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评论李卫大字不识还官运亨通
- 打完方腊后,宋江被逼喝了毒酒,为何朱仝官运亨通当了节度使
- 郤正抛妻弃子,不远千里跟随刘禅来到洛阳,对刘禅忠心不二,为何在西晋官运亨通
- 命运难道天生是注定的吗
- 金庸小说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起名有何深意
-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有哪些官职
- 晚清四大疑案之“刺马案”的真相是什么
-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
-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有哪些好的历史传记和历史小说可以推荐阅读呢
- 古人说“相由心生”是有科学依据的,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你怎么看
如何评论李卫大字不识还官运亨通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出身市井,大字不识一个,时逢天灾,因生计无望只得流落街头。自从李卫和高福、翠儿被雍正收留后,身为一介小厮,却能明白君臣大义,明忠奸,知善恶。再加上通晓人情世故,办事干练,为人豁达,自然而然得到雍正的赏识。雍正继位后,李卫牢牢记着主子雍正的教诲,不敢懈怠,查处科场舞弊,查抄江宁织造曹府,积极推行雍正的新政摊丁入亩,等等这些都留下了李卫忠直爽朗的形象,为人称道。李卫凭着自己努力和雍正的认可,官运亨通,节节高升,一直做到了封疆大吏两江总督。
而正史中的李卫呢,李卫出身江南富户家庭,所以肯定不至于目不识丁,毕竟颇有家财。但李卫的学问肯定是马马虎虎了,要不然就不会去买官了,干脆自己考得了。
李卫于康熙年间捐资兵部员外郎(从五品),也就是买了个小官。雍正年间,李卫开始备受重用,历任云南盐驿道(从三品),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直至总督之首--直隶总督。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李卫当官,当的很优秀,为国为民也都做了不少事,是后世该大力倡导,引为楷模的。我们来看看李卫究竟有哪些特长。
李卫之所以官运亨通,与李卫的政绩是分不开的。在铁腕改革的雍正手底下当差,没有政绩是绝对不行的。李卫在主管盐务期间,平抑物价,惩办走私贩盐行为,改革盐赋制度,并且向雍正直陈缉查私盐的方略。雍正深以为然,李卫的举措为国家增加了赋税,让百姓也能吃起好盐,实在是利国利民。在担任浙江总督期间,李卫修筑海塘、加固险滩,又积极贯彻雍正的新政摊丁入亩,受到百姓爱戴。
此外李卫还有一项特殊技能--捕盗,别人抓不了的贼被李卫给抓了,而这个贼还在江湖上赫赫有名,贼的大名叫甘凤池,曾参与过康熙年间朱三太子谋反案。不得不说李卫确实很了不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朝廷和百姓的尊重。李卫在雍正年间官声卓著,政绩斐然。
乾隆三年,李卫病逝,时年五十一岁,乾隆帝赐总督例祭葬,谥号敏达。李卫在历史上是以能吏著称的。我们来看看清史稿是怎么赞李卫的。
“卫受上眷最厚,以敏集事。然当时谓卫所部无盗贼,斯亦甚难能矣。”李卫之所以官运亨通,实因能力非常。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天下方能大治。如果没有像李卫这样的贤臣相助和辅佐,英明如雍正和乾隆也是独木难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也就不复存在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李卫传》
(一家之言,欢迎分享关注吐槽)
打完方腊后,宋江被逼喝了毒酒,为何朱仝官运亨通当了节度使
“美髯公”朱仝是水浒传中结局最完好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招安后混的最好的一个英雄,从一个小小的都头(治安或者刑警大队长),到梁山后排名第十二,地位显赫,招安后,做到了都统制(军分区司令),后随刘光世抗金,颇多战功,晋升为太平军节度使(军区司令)。
朱仝的原型,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朱仝确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朱仝亦在其中。
看形象,“长髯郁然,美哉丰姿。忍使尺宅,而见赤眉”。在作者的笔下,朱仝犹如关羽重生,武圣在世。然而版本对比,朱仝却是仪表堂堂,气质不凡。五尺开外,散发出一股英雄气。但没说他像谁。原著描写:“这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
作者不仅给这位真人注入了更多小说的元素,还添加笔墨,发挥想象的勾勒出一副尊容,云长重生,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偏爱。
相貌非凡,本事非凡,其人故事必然非凡,而事实证明,施耐庵笔下的这个被小说化的朱仝的确非凡!
