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亮剑》中李云龙的上司(所有的)是谁
- 《亮剑》丁伟出身于四方面军,为什么称呼副总指挥为“老首长”
- 首长菜市场被打是什么电视剧
- “事实证明,人老了,真正的苦日子才刚开始”,你怎么看
- 作为唐高宗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怎么会沦落为奴仆
- 看过不少玄幻小说,男主基本上都是心狠手辣,自私冷血,大家能不能推荐一下比较善良的
- “亮剑”中的华野司令员为什么是李云龙的老首长
-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医院养伤,李云龙有123号首长关心,赵刚却无
- 为什么有些老人把自己弄得像首长、把儿女弄得像服务员
- 为什么军人见到比自己军衔高的都要称为首长
《亮剑》中李云龙的上司(所有的)是谁
1、直接上司旅长:陈赓。旅长是陈赓 ,刚开始那个老首长是刘伯承,小说里明确说了是129师嘛,师长就是他,后来李云龙当二师师长时的首长是彭德怀。
2、八路军里的副总指挥,彭总,总指挥,朱总。第二战区的司令长官,阎锡山(朱总是第二战区的副司令)。李云龙的独立团在电视剧中隶属于129师386旅所以是旅长陈赓。
3、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1961),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陈赓祖父是湘军将领,也是我党早期军事领导人少有的将门之后。
扩展资料
陈赓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先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东征中曾经救过蒋介石一命)。
这4.12后成为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亮剑电视剧中李云龙独立团应该就是这个旅下属单位)等职位。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陈赓的一生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去世后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亮剑》丁伟出身于四方面军,为什么称呼副总指挥为“老首长”
抗战剧《亮剑》中并未透露那位副总指挥的具体姓名,但熟悉我军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一致抗抗日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由朱德担任总指挥,彭德怀担任副总指挥。
随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又将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尽管八路军这个番号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二十余天,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彼时已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也已形成习惯,因此,我军在非正式场合一直沿用这个番号,包括人民群众都一直称第十八集团军为八路军,很长时间干脆就叫“八路”。
剧中未透露姓名的我八路军副总指挥,根据演员的音容笑貌、体形特征,以及言语的表达方式,活脱脱就是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无疑,前方总部参谋长就是左权,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率部东渡黄河在山西、在太行山根据地坚持抗日的我军高级指挥官。
丁伟,剧中的我八路军第28团团长,原本要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中途却被总部通讯员拦下来,接替在苍云岭战斗中违抗军令而被撤职的李云龙担任新1团团长。
红四方面军的丁伟,原本和彭德怀并没有多大的交集,彭德怀是湘军出身,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时,参加了平江起义,任工农红军第5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3军团军团长。
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合以后,彭德怀担任了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率部西征宁夏、陇东,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指挥了山城堡战役,歼灭了胡宗南部1个旅又2个团。
彭德怀有过短暂的指挥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丁伟此时就成了彭德怀的部下;此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统一整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丁伟等原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也都成了彭德怀的麾下。
因此,当丁伟被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通讯兵在中途拦下,到总部报道面见彭德怀时,有称呼副总指挥为“老首长”的剧情。
在军中历来讲资历,上下级关系非常明确,绝对来不得半点含糊,毕竟彭德怀是我军高级指挥官,在军中的地位历来远高于丁伟,丁伟只我军中级指挥员,级别、资历和地位等,要相差很多。
