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葸

鲁迅是如何怼人的?鲁迅的文章能有多犀利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7 22:48:21 浏览7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鲁迅是如何怼人的

与天怼,其乐无穷;与地怼,其乐无穷;与人怼,其乐无穷。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抽烟,喝酒,烫头...... 等等,那是于大爷。

其实他的生活是看书、写作,外加怼人。

怼流氓文人,怼无耻政客,怼麻木民众;

怼封建制度,怼奴化思想,怼落后文化,怼独裁政府。

所以,怼人的鲁迅是这样的:

NO1。怼领导


NO2。怼客户


NO3。怼脑残粉


NO4。怼熊孩子


NO5。怼朋友


NO6。怼劝人大度


NO7。怼“合群”


NO8。怼生二胎


NO9。怼“无脑吹”


NO10。怼“杠精”


NO11。怼亲情绑架


NO12。怼虚伪


NO13。怼八卦精


NO14。怼和老婆逛街


所以,该骂的人鲁迅早就帮我们骂了,该怼的人鲁迅早就帮我们怼了,怼人的鲁迅其实也很可爱。

时至今日,我们仍需要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那个如此可爱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涉侵秒删)

鲁迅的文章能有多犀利

1.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倒会移到你头上来,甚至于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诬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或分辩,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是他的亲戚,或得了他的贿路;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为她的情人的;如果他较有名,那便是党羽。——《世故三昧》

2.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3.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小杂感》

4.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

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随感录廿五》一九一八年

5.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祝《涛声》》

6.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

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今天的两种感想》一九三二年

7.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小杂感》

8.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9.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10.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春末闲谈》发表在《莽原》,收入文集《坟》

11.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12.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13.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14.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15.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鲁迅《致台静农》

你认同“负能量的人,不值得深交”这句话吗为什么

完全认同!

两个“三观相反"的人,能走到一起丶结交成为朋友吗?

正能量的人说:“婆媳是母女丶夫妻恩爱是伴侣,人品诚信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负能量的人却说:“婆媳是天敌,伴侣更是仇敌,女人要学会七二变法才能战胜男人!?"

人的正丶负能量与电的正丶负极不是一码事!

明朝皇帝与清朝皇帝相比怎么样真的有可比性吗

很多人都认为明朝的皇帝没有几个正常的,与勤勤勉勉,日理万机的满清皇帝根本无法对比。但是明朝的统治时间并不短甚至比满清更长。即使明朝灭亡后,南明还一直坚持了40多年。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更应该看问题的根本。

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通过机缘巧合入主中原的王朝,从建立到灭亡,自始自终都在防备打压汉人,奴化愚化汉人。通过残酷的文字狱控制民众的思想,通过闭关锁国甚至沿海迁界来防备民众与外界交流,究竟什么是沿海迁界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让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在这期间,如果清廷统治者觉得迁海的距离太近,还会继续下令,迁的更远一点,满清对海洋的恐惧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使中国几千年留下的沿海资源被损毁殚尽,而这正是满清吹捧的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的所做所为。

满清因其自身的高度,拼命的压制汉人的科技发展,害怕汉人所掌握先进的科技,特别是火器的发展,对满清统治就很危险。只要是满清当政,必然会压制科技发展的,这不是满清统治者没远见,相反,恰恰是统治者太精明了,从其自身统治利益角度而决定的,只能通过实施愚民政策压制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满清对皇权的垄断也同样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因为满清皇帝不相信任何人,包括同族的满人,所以满清皇帝事必亲恭。所以造成了满清皇帝都个个勤勉,日理万机的表象,而这正是国家的悲哀,中华民族的大不幸。

炼丹的嘉靖,在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政大权,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绝非影视剧情演绎的那样昏庸无能。

不上朝的万历,通过三大征特别是朝鲜战役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在东亚的地位,同样王朝晚期,满清的光绪和慈禧确实很勤奋,但是甲午一战让中国彻底丧失了中国在东亚的统治,更进一步让世界看到了满清的腐败无能。

