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吕后死后那么惨

为什么吕后死后那么惨(同样女人专权,为何吕后死后被清算,武则天被逼退位后还能保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7 00:44:46 浏览6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同样女人专权,为何吕后死后被清算,武则天被逼退位后还能保全

吕后和武则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女人之一,两个女人的共同点都是心狠手辣,他们的政治手腕都差不多,吕后只是想临朝称制并没有想到女子能够当皇帝;武则天受到魏晋南北朝的风气影响认为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平起平坐。

吕后直接把她的儿子刘盈当做傀儡,自己就想插一手,但是武则天不一样,武则天让自己的儿子中宗李显当皇帝;本来武则天只想做一位太后,但是中宗当了皇帝以后,又遇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那就是中宗老婆韦皇后,这个就是坑老公的人;因为他中宗皇帝被老母亲一脚就踢了下来。

武则天想当皇帝的原因就是,他的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都是非常羸弱,没有当皇帝料在里面。武则天也不想让自己老公辛辛苦苦守下来的天下被他的儿子整完了,虽然武则天当了皇帝,但是最后他还是以李唐王朝的媳妇退出皇帝的称号。

吕后的儿子本来就是一个仁德之君,天下刚刚平定,刘盈这个人的性格就是比较稳定,没有汉武帝那种雄才大略,没有隋炀帝那种敢拼敢做,刘盈说白了就是一位守成之君。

这位小伙子其实也很无奈本来可以当一名守成皇帝,守住大汉的江山,但是他的母亲并没有怎么想,他的母亲简直就是丧尽天良,让自己的外甥女做自己的皇后,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说是千古奇谈的。

汉惠帝死了以后,接着就是汉前少帝和汉前后帝,这两位皇帝都是傀儡皇帝,而且年龄非常小,只能让吕布玩弄在鼓掌;而且吕后安排自己的亲戚在朝中做事,整个大汉天下,刘姓的人非常少,差点就变成吕姓的天下了;面对这种情形,跟着高祖打天下的那些人就起来为高祖鸣冤,也就是希望刘姓宗族弟子能够重掌大汉江山。

武则天这个人就不一样,他83岁的高龄,他听了许多人的建议,就是在立储这个问题上;本来武则天想立自己侄儿子当皇储,但是有些大臣就对武则天说,历朝历代,没有哪位皇帝会供奉自己的姑母的庙堂,也就是说传位给自己的侄儿子以后连宗庙都进不去。

武则天听了这些也认为有道理,于是打消了立侄儿子的态度,把国家的政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中宗李显,这和平的政权交接仪式,彰显出了武则天还是承认自己是大唐的皇后,而且她退位还政也没有什么怨言。

吕后是把大汉的皇族,弄得不成样,而且吕氏宗族把握朝廷权力。

武则天能够功成名退的原因就是她知天命,而且她治理的大周使得唐朝走向了辉煌,上至贞观下启开元。

为什么一定要等吕雉死后,才开始诛吕

因为规矩。

吕后是谁?

刘邦的嫡妻,汉惠帝的亲妈,汉少帝的祖母。就算她滥权,甚至违反白马之盟给吕家子弟封王,她也是有资格的。

尤其开国将军里面的吕泽,是吕后的哥哥,更是功勋卓越之辈。

从法理上说,西汉可看作一个店铺,刘邦是创业东主,吕后是老板娘,汉惠帝是法定的二代继承人,汉少帝兄弟是三代继承人。东主和二代继承人死亡后,老太太可不可以代孙子管理家产?

作为掌柜的丞相,家丁的将军,仆役的大臣们,他们有没有权力,对老太太的具体管理资格提出异议?

毕竟这家店铺还姓刘,就算老太太给娘家侄儿一些好处(封王),周勃陈平这些也没有法理去提出反对。

也就是只能等,等老太太死亡之后再灭了吕家,杀了汉惠帝的子孙,换老东主的其他儿子当家主。因为勋贵的地位来自于汉高祖刘邦不是汉惠帝,只要是刘邦的其他儿子当家都可以。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武则天,14岁入宫,32岁被立为皇后。

40岁与唐高宗并称二圣,50岁称天后。

公元690年。花了大半辈子时间,67岁的武则天称帝,终于做成了她梦寐以求的皇帝。

但称帝后,她很快就产生了苦恼。毕竟她已年逾古稀之年,指不定哪天就突然闭眼了。

所以,她要尽快解决继承人选问题。

可是皇位到底要传谁呢?传儿子吗?

那个不成器的李显,或小儿子李旦?

她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才建立武周王朝,如果传位给儿子,李唐又会复国。那武周王朝就是一代而亡。她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传位给侄子呢?武承嗣,或者武三思。

传侄子,武周国祚当然可以延续下去。但这样一来,大家又得议论了。毕竟,侄子的血脉肯不如儿子亲啊。她如果连这种违背天然骨肉亲情的事也能干得出,那大家不得骂她是老年痴呆?