1955年授衔时,彭德怀是我军十大元帅之一,剧中的丁伟仅是我军798名少将中的一员,中间相差了中将、上将、大将等级别;因此丁伟称彭德怀为“老首长”,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对彭德怀的尊重和尊敬,才会直呼副总指挥为“老首长”。
首长菜市场被打是什么电视剧
《我们的快乐人生》
一位首长在菜市场被打是《我们的快乐人生》第十六集里面的剧情。
“事实证明,人老了,真正的苦日子才刚开始”,你怎么看
我邻居张叔,今年63岁,张婶60岁,老两口每月退休金15000元,他们掏心掏肺的对待儿子和儿媳妇,给他们买车又买房,还承担了家里所有的花销,原以为他们的晚年生活会很幸福,结果,就在前几天中午,老两口脑出血住进了医院。
张叔是我老家的邻居,为人和善,在村里人缘很好,他年轻时在事业单位工作,旱涝保收,是大家眼中的铁饭碗,我们都很羡慕他。
早些年的时候,张叔所在单位分配了住宅小区,每平方米1200元,张叔和张婶商量了半天,决定趁此机会买两套房子。
张婶答应了,她觉得这是买房的好机会,在那个年代,房价还未上涨,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周边的小区已经上涨到每平方米1500元,如果她们以低廉的价格买上两套,将来哪怕是卖掉房子,也能赚很多钱。
不得不说,张叔和张婶很有投资眼光,他们买了两套118平方的房子,总价283200元,现如今这两套房每平方8000元,总价1888000元,如果转手卖掉,相当于赚了1604800元。
张叔每次都笑呵呵地说:“当初就想着留给儿子做婚房,也没想着能赚钱。”
前几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去张叔家做客,他们所在小区附近设施齐全,有幼儿园,有小学和初中,还有几个公园,每天中午的时候,小区附近可谓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当时,张叔的儿子张凡也在家,长得很帅,浓眉大眼,听说刚毕业,在私企上班,每个月能赚五六千块钱的工资。
我爸笑着问:“小凡,年龄不小了,该找个女朋友了。”
张凡笑着说:“找女朋友可不同于找工作,凑活凑活就行了,找女朋友要找那种心地善良,可以居家过日子的女人,否则,还不如打光棍。”
我认真打量了他几眼,真没想到他有如此高的觉悟,就连张叔和张婶都愣了愣,显然是没想到张凡会说出如此真实的话。
我觉得,张凡以后肯定能找个称心如意的女朋友,过上好日子,他思想太成熟了,具有前瞻性,果不其然,时隔两年后,张凡找到了女朋友。
那女孩长得很漂亮,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修长的双腿,皮肤细腻光滑,就连说话声音都软绵绵的,简直是完美的女人。
女孩的性格也很好,对张叔和张婶很尊重,整天哄的张婶眉开眼笑,差不多过了三个多月,女孩和张凡结婚了,婚礼当天,我和爸爸去参加了婚礼,我还给她们随了500块钱红包。
婚后,她们住在张叔闲置的房子里,在此之前,那套房子从未住过人,张叔在张凡结婚前把房子进行了装修改造,让人心情愉悦。
我原以为张凡和他老婆会过得很好,张叔和张婶也会很幸福,结果,我想得太简单了。
原来,自从张凡结婚后,他就没再去上班,整天带着老婆四处旅游,今天吃烧烤,明天吃火锅,小日子过得悠闲惬意,就连张凡的老婆也很享受这种生活,不必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劳碌。
过了没多久,张凡的老婆怀孕了,怀的是双胞胎,这件事惊动了张叔和张婶,老两口开心的不得了,每天变着法的给儿媳妇做好吃的食物,就在这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儿媳妇突然说道:“爸爸,我和张凡打算重新买套房子,现在这套房子太小了,将来孩子出生后,没有住的地方。”
张叔看了眼张婶,张婶笑着说:“月月,你想买什么房子呀?”
儿媳妇眨着眼睛说:“妈妈,我想买套大平方的房子,住着宽敞舒适,将来您和我爸也可以过来住,顺便帮我带带孩子。”
张婶想了想说:“行,那就再买套房子吧!”
张婶也没多想就答应了,她觉得儿媳妇说得也有道理,更何况是她刚嫁过来,如果不答应儿媳妇的要求,未免显得有点过分了。
最关键的是,张婶给了儿媳妇188000的彩礼,结果当天收的礼钱也都给了儿媳妇,现在她们要买房,肯定会拿出她们的存款,算起来,张婶也不需要花多少钱。
张婶想得很美好,可是,第二天她们来到售楼部后,张凡说:“妈妈,您准备了多少钱?”
张婶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我和你爸爸带了张30万存款的银行卡,怎么了?”
张凡笑着说:“没怎么,就是随口问问。”
张婶点了点头,张凡走到月月跟前说了几句,月月看了眼张婶,随后走向了销售人员:“您好,可以给我介绍下咱们这里的户型吗?”
销售人员热情地说:“好呀!咱们这里有小户型和大户型,您看您有什么需求?”
月月笑着说:“你给我介绍下大户型的房子吧!”
销售人员笑吟吟地说:“咱们这里大户型的房子有139平方的,有149平方的,还有158平方和168平方的,您看您喜欢哪种户型的房子?”
张婶的儿媳妇还没说话,儿子就在旁说:“我们要168平方米的房子,你算下多少钱?”
张婶和张叔都愣了,她们万万没想到儿子竟然会选这么大的房子,张叔忍不住说:“儿子,你买这么大的房子打扫卫生都是个问题,我建议你买个149平方米的就行了。”
张婶也劝说道:“儿子,房子够住就行了,真没必要买太大了,住着太空荡了。”
儿子笑着说:“大房子住着宽敞又舒适,将来孩子出生后可以在屋里随意地玩耍,也不用担心磕着碰着,您说是吧?”
儿媳妇在旁说道:“爸爸妈妈,我觉得凡凡说得有道理,买房可不是买衣服,不喜欢就不穿了,如果我们这次买了小户型房子,将来不喜欢,总不能扔了吧?”
“咱们既然决定要买房了,倒不如直接买个大房子,您们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可以来家里住几天,有个落脚的地方。”
张叔和赵婶无奈答应了,张叔对销售人员说:“姑娘,你算下这套房子多少钱吧?”
销售人员笑着说:“叔叔,您儿媳妇买这套房子可算是捡了大便宜了,现在咱们这里有优惠活动,还送家电大礼包。”
张婶迫不及待地说:“姑娘,优惠多少呀?都送什么家电呀?”