朱仝上梁山后,深得众兄弟敬重,在两破童贯、三败高俅等大战中屡立战功。梁山受招安后,参加了平定辽国、河北、淮西、江南的征战,在苏州城下,做为梁山八员上将之一,与南军八将捉对撕杀,率先将南军大将苟正枪挑马下,尽显风威。平南归来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上任后管军有方,后来,随同名将刘光世出战金兵,屡破强敌,因战功直至升任到太平军节度使。
总而言之,朱仝能有如此建树,原因有三:一是颜值高,比关胜更像武圣。须知一个人的相貌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君不见“丑郡马”宣赞,武举高中,被招为郡马,可受相貌影响,情场官场都不得意。二是回讲义气,会来事,处处受欢迎。三是有真本事,武功高强。
郤正抛妻弃子,不远千里跟随刘禅来到洛阳,对刘禅忠心不二,为何在西晋官运亨通
公元263年,曹魏三路大军征讨蜀汉,其中邓艾这一路另辟蹊径,偷渡阴平,陷江油,夺绵竹,来到成都城下。后主刘禅看到曹魏大军兵临城下,六神无主,在投降派谯周的劝说下,放下武器,开城投降。如果没有钟会、姜维两人作乱,刘禅还可能在成都安度晚年。
但是发生了钟会、姜维等人坑杀曹魏将领,引起动乱,司马昭为了免除后续发生的动乱,于是将刘禅等人迁往洛阳,将其监视起来,当作人质。刘禅不得不远离蜀地,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洛阳,成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后主刘禅现在是阶下囚,不再是皇帝了,大部分原蜀汉大臣都不再跟随他了,同时也怕跟着刘禅到了洛阳有生命危险。但是,却有郤正与殿中督张通两个原蜀汉大臣,不惜抛妻弃子,跟着刘禅来到洛阳,细心照料他。尤其是郤正,不但没有嫌弃刘禅,还像以前一样服侍刘禅,并教导刘禅,如何在危机四伏的洛阳为人处事,避免犯错。郤正的忠义,被晋武帝司马炎所挖掘,最后封其为巴西太守。
刘禅正是在郤正的教导下,才在洛阳站稳脚跟,保住性命。如著名的“乐不思蜀”就是说的郤正教导刘禅的故事。姜维和钟会作乱后,刘禅被司马昭迁往洛阳居住。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等人,为其接风洗尘。
宴席上,司马昭安排演奏蜀地歌舞助兴,郤正等原蜀汉大臣们看到蜀人演奏的歌舞,想起亡国之痛,一个个都低头流泪,感叹故国不在。然而,唯独刘禅一个人看到自己家乡的舞蹈后,不但不悲伤,反而手舞足蹈。
司马昭看后,动了捉弄刘禅的心思,便故意问刘禅:“安乐公,你是否思念蜀地?”刘禅不假思索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时,郤正听了之后,脸色不好看,为后主刘禅脸红。他趁上厕所的空隙,对刘禅说道:“陛下,如果司马昭再问您是否思念蜀地,您就先抬头看看宫殿上方,再闭上眼睛思考一会儿,最后张开双眼,说一些很思念蜀地的话。”
刘禅记性很好,将郤正的至理名言牢记在心。后来,司马昭果真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照着郤正教他的话说了一遍。司马昭或许是故意取笑刘禅,故作惊讶道:“咦,这话听着怎么是郤正的话?”刘禅也很莫名其妙,不清楚司马昭是如何知道的,并说出了声。司马昭看到刘禅如此愚钝,哈哈大笑,从此再也不怀疑他。《汉晋春秋》中相关记载如下: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郤正结局:
郤正由于表现突出,品德高尚,尤其是在蜀汉被灭,却能坚守道义,忠君爱国,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安阳县县令,后升任为巴西郡太守。 公元278年,郤正因病逝世。《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后主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乃慨然太息,恨知正之晚。时论嘉之。赐爵关内侯。泰始中,除安阳令,迁巴西太守。
那么郤正不惜抛弃妻子,千里跟随刘禅来到洛阳,对刘禅不离不弃,不料从此官运亨通,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郤正在蜀汉时,没有对宦官黄皓阿谀奉承,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大臣。