而且最关键的是。当时虽然很多大臣支持她称帝,但这些人并不一定支持她把皇位传位给武氏一族。

因为在这些人看来,武则天既然嫁给了李唐皇室,那她就是李家的人了。她称帝,只是因为她的领导能力强,暂行李氏家长职权而已。大家服气。但李唐的江山,终究是要传回给李氏的。传给武氏算什么回事?

武则天纵然可以囚天子,诛权臣,灭宗室。但别人的嘴,她堵不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她也不可能置人心不顾。

人心不齐,两难境地。这事很不好办。

因而武则天称帝后,便玩了个小花样。

她先是封李旦为皇嗣,而不是太子。借此向武家人表态:李旦现在只是我儿子,别的什么都不是。你们还有机会。加油,孩子们。

紧接着,到了691年,她又借大侄子武承嗣想当太子的机会,借武承嗣之手,干掉了宰相岑长倩一党。

岑长倩一党,就是前面说的,支持武则天当皇帝,但反对武家人继位的政治势力。

搞倒反对派后,武则天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但武则天没想到,武承嗣不知好歹。他的心腹王庆之竟然在朝堂上耍泼皮,扬言“皇帝今天不立武承嗣为太子,他就不走”。

场面一度很难堪。武则天怒了。她认为朝廷平衡已被打破,武承嗣权倾朝野,若他有异心篡位,必将直接威胁自己的地位。

于是她便一个反手,拍死了王庆之。然后把武承嗣的职务罢免,踢到了一边。

之后,随着形势变化,武则天冷静下来,决定还是传位给李旦。

可是没过两年,她心里又不平衡了,觉得武周一世而亡,心有不甘。

于是在公元693年,她又玩了个把戏。

那一年正月初一,朝廷举办祭天大典。

此次祭祀的名单上,没有李旦的名字。

而名单上的前三个人分别是武则天,武承嗣以及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子武三思。

此消息一出,犹如重磅炸弹,让李旦和支持他的人,胆战心惊!

正月初二,也就是祭典的第二天。李旦的正妃刘氏、德妃窦氏,莫名其妙消失,一起人间蒸发了。

李旦见爱妃失踪,心里猜到怎么回事,但他不敢问。便只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让家里人不要问。

武承嗣知道内幕,又见李旦忍气吞声,便立马诬告李旦谋反,想致其于死地。然后,武则天竟然派了大名鼎鼎的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东宫属官,刑讯逼供李旦谋反的实情。

这一次如果李旦的属下中,但凡有一个人是软骨头,做伪证,李旦都必死无疑。

然所幸的是,李旦的属官,打死不认,都是硬骨头。尤其是一个叫安金藏的乐官,当场剖腹自尽,以自己的死,证明李旦清白。

武则天知道后,被震惊了。她不仅震惊安金藏竟然这么有种,自己把自己剖了,还震惊李旦竟然有如此影响力。她知道不能逆天而为,便下令停止审讯。放了李旦一马。

事后,武则天发热的头脑又一次冷静。她不再奢求传位给武氏。只希望能弥补自己与儿子的关系。

只是,她当时还先不了这个决心。

五年后一天,武则天梦到一只折翅的鹦鹉飞不起来,就找来狄仁杰解梦。

狄仁杰趁机借题发挥,说道:“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

随后,一众大臣,也包括狄仁杰。进一步对武则天说,侄儿现在可以表现得很恭顺,但是人家有自己爹妈,等你死了,人家当了皇帝,当然会追赠他自己爹妈。你见过历史上有谁把自己的姑妈供在太庙牌位之上的?

武则天一向信任狄仁杰,狄公的话,她听得进去。再加上武氏子弟这几年,已证明都是昏庸无能之辈,都只会逢迎奉承自己,在外面却嚣张跋扈,得罪不少人,如果传位给他们,武周估计也是不得人心,二世而亡。

因而自此开始,武则天心里也是定下了还位李唐的决心。开始操办此事。

不过,她当下还有一个棘手问题。

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就是:她把李氏迫害得那么惨。她很难保证自己死后,李氏不会联合朝臣清算自己和武氏一族。

所以此时对她而言,传位李氏只是一个程序性工作。很好办。真正难搞的,是怎么修复李氏和武氏的关系。让两家人和和睦睦。

为了修复关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武则天决定,让“李武合流”。

公元698年,她先下旨,踢开李旦,召回被囚禁多年的李显,并封之为太子。

然后,她让李显的三个女儿,永泰郡主、安乐郡主、新都公主,分别嫁给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武承嗣当时已经死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武承业的儿子武延晖。(武承业是武承嗣的弟弟)

借此修复她与李显的关系,以及促进李显与武氏的关系。

再然后,她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武则天的堂侄)。后来太平公主为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人关系和睦。