销售人员解释说:“阿姨,咱们这套房子每平方优惠150元,还送冰箱、空调、洗衣机。”
张婶在心里估算了下家电的价值,这才笑着说:“这还差不多了。”
销售人员拿出计算器算了下房子的价格,笑着说:“叔叔阿姨,这套房子总面积168平方米,优惠完的价格是每平方7650元,总价是1285200元。”
张叔再次愣住了,他和张婶这么多年省吃俭用也才攒下了150万的存款,如今买套房就要花掉大半辈子的积蓄,说不心疼是假的,于是,张叔小心翼翼地说:“月月,你结婚的彩礼还有多少钱?我和你妈妈能拿出30万元帮你们买房,剩下的钱你们办理贷款行不行?”
儿子在旁不满地说:“爸爸,您也太小气了吧?我可是知道您有100多万的存款,现在我买套房子你还想让我贷款,这不是为难我和您儿媳妇吗?”
儿媳妇轻声说道:“爸爸,我和凡凡的彩礼都存了定期存款,现在取不出来,您先帮我们付了钱,以后我们慢慢还给你,好不好?”
张叔刚想拒绝,张婶在旁说道:“好,我们先帮你付了全款,以后你们再还给我们。”
儿媳妇买的这套房是毛坯房,装修期间儿子找到张婶:“妈妈,房子装修还差30多万,您先帮我们垫出来吧!”
张叔和张婶刚好发了工资,她又给儿子拿了30万的装修款,张婶苦笑着说:“儿子,我和你爸爸这辈子攒的钱全都花完了,以后不要再找我们要钱了。”
儿子笑着说:“妈妈,您就放心吧!我保证不再找你们要钱了。”
房子装修好不久,儿媳妇也生了孩子,两个都是男孩,张婶知道儿媳妇没照顾孩子的经验,就主动去帮忙照顾孩子,那段时间,张婶忙的团团转,可她很开心,一点也不觉得累。
孩子哭的时候,张婶就抱着孩子在房子里四处转悠,孩子闹的时候,张婶就给孩子喂奶粉,孩子睡觉的时候,张婶就收拾房间里的卫生,帮儿媳妇洗衣服,给儿媳妇做月子餐,别提有多忙碌了。
儿媳妇出了满月后,张婶又张罗着举办满月宴,总共摆了35席,花了3万5千元,如果再算上烟酒的花销,花了足足6万元。
这些钱全都是张婶拿出来的,本来儿媳妇打算把钱还给张婶,张婶拒绝了:“月月,这些钱是我给孙儿摆酒席花的,怎么能让你花钱呢?”
儿媳妇微笑着说:“妈妈,谢谢您了。”
赵婶笑了笑:“应该的。”
张叔也觉得不应该收儿媳妇的钱,毕竟,这是他们心甘情愿付出的,收钱就显得太过小家子气了。
儿媳妇出了月子后就去工作了,是做房产中介,儿子依旧是早出晚归的忙碌,谁也不知道他在外边干了些什么,张叔曾让儿媳妇打听过儿子的近况,可儿媳妇也摸不清儿子的动向。
张叔考虑到儿媳妇的工作要四处奔波,就给她买了辆代步小车,儿媳妇特别开心:“谢谢爸。”
张叔笑着说:“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
儿媳妇郑重地说:“您放心,我肯定会好好过日子,好好孝敬您和妈妈的。”
两个孙儿三岁的时候,儿媳妇对张婶说:“妈,我打算让孩子去幼儿园学习,您和我爸帮忙接送孩子吧!”
张婶笑着答应了,正好她和张叔已经退休了,整天在家闲着也挺无聊的,如今儿媳妇派给他们这项任务,老两口高兴得不得了。
此后的日子里,张叔和张婶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日子过得潇洒自在,这天中午,老两口接孙儿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爸,我把家里那两套房子卖了。”
张叔当时就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你说啥?你把家里那两套房子卖了?”
儿子笑嘻嘻地说:“是啊!卖了160万。”
张叔都快气疯了:“你是不是缺心眼,咱家里那两套房子价值180多万,你160万就给我卖出去了,对了,你卖房子做什么?”
张凡是张叔的独生子,那两套房子写的是儿子的名字,这几年儿子虽然没有工作,可他也不缺钱用,怎么突然就把房子卖了呢?
儿子解释说:“爸爸,您别生气,我小舅子快要结婚了还没婚房,所以我就想帮帮他。”
张叔气得直哆嗦:“你把房子卖了,我和你妈妈住哪里?”
儿子笑着说:“您和我妈妈住我家里就行呗!正好我也方便照顾您俩。”
张婶给儿媳妇打了电话:“你弟弟是不是快要结婚了?”
儿媳妇疑惑地说:“没有呀!他还在上大学呢!”
张婶挂了电话对张叔说:“咱儿子说的是假话,他肯定有什么事瞒着咱们。”
张叔立刻就拨打了儿子的电话,结果发现没人接听,他们只好先带孙儿回了家,儿媳妇立刻问道:“爸爸,张凡把您住的房子卖了?”
