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情表

李密感天动地的《陈情表》中涌动着怎样的政治暗流?为什么高考不考背诵的古文,老师却总是要求全文背诵(比如陈情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7 08:10:56 浏览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李密感天动地的《陈情表》中涌动着怎样的政治暗流

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其情足以动人,其理足以服人,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落泪者是为不忠,读《陈情表》者不落泪是为不孝。“正是文中至情至孝的思想倾向,才使得李密婉拒了司马炎的邀请,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作为蜀汉臣子忠心耿耿的一面。

在做事,李密是不幸的。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政治的分分合合,往往是对身处不同政权中的人的人性考验,尤其是亡国之臣。公元263年,邓艾大军南下,失去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的蜀汉后主刘禅,在仓皇失措中降了被司马氏控制的曹魏。魏灭蜀开辟了三国一统路上的新契机。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65年司马炎废魏自立,西晋得以建立。司马氏家族祖孙三代,厉兵秣马,终于篡夺曹魏政权。那么兵下东南,灭掉东吴,一统天下,便是司马炎顺理成章的梦想。

身为蜀汉末期能臣的李密,成为了司马炎拉拢人才,收买人心,统一天下的政治手段。蜀汉新亡,后主刘禅乐不思蜀,已成天下笑谈。去,则李密自己引以为耻,愧对蜀汉;不去,在颇有心计的司马氏眼中,李密必将被视为眼中钉,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怎么才能既保住自己忠诚于蜀汉的名节,又能让司马炎无可挑剔?《陈情表》便应运而生。但《陈情表》却又不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李密从自己的不幸童年说起,家中突遭变故,舅夺母志,父死母嫁,李密从小不得不与祖母相依为命。当此之时,祖母年事已高,李密有一万个理由卸甲归田,婉拒西晋王朝的征召。试问在以孝治国的汉王朝以来,有谁敢阻挡一个尽孝之人的正当要求?!

在做人方面,李密又是幸运的。

他凭借《陈情表》,以巧妙但自然的方式,守住了自己为人臣子的忠诚之心,即使后来祖母去世,丁忧期满,他在无法推脱的情况下入了西晋王朝的仕,但始终勿忘初心,尽忠尽责。

他凭借《陈情表》一文,也使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树一帜的一面。

为什么高考不考背诵的古文,老师却总是要求全文背诵(比如陈情表)

纳闷吧!我小时候也纳闷,为啥老师让天天背课文?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统统背诵并默写全文。

直到现在我当了语文老师,终于明白了。现在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有文言文了。文言文中有实词有虚词,虚词好学,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代表不同意思,而且一个文言文句子在翻译中可能需要你自己加主谓宾、定状补之类的词,还有数不清的通假字。

你可以不背,了不起文言文和实词鉴赏不拿分呗!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但同时也是最难的学科。

现在都没有几个人愿意当语文老师了,努力学个一年半载也不容易出成绩。学生嫌老师烦,老师更头疼啊!

李密《陈情表》的语言有何特色

《李密陈情表》是一首宋诗,作者金朋说。

该诗是根据西晋李密所写的《陈情表》,逆向思维,抒发鄙夷借亲情而阿谀上位者的愤懑之情,颇有借古讽今之意。

本诗词中情感非常强烈,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语句工整,自然真切。也是本诗词的另一个特色,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本文中运用了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又将尽忠之,与尽孝之情表现得真切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