至于李旦,虽然被剥夺继承权,但也封王。

之后,武则天让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攸宁等人,聚坐在一起,令众人集体对天发誓——李武两家永欢和睦相处。有违誓言者,天打五雷轰。

最后,她让人把众人的誓言刻在铁券上,藏在档案馆里。留备份,做记录。

李旦本来就不想当皇帝,现在他被老妈踢到一边,求之不得,正合他心意。

李显被老妈软禁了十几年,没想到居然还能咸鱼翻身。老妈让他跟武氏结为亲家,他自然也没啥可说的。

武氏子弟自武承嗣死后,知道没戏了。所以姑姑说什么,他们照办就是了,也没意见。

两边都没意见,所以也就和水土为泥,两家变一家(李显和武氏),和睦相处了。

此后,为了进一步争取人心。武则天在公元700年下旨,恢复李唐夏历,不再使用武周历,这标志着武则天最终完全放弃了延续武周王朝的梦想。

但让武则天没想到的是。她和水土为泥,修复了李武两家人的关系,可李武两家人竟然同流合污了。在他们看来,现在老太太才是他们的绊脚石。巴不得老太太快点死,他们才能当皇帝的当皇帝,当驸马的当驸马。

皇帝最怕什么?皇帝最怕下面的人团结,一起对付自己。这样一来,皇权就不稳固了。

武则天只要还活着,一天不闭眼,她就要掌权一天。她哪里容得下大权旁落,被别人咒她早点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元703年,她放手让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扩充势力,默许两人建立了“控鹤府”,发展出李武之外又一派势力。

后来,二张的势力越来越大,还真的成为牵制了“李武系”的又一股势力。

不过二张也不傻。李显迟早是皇帝,自己与李显作对。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没过多久,二张就倒向了李显。

武则天见状,就找了个理由,把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皇太孙李重润一起弄死了。

而具体操办这些事的人,就是二张。

武则天用自己的孙辈之死为代价,让二张和李武系结下了永远的梁子,再也没有可能同流合污的可能性。

又过了两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病的无法批阅奏折,更无法上朝理政,连宰相来议事,她都不见。

以张谏之为首的大臣认为,这是一个让老太太退位的机会。

老太太死不死,在他看来,无所谓。关键是要尽快把龙袍披到李显身上。不要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于是,张柬之便联合崔玄暐、敬晖、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先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随即,又调兵包了围武则天所在的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病榻上的武则天无奈,只得下旨,命太子李显为监国。两天后,正式宣布禅让。

政变后的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成为武周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一个月后,在民意支持下,且李显又征询了武则天意见后,武周国号正式被废止。国号又恢复为了唐。

张柬之等人领导的这场政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神龙政变”。

李显掌握权力后,按道理讲,他应该清算武氏一族。毕竟,那是隐患。但由于此时摆在他面前最棘手的事,是怎么对付张柬之、崔玄暐这帮人。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可以逼老太太退位,当然也可以逼自己退位。

吃过人的老虎,尝到了人肉味道,以后肯定会再吃的。这种老虎,绝对不能留。

所以,李显在位的头两年,便把火力对准朝中的大臣。放了武氏一马。

之后,武三思又跟李显的两个女人,韦皇后和上官婉儿搞在了一起,关系极好。每次武三思进宫和韦皇后下棋,李显都会在一旁笑呵呵的给他们点筹。(史称“点筹郎”)

而偏偏李显又很听韦皇后的话,是个出了名的妻管严。在他看来,媳妇看重武三思。反正武氏跟自己又没啥矛盾。他也就懒得清算了。因而这就导致武三思这帮人,不仅完全没有受清算,反而在新朝混的风生水起。

这种奇葩情况,一直到李显去世。(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猜测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联手毒死了李显。另一说是李显死于脑溢血之类的疾病,被韦皇后害死,是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栽赃)

李显死后,韦皇后欲效仿婆婆武则天,便立少帝,自己临朝听治,为自己当下一任女皇帝做铺垫。但理想很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时的大唐朝廷,数股势力纠缠,李显活着还能勉强维持着这些势力间的平衡。