张叔点了点头,显得无比落寞。
接下来的几天,张叔每天都会给儿子打电话,可每次都提示无人接听,直到半个月后,儿子从外表回来了,胡子拉碴,张叔直截了当地问道:“你卖房子的钱交给我吧!”
儿子面无表情地说:“花完了。”
张叔气的血压升高,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张婶也急得不行,她立刻给儿媳妇打电话说:“小凡回来了,你也回来吧!”
儿媳妇回家气冲冲地说:“你最近去哪了?你知不知道我们都很担心你,你把房子卖给谁了?卖的钱又放哪了?”
儿子捂着耳朵说:“能不能不要问了,我把钱都花光了,你们再怎么逼问我有什么用?”
儿媳妇气的眼泪掉下来了,可她也管不了张叔的儿子,只好先把张叔送到了医院检查身体,幸好没什么大碍,在医院住了几天就康复了。
出院那天,儿子告诉张叔:“实话告诉你吧!我被骗了,卖房子是为了还债。”
张叔问他为什么不报案,儿子摇了摇头:“报案了,钱追不回来了。”
张叔虽然很生气,可事情发生了,再怎么生气又能怎么样?日子还要过下去,儿媳妇劝张叔不要多想,张叔嘴上说着知道,可他始终不能释怀。
从那以后,张叔和张婶就做了环卫工人,他们退休金虽然很高,可还要帮儿子还外债,另外,他们考虑到整天吃住在儿媳妇家里,有些不好意思,就想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前几天气温高达40度,张叔和张婶顶着烈日在大街上打扫卫生,他们从没吃过这种苦,在工作的时候晕倒了,幸好被过路的行人发现并送到了医院,儿媳妇当时正在公司上班,当她接到医院的电话时,整个人都懵了。
她着急忙慌地来到了医院,医生告诉她:“你不要担心,他们只是轻微脑出血而已。”
儿媳妇这才松了口气,她坐在张叔和张婶的病床前痛哭起来:“爸爸妈妈,对不起,我不该同意让你们去工作的。”
张叔和张婶出院后,儿媳妇把他们安排在家里好好休息,坚决不让他们工作了:“你们以后就在家里养老吧!我养你们。”
张叔和张婶笑着笑着就哭了,能找到这么善解人意的儿媳妇,是他们的福气。
“事实证明,人老了,真正的苦日子才刚开始”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只不过,我们考虑问题要具有两面性,也就是说,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1、人老了,如果生活能自理,有养老金,儿女孝顺,这种日子是幸福的,也是所有老人都期望的生活。
2、人老了,如果过得像张叔和张婶这样疲惫,那就是苦日子,他们的儿子不争气,啃老,他们不得不在退休后出来工作,减轻家里的压力,幸运的是,张婶的儿媳妇很孝顺,在得知她们中暑之后立刻让她们辞掉工作在家养老。
最后:
人老了,就要学会放下,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心中的牵挂,放下对儿女的执着与帮助,儿孙自有儿孙福,作为老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让儿女操心,就是对儿女最大的帮助了。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作为唐高宗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怎么会沦落为奴仆
李义绚确实是李治的亲孙子,其父泽王李上金是高宗李治第三子。那既然贵为“皇孙”,这个李义绚又是怎么沦为“奴仆”的呢?这事儿,跟他的“外奶奶”武则天脱不了干系!
泽王李上金大约生于公元644年左右。永徽元年(650)时,李上金被“封杞王。三年,遥授益州大都督。乾封元年(666年),累转寿州刺史。”
但就在担任寿州刺史期间,李上金却因“有罪免官,削封邑,仍於丰州安置”。那,李上金到底犯的是什么罪呢?
具体什么罪史书没有讲,但却交待说与武则天有直接关系。
(李)上金既为则天所恶,所司希旨,求索罪失以奏之,故有此黜——《旧唐书·泽王李上金传》
原来李上金被武则天“所恶”,才有了这个罪。不过,或许是由于其时高宗仍然健在,这个事也就大事化小,仅将其“罢黜”了事。
或许,有朋友好奇,李上金是怎么得罪武则天的?一个晚辈一个长辈,这是不是有点“八竿子打不着”啊?
说来话长!
