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鲁迅怎样编校《唐宋传奇集》
鲁迅编校《唐宋传奇集》这部书稿前后跨度达15年之久,开手于南京,完成于广州。
在小说史料的整理方面,鲁迅从头做起。先前人们读唐传奇主要依靠明代桃园居士所辑的《唐人说荟》一书,该书的增补本或称《唐代丛书》,编者为绍兴人莲塘居士陈世熙??同不少明朝人编的书一样,相当草率粗糙,而陈世熙又增加了许多混乱和错误,总之很不可信,鲁迅觉得完全有必要重新编订一部可靠的汇编,其工作路径则是从各种靠得住的古籍中一一辑录,再加校订。
1912年春天鲁迅在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的时候,从龙蟠里江南图书馆借来一部影钞明代谢氏小草斋本《沈下贤文集》十二卷,从中抄录了《湘中怨词》、《异梦录》、《秦梦记》三篇传奇文。这大约可以说是鲁迅辑录唐传奇文的开始。这三篇后来都编入了《唐宋传奇集》。《沈下贤文集》中的传奇文其实不止《湘中怨词》等三篇,鲁迅看重这三篇是因为《太平广记》引用时均注明“出《异闻集》”,而《异闻集》一书乃唐末人陈翰编选的唐传奇文选本(今已失传),可见此三篇曾经在作者集外单行。鲁迅研究唐传奇,特别重视那些曾经单篇流传者。
《太平广记》之外,鲁迅又充分利用《说郛》、《青琐高议》、《顾氏文房小说》和《文苑英华》等书。
《青琐高议》,北宋秀才刘斧撰,杂录志怪、传奇、小说、笔记等,间有议论。凡前后集各10卷,别集7卷。有明人张梦锡校刊本、旧抄本、董康刻士礼居本等。1921年2月,鲁迅借得《青琐高议》的一个钞本,与周建人合作抄录了一份(详见《鲁迅日记》1921年2月28日);稍后又抄录了明张梦锡刻本《青琐高议》,其手稿凡275页,现存。依据这个本子,鲁迅录出《海山记》,后来编入《唐宋传奇集》。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补写了一章《宋之志怪与传奇文》,依据《青琐高议》对宋传奇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推断和分析。1926年夏天鲁迅通过王品青借得董康诵芬室刻士礼居本《青琐高议》,从中选出五篇请许广平抄录:《流红记》、《赵飞燕别传》、《谭意哥传》、《王幼玉记》、《王榭》,编入《唐宋传奇集》卷八。后来鲁迅在《唐宋传奇集?9?序例》中写道:“本集所取资者,为??董康刻士礼居本《青琐高议》,校以明张梦锡刊本及旧钞本”,即指这几篇而言。
《文苑英华》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0)李P等奉敕编撰的大型诗文总集,凡1000卷,收录二百多位作者近二万篇作品,《唐宋传奇集》中的《枕中记》、《长恨传》均从此书录出。
鲁迅很辛苦地搜集唐宋传奇的资料并加以深入的考证研究,主要是为写《中国小说史略》作准备,本来不一定单独成书。但是到1926年初,陈西滢等人无端攻击鲁迅,说《中国小说史略》剽窃了日本盐谷温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的小说部分。鲁迅大为生气,予以反击,他说《中国小说史略》有自己独立的准备,取材与盐谷温有所不同,立论还时常相反。
鲁迅提出径改原文不必写校勘记的方法,是怕过多地麻烦别人;但这样一来也给《唐宋传奇集》带来一个弱点。鲁迅后来说“《唐宋传奇(集)》照这样,还不配木刻。因为各本的字句异同,我还没有注上去,倘一一注出,还要好一点”(1928年3月6日致章廷谦的信),便是指此而言。
由于不久鲁迅就匆匆离开北京,南下厦门,忙于上课以及撰写《中国文学史略》,又要续写“旧事重提”(后定名为《朝花夕拾》),整理唐宋传奇一事暂告中断。半年后他往广州,执教于中山大学,形势瞬息万变,头绪极其纷繁,唐宋传奇的整理出版更加提不到日程上来。1927年“4?9?12”政变以后,鲁迅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仍住广州,冷静地观察政治风云的变幻,并利用这一段时间整理旧稿,他先行整理《野草》、《朝花夕拾》、《小约翰》等译著,告一段落后即着手清理唐宋传奇旧稿,6月下旬决定先写《唐宋传奇集考证》(鲁迅1927年6月23日致章廷谦信云:“我在此,须编须译的事,大抵做完了,明日起,便做《唐宋传奇集考证》。”),但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到8月份才动手,并订名为《稗边小缀》。
