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父母均已是风烛残年必须有人照顾,你愿意亲自伺候,还是想顾人照料
- 1896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仰天长叹
- 李显已是太子而武则天却风烛残年,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
- 如果一个人背判了自己的婚姻,从而导致孤独终老,当他(她)在风烛残年时知道悔恨吗
- 风烛残年之际你希望走在老伴前面还是后面
- 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 人到了风烛残年,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
父母均已是风烛残年必须有人照顾,你愿意亲自伺候,还是想顾人照料
父母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来日无多,我们还有多少时日来陪伴一生的依怙?
是谁把我们养大?我们当初来到这个世界上,赤条条没带来一根线,他们也没嫌我们穷,把屎把尿也没嫌我们脏,有好吃的紧着给我们吃,有好穿的紧着给我们穿。捧在手里怕烫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是父亲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无微不至地关怀,从小到大直至成人,父母替我们安排了一切所需,一步步地为我们精打细算,直至成家立业,他们还是忘我地继续投入付出给再一代,孙子辈。他们上敬父母,下恤儿孙。父母把他们最宝贵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我们。
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依估。
而今,父母已到了风烛残年,受尽父母恩惠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我会毫不犹豫地亲自侍奉父母。
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我日夜守护母亲,晚上母亲烦躁,睡不着觉,我会陪着她,给她按摩,直到她睡着。最后的弥留之际,天天坐在床前,一直握着母亲的手,试图留住母亲,感觉一生最最宝贵的至爱就要离去,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心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验的。不知不觉,母亲已离去两年半了,犹如眼前。现在父亲也八十四岁了,我还是选择亲自侍奉,为父母,我的小店可以关门。但是在单位工作的朋友是行不通的,这样可以雇人伺候,自己有时间可一定亲自到床前,哪怕只是陪父母说说话,父母也会前所未有的满足,人老寂寞,总喜欢儿孙绕膝。
为人子女的我们,行动起来吧,趁着父母还在,好好孝敬,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遗憾,世上没有后悔药。
1896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仰天长叹
自从西方列强用尖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清王朝内部分化成保守派和洋务派,以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大量引进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很大程度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在士大夫阶层蔚然成风。然后,强大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强烈的刺激七十多岁李鸿章的神经,这是他手中王牌,以前无往不胜的铁军。从铁血首相一统德国,原本四分五裂的德国迅速发展起来,他看到的处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德国,短短几十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积弱积贫的中国倍受西方列强欺辱,弱国无外交,他此次欧洲之行,谨言慎行,处处被动,中国何时像德国一样发展壮大起来,李鸿章仰天长叹,悲凉孤愤之情涌上心头。
李显已是太子而武则天却风烛残年,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
神龙之变发生时,武则天81岁了,可是她照样很有震慑力。当李显站在了她榻前时,她一句话就让李显吓得想要临阵逃跑,要不是桓彦范拉住他,他将与皇位失之交臂。
然而李显并不是神龙之变的发起者,他只不过是神龙之变最大的受益者而已。
为什么要发动神龙之变
