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农村老人去世,都会在棺材底下铺上一层石灰,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个问题,我特意去请教了一些农村老人,对于农村老人去世,在棺材底下铺上一层石灰,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首先要放一串鞭炮,这串鞭炮叫“落气炮“,放这串鞭炮有几个意思在里面,第一意思是表示老人去世,从阳间走向阴间,这串鞭炮就是送走阳间人,同时通知阴间的接纳;第二个意是是这串鞭炮一响,也就是告知左邻右舍和附近乡邻:老人去世,大家可以来帮忙办丧事了;第三个意思是农村老人去世,是一件喜事,因为老人不再受病痛折磨,也了却了尘世诸多烦恼,驾鹤归仙,放这串鞭炮也表示烦恼尽去,庆今生祝来生的意思。
鞭炮响过之后,帮忙的人就来了。会有人给老人净身,然后给老人换上寿衣,在入殓之前,寿材(棺材)会打扫干净,外面刷上黑亮的油漆。寿材内,在底层均匀地铺上一层生石灰。一般来说,铺这种石灰是有讲究的,大都会选择刚出窑不久的块状石灰,因为这种石灰非常干燥,没有水份,吸水性很强。
在寿材里铺生石灰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寿材里除了盛殓老人之外,还有老人生前特别喜欢的一些物件以及不少陪葬品,在寿材的底层铺上一层生石灰,可以防潮,对陪葬品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2:生石灰不只是可以防潮,还可以起到保持恒温的作用,这样起到了对S身的保存作用,让S身不会那么快腐烂。如果在冬天,加上去世老人的躯体比较干瘦,而墓地也干燥没有水份渗入的话,在密封的环境下,可以将去世老人的身驱干化,从而让S身保存完整,达到干S化的效果。
3:在寿材底层铺上生石灰,最实在和最实际的作用还是生石灰不仅可以杀菌,最重要的生石灰的吸水能力强大。在农村,老人去世后会操办丧事,基本上会将灵柩停放3至5天,而灵柩停放在大堂屋,丧事也要在大堂里屋举办。如果是盛夏酷暑,S身很快会腐烂,尽管寿材是密封的,但如果寿材里如果没有吸水性极强的生石灰,S液就会流出,会影响整个丧事的举办。
我姑父是因肝硬化腹水去世的。姑父去世后,因为他家在山冲,没有找块状的生石灰,也没有去外面买,结果就用散石灰铺在寿材底下。那时正是盛夏,虽然姑父的灵柩只停放了3天,出门(抬灵柩上山埋葬)的那天,S液从寿材的缝隙里挤了出来,那一种恶臭,让人闻了有中毒的感觉,一辈子都会心有余悸。当时,用了几十瓶花露水,洒到布条上,将布条点燃,一路走,一路烧洒了花露水的布条,以此来抑制那股奇臭!
尽管如此,将姑父送上山后,很多人都呕了个昏天黑地,特别是那些抬灵柩的人,扯掉口罩,直接趴在地上呕吐!
事后,大家有了深刻感悟:寿材底层铺一层吸水性极强的生石灰是多么重要!
注:生石灰是指块状的没吸过水,不曾散开的石灰。吸过水已经散开的石灰称熟石灰。
人死了留骨灰干吗,不就一堆灰吗,洒了不一了百了吗
是这样,人已经都没了,要骨灰又有什么用,没用了。
就说儿女们孝顺,给买个墓穴,买个高档的骨灰盒,再过几十年儿女们也老了,走不动了,谁还能来到父母坟前看看呀。
而且墓地需要付费的,到了没有费用的日期,殡葬管理所会按照无主坟处理的,会给撅了,父母的坟地,花着几万几十万块钱买的,也就这样没了。
所以,别给儿女找麻烦了,没死之前嘱咐儿女们,自己死后的骨灰不要留着,撒到大海里去,撒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行啊,不需要占用土地,别浪费那钱,一小堆骨灰,风一刮也就没了。
人这辈子也就那么回事,我们吃着地里长出的东西活着,来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
生前再风光,死后都是一样化为一堆灰烬,没人会再想起你的。
所以,当下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活好今生,没有来世,人生也就一辈子。
这辈子完成两件事,也就心满意足了,那就是,送走生我养我的父母,培养教育好自己生养的儿女长大,也就完成任务了。
外其身而身存,死而不亡者寿,是道德经里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吗
首先纠正一点,老子在《道德经》里并没有提倡让人英勇无畏,勇于牺牲。
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在《道德经》第七章,有句话说: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天地之所以能够得到永生,是因为它们没有私心,不是为自己而存在,所以能够永生。圣人做事不居功自傲,甘心又在别人后面,最后反而走在了众人前面;圣人没有想过苟且偷生,最后反而保全了自身。
从头到尾,老子都在论述“无私”,老子认为做人应当摒除私心,做事不刻意强求。
提倡人们让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现,不以外力强加干涉,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否努力取决于个人,能否成功是由上天决定的,但是如果不努力,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我们只要努力了,尽力了就行,剩下的让事物顺其自然。虽然现在科技发达,都是无神论,但有些东西却是科学无法解释的,我们不能否认有时候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是你的别人拿不走,不是你的强求不得。
这是老子说的无私,也是说做人做事不强求,顺应事物本身的规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句话说: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一个人只要不失去根本,就能够长久存在,可以做到身体死去而精神永远存在,不被世人遗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生。
这里的根本是指本章前文提到的“自知”“自胜”“自强”。在老子看来,了解别人,战胜别人,富贵满足都不算成功,一个人真正的对手是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战胜自我,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才能有所成就。
能够了解自己就是“自知”,能够战胜自我就是“自胜”,能够始终做到坚持不懈就是“自强”。这些才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做到了,一个人才可以获得成功,即便是身体消亡之后,他的精神意志也会被人们铭记,达到另一种状态的永生。
从这个问答的题目来看,就是结合了《道德经》中的这两章,因此我在这里稍作分析帮你理一下这两章的含义。
老子在这两章中分别提出:
①收起自己的私心,做事不强求,顺其自然;
②通过不断的自省,强化自身,修养自身,一个人最高的修养就是做到“自知”“自胜”“自强”。
这也是对这个问题的解读,不是什么英勇无畏的精神,而是告诫我们:做人做事不能一味的强求,应当顺其自然。同时,我们还应当不断的战胜自我,剔除自身的缺陷,以此来达到提升没在修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