木匠皇帝朱由校临终嘱托朱由检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魏忠贤虽然坏事做的不少,在大是大非面前,是能够从大局着想,不为私利。比那些清高不做实事的东林党强一万倍,崇祯登即位后却第一收拾了魏忠贤。原来是魏忠贤集团和东林党集团对峙,互相之间有牵制。魏忠贤死后,朝中的平衡被打破,魏在的时候,辽东战线得巩固,国内也并无大的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当崇祯皇帝撞钟时,满朝文武百官竟无一觐见,当时陪在崇祯帝身边的唯一一人,就是当今我们最瞧不起的太监!崇祯上吊前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这句话说的非常对,当年明月都说过,崇祯时候的大臣有两种,一种是混蛋,一种是王八蛋。

同样是末代皇帝的祟祯与溥仪更是无法对比,一个殉国,一个为了坐皇帝成了日本的走狗。

明代的皇权是受到制约的,明代的内阁己经有了现代内阁制的雏型,海瑞可以骂嘉靖,大臣可以左右万历对太子的选择,这些事在满清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在民间,明朝无论是科技还是思想的成就都是满清不能对比的。

一个不上朝的皇帝对人民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同样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对人民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人民不是需要一个好皇帝而是需要一个好的制度!

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是棠棣,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鸦片战争前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这场战争本身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 年 6 月懿律抵达中国持续到 1841 年 1 月《穿鼻草约》的缔结。

林则徐预料到英国人会进攻广州,于是调集了一支约有 60 艘师船的『水师』,以 200 多门新购买的洋炮巩固了虎门炮台, 并用巨型铁索拦截了江面。但英国人却没有进攻广州,他们仅仅 是封锁口岸便向北进发。7 月 2 日,懿律和义律试图在厦门把巴麦尊(时任英国外相)信函送交给中国官员,信使打着白旗却遭到射击,中国人显然不懂打白旗的意思。他们继续北上,7 月 5 日占领了舟山群岛上的定海。7 月 10 日,他们在宁波也无法投送信件,于是封锁了该城,然后继续北驶。8 月 29 日抵达了白河,在那里,直隶总督琦善收下了那封信。

到此时为止,皇帝一直完全信任林则徐,他曾鼓励林则徐说 『朕不虑卿等孟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xi)』。在舟山失陷和从宁波 到吴淞口之间诸口岸被封锁之后,各省大员开始批评林则徐,满族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穆彰阿也非难林则徐的强硬政策。皇帝对林则徐的信心动摇了,而当英国人进抵天津附近的白河从而直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时,他对林则徐的信任便崩溃了。

皇帝指责林则徐未能堵塞鸦片之弊却又节外生枝,严厉申饬林则徐:『外而断绝(鸦片)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走私犯),亦不能净。 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 看汝以何词对朕也?』林则徐上呈一份奏章称,中国造船铸炮, 至多不过关税银的十分之一,即不难肃清夷患;对此皇帝批注: 『一片胡言』。由于巴麦尊信函中的抱怨提及林则徐在广州的举动,并要求『从皇帝处获得赔偿和伸冤』,皇帝误以为只需为彼等的冤情昭雪即可平息事态,他于是授权琦善在天津接待懿律(时任英国全权代表和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和义律(驻华商务总监督),摸清楚他们究竟要些什么。

琦善是一位狡猾的政客,也是一名诡计多端的外交家,他很 清楚北京宫廷暗地里对英国海军显示出的实力颇为焦虑。身为京 城所在之直隶省的总督,他负责拱卫北京,但却无防御的手段。 中国的枪炮陈旧落后,那些布置在山海关的大炮还是从明朝继承 而来的;相反,英国人却拥有坚船利炮。由于武器装备上的悬殊, 也由于那些称长江及沿海地区已全被封锁的沮丧消息, 琦善断定,不仅开战毫无道理,而且还必须笼络住这些夷人。

鉴于英国 人抱怨林则徐在广州举止失措, 琦善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似地认 定,英国人或许并非是北上作战,而仅仅是为伸冤昭雪而来。在 他想来,局势无非是义律与林则徐之间的一场官司,等候皇上的 裁决。基于这种判断,琦善友善地接待了义律,并大施恭维之术 告诉义律,皇帝已获悉了英国人的冤情,已派出一名大员赴广州 勘查;英国人最好返回南方,在那里将可确定纠纷的真相并举行 谈判。受谈判及解决之前景的鼓励,懿律和义律于 9 月 15 日离 开了白河,这样,琦善就兵不血刃地将敌人从华北打发走了。 皇 帝对琦善的外交手腕大为赞赏,遂委命他为钦差大臣,而林则徐 则被很不体面地撤职,并发配至新疆伊犁。