武则天的首任男宠薛怀义死后,太平公主就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介绍给了武则天。这个张昌宗不仅长得好,而且多才多艺,深得武则天的喜欢。张昌宗也挺仗义,他发达后就把同父异母的弟弟张易之推荐给了武则天,于是兄弟两人得以一同侍奉武则天。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70多岁了,工作能力已经比不上年轻的时候了,自从有了两个男宠后,她更加无心处理政务了,每日只知道与张氏兄弟二人吃喝玩乐。
兄弟俩把武则天哄得很开心,可让武则天想不到的是,就因为这两兄弟的存在,竟使她在81岁时被迫退位。
薛怀义在世时,一些趋炎附势的人成天围着他转,他去世后,这些人就把目标转向了张氏兄弟,他们为了讨好张氏兄弟,便向武则天上奏称,张昌宗是神仙王子晋转世。武则天本来就喜欢神仙,她听说后非常开心,就让他穿上用羽毛做的衣服,然后坐在木鹤吹笙,这让武则天大饱眼福。
张氏兄弟越来越得宠,让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都非常忌惮,他们向武则天请求封张宗昌为王,好在武则天还没有糊涂过头,她拒绝了儿子们的请求,只是将张氏兄弟封为了国公,实封三百户。
按理说张氏兄弟已经很富贵了,两个人完全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他们偏偏非要干政。当然这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因为武则天年龄越来越大,她对朝廷的控制力开始减弱,于是就想依靠张氏兄弟来做自己的眼线。
而张氏兄弟做事也不考虑后果,他们先是逼死了李显的一双儿女,然后又陷害朝中的大臣,朝中正直的大臣都对张氏兄弟心怀怨恨,可是宠爱张氏兄弟的武则天却不管不问,就算洛阳城里出现了“张氏兄弟要谋反”的传言,武则天对此也是充耳不闻。张易之的家奴曾仗势欺人,在洛阳街头横行不法,时任洛阳长史的魏元忠直接将他打死了,因此得罪了张氏兄弟,据《资治通鉴》记载:
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
也就是说,武则天既不想伤害忠臣,又不愿意抛弃张氏兄弟,只想和稀泥,这样下去既加深了双方的矛盾,也让这些趋炎附势之人觉得更加有机可乘,他们更加愿意攀附张氏兄弟了。
而且攀附张氏兄弟的人大多是武家子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张氏兄弟来阻止太子李显继承皇位。这样一来,君臣还有母子的关系变得空前紧张,这是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们和怨恨张氏兄弟的人不愿意看到的。
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人认为打破这种紧张局势最好的方法来一场宫变,杀掉张昌宗和张易之,同时也能逼迫女皇提前退位,简直一举两得。
众人觉得可行,就将指挥工作交给了张柬之。此时的张柬之已经80岁了,没有人知道这位年迈的宰相将会创造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神龙之变的过程
张柬之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公元689年,65岁的张柬之在一次考试中力拔头筹,成为了监察御史。后来他得罪了武则天,被贬到了地方。公元700年,求贤若渴的武则天希望狄仁杰能为自己引荐人才,狄仁杰便推荐了张柬之,76岁高龄的张柬之才得以重返朝廷。四年后,宰相姚崇辞职回家,武则天问他谁可当继任者,据《资治通鉴》记载,姚崇是这样说的:
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
于是80岁高龄的张柬之成为了宰相,可见女皇在位时,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大多都有容人的雅量。
而张柬之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努力生活一切都有希望,所以他的精力也非常充沛,80岁了还在工作。
正如姚崇说的那样,张柬之沉着冷静而且善于谋略,这样的人特别适合发动宫变。为了顺利地杀死张昌宗和张易之,他首先需要军事力量。当时唐代皇宫里有两支军队,一个是北衙禁军,驻守玄武门,直接保护皇宫的安全。另一支是南衙卫兵,驻守在皇宫以南,负责保卫中枢机构的安全。这一比较就能看出,北衙禁军的责任更加重大,那么张柬之就必须要争取到北衙禁军。
北衙禁军的统帅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他是高宗时期投降的靺鞨人,也就是说高宗对他有恩,张柬之便利用这点儿来拉拢他,据《旧唐书》记载:
柬之曰:“将军击钟鼎食,金章紫绶,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大帝之恩乎?“曰:“然。“又曰:“将军既感大帝殊泽,能有报乎?大帝之子见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擅权,朝夕危逼。宗社之重,于将军,诚能报恩,正属今日。“
李多祚为朝廷工作了30多年,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心,就答应帮忙,然后张柬之又把自己的亲信桓彦范、李湛等人安排进了左、右羽林军。然而张易之也不傻,这立马引起了他的警觉,张柬之为了安定他们,他便安排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担任左羽林大将军,反正军中的骨干全都是张柬之的人,武攸宜根本就是光杆司令。