蜀汉时期,宦官黄皓掌权,大部分大臣为了升官发财,对其阿谀奉承。但是郤正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会为了升官而奉承黄皓,也就没有受到重用。他的俸禄不超六百石,是一个小官,为人淡泊名利,致力于文学研究,凡是当时益州能找到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蔡邕等名家所著,他就钻研阅读。
像这样的书呆子,在蜀汉朝堂是最没存在感的,彻底被边缘化。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收服蜀地人心,必须启用一些原蜀汉官员,淡泊名利的郤正是最佳人选。
其二,晋武帝司马炎要大力提拔忠贞不二的人,而郤正对刘禅不离不弃。
郤正抛妻弃子,不远千里跟随刘禅,来到洛阳,并非为了荣华富贵,纯粹是为了服侍、教导刘禅,他是刘禅最忠心的臣子。现在,郤正的忠心却被晋武帝司马炎看中,不断升他的官,不料官运亨通,最后当了巴西太守。
郤正是真心为刘禅着想的,在刘禅应答不恰当时,他及时纠正旧主刘禅的话。虽然刘禅受到更大的羞辱,却不是郤正的本意。这一点,刘禅也心知肚明。他深知,郤正不惜抛妻弃子,千里跟随自己来到“虎穴”洛阳,是真的陪伴自己,不是那些卖主求荣之辈。刘禅也正是靠着郤正的教导,才在洛阳安度晚年。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命运难道天生是注定的吗
唐天宝十四年,赵自勤将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临行之前,东阳有位姓马的盲人对他说:“你甭去了,去了也会名落孙山。不过,你的官禄不尽,以后要官居三品,穿紫袍。又补充说到,将来你会从六品官一跃而成三品。”这一年科考,赵自勤果然落第。但是到了第二年冬天,赵自勤官运亨通,皇帝特敕赐他五品官,穿紫袍。最后,赵自勤在三品大员的位置上致仕,也就是现在说的退休。
人的命,天注定,先造死,后造生,争来争去得认命。到了一定年龄后,回过头去看看,仔细想想,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你不服都不行的。
金庸小说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起名有何深意
金庸小说人物众多,各呈异色,看是随手拈来,实又经一番雕琢,却天斧过处不着痕迹。如果没有这些有趣的名字,金庸作品或许会失色许多。
金庸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如对五行文化的把握也是一大特色。其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绝暗含着五行深意,五行也体现在他们的性格中。
东邪黄药师
东邪黄药师,大概是五绝中人气最高的了。
在五行中,东为木,色青。黄药师的原型是南宋人黄孽师,黄孽师除了不会武功外,其他方面与黄药师一样,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
而佛教中有‘药师佛’者,主宰东方琉璃世界。与‘东邪’亦通。
在五行说法中,木型人秉天之风气,像风,风性属阳主动,所以木型人敏捷能干,思维灵敏,来去匆匆,恰似一阵风,但风性善变,因此木型人的性格一般不稳定,一会似狂风暴雨,一会有像柔风细雨,时而柔顺、时而刚倔。缺点是好抗上,不服人,顶撞领导。
金庸创作的黄药师像极了木型人,个性离经叛道,狂傲不羁。性情孤僻,行动怪异,身形飘忽,有如鬼魅。黄药师漠视“传统礼教”,然却最敬重忠臣孝子(据黄药师的说法:此乃大节。)个性行事潇洒。
南帝段智兴
段智兴出家时的法号“一灯”之名出自《法华经》: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南为火”:一灯大师之“灯”待“火”点燃。其秘技为“一阳指”,而太阳就是一个大火球。“南,色赤”:“灯”与“阳”皆作赤红色。
从五行来说,火型人秉天火之气,《周易》说卦曰:“离为火,为日。”“离,丽也,日月丽乎天。”“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意思是太阳高悬天空,普照四方,得天阳之光热,必阳性旺盛,火气充足,所以,火型人气质高度外向,热情激动,动作干脆利落,有爆发力,行走如飞。
火型人敢于承担风险,富于冒险精神,有自信心,进取心,雄心壮志;为人坦率,热情,坚强,精力充沛,上进奋发,勇敢无畏,思维敏捷,擅长发明,有创造性,具有领导才能;追求目标的迫切感比较强,习惯领域的可变性大,无所畏惧,朝气蓬勃。缺点是缺乏耐心,急躁,好争理,喜欢夸张,好虚荣,骄傲好斗。
这个跟南帝年轻的时候性格像,明明当着皇帝,却喜好武功、好争斗、好女人,但被周伯通带了绿帽后,受了重大创伤,性格大变了。
西毒欧阳锋
西为金。“锋”靠“金”利。他常备的乐器铁筝,金属所制。欧阳锋发言,居然也掷地作金石声!
