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什么是“党锢之祸”为何会发生党锢之祸
- 老年人有钱是福还是祸
-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 汉朝大侠朱安世是如何引发“巫蛊之祸”的
- 巫蛊之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宫廷争斗总出现呢
- 肉弭阋墙之祸什么意思
- 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牵连了多少人
什么是“党锢之祸”为何会发生党锢之祸
关于党锢之祸,《三国演义》说,“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其实宦官不管怎样作威作福,不过是依附于皇权的狐假虎威罢了。而他们之所以能得皇帝宠信,逐渐发展为危及全国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源于曾作为政治工具,替皇帝打击专权的外戚。
说起外戚专权,并非汉朝才有。 早在战国末期的主要大国间已经比较普遍,有的是自然生长,多数则是君王有意扶持。他们作为皇权的延伸,是巩固政权的需要。但一旦外戚权力过大,危机皇权,则又需要其他政治力量来制衡。比如秦国范睢的上位就是迎合了秦昭王的两大需求,强大君权(削弱外戚权力)和国家。
汉朝外戚专权尤其严重。 因为皇帝们大多短命。西汉后期和东汉一朝几乎全是小皇帝,给外戚专权提供了土壤。等小皇帝成年了,就依靠宦官势力把外戚赶下台。汉朝的政治就这样周而复始。 汉桓帝刘志时,依赖五个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等五名宦官 )铲除了盘踞汉廷二十余年之久的“跋扈将军”梁冀及其势力。五人因功封侯,在刘志的默许下大肆提拔亲信,乃至干涉朝政。宦官集团获得权势利益。 “汉桓帝(刘志)铲除梁冀,五侯弄权”。
宦官集团的壮大引起士人集团的批评和主动攻击。 这插播一下对汉朝宦官的说明。《后汉书》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也就是说后汉光武帝之前,宦官并非阉人。尽管如此,在有知识有地位的士人眼里,他们不过是被皇帝豢养的侍奉人的人。士人集团由自身的优越感所产生的政治洁癖容不得宦官干政。
于是,士人集团不仅舆论上抨击宦官干政,为官一方的士人还缉拿为害本地的宦官及其子弟以泄愤。 双方冲突不断。不过桓帝也不似我们想象的那么昏庸,开始时他并非一味偏袒宦官。有个例子。 官员李膺曾对将张让(宦官头领)的弟弟张朔正法,张让找桓帝投诉,桓帝都是公平处理,让李膺和张让当面对质,张让理屈认输。问题是,士人官员并不总是依法行事,常有“法外杀人”、“过度执法”情况发生。 身居朝廷的宦官们,就通过操纵皇权进行反击。他们抨击这帮与己为敌的士人结党营私,是为“党人”。 双方水火不容。
后来,大臣李膺的“抗赦杀人”案成了导火索。 事件的起因是,和宦官来往密切的一个人叫张成,提前得到朝廷即将大赦的消息,便派儿子杀死了仇人。过几天,朝廷果然宣布大赦,但李膺不顾赦令还是处死了张成。同时,违背大赦杀人的官员还有成瑨。 这一系列事件,加上宦官的煽风点火引发桓帝震怒。将李膺、陈寔等二百余人抓捕入狱,并诏布告全国各地逮捕党人。
范书《党锢列传》:于是天子(刘志)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 后来,事情在大将军窦舞促成的大赦下暂时和解,因牵连入狱的党人被免罪释放,但是终身不得从政。此次历时半年的“党锢事件”,史称“第一次党锢”。 由此可见,党锢之祸中,士人集团并非完全无辜。
“抗赦杀人”现象也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 一是士人多以主观情绪而非统一的法律做行事标准,即黄教授说的,“儒家重人身关系,不严格尊重法治,产生不正规的影响”。; 二就是皇权无力。两股政治力量对立且都把控不住,局面混乱是早晚的。 汉桓帝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我批评说“失政”,但为时晚矣。
第二次党锢发生在汉灵帝刘宏时期,最终形成宦官干涉朝政达二十年之久(169-189年)。 但其成因与桓帝不同。 桓帝是为了对抗权臣才引宦官为支援,而刘宏登基时才12岁,围绕在他身边的不是宦官,就是亲宦官的官僚集团,完全被他人左右。 灵帝曾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后汉书 宦者列传》)能说出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话,果然应了那句“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由此,“宦官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宦官之祸,比起桓帝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想,睁开眼看到的是宦官,围在身边的也都是宦官的刘宏,依赖宦官是也人之常情,活在宦官的蒙蔽之中确实情有可原。若想他摆脱宦官的误导,只能靠他自己,通过积累人生阅历,分辨是非了。但这何其难也。
直到黄巾之乱起,攘外必先安内,北地太守皇甫嵩上书要求解除党锢,灵帝准奏,持续十四年的“第二次党锢”才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士人(袁绍、曹操等)重返政治舞台,士、宦之争重新拉开序幕。
后来,灵帝临死前,把废立之事(废刘辩,改立刘协)嘱托给宦官蹇硕,引发了皇室内部权力争夺,引发了“十常侍”之乱。
老年人有钱是福还是祸
老年应该说,有钱但是不能多,如果钱多了对老年人有害的,老年没有钱也不好因为生活不能能保障的,应该说老年人的钱夠用是最好,不会被小人店记,最安全。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古代的科技不发达,许多现象都不知道前因后果,就只能依靠迷信来解释。巫蛊也是一种迷信,得了什么病,老是治不好,就怀疑有人用巫蛊害自己。同样,想害一个人,没有其他的办法,巫蛊之术就成了既隐蔽、风险又低的方法。
汉朝就特别盛行巫蛊之术,贫民中用巫蛊之术的人多不多我们不得而知,但西汉皇室却是丛出不穷。汉武帝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用巫蛊之术害人而被废的。汉武帝晚期,大规模的巫蛊事件更是导至太子被害,几万百姓因此被诛杀得惨剧。汉成帝的第一个皇后许皇后也是因巫蛊事件被废。巫蛊成了后宫争风吃醋的手段,甚至成了朝堂上各种权力角逐的工具。至于巫蛊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我认为大部分应该都是子虚乌有),用巫蛊害人是否真的有用,已经没有人关心了!
