意力太关注于一笔一划,一个字了。自从写毛笔字,感觉视野开阔了,回到硬笔笔记,更关注于谋篇布局。

学习书法,兴趣是第一位的;选择书法家字体,审美是第一位的;提高水平,眼力是第一位的。读贴比写重要,思考比写重要,写字是一个量的积累。以上是我的浅见,请同道中人批评。

结论,柳体不难学,就是要有兴趣,符合你的审美,多读贴,多练习。

柳体出自颜体,是真的吗

感谢邀请。首先我说下我的结论,不太可能!

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但凡学书法得没有不知道的,他们相差约七十岁,很可能都没有照过面,甚至有人说柳公权是颜真卿的隔代徒弟,但是没有半点史料记载过柳公权与颜真卿的后代有过交集。

历史不可能完全记录下世间所有事情,但是历史往往是靠推理推出真相的,但是那有前提叫合理逻辑。很抱歉,颜柳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史料有合理逻辑可以推理出颜真卿有徒弟与柳公权有交集。

但是柳家有一位真正的二王笔法传人叫柳宗元,徐浩的徒孙,这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另外整理史料也可以知道“韩愈、柳宗元在任高官时,柳公权是掌书记一类的抄字官”

这段史料就有可能给了历史合理逻辑,信息量非常大:同朝为官,一个家族,一个大官一个小官,不可能没有交集,没有交集是绝对不符合中国家族文化的。网上有柳家族谱可寻,柳公权柳宗元是一个家族的同辈,那么柳宗元有没有可能直接将笔法传授给柳公权,或者家族其它人间接传授呢?也许有人不信,我发一个图给你们看一下,徐浩的《不空和尚碑》,柳宗元是徐浩徒孙这是没有疑问的,徐浩也是张旭徒弟,是颜真卿的师兄。

对比一下柳公权《玄秘塔》

我们主要看笔法,不要看字法,古代人玩书法,主要是笔法,字法自己悟,王家十几代传承没有出现一模一样字法的书法家就是最好的证明。

徐柳笔法近似度几乎达到七成,尤其是起收笔几乎一模一样。徐浩字法较柳公权更圆润,他们的行笔逻辑也几乎差不多,柳公权更刚一点 也更外拓一点。可以大胆推测,柳公权笔法肯定有来头,而且徐浩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颜真卿。这里我也不贬低颜真卿,我自己学颜,但是在那个二王笔法为尊的时代,颜真卿真的不是顶级书法家,他忙打仗平战乱,有没有徒弟我都感到担心。但是徐浩肯定是收过几个徒弟的,且他当时的书法名气大于颜真卿,是当时顶级书法家一类的。如果柳公权学书法,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不可能去学习已故颜真卿碑文,要学也肯定是找二王在世的笔法传人,那么来源最容易的就是柳宗元或者他徒弟。古代师承关系非常严苛,得到像柳宗元这样的二王正统传人授法那是祖坟冒青烟的,八辈子福气的事,何况还是同一个祖宗呢?

所以我认为,柳公权的笔法传承来自柳公权这一脉更容易,更符合历史逻辑。突破点就是徐浩的《不空和尚碑》,笔法相似度很高。

不过徐浩的字法中庸许多,更靠近王羲之多一点。柳公权其实在笔法上的创新并不多,但是在字法的创新上确实是天才中的天才。可惜没有见到过柳宗元的楷书,如果有柳宗元楷书留史,这个就更容易看出端倪了。

但那些毕竟只是符合逻辑的推理,至少比毫无逻辑的学颜说更有说服力。但在目前看来,柳公权笔法是有二王影子的,外加很重的魏碑碑意在里面 ,至于他真正的师承没有直接证据。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魏公先庙碑》《心经》《玄秘塔碑》《金刚经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等等,数不胜数了。

很多叶的写法都是“葉”,为什么柳公权的会是“草字头云木”呢

回答之前,先问下大家,下面这两个字是什么字?

可能有人讲,第一个不就是三点水吗,不是一个字啊。第二个似乎不是一个完整的字。

这样说也对,不过这是古代写字时一种很特殊的情况,避讳。在书写的内容中,含有皇帝或父母名字的字时,要省去部份笔画或偏旁。

上面的两个字是同一个字:渊。“氵”出现在陆柬之的《汉赋》,后一个出现在欧阳询的《千字文》,同是为了避李渊的讳。

而“艹云木”中间的“云”则是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古代不避父母讳是为不孝,不避皇帝讳则是诛连九族的大罪,谁敢去冒这天下之大不讳?

在书法中还会出现一些笔画增减的字,比如《兰亭序》中第二个“和”字,右边的“口”写成了“日”。这是书法中比较多见的情况,是为了变化和美观,在书法中根据需要可以增减笔画,这不算错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