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治疗肺痿为何要从中焦入手
肺痿是指肺叶萎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西医学中肺间质纤维化、肺硬变、肺不张等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源流】
东汉张仲景最早提出肺痿之名。《金匮要略》中将肺痿列为专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并制定了麦门冬汤、甘草干姜汤等有效方剂。
隋代巢元方对本病的病因作了探讨,如《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说:“肺主气,为五脏上盖,气主皮毛,故易伤于风邪,风邪伤于腑脏,而气血虚弱,又因劳役大汗之后,或经大下而亡津液,津液竭,肺气壅塞,不能宣通诸脏之气,因成肺痿。”唐代孙思邈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两类,《千金要方·肺痿门》论:“肺痿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并提出虚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甘草汤,虚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白虎加人参汤,深化了对本病的辨治认识。王焘《外台秘要·咳嗽门》引许仁则论云:“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其状不限四时冷热,昼夜咳常不断,唾白如雪,细沫黏稠,喘息气上,乍寒乍热,发作有时,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时唾血者,渐觉瘦悴,小便赤,颜色青白,毛耸,此为成蒸。”说明肺痨久嗽,劳热熏肺,肺阴大伤,进一步发展则成肺痿。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诸气门》说:“久嗽咳血成肺痿。”陈实功《外科正宗·肺痈论》中说:“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削,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喉传为肺痿。”提出肺痈溃后,热毒不净,伤阴耗气,可转为肺痿。内伤久咳久喘,伤津耗气,亦可形成肺痿。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肺痿》引王海藏论“此证初得可治,久则难愈”,因“上枯水之源,下竭水之本也”,又说“凡风寒、伤寒后咳嗽唾血者,此肺虚也,若不治,恐乘虚而成肺痿”,对本病转归预后之病机作了明确说明。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肺痿门》提出治疗肺痿“用甘缓理虚,或甘药理胃”,此所谓“虚则补其母之义”。张璐在《张氏医通·肺痿》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火热”七个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理义精深。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进一步对肺痿的用药忌宜等作了补充:“其症之发,必寒热往来,自汗,气急,烦闷多唾,或带红线脓血,宜急治之,切忌升散辛燥温热。大约此症总以养肺、养气、养血、清金、降火为主。”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可分为久病损肺和误治津伤两个方面,以前者居多。发病机理为肺虚津气失于濡养所致。
一、病因
1.久病损肺
如痰热久嗽,热灼阴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此归虚热一类。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咳等,肺气日耗,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痿不用。此即《金匮要略》所谓“肺中冷”之类。
2.误治津伤
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二、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理,总为肺脏虚损,津液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津伤则燥,燥盛则干,肺叶弱而不用则痿。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说:“肺痿者,肺气萎而不振也……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指出肺脏虚损,津液亡失,则肺叶枯萎而不用。
病理性质有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之分。尤在泾在《金匮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盖肺为娇脏,热则气灼,故不用而痿;冷则气粗,故亦不用而痿也。”是以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虚热肺痿,或为本脏自病所转归,或由失治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因热在上焦,消亡津液,阴虚生内热,津枯则肺燥,肺燥且热,清肃之令不行,脾胃上输之津液转从热化,煎熬而成涎沫。
虚寒肺痿,因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或阴伤及阳,气不化津,以致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不用。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布散脾胃上输之津液则反而聚为涎沫;肺气失于治节,“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于约束,则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
综上所述,本病总由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以致肺叶枯萎。其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脾虚气弱,无以生化、布散津液,或胃阴耗伤,胃津不能上输养肺,土不生金,均可致肺燥津枯,肺失濡养,亦可发为肺痿。本病总属内伤虚证,难治之疾,若见张口短气,喉哑,声嘶,咯血,皮肤干枯,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者,预后多不良。