但他一死,这些势力立即便失衡了。李旦和太平公主联手,先起兵消灭韦氏,然后又消灭与李显一脉有关系密切的武氏族人。

当年李旦被武则天打压,他和武家没有太深的感情,更没有姻亲关系的牵连。所以他动手杀起武家人来,也就少了一些顾及。

事后,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在位两年左右后,他决定禅位,把帝位传给李隆基。

此时,朝中势力最大的是太平公主。她对侄子继承皇帝位很不满意,因为她自己也想当女皇帝。

对待姑姑,李隆基没有太客气。他先下手为强,以谋反罪名,诛杀了她。并顺手牵羊把太平公主为武攸暨生的儿子一同诛杀。

经此两劫后,武氏元气大伤。武则天当年最怕看到的景象,还是没能避免。

韦氏武氏宗族,无少长皆斩之。

当然,杀人归杀人。这只是就事论事。武则天的地位,李隆基并没有否定。

毕竟,武则天是自己的亲奶奶。

毕竟,李显承认武则天的帝位。自己的帝位继承自父亲李旦,而李旦又继承自李显。这重法统关系已经定了,李隆基也不能擅改。

所以,在武氏一族中,没有参与到权力斗争的人(与李显和太平公主无关的人),就没受到牵连。比如,李隆基最喜欢的妃子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因自小被姑奶奶武则天养在深宫中。牵扯较少,她就没有受到牵连。

相比于武则天,吕后的履历类似,也是经历半生磨难后,才见彩虹。因而她为了让吕氏一族世世代代都能风光,享受荣华富贵。也下了一番心血。

她架空天子,汉惠帝根本就是傀儡。

诛天子,前少帝刘恭就是被她杀的。

排挤权臣,重用审食其,逼走王陵,气的陈平和周勃敢怒不敢言。

灭宗室,害死了赵王刘如意、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逼迫齐王刘肥献出城阳郡与鲁元公主。

让刘吕两家通婚联姻,进行血缘绑架。

其操作手段,可以说和武则天是一毛一样。

但吕后有一点没有处理好。那就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她失策了。

她死前敲定的继承人刘弘(后少帝),不能服众。在陈平、周勃、灌婴等人看来,大汉天子有更合适的继承人,让一个小娃娃当皇帝,不合适。因而,这才有了后来那一系列的杀戮。

其实,西汉初期所谓的“诛吕”行动,真正的目标,是小皇帝。吕氏被诛,属于顺带手解决的性质。

这与唐朝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时的情况,截然不同。张柬之那帮人,没有更好选择,只能拥立李显。而李显又是武则天敲定的继承人。他都不想清算武氏,哪轮得到张柬之等人插话。

值得一提的是。诛杀吕氏和后少帝后,继位的汉文帝,他的正牌王后到底是谁,至今都是个迷。现在已经证实,后来的窦太后,不是文帝的正妻。文帝真正的正妻,据猜测有可能是吕氏族女。

只是因为陈平等人诛杀了吕氏,容不下吕氏女做皇后。通过一番交易,即文帝要除掉自己的吕姓正妻(还有四个孩子)。他们才立汉文帝为皇帝。

汉文帝为了继位,便痛下杀手。

当然,吕后也没得选。汉惠帝早死,惠帝的几个儿子,又都是来路不正。吕后根本没有像武则天那样,通过在继承人问题上做文章来布局的条件。她要想不被清算,只能背水一战,靠武力干掉反对者,夺取大权,让吕氏彻底取代刘氏。

她晚年还真的这么做了。只是,她还没有完成布局,就突然死了。而她死后,吕氏族人又都不成器。

保命是需要资本的,谈判也是需要资本的。

当吕后死后,吕家的脑残把兵权交出后。他们自然就没有与政变者妥协谈判资本了。他们的命,自然也保不住了。他们也自然在短时间内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吕后死后,汉惠帝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吕雉死后不久,就发生了“诸吕之乱”,而陈平和周勃则联合宗室诸侯们一起,把吕氏外戚势力彻底铲除,最后拥立代王刘恒继位,一段乱世才就此终结,那么孝惠帝刘盈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位呢?因为他们都被诛杀了,不仅吕氏被清除了,连孝惠帝刘盈这一派势力也被彻底清除了,你说陈平、周勃是“功臣”还是“叛臣”?

吕雉主政,打压功臣勇将和宗室诸侯,目的主要还是巩固孝惠帝刘盈的地位,当然巩固吕氏外戚的势力也是一个原因,两者息息相关并不矛盾。刘盈如果没有吕氏的支持,恐怕帝位很难稳固,因此,刘邦最后选择刘盈继承大位,主要是考虑到吕氏对于刘盈这个天子的辅助作用。

吕雉去世后,刘盈的儿子汉少帝年纪还小,两个兄弟也是小孩子,陈平、周勃和齐王刘襄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吕禄和吕产都是无能之辈,都属于德不配位的人,我若不取必被他人取之。于是齐王刘襄起兵勤王,陈平、周勃则安排灌婴去迎战,实际上双方根本没有交手,不过是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给吕禄和吕产制造压力罢了。刘盈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在周勃的帮助下于京城发难,刘章很能干,他解决了吕禄和吕产。

对于汉少帝和他的两个兄弟,功臣们很谨慎,因为动吕氏可以说是政治之举,但动汉少帝就是弑君篡位了,因此他们不敢轻易下手,只是让夏侯婴和刘兴居一起把他们请出了皇宫,等待继位之君做最后的处置。代王刘恒继位,汉少帝存在的合理性没有了,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帝位,也没有了父亲,他不是孝惠帝刘盈的儿子,只是吕氏随便找来的傀儡,只有这样说,才能为功臣们杀死他找到合理的理由。

