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孔子说他“五十知天命”,这“天命”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 谁来说说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 孔子为什么说“五十知天命”
- 五十知天命,天命指什么不知怎么办知了有何用
-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所谓的天命到底指什么
-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有谁知道“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吗
- 为什么五十知天命
孔子说他“五十知天命”,这“天命”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孤立的一句话,应是从《论语》的“为政第二“中全面去理解。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只矩。”
对于孔夫子来说,经过前几个人生的座表与历程到了五十的年龄时段,也就能够客观的认知天地自然赋与自己命远中的好坏穷通,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其实孔夫子的另一句话就是对天命的最好注角。子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命乎。“
达天知命,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其合乎自己对大道的追求,更使其不被一切外物所惑动。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据此可見,道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天命吧!
谁来说说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吾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活到了五十岁之后,方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所以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虽然说人的寿命是百岁,但是能活到百岁的很少。所以,人在过了五十岁后,而对身体的衰老年纪的增长,也就对未来的寿命看淡了,知天命就是知晓自己的寿命。
孔子为什么说“五十知天命”
怕弟子在人生路上栽跟头!这是孔子点悟弟子抓机遇、看风向、知进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是其最后一次向身边弟子传授的内功心法,并没有什么王婆卖瓜的广告意图。“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七十多岁的人了,没必要、也没精力和心情自诩。
“天命”是上天为我们先定死,后定生而设置的“生命与时运的定数”;但,孔子所说的“知天命”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是指(时也!51岁/有勇有谋的当机立断;运也!55岁/顺水行舟的依法办事;命也!56岁/自知之明的溜之大吉)即,看准时机,责无旁贷、当仁不让的意气风发;认清形势、看懂问题、装聋作哑的公事公办;外加无耐与失意的灰心丧气、和识时务的知难而退……
如果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后来十余年的坚持为何不尽人意?如果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后来十余年的努力为何无功而返?如果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后来“看惯秋月春风”才耳顺的孔子情何以堪?如果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年近七十才超然物外、静下心来做自己份内从心所欲的编修工程?若再回想起“五十而知天命”却失去了二十年又从何说起?
我们都认定孔子是旧思想人,所以,我们敢断言他没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那种豪迈气概。也敢肯定他不具备“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那种雄伟霸气。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是出人意料的大开杀戒!大开杀戒是维护鲁国面子理直气壮的神圣使命(“夹谷会盟”时孔子51岁,这是孔子自信加勇气知天识命的价值观);大开杀戒又是维护鲁国国君声誉而理所当然的秉公执法(“诛杀少正卯”时孔子55岁,这是孔子七日朝政辩论最终趁浪逐波的公事公办);“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孔子:一个“五十而知天命”懂得起音乐而识趣又重操旧业的56岁老人……
附:毛泽东的“五十而知天命”
人民网》》湖北频道
毛泽东71岁生日宴:用稿费邀请钱学森、王进喜等劳模
2015年05月05日09: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毛泽东71岁生日宴:用稿费邀请钱学森、王进喜等劳模
他转身问陈永贵:“你是庄稼专家了,多大岁数啦?”陈永贵说:“50岁。”毛泽东感慨道:“五十而知天命。你们不要翘尾巴,一辈子不能翘尾巴,有些人不好,尾巴翘得太高了,要夹着尾巴做人!”
五十知天命,天命指什么不知怎么办知了有何用
“五十知天命”是孔子说的。天命是什么?就是自然规律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不知道天命咋整?答案是没法整!只能是浑浑噩噩一生,俗话说,糊里糊涂地活着,不明不白地死去。
知道了天命有什么用呢?加州崔三爷告诉您,知天命,就等于是活明白了。活明白一天,也算是活明白了一辈子。子曰:朝闻道,昔死可矣。
早上活明白了,开窍了,即便是晚上死去,这一生也没白活。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所谓的天命到底指什么
谢邀应答!
今特以南宋大家朱熹晚年高徒陈淳(1159—1223)所著《北溪字义•命》的论述作答:
“若就造化上论,则天命之大目只是元亨利贞。此四者就气上论也得,就理上论也得。就气上论,则物之初生处为元,于时为春;物之发达处为亨,于时为夏;物之成遂处为利,于时为秋;物之敛藏处为贞,于时为冬。贞者,正面固也。自其生意之已定者而言,则谓之正;自其敛藏者而言,固谓之固。就理上论,则元者生理之始,亨者生理之通,利者生理之遂,贞者生理之固。”一一以上引自陈淳著《北溪字义》(熊国祯、高流水点校)第4页。(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2009年4月北京第2次印刷。)
又,《周易·乾·文言》云:“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综上而言之,这个“二人为天、人一叩为命”的天命,其终极指向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降一以贯之数千年“允执厥中”的中庸、大中至正之道的“中”!
【附注】:
由“中”的汉字结构“丨左为阳,丨右为阴”可知,汉字“中”即静态的阴阳太极图;反之,阴阳太极图则为动态旋转的汉字“中”。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天命,倘若不假思索,我们很可能认为就是天的命令。
但是天能够发布命令吗?咱们讨论讨论。
一,我们通常说“老天爷”,既然老天可以称“爷”,那应当是有生命、有意志的?可是我这几十年从未听到这位“爷”说过一句话、放过一个屁!据此我断定,这是一位早已死翘翘的“爷”。所以我们千万别指望这位死过气的“爷”能够发布命令、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什么什么滴。
二,既然老天爷早已死翘翘,那么他还能发布命令吗?当然不能。可是他又何以自“命”不凡呢?他的“命”还存在吗?究竟何为“天命”呢?