【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唾呈细沫黏稠,或白如雪,或白带丝,咳嗽,或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
2.常伴有面色白或青苍,形体瘦削,神疲,头晕,或时有寒热等全身症状。
3.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
二、病证鉴别
肺痿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转化而来,既应注意肺痿与其他肺系疾病的鉴别,又要了解其相互联系。
1.肺痿与肺痈
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痈以咳则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症。虽然多为肺中有热,但肺痈属实,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痿。
2.肺痿与肺痨
肺痨主症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等,与肺痿有别。肺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重症。
三、相关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病变程度和范围。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能反映肺的功能状况,动态观察肺功能,对了解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他如肺核素扫描、支气管肺泡灌洗、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有助于原发病的鉴别。
【辨证】
一、辨证思路
本病总属肺虚,主要区别寒热。虚热证,咳逆喘息,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或带血,潮热,消瘦,皮毛干枯;虚寒证,常见小便频数或遗尿,咳吐涎沫,质稀量多,形寒,神疲,头眩。
二、证候
1.虚热证
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嘎,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
病机分析:本证为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而致病。虚热灼津,阴虚津亏则见涎液黏稠,口渴咽燥,皮毛干枯;虚热灼伤血络可见痰中带血;虚热迫肺,肺气宣降失常可见气急而喘;虚损日久,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舌苔脉象皆为阴虚有热之象。
2.虚寒证
症状: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
病机分析:本证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而致病。久病阳气耗伤,气不化津,聚而为邪,在肺则涎沫清稀量多,饮邪上犯则头眩;素体气虚则短气不足以息,气不固津则小便数或遗尿,津液不亏则不渴;舌苔脉象皆为阳虚里寒之象。
【治疗】
一、治疗思路
1.以补肺生津为总则。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
2.治疗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补上制下。
二、基本治法
1.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法
适应证:虚热证。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于咳嗽气逆,咽喉干燥不利,咯痰黏浊不爽;后方养阴润燥,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咳痰少,咽痒气逆。
常用药: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降逆。
加减:火盛,出现虚烦、咳呛、呕逆者,则去大枣,加竹茹、竹叶清热和胃降逆;咳吐浊黏痰,口干欲饮,则可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清热化痰;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以养肺津;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
2.温肺益气法
适应证:虚寒证。
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方则以补脾助肺,益气生津为主。
常用药:甘草、干姜温脾肺;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温补脾,益气生津。
加减:肺虚失约,唾沫多而尿频者加煨益智;肾虚不能纳气,喘息,短气者,可配钟乳石、五味子,另吞蛤蚧粉。
三、复法应用
1.润肺滋肾,止咳化痰法
适应证:肺肾阴虚证。症见咳吐浊唾涎沫,量少难咳,形体消瘦,或痰中带血,或声音不清,甚则呼吸气短,饮食困难易呛,伴手足心热,腰膝酸软,遗精,舌颤,舌痿,舌红少苔,脉细数。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麦味地黄丸加减。前方润肺化痰,用于肺热阴伤咳嗽咯痰黏稠者;后方滋阴益肾,用于肾阴亏虚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者。
常用药:麦冬、天花粉、半夏、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生地、百合、五味子滋肾敛肺。
2.补脾益肺,化痰止咳法
适应证:肺脾气虚证。症见咳吐涎沫无力,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疲倦乏力,面色苍白,甚则言语不清,呼吸气短不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舌淡苔白,脉细弱。
代表方:六君子汤或保元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黄芪、肉桂温养肺气;生姜、陈皮、半夏化痰止咳。
