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志未酬什么意思

壮志未酬什么意思(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不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7 12:39:13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不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唐人杜牧诗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许没有实现铜雀锁二乔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有人说曹植的铜雀台赋中的二桥被人误读或误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挑起周瑜对曹操的仇恨,故使伎俩,才把二桥释为二乔。

但周瑜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相信周瑜会千方百计搞到这篇赋,亲读才会相信。即然赋中是锁的二桥而不是二乔,那杜牧为什么要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呢?是杜牧也把二桥理解为二乔了?这恐怕是不太可能。杜牧是大家,写诗工整、严谨是一贯的,尤其是他的七绝诗,称的上名家、名作千古流芳。但可以肯定杜牧没有看过《三国演义》,不会受它的影响。再有一个可能是这首读史不是杜牧写的,是明后人看了《三国演义》受到启发后写的。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抱歉!

壮志未酬身先死 长使故人泪满襟是什么意思

纠正一下哈,应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故人泪满襟”意思是可惜(诸葛亮)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庞统壮志未酬身先死,说明了什么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庞统壮志未酬身先死,说明了些啥?还真不太好说。不过,庞统死之前说了些啥,倒是说明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这个过程,值得仔细品味一下。

01

建言入蜀

益州牧刘焉死后,其儿子刘璋继承了他的职位。由于汉中张鲁不听招呼,刘璋就杀死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

刘璋害怕张鲁报复,于是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派法正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

法正私下向刘备献密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于是就有了类似于《隆中对》的一段君臣对话。

军事中郎将庞统对刘备进言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

刘备心里清楚,诸葛亮也是这么说的,但心有顾虑,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 ; 曹操暴虐,我便仁慈 ; 曹操奸诈,我便忠诚。凡是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采用这等手段,恐怕失信于天下,这不行吧?”

庞统说:“凡事不能墨守成规,如今正当乱离之际,要随机权变才好。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悔之晚矣。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儿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

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但刘备以自己初来乍到 , 在蜀中恩信尚未确立为由 , 而拒绝了庞统的建议。

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02

献计征蜀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住一年。

庞统就下一步的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秘计:

第一,挑选精兵,昼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策;

第二,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

第三,退还白帝城,连结荆州,慢慢图谋益州,此为下计。

如果犹豫不前,继续呆在这里,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久留。

刘备认为中计最好,依计而行。斩杀杨怀,高沛,直取成都。

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涪城。

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

刘备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天这个宴会还高兴吧?”

不料庞统却很扫兴,说:“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师啊。”

此时的刘备已经喝醉啦,大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说啥呢,给我滚出去。”

于是,庞统起身退出。

看到庞统走了,刘备马上就后悔啦,立即请他回来。

庞统回来后,看也不看刘备,也不道歉,自顾自地吃吃喝喝。

刘备沉不住气啦,就问庞统:“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呢?”

庞统说:“呵呵,你我两人共同的过失。”

刘备哈哈大笑,酒宴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03

刘备之仁,庞统之不义

刘备说:我也想跟曹操一样做啊,可我玩不过他哦,我只好假仁假义,跟曹操反着干,忽悠那些不明白事的,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如果就这么取了益州,岂不就露了馅了哦?”

庞统:“逆取顺守,报之以义,古人都这么玩啊,也不算很不仗义啊!关键是叫别人占了先机,就没你啥事啦。”

关键是这一句,刘备听进去啦。

刘璋与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要做鸿门宴的故事。既然要夺人家的地盘,就别讲究手段啦,反正做的是下三滥的事,就不必一定要高大上的方式啦。结果重于过程。

刘备怕万一杀不了他,被刘璋杀了咋弄呢?董承搞得那个衣带诏,要不是我跑得快,就没命啦。这事不合适。

上中下三计,直取成都是好计,好说不好听啊,传出去不好再在江湖上混啦。那就中策吧,就说杨怀,高沛找事,我不得已才收拾了他们。

涪城宴会,刘备是真喝高啦,千年的老狐狸也露出了尾巴。

庞统一看明白啦,于是就有了“你我都有过失”一说。

庞统认为自己是看错人啦。向来就喜欢品评人物,自以为看人很准,但这次看走眼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带兵围困雒城。

庞统一个军师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庞统躺在落凤坡,心里想,刘备不是啥好鸟,与其将来被他弄死,还不如躺在这里舒服哪!

就他那个个性,暂时还会对我不错的。

牵强附会,庞统之死,或许就说明了这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