“西,色白”:西毒长居‘白驼山’,他本人、侄儿、部属皆作白衣装。
一般来说,五行中的金型人具有高支配力,意志果断、坚定,坚毅,权威,聚焦,目标力极强,仗义疏财,广交善缘,稳重自持,高瞻远瞩,具有远见,精力充沛,有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追求目标极其迫切,习惯领域稳定。
缺点是情绪急躁,难融;认识刻板、固执,缺乏灵活;爱计较,好比较,刻薄尖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金型人一般有政治头脑,如果注重修德,将会造福一方百姓,使自己的仕途平云直上。但往往由于虚伪、虚荣心甚至唯我独尊导致仕途险恶。
欧阳锋也像极了金型人,纵观他的一生:出过名、有过钱、杀过人、放过火、吃过亏、上过当、作过恶、行过骗、发过疯……唯独没有服过软!作为一个男人,其实坏不是悲剧,败也不是悲剧,软才是大悲剧!一个“锋”字,足以说明西毒这个人。
北丐洪七公
北为水:七公姓“洪”,洪水汤汤,漫没涯涘。“北,色黑”。洪七公身为丐帮帮主,又素来不重视形象,估计他的脸色即便本来不黑,也得黑。
水型人的主要特质是聪明、智慧、坦率和机智。他们的记忆能力较强,他们言行谈吐,都会三思而后行。
但水有两种类型,流动水和静止水。
流动水型的人,比较积极、进取、主动、不安、急躁、繁忙。
静止水型的人,比较平静、冷静、沈默、安宁、无争。
水太多的人是比较聪明、狡猾、复杂、足智多谋。他们喜欢到处活动或旅游,喜欢有感性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有太多的梦想,经常改变他们的主意。他们也倾向只关心他们自己,对外面世界发生的事务,可没有兴趣。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型人,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大善人”。这样的人本性较善良,但坏起来,会比较阴险。
洪七公是典型的流动水型人,洪七公为丐帮帮主,为人正义且机智,生性贪吃,曾经因贪吃误事,自断其右手食指,故也称“九指神丐”,无论黑白两道都十分敬重他。洪七公和蔼正义,具有一切正派人物所应具有的优点,符合水型人大善人的人设。但是,他作为丐帮帮主,却不怎么管帮中事务,平时到处游山玩水。
中神通王重阳
中央为土。王重阳作为真实历史人物,是全真教开山祖师,原名“王喆”,姓、名二字皆具“土”形,‘重’字亦然。“中央,色黄”:王重阳为道教大宗师,道士用黄冠束发,因此被称作“黄冠”。
土型人在《周易》中为坤卦,坤卦象地,秉地土之气,性阴而质顺。“坤为地,为母。”“柔顺利贞”。“坤,顺也。”所以,土型人的性格厚道柔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土型人又多宽容厚道,忠实可靠。
土型人做事比较稳重,讲求原则性和组织性,具有控局能力,非常敦实、诚信,是天生当官的料,这样的人当官,往往能造福一方,福泽百姓。在坚持纯正的原则下,冷静观察,通权达变,掌握官场变化的尺度,往往能够官运亨通。
王重阳的性格特征跟土型人也是完全一致,创建全真教,创造三教同源理论,是复兴道教大功臣,直到现在,全真派仍是道教第一大派。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有哪些官职
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可以说和以前的截然不同,在这部小说里他塑造了一个小混混一样的韦小宝的开挂人生!韦小宝一路升官发财,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帮会,都能够左右逢源!我们比较好奇的是,他究竟做了哪些官,最终又做了多大的官呢?这还得回归原著,去寻找答案。粗略统计,在整部小说中,他基本上是一路官运亨通,从六品首领太监到一等鹿鼎公,大约有十几个官职(或爵位)。下面就通过对原著的截图来给大家一一呈现。
一、尚膳监六品首领太监
二、尚膳司副总管太监
三、御前侍卫副总管,赏穿黄马褂
四、骁骑营正黄旗副都统
五、骁骑营正黄旗都统
六、一等子爵
七、一等子爵,赐婚使
八、一等子爵,巴图鲁
九、一等忠勇伯
十、二等通吃伯
十一、一等通吃伯
十二、三等鹿鼎公,抚远大将军
十三、二等鹿鼎公
十四、一等鹿鼎公
以上就是我从原著中所总结的韦小宝的官职或爵位,如有遗漏,还请大家补充!