代王刘恒继位当天,汉少帝和他的两个兄弟都被铲除,下手的是太仆夏侯婴和刘兴居,他们一个是功臣们的代表,另一个则是诸侯势力的代言人。因此说不是刘盈的儿子不继位,而是他们被杀害了,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一点温情可言。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为什么吕后残忍干掉那么多老臣,却善待夏侯婴

刘邦带着56万大军,打下彭城以后。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项羽的3万骑兵给杀了个片甲不留。打不过只能跑路啊,好在刘邦身边有一位御用老司机,那就是夏侯婴。

夏侯婴驾车能力出众,带着刘邦策马奔驰,要逃走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半路上遇到了刘邦的一双儿女刘盈和鲁元公主。

这两位就是刘邦和吕雉所生的孩子,连俩娃娃都混这么惨了,可见刘邦当时有多狼狈。于是夏侯婴便将他们俩给抱上了车。

刘邦可不答应啊,俩孩子上来了,这马车的速度不就变慢了嘛!看来刘老板的力学知识学得不错,还知道载重增大摩擦力的道理。

于是乎,刘邦一脚一个,把这一双儿女都给踹下了马车。夏侯婴一看,这什么爹啊!于是就刹车了,好在刹车系统问题不大。

等到夏侯婴把俩儿子再抱上车的时候,刘邦又是一脚一个,夏侯婴再一次把这俩孩子抱上了车,并且表示:老刘,你是老板没错,但是你再这么搞,那我这个老司机可就不会开车了啊!

刘邦顿时懵圈了,招聘的时候怎么招了这么个混球?连老板的话都不听。可是这个时候刘邦只好忍气吞声,让这一双儿女跟着他到了安全的地方。

可以说,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能够在彭城大败以后活下来,纯粹就是依靠了这位老司机夏侯婴。现在你知道为啥,吕后残害那么多功臣,却唯独放过夏侯婴了吧?

一、夏侯婴不光是一名老司机。

夏侯婴早年是一位职业司机,而且是有编制的那种。刘邦做亭长的时候,估计没少给他带生意,所以他们俩常常在一起喝酒。

能成为有编制的司机,这技术肯定是相当过关的。夏侯婴的驾驶技术,主要有这么三个特点:快准稳。也就是说夏侯婴驾车速度很快,但是快的同时还能保证车里的人觉得这车很稳,而且即使风雨兼程,也能准时准地给你送到位。

由于个人职业素养比较高,所以夏侯婴的口碑一直都不错。各级领导都愿意坐夏侯婴的车,所以刘邦做大以后,特地请夏侯婴做他的御用司机。

夏侯婴本人除了是一名老司机以外,还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在救回刘邦以后,他又指挥兵车,跟项羽打了不少仗,平定项羽也有夏侯婴的功劳。

刘邦登基以后,夏侯婴依旧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先攻打燕王臧荼,后抓捕楚王韩信。紧接着又击败了韩王信的人马,白马之围的时候,也是夏侯婴帮助刘邦脱险的。

所以说,夏侯婴立下了很多战功,又是老司机,自然是受到刘邦的重用。即使刘邦多次对夏侯婴不满,却依旧离不开这个人。

二、夏侯婴十分低调。

夏侯婴被刘邦封为汝阴侯,小日子十分逍遥自在。但是夏侯婴很会做人,即使身居高位,依旧还想着在刘邦身边帮忙,毕竟大汉朝找不出第二个跟他驾驶技术一样的老司机了。

为此夏侯婴即使做了侯爵,依旧还总是把自己当成一名司机。刘邦去世以后,夏侯婴又跑来给汉惠帝刘盈做司机。

吕后对夏侯婴是感恩戴德的,认为这种人才是值得依靠的人。所以不仅没有伤害夏侯婴,反而赐给夏侯婴一座宅子,紧挨着皇宫。

汉惠帝刘盈去世以后,夏侯婴依旧没有退休下岗的意思,又跑来给吕后做司机。吕后对夏侯婴的驾驶技术,也是赞不绝口。

身居高位的人,一般都想着享受荣华富贵了。可是夏侯婴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夏侯婴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般技术工种对工作十分敬业的时候,都是没有太多野心的,因为他们想到的不是如何夺取权力,而是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技能。

比如说夏侯婴没事儿应该就会研究驾驶技术,这种人放在身边是比较令人放心的。又能做驾驶员,又能做保镖,还对权力没什么想法,吕后自然舍不得杀他。

三、夏侯婴深通人情世故。

我们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第一个发现韩信有才能的人,其实是夏侯婴。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史记》