早在唐太宗李世民病重期间(649~650),太子李治就已经和武则天“有染”了——“见才人武氏而悦之”,然而,好景不长,李世民一死,武则天便不得不尊其“遗诏”去感业寺出家为尼,两人就此“一别两宽”,或以为再无“长相厮守之日”。怎料,天见怜爱,武则天竟再有进宫之日。
公元549年,李治嗣位登基,是为唐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
其时,高宗李治已育有四子:
后宫刘氏生燕王忠,郑氏生原王孝,杨氏生泽王上金(李义绚之父),萧淑妃生许王素节。——《旧唐书·列传三十六》
由这四个儿子的出身情况,可知两点:一是刘氏、郑氏和泽王李上金的母亲杨氏(李义绚奶奶)均身份卑微,没有名分,跟王皇后和萧淑妃相去甚远;二是王皇后没有儿子。要知道,自李治被立为太子(643年)至今已过去了六年之久,王皇后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另一边,此时的萧淑妃却正因“有子”而“宠于上”。
是以,王皇后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便与萧淑妃展开“宫斗”。为此,王皇后将刘氏之子、李治长子李忠推上了太子之位,“冀其亲己”。
但谁知道这个太子未来会不会被李治废掉呢?于是,“还不放心”的王皇后使出了“美人计”——她命人将时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接回了宫里。
当然,王皇后这样做是希望借助武则天的美貌将李治从萧淑妃那里“拉过来”。
此计果然有效!武则天进宫以后,“卑辞屈体以事后”,而且把李治迷得一愣一愣地,二人本就感情笃深,现在终于能可以长相厮守了。
王皇后起初还为自己的计划沾沾自喜,但很快就发现“味道”不对,意识到自己是“引狼入室”了。
(武则天)未几大幸,拜为,后及淑妃皆宠衰——《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怎么办?现在武则天把皇帝的宠幸都拿走了!于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王萧二人摒弃前嫌、握手言和,组成了包括杨氏等一众妃子在内的“倒武联盟”,一起对抗武则天。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武则天胜出,其于永徽六年(655年)被新立皇后,前王皇后和萧淑妃则被废为庶人……
这场“宫斗”对于李上金以及其子李义绚的命运产生了长远影响。正是由于杨氏站错了队,导致了武则天的厌恶,进而厌恶杨氏之子李上金,这才有了李上金遭其“陷害”之事!
其实,高宗乾封年间,正是李治与武则天的“二圣临朝”期,武则天虽然干预政事,但并没有显现出其有“称帝”的野心。因此,史书上说李上金是受到了武则天的陷害而获罪,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她害你图什么呢?硬要说有什么理由的话,或许是出于为太子李弘“扫雷”的考虑吧?
如此想来,大概率李上金是真的犯了什么罪,朝廷秉公处理而已。毕竟,像李上金这一类的“皇子”做点什么“出格”的事并不稀奇,历史上的类似情况比比皆是。
是的,这个历史事件里,最最真实的或许就是武则天对于李上金的厌恶之情,而这也最终导致了李上金一家的悲剧。
时光荏苒……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使周兴“罗告隋州刺史泽王上金、舒州刺史许王素节谋反,征行在所。”
自高宗李治死(683年)后,武则天便加紧了其“篡唐称帝”的计划。为了打压国内的反对派,武则天任用了周兴等酷吏,大兴“告密风”,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由于大唐是“李氏”的天下,因此以李唐王室为首的一批勋贵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并激起了叛乱。
垂拱四年(688年),由于担心“太后潜谋革命,稍除宗室”,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等发动叛乱,但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李唐各个“封王”之间协同不力,导致“叛乱”很快便被镇压
——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当时正担任豫州刺史,面对“李贞案”所牵连出的“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的“惨状”向武则天进谏求情,才获得了“特原之,皆流丰州”的结果,总算是保住了很多人的性命。
转过年来(永昌元年,689年),鄱阳公李湮、太宗的孙子李炜等十二人秘密策划迎立中宗李显(于684年被废),废除武太后临朝称制,但却因人告密而被全部诛杀。
……
这些都是非常残酷的现实!如果泽王李上金有自知之名,就应该意识到灾祸已经离自己不远了。
武则天姓“武”,那么将来武氏的江山自然要留给“武氏”后人,这是侄子武承嗣等武氏族人内心最最朴实的想法;而武则天就武承嗣等少数几个侄子。因此,武承嗣在镇压李氏王室宗族的问题上不遗余力,这才和周兴一起将矛头对准了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时高宗的长子李忠和次子李怀已于麟德元年(664年)逝世。现在三子李上金和四子李素节是高宗“旁脉”里唯一健在的两个儿子。当然,武承嗣等人也不傻,不敢对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下手。
首先倒下的是李素节!
素节发舒州,闻遭丧哭者,叹曰:“病死何可得,乃更哭邪!”丁亥,至龙门,缢杀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面对弟弟李素节被“缢杀”的命运,再考虑到武则天对自己的厌恶之情,李上金深感绝望,为了给自己留点体面遂“自杀”而亡。
得,这哥俩连审判都没经过就直接去了黄泉!
你以为这就完事了?哪有那么容易!武则天还要斩草除根,“悉诛其诸子及支党”。
具体到李上金,此次事件中,其“(嫡)子义珍、义玫、义璋、义环、义瑾、义燧等七人并配流显州而死”。唯一活下来的就是其“庶子”李义绚——没错,李义绚是“庶子”而非“嫡子”,在继承爵位这件事上,并无“优先权”。
李义绚也被流放岭南,但之后他就偷偷跑了,为了活命,不得不隐姓埋名去给大户人家当“奴仆”,“匿于佣保之间”,这才幸存下来。
大家可不要以为李义绚就当了一次“奴仆”,还有第二次!