晚清四大疑案之“刺马案”的真相是什么
刺马案是指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怡贻的故事,此案疑雾重重,广为流传,成为晚清的四大奇案之一。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在返回督署的路上,被刺客张汶祥所杀害。刺杀后刺客并不打算逃走,而是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这是一桩震惊全国的大案,两江总督竟然被刺杀。事情发生后震惊朝野慈禧太后相当的重视,首先这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涉及到晚清的重大政治。朝廷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竟死于莫名的刺杀,乃是自大唐宰相武元衡被刺以后,1000多年来未有的事情。马新贻在参加完当天的阅兵之后,有多名侍从跟随,如果是没有内部人员配合的话,是不可能行刺成功的,且张汶祥在行刺的过程中高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马新贻刺死之后,也无逃生的欲望,都是极为反常的表现。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朝廷十分的惶恐,知道此案涉及到封疆大吏的内幕,在脸面上不大的光彩。也是由于清朝廷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由慈禧太后亲自出面处理,将在天津处理案件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并且暗示曾国藩要把马新贻的事情处理好,最终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给张汶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对于马新贻给予了厚厚的抚恤。
然而纸总是包不住火的,事情的真相总是难以隐瞒,根据大量的笔记、小说、戏曲,却能够还原出马新贻被刺案的真相。原来马新宇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却是假冒军功,同时又结交权贵,这样才得来了他的高官厚禄。在一些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捕之后也没有骨气,与匪首竟然已结了金兰,成了拜把子兄弟。再由他的拜把兄弟导演一幕收复失地的闹剧,欺骗朝廷,以致爬上了封疆大吏的宝座。在他飞黄腾达之后,那些拜把子兄弟原本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就千里迢迢的来投奔,可是马新贻却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并且拜把兄弟进行了杀害。张汶祥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逃离了他的迫害,所以才刺杀于他。制造出了这一起惊天的刺杀大案。
也就是说在清朝末期,朝廷所依仗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不过是一群渔色负友,形同禽兽之人,这也正是清朝廷官场腐败的体现。但是从张汶祥的供词来看,张汶祥与马新贻并不相识,张文祥刺杀马新贻的理由也比较牵强,表明张汶祥是受人指使的,并且慈禧在接到马新贻被刺杀的奏报后,曾吃惊的表示,马新贻此事岂不是甚奇。
慈禧却立即调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并会同刑部尚书郑敦谨主审此案。郑敦谨审完此案回京,至清江浦,就上疏以病乞罢,却於十余年后才死去。表明郑敦谨已审出真相,但事态太过严重,以致其不敢回京述职。而从清廷立调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也表明清廷看出这其中的玄机,所以对于马新贻被刺案的调查也不能久久的持续下去,虽然刺马案是解决了,但是刺马案的发生却加剧了割据东南的湘军阀与清朝廷之间的矛盾,那就是让依靠着湘军的兵力和财力建立了东南海防系统日益的颓废。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直接改变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严嵩从嘉靖十七年(1538年)起,二十多年相互之间已形成超越君臣的亲密关系,他像宠物狗一样竭尽溜须拍马之能事,深得嘉靖的信赖。