要想获得更多的人支持,张柬之就得打着拥立太子李显的口号,这样一来,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自然会帮忙,毕竟李显是他们的亲哥哥,亲哥哥继位肯定会给他们带来好处,更重要的是,李旦掌管南衙卫兵,太平公主经常出入宫廷可以动员宫女们监视张氏兄弟的行动,也为宫变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张柬之等人准备妥当后,就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发动了宫变。就在所有人信心满满准备出发时,意外发生了。
这次宫变是打着拥立李显的口号发动的,那李显必须要出面,可是当天李显因为害怕便闭门不出。如果李显不露面,那么所有的努力就功亏一篑了,就在紧急时刻,李显的女婿王同皎将他骂了一顿,他才勉强出门,出门后他的腿还哆嗦,连马都上不去,最后还是由女婿给抱上去的。
只要太子出现了,那么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将士们进入玄武门后就直奔武则天的寝宫迎仙宫,这时张氏兄弟正在迎仙宫的外廊,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杀掉了,然后张柬之就带兵进入了武则天的寝殿长生殿。
正在睡觉的武则天被吵醒了,看到周围全是拿着武器的将士,心里也明白了几分,但还是淡定地问怎么了,张柬之等人回答道:“张昌宗和张易之要谋反,我们奉太子的命来诛杀他,因为怕消息泄露,就没有提前通知陛下,实在是罪该万死。”
武则天看到李显也在人群里,就说道:“这都是你干的?张昌宗等人既然已经死了,你就赶紧回东宫吧!”
这句话太有震慑力了,李显害怕了,但是桓彦范却义正言辞地说道:
太子安得更归!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迷恋权力的武则天不甘心退位,就对另一个宰相崔玄暐说道:“别人都是受人推荐才有今天的地位,而你是我亲自提拔的,你为什么也在这里?”崔玄暐是聪明人,他巧妙地说道:“这也是我报答您的方式啊!”
武则天沉默了,她知道自己老了,应该把位置还给李显了,为了让自己体面,也不难为群臣,也为了保护武家人,还是主动退位比较好。于是在宫变过后的第三天,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第四天,李显继位。在张柬之的努力下,天下重归李氏。
结语
神龙之变的发动主要是为了除掉张昌宗和张易之,然后顺便让武则天提前交出权力,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次宫变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李显,他成功的夺得了皇位,然而他的皇位坐得并不踏实,因为他在这场宫变里根本就没有出力,他得感谢那些为之付出的大臣们,李显只好增加他们的权势,可是如此一来,这些人的权力就会威胁到李显的政治地位。
于是宫变的第二年,李显就指使武三思除掉了宫变中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人。张柬之英明一世,却败在了一个小人的手里,可怜又可恨,如果他能早早地功成身退,必然会得以善终。
如果一个人背判了自己的婚姻,从而导致孤独终老,当他(她)在风烛残年时知道悔恨吗
感情问题是一团乱麻,理不清,道不明,是两个各自品味、体验、感觉的东西,感觉好则好,感觉不对就拜拜。没有对与错,更不存在悔与不悔,能互敬互爱,相扶到老,共担责任,是大缘份。今生姻缘前生定,同床共枕梦缠绵。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成功的勋章有一半是幕后那个女人付出的。
风烛残年之际你希望走在老伴前面还是后面
我今年八十岁,老婆七十七岁,
老夫老妻风烛残年,走在前面的更幸福,未亡人的日子不好过。可面对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谁会计较得失呢?一切顺其自然吧。
有人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出访德国备受尊重,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徒有虚名
李鸿章这个人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有远见的眼光,非常出色的外交才能,但是缺少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支撑,虽然签订了很多卖国条约,但是这个是没有办法得事情,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人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要是他出生在康乾盛世,恐怕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名臣永留千古!可惜他处在清朝最后那几十年,这就有点苦逼了!