神龙年间(武则天晚年年号),泽王李上金被平反,“追复上金官爵”。由于李上金只余李义绚这一个子嗣,他便顺理成章地“嗣爵”为“嗣泽王”。
可好日子没过几天,李义绚就被人诬告说他“非上金子”!由于自己早已家破人亡,李义绚竟找不到人证明自己的身份,遂以“冒领”之罪“复流于岭外”,又当他的“奴仆”去了。
写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觉得李义绚这辈子就这样了吧?
还真没有,奇迹再度发生!
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李隆基的姐姐玉真公主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确切信息,上表称李义绚就是泽王李上金的亲儿子。玄宗“以为然”,于是下诣再度让其嗣爵“泽王李上金”
——玉真公主也是个有故事的女人,据野史,就是她安排杨玉环和李隆基在宫外“私会”,致使其被李隆基宠幸……你说,李隆基能不听她的吗?
最终,李义绚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爵位,再也不必做“奴仆”了,他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小结
纵观李义绚的一生,虽然其贵为高宗李治的亲孙子,但这辈子享的福实在是有限 ,甚至于受到父亲的牵连而流放。好在,这孩子如此的热爱生活,勇敢地生活着,那怕放下皇家的体面去做一个“奴仆”。苍天不负有心人!李义绚的坚强终于为自己换来了福报,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爵位拿在了自己手里。
讲真,这个李义绚了不起!
参考:《资治通鉴》、《旧唐书》
(网图、侵删)
看过不少玄幻小说,男主基本上都是心狠手辣,自私冷血,大家能不能推荐一下比较善良的
为什么玄幻小说男主心狠手辣,而武侠小说则有江湖道义?武侠小说与玄幻小说的区别在哪里?
侠客一词指旧时武艺高强、替天行道的人。多受道家影响忠义等思想为其精神原动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因此在传统的武侠小说里面匡扶正义扬善除恶。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将儿女情长融入家国情怀,看的人荡气回肠。郭靖遍识天下武林高人,武功日见提升,终于得以报杀父深仇,消师门积怨,夺《武穆遗书》,率大军西征,承亡母之教,上华山论剑,救襄阳国难。这位原本纯朴憨厚、木讷愚钝的射雕英雄,变成一个为国为民、悲天悯人的侠之大者。古龙笔下的楚留香名动天下,在江湖中人人传诵。他是一个游侠,一个浪漫的贵族骑士。他行事有自己的原则,即使是偷盗也做得光明磊落,所谓盗亦有道。侠客心中有道义,即使游侠散客心中也有自己江湖的道义。
而玄幻小说则不同,大体玄幻小说的天道则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就是说天地没有好恶的意识,也不怜悯万物,任其生长,自生自灭。也就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得道之圣人也无所谓仁与不仁,只是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情。道,法自然。
武侠小说大多是是以邪不胜正,正则以天下苍生为己念,而玄幻小说正与邪,都是相对的。正与邪,原就是相对的。大家各从自己的立场与角度出发,衡量一件事情之时,自然无绝对之正,绝对之邪。譬如,人类认为得到之狐是妖精,得而诛之,可是对于狐狸来说,它们亦是天地之物,享有主宰天地之权利。
提问说到玄幻小说的男主基本上都是心狠手辣,自私冷血。我认为这个观点以偏概全。武侠小说是传统意义上的侠义家国情怀。而玄幻小说正邪是相对,修仙是逆天而行,突破规则和束缚,并非事事满足别人的要求的圣母。他们姿意潇洒于天地之间。
玄幻小说男主“心狠手辣,自私冷血”的原因可能如下:
第一:身世悲惨命运多舛
《诛仙》中男主张小凡幼年全村被人杀害,而凶手就是传授其心法的高僧。《将夜》中男主宁缺原是将军府门房的儿子,林光远被抄家诛九族时,不甘心被当做少爷的替死鬼而杀掉少爷和管事逃走。他们年幼历经苦难和看尽人性卑劣而变得凉薄。
第二:遭到背叛,看尽人世丑恶
《诛仙》中三堂审问,小凡出于信守对普智的承诺,宁死也不肯说出从何处学得大梵般若以及噬血珠的来历。此时刚好遇上魔教进攻青云门,而法相也在此时道出了屠村的真相,小凡才知恩师普智竟是草庙村屠村的凶手,由于噬血珠的戾气几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小凡,得知真相的他陷入疯狂,而后投身魔教。日本神魔小说《十二国记》中女主流落异世界,被人追杀迫害,饥饿交际间被一妇女收留,一瞬间以为自己被救赎了,转身就被人卖进青楼。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于世间的善美看的更透彻,剥去真善美的虚伪的躯壳,才是事情的本质。
《论语 宪问》说道“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善良并不是圣母, 我想比较善良可以定义更加宽容,固守本心吧。我想介绍男主比较善良的小说是《天官赐福》
男主谢怜原为仙乐国太子,少时在太苍山皇极观修行。十七岁时,在上元祭天游中救了从城墙上掉落的孩童(花城),面具掉落,成为“四名景“之一--“太子悦神“。同年,在一念桥上打败了作祟的鬼魂,并种下花树,巧遇来降妖的神武大帝,说出名句“身在无间,心在桃源“。当晚,谢怜飞升。仙乐太子像标准姿势是“一手仗剑,一手执花“,别称“花冠武神“。
三年之后仙乐大乱,谢怜不顾劝阻下凡相助却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一场瘟疫后,仙乐国灭。谢怜被封禁法力、打落人间。后第二次飞升,与神武大帝大战,一炷香后再被贬谪,成为三界笑柄,在凡界以卖艺捡破烂为生。
又过多年,第三次飞升。白衣轻简,常背斗笠,颈上和右足脚踝上各有一道咒枷。在菩荠村外再遇花城。仙京居所为仙乐宫。