嘉靖通过大议礼事件,追认他爹为皇帝,正打算把他爹搬进太庙,给父亲一个封号一明睿宗,这专有名词叫“称宗袝庙“。作为1531年九月升任的礼部尚书严嵩,明知这不合礼仪,但为了私人利益,他挥笔写下了《庆云颂》《大礼告成颂》竭尽溜须拍马之能事,皇帝大为喜欢,朝廷大臣们骂成一片。
嘉靖热爱祖国的炼丹事业,一心修道成仙,为显示自己的虔诚,每次上朝不戴皇冠,改戴道士的香叶冠,他特意亲手制作了五顶香叶冠,赏亲信大臣,首辅夏言从不戴,还义正辞严地劝皇帝不戴,而严嵩每朝必戴。
严嵩从1542年八月入阁起,天天泡在西苑(大臣值班室),曾创出一星期不洗澡、不回家的纪录,虽然屌事没干,但精神令嘉靖感动,皇帝奖印章一枚,上书“忠勤敏达“,授太子太傅(从一品)。
严嵩还经常替皇上写烧给神仙的青词。
多年的君臣如朋友,相互间有了依赖,苍茫大地有一比,嘉靖和严嵩关系往前比如齐恒公与竖刁、卫公子,往后比如乾隆与和绅,!
二、严嵩结党营私、祸害忠良、祸害百姓,嘉靖难辞其咎,嘉靖又是个死要面子、死不认错的主儿,客观上成了犯下滔天罪行的严嵩的保护伞。
严嵩的主要罪责如下:
A、怂恿嘉靖杀死刚正不阿的首辅夏言、立志收复河套的兵部侍郎兼总督三边军务曾铣。
河套地区在宁夏、内蒙古贺兰山一带,原系大明辖地,后被蒙古所占,失去河套的大明如在街边摆摊的小贩,每日不得安生,总要被蒙古人欺负几回,不是杀人就是越货!名将曾铣为国为民,上书收复。结果被严嵩、严世蕃父子合谋,勾结仇鸾,以边将结交近侍的罪名弹劾夏曾两人,曾铣被斩,夏言弃市。名将曾铣死,蠢材仇鸾上位,这位名将之后和李景隆有一拼,他去了大同,被俺答人吊打!
B、庚戍年,曾铣已死,国无良将,蒙古俺答军攻破蓟州、昌平、密云、怀柔,打到北京城下,大明天下勤王大军云集,兵部尚书丁汝夔请示如何处置,严嵩竟说:不要进攻。等他烧杀掳掠过后,蒙古人自然退兵。结果几十万明军竟任由俺答军在城外肆意抢掠、百姓生不如死。严嵩最后让丁尚书做了替罪羊。
C、害死忠臣兵部武选司杨继盛、正直的锦衣卫官员沈鍊。
杨继盛为国家,以死谏方式弹劾严嵩,被杀。
为杨继盛收尸的同学王世贞,居然也被严嵩暗算,严嵩找不到王世贞的茬儿,抓住王世贞父亲王忬的工作失误,干掉了王忬。作为明朝七子之一的文学家王世贞,后来写了小说《首辅传》、剧本《凤鸣记》,严嵩因此臭名昭著。
D、严嵩怠政的同时,结党营私、贪污受贿。
据抄严嵩家所得财物清单出版的《天水冰山录》,从严嵩家抄出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严嵩杀人,无一不是经过嘉靖的审批,嘉靖不想去追究严嵩的责任,追究下去自以为一惯正确的千古明君嘉靖就成了被人当枪使的大昏君,这个人嘉靖丢不起。
至于当官的捞点银子,这是张飞吃豆芽一小菜一碟的烂事,老朋友严嵩做了这么多年首辅,捞点银子真不算个事儿。
三、徐阶收拾奸贼严嵩,考虑到严贼把持朝廷多年,和嘉靖关系密切,官场盘根错节,所以打一个迂回战役,从严世蕃下手,所以嘉靖处置严世蕃自然下手重。
群臣弹劾严世蕃的罪名如下:
A、严世蕃勾结通倭的罗龙文,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往日本;
B、严世蕃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
C、严世蕃建房处有王气,严狗胆包天。
严世蕃和嘉靖没什么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三个大罪,最后送严世蕃见了阎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嵩被免职、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
四、徐阶这类老江湖,出手狠准,抓住皇上念旧心理,趁机折磨政敌、国贼严嵩。
嘉靖没有一下子处死严嵩,正中处世圆滑、工于心计、有仇必报的老牌政治家徐阶下怀,严嵩儿子犯了十恶不赦之罪,严嵩生不如死,严党树倒猢狲散,八十六岁的严嵩被赤条条赶回老家,由首辅改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数字倒是好吉利!