1927年8、9月间,鲁迅集中精力编定《唐宋传奇集》,9月10日基本结束。他在清理和编定旧稿时,内容略有增减,增加的如从《顾氏文房小说》中录出的几篇,又如李吉甫《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该篇现在看去并非小说,但《太平广记》曾录其文,注明出《异闻集》,然则唐宋人曾以小说视之,于是鲁迅将它编入,聊备一格。减去的如《游仙窟》,本当列于《白猿记》之次,因为章廷谦方图版行,所以不予编入。
用力较多的一项工作是为所收的45篇传奇文作考证性札记,总题为《稗边小缀》,附于全书之末。这一长篇考证文字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各篇作品的作者及其生平,订正旧本在题名、撰人等方面的错误,校正文字,介绍故事的渊源和影响,分辨真伪,考索源流。鲁迅撰写《稗边小缀》主要依靠先前陆续积累起来的资料,又“稍益以近来所见”,加以整理而成。其间他曾得到中山大学图书馆管理员蒋径三(1899?1936)在资料方面提供的帮助,对此鲁迅在该书序例中表示过诚挚的谢意。蒋径三因突发事件不幸去世以后,鲁迅应其友人之约准备为他写一篇纪念文章,定于1936年10月底以前交稿,而未及动手鲁迅就溘然长逝了。
1927年8月17日,鲁迅将《唐宋传奇集?9?序例》寄给北新书局负责人李小峰,第二天寄出全部书稿;稍后分两册印行,上册当年12月出版,下册1928年2月出版,其排印的格式都是按鲁迅本人的批注办理的。鲁迅的手稿基本上全部保存至今,只是缺失了《序例》和目录的尾巴部分。这大约是因为《序例》曾先行在《北新》周刊(第51?52期合刊,1927年10月16日出版)上发表,遂未能保存。
这篇《序例》除了应有的议论和说明之外,篇末有一小段意味深长的话??
中华民国十有六年九月十日,鲁迅校毕题记。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后四句多有言外的微意。“璧月”也可以指许广平,先前曾有人以月亮为她的代号。鲁迅将同她一道离开广州转赴上海,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
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你最喜欢哪个时代
谢友邀请。
我不喜欢先秦,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对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做为秦国的百姓却是悲哀的。
秦国的青壮年从军征战,十死九伤,活下来的也驻守异乡,看不到家乡。
留在三秦大地的老弱妇儒承担着连年征战的巨额费用,辛苦一年为国家纳粮完税之后,自己只能以糠菜度命,好容易六国统一,战火息灭,人民该歇一歇了,秦始皇却征集七十万人为自己建造坟墓,百姓再次被推入水深火热的深渊之中;你说秦国草民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吗?所以当一伙贱民举旗造反时,摧枯拉朽的就推翻了大一统的秦国;这别怪赵高弄权,也別怪二世昏庸。实在是始皇帝耗光了国力,把国家统治的民怨沸腾。
我也不喜欢汉朝,汉武帝文治武功,征战大漠,驱逐匈奴,开疆拓土。
但开拓的疆土如今在那儿呢?都被晚清送给了俄罗斯,成就了独联体国家;汉武帝给后人留下的只是胡芹、胡琴和葡萄。
我喜欢唐宋,因为唐宋是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就连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还在背颂着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