英国的官阶序列中也发生了统帅的变化,义律的权势不断上升,直到他于 1840 年 11 月 29 日取代懿律成为首席全权代表, 而懿律则据说患上了『急性重病』。1840 年 12 月后期,义律在广州与琦善谈判时,要求割让香港并获得赔偿,琦善意识到局势比 义律与林则徐之间单纯的官司严峻得多,他虽然持和解的姿态但却不作让步,因为他知道,朝廷是不会同意割让领土的。义律于是进攻穿鼻要塞,并威胁要占领虎门。1841 年 1 月 20 日,他迫 使琦善同意拟订一份《穿鼻草约》,该约规定:(1)割让香港,但 仍由中国政府征收该地商业捐税;(2)赔偿洋银 600 万元;(3)两 国官员直接平等地进行交往;(4)于阴历新年后十天之内,即在 2 月 1 日之前重开广州商务。

琦善没有在草约上加盖他的官印,但同意将上奏皇帝以求陛准。与此同时,他确保了英国人同意撤出定海、归还虎门附近的 要塞,并将贸易限定于广州一地;但是,英国人在草约还未经朝廷批准前就占领了香港。消息传到北京,龙颜大怒,皇帝将琦善撤职并命枷销押解回京,对擅自割让领土并同意赔偿一事进行查 办。朝廷称,琦善被派往广州是去勘查因林则徐举止失措而起的 事态并矫正其过失,因此无权与洋人签订任何协定。他被处以抄 没家产(计有 1,000 万英镑之巨)和斩监候的惩罚,1842 年 5 月改判为流放黑龙江。

英国政府同样对草约的条款不满,认为:赔款太少,不足以 抵偿被收缴鸦片的价值;撤离定海太早;香港主权的割让不完整。 巴麦尊告知女王称,义律没有充分利用他手头的军事力量,而接 受了『最低的』可能条款。

1841 年 4 月 21 日,他严厉斥责义律 说:『你违背并藐视了给你的训令……从你的整个行动看来,你 彷佛从头到尾把我的训令视为废纸……你好像在根据你自己的 幻想, 任意摆布你的国家之利益……你居然同意立即撤出舟 山。……你获得了香港,一座几乎没有一间房屋的荒岛;在我看 来,即使是这个所谓的割让,就其附加的条件而言,并非是该岛 主权的割让(那种割让只能由中国皇帝签字才有效),而只是一种 让我们在那襄居住的许诺而已,就像葡萄牙人在澳门所获得的那 种立足点一样。』

义律胆敢藐视训令一事, 或许可以从以下的事实中得到解 释:他在过去三年中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训令,所以被迫在极其艰 难复杂的局势中自行其是。他已非常习惯于自作主张,以致当他 终于获得特殊的指令时,竟意识不到他必须毫不含糊地执行这些 指令。

义律为自己的立场辩护说,士兵中因痢疾、发烧和腹泻导 致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撤离定海势在必行;在缔结草约后重开 贸易使 20,000 吨积压货物得以清理,其中包括 3,000 磅茶叶, 这将给英国关税带来 300 万英镑的净收入;恢复通商将造成一种 和平的气氛,并将显示英国的宽宏大量。但是,在他的申辩还未 送达伦敦之前,内阁就在 1841 年 4 月 30 日决定将他撤职,并拒 绝接受草约,另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爵士为新的驻华全权代表。

第二阶段

双方政府之否认《穿鼻草约》,宣告了新一阶 段战事的开始。

皇帝任命侄儿奕山为靖逆将军及钦差大臣,统领一支大军对付英国人。在璞鼎查到任之前仍统率英军的义律发动 进攻,于 1841 年 2 月攻取虎门要塞,摧毁了中国人的防御工事,占领了珠江沿岸的所有战略要点,并包围了广州城,大股中国军 队被困在城里。行商和广州知府缴纳洋银 600 万元『赎城费』以 免该城涂炭,义律接受了赎金,以便能腾出手来率部北征,因为 他认为应直接对朝廷施加压力而不应在中国的边缘耗费力量。