嘉靖十五岁作为一个藩王只身入京,独斗过名相杨廷和,自以为聪明无比,到头来还是时不时被严嵩父子、徐阶这些鬼灵精当枪使,这也为明史增添了不少乐趣!
我是苍茫大地,望文友斧正!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有哪些好的历史传记和历史小说可以推荐阅读呢
下面这两本简单易懂,书本不是太厚,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
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这个时间是大明王朝重要的转折点,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还著有《中国大历史》,也是宏观角度整体概括中国历史的,和下面的《中国通史》任选其一即可)也比较推荐。
当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儿》,1344年到1644年明朝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颇多,也是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如果有哲学基础与一些历史学基础的话可以看下这两本,能够了解华夏及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
吕思勉著《中国通史》,国史入门书,较简单易懂,包括政治和文化现象,上部主要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下部主讲文化现象(或者钱穆著《国史大纲》)。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
以上两本都是通论,能了解大概,但是又不花费特别长的时间。如果要看精的话,就去看传统的书籍吧,深入点的可以看下《二十四史》,并结合《资治通鉴》同看,了解更多的朝代盛衰兴亡历程。
对了,忘说历史人物传记了,这方面的就非常多了,年轻人的话可以挑几本关于曾国藩、王阳明的励志书看看也不错,作者不同,角度和观点可能也就有所不同。
古人说“相由心生”是有科学依据的,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你怎么看
首先关于“相由心生”这个词的意思,它指的是: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
所以,这个词并不是提问者说到的这种意思哦!也没有什么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一说,另外,如果谈到科学依据,夫妻相倒是曾经有过相应的研究。(来源于网络)
说之前有一个研究基因的专家对夫妻相做出了解释,根据他所讲:
因为夫妻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每一次接吻只需十秒,就能导致8000万的细菌从彼此身体中交换,相处的时间久后,接吻的次数多了之后,菌群开始趋于一致。另外,再加上两个人生活状态的相似(夫妻一起生活),吃的食物一样,自然而然,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才有了所谓的夫妻相一说。
当然,这个结论我只是从网络上看到的,但是,自古以来关于夫妻相一说其实不在少数,并且,也真的有很多人结婚之后,相貌会逐渐地开始趋于一致,变得非常的相似。比如说:邓超夫妇、黄渤夫妇等。
另外,则是关于我个人的理解,结婚之后两个人之所以会逐渐的相似,我认为应该是结婚之初,在选择伴侣上,很多人其实都会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似的(这也就是之后逐渐变得更加相似的基础)。
然后,在夫妻共同生活状态下,逐渐会培养出相同或者相似的喜好、心态等,渐渐的,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两个人基本上难过的时候一起难过,开心的时候一起笑,难免肌肉方面会逐渐趋于一致。
另外,则来谈谈提问者所说到的“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一说。
对于这,其实我是不太认同的,对于《地下交通站》这部抗日片的贾队长,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他原名颜冠英。
虽然,在影视作品中他给予我们呈现的是坏人形象,并且令人都印象深刻,如果单单从颜值去看,比起现在那些小鲜肉可谓是差远了,但是,人家在做公益方面却丝毫也不差,所以,我认为心美是不一定会反馈到相貌上的,正如同曾经的一句网络词“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