西方列强都比较尊重李鸿章这个老头,认为他以一人撑一国,为整个大清国操劳了一生,平叛,洋务运动,建立军队,特别是北洋水师,基本都是靠着李鸿章搞起来的,被西方国家成为“东方俾斯麦“。但是在甲午战争的大败给日本,李鸿章自己也感到很绝望,于是就出去周游列强,看看世界那些欺负我们的列强们,看看英法美这些国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寻找 救国之路!
李鸿章随便去哪个国家,待遇都是相当高的,非常受人尊重,但是他只能看到表象的繁花似锦,真正的一些大国工业也看不到,直到他去了德国。德国这时候再欧洲已经将法国第二的位置拉下马了,开始挑战大英帝国的权威,要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改变世界的秩序。但是没有什么人愿意跟着他混,最后只有意大利、奥匈帝国还有土耳其加入了德国阵营,而东方的中国显然是德国考虑的一个对象。
于是李鸿章的到来是相当的上心,不仅德国的卫戍部队司令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亲自接见了李鸿章,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更是和李鸿章一见如故,李鸿章被德国奉为上宾,基本上像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工厂就去看工厂,想看军队就去参观军队,看得李鸿章是眼花缭乱,羡慕得流口水!
德国人带领李鸿章参观了德国的兵工厂,介绍说其刚才产量已经达到400万吨,是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李鸿章看到羡慕嫉妒恨啊,当时我们钢材材料连德国的零头的零头都没有。李鸿章有去看了德国的大炮生产车间,一看傻眼了,这水平给中国20年都赶不上。后来俾斯麦带着李鸿章去检查了身体,X光一照连自己年轻时打仗留下的弹头都能看到,李鸿章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了,德国科技已经发到到他不敢想象的地步了。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又带着李鸿章检阅部队,德军的军容和精良的装备又让这个老头傻眼了,看着真是羡慕嫉妒恨,然后流口水,李鸿章感叹:要是自己只要有德国的10个营的部队,就能轻松打败日本军队!
终于在德国看到最精良的军队和强大的工业,李鸿章对自己“东方俾斯麦”这个称号都感到惭愧,认为徒有其表。这时候这位老头意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最后仰天长叹,感到非常无力和失望!
人到了风烛残年,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
人生苦短,在于我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打拼得太苦太累,还没有满意就老去了。年轻有年轻时无视一切存在,藐视一切困难的雄心壮志;中年有中年的无奈和不甘,虽无所事事,但雄心勃勃,勇于奋起;当人到了风烛残年应该怎么度日月,理生活,与人处呢?
记得朱镕基总理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过总结,很有感触。虽不能完全记得,但有个大概。第一,端正心态,从新开始。不管过去的我们怎么成就,年轻的我们如何威风,那都是过去,没有炫耀的价值;第二,儿孙自有儿孙福,拉扯大了,成家立业了是我们的本分。他们怎么生活,如何发展,由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绝不干扰;第三,不要依靠谁,依赖谁。做自己的上帝,过自己的小日月,享受自己的小天地。溜溜弯,逗逗鸟,打打太极,哼哼小曲儿,品品茶喝点儿小酒,练练字,抒发一下情感……;第四,学会理财,富有富得过法,穷有穷的吃喝,该穿得穿暖,不该浪费的,必须节约。决不能把一辈子的家底儿交给儿孙和任何人;第五,说人话,做人事,与人交。说话不冲不横,心平气和,家里门外都一样;做事不拖泥带水,儿女孙子都一样,心头肉,一视同仁。哪怕老两口都老去,也互相安抚好晚年,留下一纸遗书,免得家族不和;学会与人交往,儿孙之间有来有往,不沾便宜不哭穷,洁身自好。朋友之间多沟通多忍让,有朋友才有乐子,一个人就成了孤家寡人了;第六,坦坦荡荡,干干净净。一定要穿着有范儿,个人卫生讲究,到哪里,与谁来往,都不能让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