三,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特地在梦里请教了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说,“谬也,谬也,天者非天也,者非命也。”当时我没听懂,一头雾水,但是再想请教,他老人家已飘然而去。我一急,梦醒,暗忖,恍然大悟:
原来他老人家所说的天,并非我们惯常所见的天,而是说宇宙自然;并且他老人家所说的命,也绝非指发布命令,而是指生命至理、自然规律。
据此我又断定,老天爷不过是骗人的假道学,只有孔老夫子的话才是真理论。
但是孔老夫子为何又说“五十知天命”呢?
很简单。10岁小孩子啥也不懂,20岁年轻人都在忙着谈情说爱,30岁、40岁中年人虽然“不惑”,但养儿育女家庭负担重,没有闲工夫,只有50岁老年人(古时候50岁的人多已老而清闲)比较闲逸,开始总结人生,思考自然,参悟“天命”。
所以孔老夫子说,“五十知天命”,意思是说人在50岁之前不懂事,只有活到50岁才懂事。
其实朋友们,时至今日,孔老夫子的话也不可全信。以我而言,虽70有余仍不知“天命”为何物,莫非我老人家几十年都被屎尿憋成了糊涂虫吗?
笑话,笑话!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有谁知道“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吗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一下什么是“命”?我们经常问别人,你信命吗?人有命吗?回答是肯定的。命就是生命。是人生中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那一部分。你来到世上,是经过自己的同意而来的吗?不是,那你为什么来到世上?这就是命。因命得生,就是生命。故,命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都不是命。我们平时所说的命,其实是“运”,生命的运转,就是命运。命是先天的,运是后天的。所以,运是可以改变的。易经所说的“利见大人”,就是运,运气好了,就会有贵人相助。
我们曾过说过,不要相信命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其实不是否认命的存在,还是说,不同出身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有所作为,也就是说,人是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改变运程。但改变的运,而不是命。所以,运又和时间空间相关联,而称为时运。一个人暂时的不走运,可能是时机没到。时机来了,就会兴旺发达,称为走时运。所以,命运是人生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宿命论。宿命论是为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麻痹人们思想的观念。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安于现状,不为生命中所遇到的不公平不合理去斗争去反抗。
对待命运,中国传统儒家的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乐天知命。也就是说,人不要因为先天的条件比别人差而报怨。要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运气好了,为世所用,为时所用,则造福天下百姓。运气不好,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也要乐观向上。修养自身,达到人格的完善。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表达的是他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也反映了大体的生命规律。他的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的“十五志于学”,不是现在所说的启蒙教育。而是“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它指的是人格培养的开始。孔子这段话说明,人格修养是终生的事业。从十五开始,直到七十,才能达到至善之境。孔子的现实是,很少人能活到七十以上的,人到七十古来稀。也正因此,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达不到人格完善之境。
而立,是人能自立于社会。在修身上,表现在正确人生观的建立。不惑是在正确的人生观之上,不断巩固的阶段。知天命,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过程。知天命的外在表现,就是不怨天,不尤人。人生达此境界就可霍然开朗,洞达明悉了。通俗的说,就是活明白了。这个阶段就是陶渊明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卑不亢,不埋怨父母,不羡慕别人。
在知天命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人到六十之时,就达到耳顺之境。耳顺之意是说,听到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不会觉得不舒服。这是在生命的洞达之后产生的一种包容心态。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个境界是对不同于自身的生命体验的理解与尊重,霍达与包容。
在耳顺之后,到七十的时候,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至善之境。所谓的“矩”,就是规矩,规矩的建立,是经验的总结,是有益于人生,趋利避害的。人生到此境界,无论怎样随心所欲,都在规矩之内,都是有益的。这是人生至善之境。
孔子总结的这个人生修养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在于天命,它说明人生要达到至善之境,要把各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全部看透,之后才能洞达明悉,才能止于至善。
孔子的这个修养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现实中五十依然糊涂,七十还活不明白的人比比皆是。可见,圣人之言,看似简单,要做到,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五十知天命
谢谢邀答!
五十知天命,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五十岁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所以,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为什么五十知天命?
个人观点,在古代,由于生活条件和医学水平有限,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我们从“人活七十古来稀”这句古语就知一斑。五十岁在当时就算晚年了。
晚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说,依然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像当今的很多科学家,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但因为自己的寿命不可预知,所以崇尚追求理想,但不要过分企求结果,自己未竟的事业可以留给后人去完成。
这符合当时的客观现实,也是非常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十知天命”放在今天来讲,因为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能不一定完全适用。
如,人的寿命普遍得到大幅提高,那时的人活到七十岁就称“稀”,如今人均寿命都能活到76岁;身体健康状况也明显强于古代人,如今五十岁的人,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期,处在人生中最佳状态之一的年龄段;其它方面也非常有利于自己出成果:家庭负担在逐步减轻,工作经验丰富,社会知识积累渊博等等。
在这个年龄段,只要自己有理想、有雄心、有斗志,就完全不用考虑“天命”因素,可以一如既往地去闯、去干。
一孔之见。
欢迎关注情感领域“生态老儿”。(图片来源于网络,有疑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