1841 年 5 月 27 日达成了第二次停火,条件是:

(1)在一周内向英 国人支付洋银 600 万元;

(2)中国军队在六天内撤至广州城外 60 英里以外地区;

(3)英军撤离虎门;

(4)交换战俘;

(5)搁置香港割让事宜。

在赎城费全部付清后,英军于 1841 年 5 月 31 日开始撤退;此时,由当地士绅组织的一万名愤怒的广州人在三元里发 动了一场突击,令撤退中的英国人大吃一惊,但未对他们造成多 大损伤。 史学家将此事件看作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一次显现。

第三阶段

1841 年 8 月,璞鼎查抵达澳门,义律返回英国, 这标志着第三阶段战事的开始。

璞鼎查已受命绕开广州北上重占定海;占领长江沿岸的一些要地;如有可能,向北推进至白河以 重开谈判,谈判中应要求获取赔款、扩展通商口岸、保证英国臣 民在中国的安全、完全割让香港。这些条款应写入一份正式条约, 由中国皇帝批准,然后送呈英国女王。

璞鼎查不折不扣地执行了给他的训令,留下一些船只守卫香 港,然后于 1841 年 8 月 21 日出发北驶,率有船舰 10 艘及汽船 4 艘、携火炮 336 门与士兵 2,519 人。8 月 26 日占领厦门,10 月 1 日攻取定海,10 月 13 日克陷宁波。当大为震惊的清廷从各省调 集更多的军队和乡勇时,璞鼎查也在 1842 年春从印度获得了增 援:计有 25 艘战舰携火炮 668 门、14 艘汽船携火炮 56 门、9 艘 救护和给养船、步兵总人数 1 万,此外还有炮兵。

英军运动迅捷, 1842 年 6 月 16 日占领了吴淞,6 月 19 日占领了上海,7 月 21 日 占领了镇江(镇江是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重要交通枢纽),漕粮 正是从此处运往华北。镇江的失陷令督抚大员大为焦急,他们这 时请求皇帝同意和谈,继续抗战显然是徒劳无益的;此外,清廷 也绝对不能再在汉人面前丢脸,以免汉人被鼓动起来造反。

满族广州将军耆英被委命为钦差大臣,会同乍浦副都统、前任钦差大臣伊里布受朝廷之命开始和谈。璞鼎查拒绝在耆英出示他的『全权委命状』之前开始谈判,他于 8 月 9 日布置战舰作进攻南京之 势。

17 日,耆英和伊里布原则上接受了和平条件,然后经过几天 时间确定细节及翻译成中文,《南京条约》正本于 1842 年 8 月 29 日在『康华丽号』(Conmallis)军舰上签订;条约共有十三款, 要旨如下:

1.赔款 2,100 万洋银银元:1,200 万为军费赔偿, 600 万为 所销鸦 片之赔款, 300 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芙商之债款。

2.废除公行之垄断贸易制度。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 供英国领 事、商人及其家眷通商并居住。

4.割让香港。(条约的中文本委婉地宣称, 因英国商船远路 跋涉来华,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 守所用物料,故大皇帝恩准给予一个地方云云。 )

5.两国官方平等交往。

6.核定关税, 不久后确定。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 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 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双方都谨慎地避免提及鸦片之未来地位问题。中国皇帝在 9 月 15 日痛苦地批准了这项条约,维多利亚女王则在 1842 年 12 月 28 日批准了该约。

1843 年 10 月 8 日签订了《五口通商附黏善后条款》(又称《虎 门条约》),该条款确定了进口关税率在货值的 4%到 13%之间, 平均为 5%;出口税在 1.5%到 10.75%之间。199 该约还允许英国 领事审判他们自己的臣民(即治外法权);允许英国军舰停泊于五 个通商口岸,以保护贸易并管束水手;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据 此,以后其它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继英国人之后,美国人和法国人接踵而至,而且要求得到同样的条约。不消说,中国人在遭受鸦片战争之败后急于避免新的冲突,他们推论,拒绝这些要求将迫使美国人和法国人寻求在英国保护下开展贸易,那样的话中国人将分辨不出谁是哪国人,因 为他们的外表都很相像,且都说着一样听不懂的语言。