3.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法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或有咯血,气短乏力,神疲肢倦,呼吸困难,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代表方:生脉散合贝母瓜蒌散。
常用药:党参(或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敛肺;贝母、瓜蒌润肺化痰。
4.补肺益肾,活血化瘀法
适应证:肺肾气虚,痰阻血瘀证。症见咳喘无力,动则尤甚,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神疲体倦,胸闷或痛,舌暗有紫斑,舌苔白腻,脉细涩。
代表方:补肺汤、何人饮合血府逐瘀汤。补肺汤补肺益肾,清肃肺气,用于肺肾两虚咳吐黄痰;何人饮益气补肾,活血化痰,用于肾气虚弱痰瘀互结见动则气喘,舌淡瘀紫者;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调气宽胸,用于胸闷胸痛,舌暗瘀紫者。
常用药:党参、黄芪、五味子益气补肺敛肺;熟地、何首乌补肾益精;赤芍、桃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桔梗、枳壳、柴胡调理气机。
四、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紫河车1具,研末,每次3g,每日1~2次。
(2)炙甘草90g,研细。每日取3g,童便100ml调下。治肺痿久嗽。
2.常用中成药
(1)虚热肺痿可用百花定喘丸,每次1丸,每日2~3次,或蛤蚧定喘丸,每次6g,每日2次。
(2)虚寒肺痿可选蛇胆半夏片,每次2~4片,每日3次。
五、临证勾要
1.重视调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气虚者宜补脾气以温养肺体,使脾能转输精气以上承。另外,肾为气之根,司摄纳,补肾可以助肺纳气。
2.不可妄投燥热或苦寒之品
燥热之品可助火伤津,不可妄投,亦需防苦寒滋腻碍胃。肺痿病属津枯,故应时刻注意保护其津,无论寒热,皆不宜妄用温燥之药,消灼肺津。即使虚寒肺痿,亦必须掌握辛甘合用的原则。
3.慎用祛痰峻剂
肺痿属虚,故一般忌用峻剂攻逐痰涎,犯虚虚实实之戒,宜缓图取效。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治宜长期坚守缓图
周仲瑛教授认为无论虚热肺痿抑或虚寒肺痿,治疗虽有不同,其目的都是保护肺阴,增补肺之津液。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肺体虽得滋润,但涎沫一时难止,肺中津液难复,故不可急切收功,而宜在取得疗效之时守方缓图。
2.注意病证结合,灵活化裁
由于肺痿病因多端,故临证选方遣药时,除了据证处方外,还应结合辨别其原发疾病,病证结合,灵活加减,方能提高疗效。如属肺痨后期,肺叶虚燥成痿者,则可选用王海藏的紫菀散方,以紫菀为主药,辅以贝母、桔梗、茯苓、人参、甘草、知母、阿胶、五味子,既能养阴润肺、坚阴散热,又能益气健脾、化痰祛浊。如属肺痈后期,热壅久郁、瘀结致痿者,则应配用《千金》苇茎汤、《伤寒论》抵当汤化裁,化痰泄热,通瘀散结。如属支扩迁延,痰热瘀结、肺络受损致痿者,则宜配用犀角地黄汤和《景岳全书》茜根散化裁,以凉血散瘀,清解化痰和络。如属间质性纤维化所致肺痿,病机多属肺肾气阴两虚、兼夹痰瘀,治宜益气阴,化痰瘀,常用生脉散、《丹台玉案》保肺汤、苏子降气汤、桃红四物饮化裁。出现肺肾两虚见证,则用金水六君煎、平喘固本汤加减。
3.注意变证转方,兼顾寒热虚实
周仲瑛教授认为由于体质有别、病邪不一,故病机演变时可以出现寒热错杂、虚实并现之变证。如患者既可出现咳唾脓血,咽干口燥,同时又可出现下利肢凉、形寒气短等上热下寒之证,此时需要寒热平调、温清并施,常用《伤寒论》之麻黄升麻汤化裁,用麻黄发越肺经火郁;升麻升散解毒,使阳郁得伸,邪能外达;知母、黄芩、玉竹、天冬、石膏、当归、白芍滋阴血,清肺热;桂枝、茯苓、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如病久涎沫多而难去,泛泛欲吐,神疲,口干者,常用炙甘草汤化裁,以生津润燥为主,又在滋润药中佐以辛温之桂枝,是取其阳生阴长之意。
二、验案举例
鲍某,男,70岁,2009年6月4日初诊,咳嗽,气喘不显,口干欲饮,痰多黏黄,易汗,怕风,大便干,食少不香,气短,苔黄有裂,质暗,脉弦滑。胸部CT示:间质性纤维化伴感染,肺大疱。证属痰热蕴肺,气阴两伤,脾虚不健。处方:南、北沙参各12g,麦冬10g,太子参12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生苡仁15g,冬凌草15g,鱼腥草15g,桔梗5g,法半夏10g,泽漆12g,全瓜蒌12g,炙桑白皮10g,炒黄芩10g,羊乳10g,炒谷麦芽各10g,陈皮6g,炒六曲10g。15剂。
二诊:精神、食纳稍有改善,胸闷,咳痰难咯,气短,胃胀泛酸,大便难解,苔黄质暗红,脉弦滑。原方改全瓜蒌20g,炙桑白皮12g,加苏子梗各10g,厚朴花6g,枳实10g,鸡血藤15g。15剂。
按:本证因有痰多色黄、口干欲饮,大便干、舌苔黄有裂纹的痰热阴伤证候,同时有易汗、怕风、食少不香、气短、易感冒的肺脾气虚之机,故用南北沙参、麦冬,配合六君子汤、薏苡仁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化痰湿;羊乳补虚润燥,和胃解毒;鱼腥草、冬凌草、桑白皮、黄芩清肺热;桔梗宣肺止咳;谷麦芽、六曲消食开胃。二诊时精神、食纳改善,痰难咯,大便难解,故增加全瓜蒌、桑白皮用量,并配用厚朴、枳实、苏子以加强润肠清肺、理气化痰之力,因痰阻瘀结,加鸡血藤养血活血和络。
【预后及转归】
肺痿属内伤虚证,病情较重而迁延难愈,如治疗正确,调理适宜,病情稳定改善,可带病延年,或可获愈。如治疗不当,或不注意调摄,则使病情恶化,以致不治。若见张口短气,喉哑声嘶,咯血,皮肤干枯,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者,预后多不良。
【预防与调护】
预防的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咳喘等肺部疾患,防止其向肺痿转变。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加强体育锻炼。慎起居,生活规律,视气候随时增减衣服。时邪流行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病人。
本病治疗时间长,要劝说患者安心养病,不可急躁。注意耐寒锻炼,适应气候变化,增强肺卫功能。戒烟,减少对呼吸道刺激,以利于肺气的恢复。饮食宜甘淡,忌寒凉油腻。居处要清洁,避免烟尘刺激。
上古十大神猿名字是什么
禺狨王
禺狨王,《西游记》中七大圣之一。七大圣中位列第六位,称驱神大圣。