早年韩信跑来刘邦这儿打工,谁都看不上他。唯独夏侯婴和韩信交谈了几次以后,觉得这哥们是个人才,所以果断将韩信推荐给了萧何,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将军韩信。

当年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多次击败过刘邦,所以刘邦得了天下以后,发誓要找到季布好好收拾一番。因此季布就混在了奴仆之中,被卖到了一个叫朱家的地主手里。

朱家知道这是季布,有心搭救。他谁也没找,唯独找到了刘邦的御用司机夏侯婴。一番攀谈以后,夏侯婴也觉得季布不应该受到项羽的牵连,便在刘邦面前为季布求情,最终刘邦选择赦免了季布。

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史记》

朱家能主动找到夏侯婴,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夏侯婴通情达理是远近闻名的。第二,夏侯婴在刘邦那儿说话,是有分量的。

总结:夏侯婴是个不倒翁。

夏侯婴陆续给刘邦、刘盈、吕后做驾驶员也就算了,等到吕后去世以后,夏侯婴依旧没有失业。这哥们带着刘兴居等人冲入了皇宫,废掉了汉少帝刘弘,清除了吕氏朋党。

没多久夏侯婴还主动开着车去接刘恒到长安登基,所以汉文帝时期,夏侯婴依旧担任他的司机,当真是汉朝老司机。

参考资料:《史记》

吕雉临死前安排好了一切,为什么吕氏一族还是被迅速灭族了

其实,吕雉毕竟只是一个女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女人而已。

她虽然想的自以为很周全。但当她一死,吕家就再也没有能够压得住政变的那些人了。

比如,陈平,是汉朝的三朝元老。而且还是搞阴谋诡计的行家。这样的人,吕雉怎么能够留下来呢?而且,吕雉不仅把陈平留了下来,还把陈平当做心腹忠臣。

她也不想想,陈平跟随项羽的时候,私放韩信。这摆明就是对项羽的不忠不是?

刘邦派他去杀樊哙,陈平没有遵命,而是玩的两面三刀。把樊哙绑回来了。

当时,处在吕雉的立场上,自然是皆大欢喜了。可说的严肃点,陈平同样是对刘邦的不忠了。

那么,陈平跟随项羽,不忠,跟随刘邦同样的不忠。那么,他怎么会忠于你吕雉呢?

所以,吕雉死前没有处理掉陈平。就是她最大的失误。如此一来,吕雉的其他安排不都是白做了吗?

吕雉死前,是跟她的侄子家人们说过,她死后不让他们前来奔丧。要他们牢牢把控好手中的权利。

但她也不想想。吕家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会是阴谋鼻祖陈平的对手?也正因为吕雉知道她们吕家的人都不是太过出色。都是平庸之辈。所以她才会在临走之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唯恐他们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果然,吕雉一死。陈平立即出谋划策,跟周勃一举把吕雉家族的势力拔除的根毛不剩。

说实话,如果没有陈平的话,周勃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粗人。他可能会鲁莽行事。但却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这就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不是在逃命,就是在逃命的路上。但自从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之后。刘备的境况就越来越好了。我们说,诸葛亮跟张飞关羽比起来,只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但他的智慧却让关羽张飞等人为之炸毛。

吕雉死后,陈平就成了周勃和冠婴他们的诸葛亮了。如此的文武搭配,吕雉的家族能防的住才怪呢。

没准,吕雉在生前还把陈平当做吕党一族今后的诸葛亮呢。结果,吕雉一死,陈平就忽悠吕产吕碌给自己的姑姑尽孝守灵。而那两个二货早就把吕雉的话忘了。那边一番忠孝言论甚至是什么仁义礼智信等一通猛药。吕家的人便披麻戴孝的去了。

他们刚走,周勃领着人后脚就到了。然后一抹袖子。吕家的走狗抹左袖子,刘家的心腹抹右袖子。然后大刀一举,除吕兴刘。

可笑吕雉,闭上眼连头七都没过,吕家的势力就被陈平周勃他们除的是干干净净的。

说到陈平,别看他说的舌灿莲花,其实他谁也不忠,他只忠于自己。而且,陈平还是一个善于左右权衡的人。他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跟着项羽心中投靠刘邦,跟着刘邦心中投靠吕雉。跟着吕雉陈平还是心中投靠刘家。说白了,陈平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的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总之,陈平就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人。这样的人,吕雉都不是对手,更何况是吕家的那些平庸之辈了。

其实,吕雉安排了那么多,如果她在临走之前狠心做掉陈平。吕家就不会失败了。要知道,在吕雉死前的几年当政时间里,吕雉已经把刘邦的刘姓家族祸害的差不多了。

再说吕雉死后,吕家的势力铲除干净后。在选皇帝的过程中。陈平他们也不是真心想选一个有作伪的人。只是他们被代王刘恒的懦弱假象迷惑了。

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朝廷,陈平他们没有选齐王刘肥的子嗣,也没有选淮南王刘长。偏偏选了性格懦弱的代王刘恒。这难道不是陈平他们的私心吗?