除了这一考虑之外,中国人还担心,(如果拒绝美法的要求)法国人和美国 人将为那些通商特权去感激英国人而不感激中国人。 中国人觉 得,获取美国与法国的善意,将会在日后保护中国免遭这三国串通一气之害,或许还能得它们之助抵御进一步的外来侵犯。

此外, 各国洋人之间夺取利润的争斗可能会导致他们自相冲突,那将非 常有利于中国推行『以夷制夷』的传统政策。由于中国对外贸易 的潜力有限,故究竟是让英国人独占全部的利润还是让其它国家 的人来分一杯羹并无所谓。答应美国人和法国人的要求,将可让 他们去瓜分英国的利润而无害于中国本身, 因为英国人曾扬言 过,他们『无意为英国臣民获取任何垄断性的贸易特权,而应使 这些权利平等地扩及其它任何国家的臣民』,故中国人觉得,没 有任何理由不让法国和美国分享一部分英国之劳苦果实。

鉴于这 些理由,中国决定同意美国和法国的签约要求。1844 年 7 月 3 日, 顾盛(Caleb Cushing)代表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拉萼尼 (Theodore de Lagrene)代表法国于 1844 年 10 月 24 日签订了《黄 埔条约》。中美条约明确规定了禁止鸦片贸易、美国获得治外法 权和最惠国待遇、美国有权在五口开设教堂和医院、十二年里进 行修约。中法条约的条款中附加了一项自由传播天主教的规定。

在这些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 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 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中国人爽快地接受 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 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 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同意一项 核定税率便妨碍了日后施行保护性关税。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 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 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 的任务。 同意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理由是,皇帝对远来之人一视 同仁,更实际的考虑则已在前一段作了探讨。

英国、美国和法国相互支持与中国签订的这些条约,构成了 一个条约体系的开端,这个体系将经以后的一些协定得到进一步 的补充和扩展。由于这些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对待谈判达成, 而是在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也由于这些条约侵犯了中国的主 权,因此一直被称为『不平等条约』,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 地位。鸦片战争开创了中国人民受屈辱的一个世纪。

鲁迅的文学作品哪些地方写的最好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名至实归!其文学作品写得好的地方太多,鉴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这里只能择要概括一下我的观点。

1、思想深刻,第一次在《狂人日记》里提出“礼教吃人”的概念,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揭示了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下吃人的本质。第一次在《阿Q正传》里概括了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如“精神胜利法”“欺负弱小”第一次提出“奴性”等观点。

2、语言艺术到了极致,《朝花夕拾》中语言淡而有味,顺手拈来皆成妙笔,儿时的童真、童趣盎然,语言美与哲思美相得益彰。 散文诗《野草》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是美学意蕴极强的佳品,如,“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意蕴深远幽长。他的杂文如匕首投枪,犀利无比,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差不多都被他骂过,他以一对多大获全胜。

3、他关注农民、关心妇女儿童。对阿Q式的农民、闰土式的农民给予了同情与悲闵。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觉的作家就应该关注人民,他关注自由恋爱,很早就回答了娜拉走后怎么样的问题。《伤逝》即为关注自由恋爱的小说。

4、他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上凝聚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阿Q、孔乙己、祥林嫂、魏连殳、闰土、迅哥儿等,每个形象都入木三分。

5、他的《故事新编》将古人拿来注入了现代社会的气息,非常有趣。其中影射的部分内容诙谐幽默,如《奔月》中的后羿与徒弟“啮镞法”的传授保留。《釆薇》里面的伯夷叔齐也很有意思。在顺手挖苦之余都有思想上的深刻剖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

这两句诗出自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意明白爽朗,所用的项羽故事,也是人人所知的熟点典,其用意是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项羽在垓下一战,为刘邦所败,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但他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此事的得失可置之不论,但他的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是令人感动。举出项羽不肯南渡,正是对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