孙悟空在花果山遍访英豪之时,结识了禺狨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结拜为兄弟。
禺,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亦曰沐猴。——《说文》。有兽焉,其状如禺而自耳。——《山海经》。郭璞注:“禺似猕猴而长,赤目长尾。”狨:【集韵】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既然是禺属,又叫禺狨,应该是金丝猴。
参水猿
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 属水,为猿。
居白虎之前胸,虽居七宿之末但为最要害部位,故参宿多吉。
觜(zi)火猴
觜宿,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属火,为猴。
为西方第六宿,居白虎之口,口福之象征,故觜宿多吉。
猕猴王
通风大圣,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七大圣之一。
孙悟空在花果山遍访英豪之时,结识了猕猴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结拜为兄弟。后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猕猴王也自称通风大圣。
称通风有两种可能的含义,一是来去飘忽,神出鬼没,变化多端,二是机敏过人,耳聪目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赤尻(kāo)马猴
《西游记》中提到的混世四猴之一,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赤尻马猴并不是特指一只猴子,花果山四健将中的马流二元帅就是赤尻马猴。
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
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本身特有能力,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原著中描写使用兵器为“随心铁杆兵”,且无法通过武器来区分出真假悟空,可见其拥有与如意金箍棒基本相同的能力。
通臂猿猴
传说中的混世四猴之一
《西游记》第三回中,花果山中的四只老猴——两只赤尻马猴和两只通臂猿猴,指引美猴王去傲来国弄来兵器以供群猴操练,后被封为四健将——两只赤尻马猴换作马、流二元帅,两只通臂猿猴换作崩、巴二将军。
在《西游记》第五十八回,如来识破真假猴王的面目中曾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这厮指六耳猕猴)。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
灵明石猴
即孙悟空
举父
原文《山海经》: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瑶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鄢渊。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
意思是,在崇吾山,有一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猕猴,手臂上有花纹,尾巴和豹子的尾巴相似,善于跳跃(投的意思有争议,一曰投掷,但它也可以通 跳,跳跃),名字叫举父。
巫支祁
亦作“支无祁”、“无支奇”、“无支祈”, 古代传说中淮水水怪名。
巫支祁:传说为淮水水神之名,《古岳渎经》记载“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大禹治水时,巫支祁做恶被天神庚辰(一说即应龙)擒获,锁于淮井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禹王锁蛟”的故事,从此淮水边也有了著名的“支祁井”。
英语翻译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
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
Wong Taizhong, Li Tang is a fisherman when he was in the history of Chuzhou. He fished under the turtle mountain at night.
开头为沫字可以组啥词
您好! 几乎没有这样的词语 唾沫泡沫濡沫浮沫未沫沫水雨沫沫雨飞沫涎沫沫饽吐沫浪沫煦沫沫流 流沫口沫鱼沫风沫瀑沫溅沫沫血痕沫素沫倒沫云沫津沫泃沫龙沫呴沫 槎沫喣沫白沫旋沫水沫须沫跳沫惊沫排沫迸沫黏沫吼沫电沫痰沫赭沫 相濡以沫以沫相濡呴呴濡沫呴湿濡沫漂沫喷沫沤沫槿艳涎玉沫珠相喣以沫泡 沫经济飞沫传染泡沫塑料
尿频、尿无力、尿又黄,是怎么回事该吃什么药
尿频、尿无力、尿又黄的话多数是由于膀胱受到刺激,然后引起的这个临床上的一组症状。引起膀胱刺激的话最常见的是感染,那包括这个尿道炎、膀胱炎及这个前列腺炎。它都会引起这个膀胱刺激,甚至包括前列腺增生,它也会引起这个膀胱的一些刺激性的表现,引起这个尿频、尿无力、尿又黄。
出现尿频、尿无力、尿又黄等症状考虑前列腺炎为主,其相关症状主要有:
1、疼痛:会阴部、耻骨处、腹股沟区、下腹部、腰骶部、阴囊、睾丸、尿道内的疼痛或不适感;
2、排尿异常如尿急、尿频、尿不尽、尿等待、尿分叉、尿滴淋、尿无力、夜尿多等;
3、尿道分泌物(晨起、排尿终末、大便用力时尿道口有白色或透明样黏液分泌物流出)
4、性功能以及生育方面受到影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遗精、射精痛、精液黄等;
5、神经衰弱表现或精神症状: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焦虑等等症状,
建议最好是结合看自身情况,及早到医院针对做一下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前列腺B超等相关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积极遵医嘱治疗。
“博爱伊甸园”——南昌博爱泌尿专科医院名医科普栏目,致力于通过名医视频及科普文章,促进男性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推广,从而提高老百姓的健康认知能力与科学素养。
关注博爱君,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如有其它问题还可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