历史上真正的戚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吕雉会对她那么残忍

可以说戚夫人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女人之一,之所以怎么说,就是因为她被做成“人彘”这事在历史上的影响太大了。后人同情她凄惨下场的同时也反思为什么会有如此下场?她既没有娘家势力,也没有朝堂优势,为什么要去跟吕后扳手腕,难道没想过失败的后果吗?

刘和吕后老夫少妻,四十多岁的小混混取了一个十几岁的漂亮小姑娘,按理来说刘邦应该偷着乐。但是并没有,就算刘邦取了吕后这种白富美依旧收不住性子,依旧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吕后倒是贤惠,帮刘邦抚养两个孩子,还要打理家务。刘太公看不下去了,没少骂刘邦没出息,但是刘邦从来不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但是刘邦命好,注定命中富贵。秦末乱世之际,一大帮人追随他,尤其是沛县老家的那帮子同事和“狐朋狗友”。乱世出英雄这道理没错,刘邦一个不务正业的亭长带领一帮社会底层硬是打下江山,建立后来强悍到骨子里的大汉帝国。萧何、曹参是县里的刀笔吏,算是县里公务员了。樊哙是屠狗的屠夫,灌婴、夏侯婴他们都是老百姓。不过刘备有本事,能笼络人心挖掘人才,韩信在项羽那里一直做个执戟郎,就是守门的。结果到了刘邦这里成就不世之功,只有张良是贵族后裔,为刘邦制定战略方针,陈平也是在项羽那里不得志,到了刘邦这七出奇计。

刘邦的成功还有一个家族不能忽略,那就是吕家,刘邦的老丈人家是出了大力的。两个大舅子立下赫赫战功,吕家有钱投资可不少,为刘邦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况且吕后也助力不少,经常给刘邦笼络人心,还被项羽给俘虏了,始终站在刘邦一边。他俩算是创业患难夫妻,同心同德。

戚夫人是在刘邦已经做了汉王的时候,逃难之间认识的,从认识的那一天直到刘邦去世,她也是最得宠的女人。戚夫人年轻貌美,有才艺有美色,刘邦爱到骨子里。这本来没什么,吕后那种见过大世面的女人不会在乎别的女人跟他争宠,她最了解自己的丈夫。以前做亭长的时候就没顾家过,何况现在做了天子。吕后既然留不住刘邦的心,那就要别的,那就是权利,这东西才是实实在在的好。

吕后对权利的欲望达到了变态的地步,最开始她并不是这样的人,她曾经也是贤妻良母,也是一个良家妇女。但是造化弄人,偏偏她是大富大贵的命,将来有一天能母仪天下,还能独掌乾坤。她对权利渴望的时候是从刘邦称王之后,尤其是刘邦登基称帝之后第一次在群臣面前提出废太子的时候。这让吕后汗毛倒立、惊恐万分,她怎么也没想到刘邦会如此绝情,会如此猜忌她。

吕后想到很多,她想到了为刘邦除掉韩信和彭越两个最大的异姓王。想到自己和吕家为刘邦的江山付出那么大,换来的不是刘邦的感激,而是猜忌。此时她全部明白了,她什么都不要就要权利,只有权利才能保护自己。她拼命拉拢功臣们,甚至当面跪谢帮他说话的周昌。连求带威胁的请张良出主意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极力拉拢开国功臣,让功臣们和她统一战线。吕后果然好手段,她终于成功了。

刘邦也不知道出于爱戚夫人还是坑了戚夫人,那么单纯的一个女人硬是把她卷入政治漩涡抽不了身。你想,吕后是刘邦的发妻,还是患难夫妻,功臣们肯定站在她这边的。刘邦把戚夫人推出来,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她的儿子刘如意还是个孩子,连带幼子也坑死了。戚夫人娘家没有势力,朝廷上没有势力,光靠刘邦的宠爱就能跟满朝文武都支持的吕后抗衡,这是以卵击石。

其实戚夫人不坏,她只是不懂政治险恶,是个单纯的女人而已。她只要刘邦的爱,而吕后就是个老成的政治家,权利才是好东西。与其说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倒不如说是吕后对刘邦的恨。戚夫人只是两人博弈的政治牺牲品,只是代价太大了。最后刘邦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全部没有好结果,两败俱伤。戚夫人母子死于非命,吕后死后吕家被她最依仗的功臣们斩尽杀绝,儿子刘盈一脉绝嗣,吕后娘家人被杀干净了。

吕雉为什么对戚姬那么残忍

大家都觉得吕后对戚夫人残忍,司马迁就去对吕后做了个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听听吕后怎么说。

1:先给大家说说你如何看戚夫人这个人吧。

你问我怎么看?我明告诉你,我看她就是个狐狸精,看她把刘邦迷成什么样了。你写史记你知道,不是我爹死乞白赖地逼我,说刘邦有出息,我会嫁给他?我嫁给他的时候,他啥也不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还总是惹祸上身东躲西藏的,秦始皇东巡那年,他躲到芒、砀的山泽里,谁给他送的饭?是我,那个时候姓戚的贱人在哪?