生性温润和善,骨子里刻有着神性,虽历经八百年世态炎凉,仍固守初心。
“亮剑”中的华野司令员为什么是李云龙的老首长
因为李云龙是老红军,参加过长征,过草地。当时就在华野司令员手底下任职,给首长当过警卫员。
新四军成立以后李云龙被调到新一团当团长,当时的旅长刘伯承就是他的首长。之后内战爆发,李云龙被调到了中野,所以他就又有了新首长。
扩展知识:
华野的司令员一定是李云龙的老相识,可能是抗日初期或者是红军时期就认识了,所以华野的司令员跟李云龙很是熟悉。
就是赵庄之战,和楚云飞打了一天一夜,部队伤亡不小,但是离撤退的时间还差3个小时。但是这个时候司令员的命令到了,用4个炮团5吨弹药换下李云龙。很显然,司令员不想让李云龙的部队打光,本来就是从中野扣下来的,要是打光了,再见面不好说话啊。所以司令员是很爱惜这个人才的。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医院养伤,李云龙有123号首长关心,赵刚却无
还真不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并且《亮剑》在这一桥段的处理上,也确实遵循了军事常识,需要认真解释一下。确实,李云龙在淮海战场身负重伤以后,通过野战医院的护士们之口,叙述了华野前三号首长都曾前来探望的事情,当然这个“123号”的说法并不准确(陈毅当时不在华野),只是表明了一个状态:野司首长非常关注和在乎李云龙的伤情,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要素,其实是李云龙的军队级别,他当时已经是华野某纵队的二师师长,步入了高级指挥员行列,这样级别的军事主官重伤并且生命垂危,确实会惊动野司首长的。比如1945年12月,原山东军区第8师师长王麓水在滕县战斗中牺牲,不仅山东军区党政军领导亲自到场,主持隆重公祭,连远在陕北的中央领导也相继发电挽悼,虽然当时没有军衔制,也得算“将星陨落”了,实在非同小可。
而赵刚在赵家峪战斗中突围重伤,是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仅仅是八路军129师的一名团政委,还属于中级政工干部,远没有后来李云龙那样闻名全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师(旅)和团恰恰是我军编制的一个节点,师(旅)属于战役单位,指挥员轻易不会亲临火线,出现伤亡的概率不大。而团级属于战术单位,不少团长是要亲自带队冲锋的,因此这个级别伤亡的数量可是不少,不可能一名团长的牺牲就惊动延安。
第二个要素,是李云龙的华野2师队伍情况特殊,相信真正的亮迷都很清楚,该师是在“中原突围”后由中原军区转隶过来的,并非华东野战军的老部队,如此华野首长就必须格外照顾一下。比如在之前的赵庄阻击战中,华野司令员用“五吨”炮弹换下李云龙所部时,就亲口说过:“打光了不好交待”,指的就是2师性质特殊,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拼光,得留点老底子。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父母对亲生儿子可以毫无顾忌地严厉责骂,但是对养子大多会包容些,这是咱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所谓“面难”。而作为一支性质特殊部队的军事主官,曾经八路军129师刘师长、陈旅长(中野首长们)的爱将,如果真在华野这边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华野各首长将来确实不好跟中野首长交待嘛!所以亲自前来探望很是正常,至于“123号”全部到场的说辞,当然是文学创作的夸张手法,更为了凸显李大脑袋小命的重要性。
第三个要素,在淮海大战的关键时刻,师长以上的高级指挥员若出现牺牲情况,那是会影响士气的,包括华野2师未来由谁执掌都是大问题,所以李云龙重伤确实是严重事件,也必然引起野司首长的重点关注。其实两边都一样,如果当时楚云飞也被冲锋枪当场击毙、或者伤重不治,我方战报里也会着重宣传的,在三大战役的战果统计中,蒋军少将以上军官被毙伤俘的数字,绝对有准确体现,但是团长或者校级军官,那就算了。
比如在1946年10月的涟水保卫战中,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被敌整编74师的特等射手冷弹射中,送往野战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牺牲,他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但是谢司令员牺牲的消息,当时被野司严密封锁,不仅没有立即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而且关于他牺牲的消息还被特意隐藏,主要就是怕影响部队士气,同时给敌人提供大肆宣传的机会。
在之前写过的许多《亮剑》文章里,笔者坚持认为李云龙的人物原型中,一定有开国中将皮定均的影子,因为经历过中原突围然后再改隶华野指挥的部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旅”,也就是中原军区的1纵1旅,到达豫皖苏解放区后该部改称“华中野战军独立师”。
论资历,1955年皮定均也确实该授少将军衔,后来主席在他的名下特批:“定均有功,由少晋中”(皮有功,少晋中应该是另外一个版本),遂被授予中将。对于老红军出身的虎将,不仅是野司首长,中央领导们也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假如是皮定均将军在战场上重伤,如何不惊动野司各位首长?恐怕是有条件赶来的,都会到野战医院察看伤情以及表达慰问,这是勿庸置疑的。
所以对比一下亮剑的剧情,类似李云龙这样的重量级军事干部,享受野司多名首长关心的待遇,一点也不稀奇。而抗战时期负伤住院的赵刚,也肯定有上级领导探望,比如副旅长、师或旅的政治部主任等等,在李云龙带着和尚前往野战医院时,赵刚曾在谈话中提起过政治部有人来过,只有真正的亮迷,才能有这段记忆吧?