我嫁给刘邦的时候,他家有啥?他就是个大我15岁,还有个私生子的半大老头子,整天戴着个竹子皮做的帽子到处瞎逛,家里的活一点不干,他爹都骂他,说他根本不会过日子。我带着两孩子,还得种地,我当初不是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吗,我咋变成现在这样的,不是岁月风霜给我打磨的吗?

不是天下大乱了,他这辈子也就那样了,姓戚的那女人会看得上他?别做梦了。

你给我说说,那个时候,那个姓戚的贱人在哪?

(司马迁插话----你有火别冲我撒啊,我没惹你吧。)

我跟你说,不是我发火,你凭良心说,刘邦这天下,有我不少功劳吧!我家为刘邦这天下,真是出钱出人出力啊,我自己更不用说了,说出来都是眼泪,我被项羽抓住做了俘虏,吃了多少苦,这个时候刘邦在干嘛?他在抱着那个姓戚的贱人唱歌,一对儿王八蛋。想起来我就恨得牙痒痒。

我给你打个比方吧,“天下”如果是一锅大米饭的话,我和刘邦快做熟了,姓戚的那个贱人直接端着个碗吃上了,我还没上桌呢,她先吃上了。你说我恨不恨,换了你呢,你恨不恨?

2:那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也太残忍了吧?

我也承认残忍,我也不知道后人会怎么说我,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去它地,干都干了,我就不怕别人说。都是那个女人太过分了,真是太过分了。把我逼的。

我被项羽那货放回来,本来挺高兴,不管怎么说,毕竟是结发的夫妻,终于能团圆了,我这心里还挺激动的,回去一看,兜头一盆凉水啊。窝儿被那个姓戚的贱人占了,你无法理解我当时啥心情,真的,你理解不了。

就这,我也忍了。谁让那贱人比我年轻漂亮呢,是吧?我忍了。

可你猜怎么着,那贱人抢了刘邦不算,还要为她儿子抢我儿子太子的位子,这过分了吧?我和你说,你伤害我,我忍了,你还想搞我儿子,那我忍不了,当妈的为了自己的儿子,啥都敢干,别惹当妈的,记住我这个话。

本来刘邦就觉得刘盈不像他那个性子,整天挑刘盈的毛病,你说这个时候,但凡这个女人帮刘盈说句话,我也念她的好。

她咋做的,每天撒娇耍媚地在刘邦面前哭,你说你哭啥,本来我一年和刘邦见不了几面,丈夫归了你了,你还哭,让刘邦把刘盈废了,立你儿子,臭不要脸。

多亏了那帮大臣,更多亏了张良,不然真没准刘盈的太子就被废了,他被废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指望?另外我再问问你,如果刘如意当了皇上,你猜哪个姓戚的贱人会怎么对待我们母子,你猜猜,她会怎么对我们?

我把那女人幽禁在永巷的,就是想折磨折磨她出口气,你抢我男人,还抢我儿子的皇位,我能让你舒服?我没那么大度,这点我真是比不了我儿子。刘盈就是仁义,我不行,我真不行。

我开始没想把她做“人彘”,我就是幽禁折磨她,可她唱的那叫啥?“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她这是惦记着让她儿子救她,她儿子有封国,那天造反,那就是我儿子的麻烦啊。再说我对他妈这样,他心里会不恨?我明白,他肯定也恨。我能理解。

你也知道,我是个刚毅坚强的女人,为了我儿子的天下,我豁出去了,我把他们母子都杀了。

3:那你会不会后悔不会这么做呢?

作为一个女人,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都是咬着牙做的,你问我后悔不后悔,我没法回答你。

可是作为吕后,我不后悔,逼到那了,不那么做行不行?也许行,把她和刘如意都关起来,也许行,关着终究是个隐患,我儿子那脾气你也知道,我死了之后,他马上就能放了他们,放了他们会发生什么我不敢想。

我就这么和你说吧,生在帝王家,没什么好,权力诱惑这么大,你想当好人,也得别人配合你,在帝王家当好人没那么容易。

帝制,不好,搞得人性丧失,道德沦丧。生在帝王家,获胜了当然有权力,可是高兴吗,不高兴。

我和你说这些你也不明白,你又没生在帝王家,你能理解我?你不在我的位置上,你不知道我的难处,你理解不了我。

你光看到我的残忍了,你看不到我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