理解了上述要素,也就能举一反三,假如赵刚在三野军政委的任上战场重伤,即便不是野战军前三号首长齐来探望,待遇也不会比李云龙差到哪里去。
为什么有些老人把自己弄得像首长、把儿女弄得像服务员
答:因人而异。
1、题主描写的是我们一代孝敬长辈的礼数,纯属正常,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远远超出你罗列的一切,都是我们发自内心深处敬爱祖辈父辈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
2、如今,我们一代步入老年,一心一意顾及孩子,哪有什么首长可言?恰恰是十足的全心全意贴费勤务兵……
为什么军人见到比自己军衔高的都要称为首长
早几年从哈尔滨坐卧铺回来,对面一名军官给上级打电话,一口一个“首长”,当时听起来很不舒服,因为看起来那就是个上尉,听语气上级也不过是营职干部,真心没必要如此。可是转头一想,对于职务繁杂的那么多军队上级领导而言,他又能称为什么呢?直呼教导员、副团长、团参谋长?存在即是合理吧,也就释然了。
从字面上理解,“首长”是指某个范围内位居首位的一个人或一群人,读多了苏军战史,严重怀疑这个词是早期的舶来品,因为苏联红军不仅将团以上指挥员称为“首长”,还开创了“军政双首长”制度。这样的制度我们的工农红军学习以后,在团级不仅设有政委,还有副政委、政治部主任,于是跟军事指挥员一起,都称为了“团首长”,团以上师、军和兵团等建制类推。
所以在部队里只有够级别设置司令部的单位,其军政领导才能够称为“首长”,这个级别一般来说应该是团级起步,换句话说,基层官兵只有遇见团以上级别的领导,称呼“首长”才比较合适。但是在许多专业军事文献中,比如抗美援朝以及1979年的战例汇编中,经常可以看见在部队下定战斗决心时,有营首长、甚至连首长的字样(没看过的先补课),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种军队内部简称,“营首长”的意思是营长、教导员、副营长这个领导集体的统称,在军事文件的简洁术语表述中,用营首长三个字完全概括了指挥单位,而无需一一列举,“连首长”的意思则大同小异,毕竟连级才是军政双主官制度的最低一档,连长之外还有指导员、副连长呢,但是到了排级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但这是书面用语,跟现实称谓是有差距的,总体而言,基层官兵遇到团以上领导称为首长算是一种合理的尊称。当然,也必须要考虑战争年代没有军衔、以及从65年到88年取消军衔制带来的影响,在这几十年中,官兵对于明显职务高于自己的领导,而又不能确认身份职务的情况下,恐怕“首长”也是唯一合适的称谓。
以二战时期的苏军为例,在战场上如果正式一点的话,无论是上级称谓下级,还是下级称谓上级,都可以用职务、军衔后缀“同志”来表达,比如将军同志、上校同志、大尉同志等等,因为军衔在那挂着一清二楚。但是在我军没有军衔制度的特殊时期,又不能准确了解上级的职务,下级官兵怎么称谓上级呢?所以统称“首长”这也是一种习惯,之后便沿袭了下来。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但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民国军队下级官兵习惯喊上级为“长官”,这就是一个与首长类似的代指和尊称,许多俘虏或者解放战士一时改不过来,也喊我军各级领导、哪怕一个班长为“长官”。当然我军不兴这个,但是同样的情况下总得有个合适并且方便的称谓吧?这就是“首长”。
军旅剧《绝密543》里面有个桥段,导弹营上校营长肖占武被专机接往上海面见空军“一号首长”,而漂亮的女乘务员也不知道他的职务,上了飞机也称之为“首长”,毕竟地空导弹部队是严格保密的,不方便公开职务。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统称上级领导为首长也是保密的一种需要,要不然,哪里来的个上校营长?
其实地方上也有首长的称谓,不过比部队要慎用多了,一般都是高级领导,大略回顾一下,怎么也得是省部级以上主要领导,市委书记肯定是不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