题主所说的巫蛊之祸,指的就是汉武帝晚期那场牵扯人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巫蛊事件。一开始被诛杀的全都是皇后卫子夫的外戚势力,所以我认为巫蛊之祸的制造者应该是针对太子刘据的一方势力,而结果也正如他们所愿太子刘据自杀,太子一家被诛,只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孙子刘询活了下来。
汉武帝晚年多灾病,性格也变的多疑、残暴,身体一有不好,就怀疑有人用巫蛊害他。这一点正好被有心之人利用了。事件刚开始在征和元年(前92年),时居九卿太仆的公孙敬声擅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被下了大狱。这公孙敬声是公孙贺与皇后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的儿子,知道儿子出事后,时任丞相的公孙贺就上书汉武帝,愿意去逮捕当时的“阳陵大侠”朱安世为儿子赎罪,汉武帝答应了。公孙贺好不容易逮到了朱安世,准备换儿子出来,却不想被朱安世诬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行巫蛊诅咒天子。汉武帝大怒,派人把公孙贺也下狱,并于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在狱中处死了公孙父子俩。四月,因巫蛊事件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等人先后被处死。其实这个事情是有诸多疑点的,公孙贺抓了朱安世,朱安世立马就告发了他的儿子,让人一下就想到他有可能是借机报复,这本就不该轻信。他告发的又是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合谋诅咒天子,这就更不可信了,因为臣子、兄弟、甚至儿子都有可能诅咒天子,女儿怎么会诅咒父亲呢?父亲就是没了,她又得不到皇位,于她只是有害无益啊!但当时的汉武帝就像是被迷了心智一样,楞是相信了,还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外孙。事后,又派官吏严查百姓中有没有诅咒天子的事件,百姓非常害怕,相互揭发,由此被冤死的百姓有数万人。
阳石公主
如果公孙一家是被冤枉的,那么是被谁设计陷害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公孙贺死后,谁是受益的人呢?公孙贺死后,汉武帝封刘屈氂为左丞相。刘屈氂之前并没说有什么能耐和功劳,只是涿郡太守,却突然被提拔为左丞相。而且他是汉武帝哥哥刘胜的儿子,西汉因为七国之乱,对宗室的权力都是限制的,很少委以重任。刘屈氂做为西汉宗室又没什么大的功劳却被任命为左丞相,显然是有汉武帝非常信任的人举荐,谁呢?当然是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因为他们俩是儿女亲家,关系亲厚,而李广利又是汉武帝儿子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这就看出来玄机了吧!实际上李广利战绩平平,跟卫青、霍去病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很多人也说若是卫青、霍去病还在世,根本就不会有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也不会落得个自杀的下场!但是当时的朝堂上,卫青、霍去病早已去逝,唯一的太子势力就是公孙贺,公孙贺父子死后,刘据的外戚势力基本上被清零,他的地位也就汲汲可危了。
果然到七月,江充诬陷太子刘据诅咒汉武帝,刘据想自辩不能,无奈起兵自保,先后杀了韩说、江充等人。刘屈氂奉命平叛,与刘据在长安城血战五日,最后太子不敌,逃往湖县,最后自杀。
元和三年(前90年),经过调查许多的巫蛊之事都是假的,汉武帝也猜到了太子刘据起兵的不得已,心里很懊悔。这时郎官田千秋又上书为太子申冤,汉武帝趁机诛杀了诬陷太子的人,还建了思子宫寄托对儿子的哀思。而此时的刘屈氂和李广利却盘算着怎么能让刘髆当上太子,又有人查出刘屈氂的妻子让巫师诅咒汉武帝。于是汉武帝杀了刘屈氂全家,李广利闻讯投降了匈奴,被诛全族。
巫蛊之祸使汉武帝失去了一位有能力又善良仁厚的继承人,至使他晚年没有合适儿子可立,无奈立了年仅六岁的幼子弗陵为太子,为西汉的江山增加了许多危险因素。但所幸后来刘据的孙子刘询继位,创造了“孝宣中兴”的盛世!
汉朝大侠朱安世是如何引发“巫蛊之祸”的
汉朝的大侠并不等于金庸笔下的侠客,也算上水泊梁山的好汉,而是目无法纪的莽夫。
朱安世何许人也?鸡鸣狗盗之雄耳!此人功夫了得、身轻如燕,翻墙入院如履平地。为了显摆他的一身本领,经常偷偷潜入皇宫大内,而且宫内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被他尽收眼底。
一日,汉武帝小憩之后,站在建章宫殿四处眺望,远远看见一人手持宝剑,大摇大摆地走入中龙华门。武帝大怒,急命侍卫擒拿此贼,没想到此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逃之夭夭。后来武帝命人继续搜查十多天,还把长安城翻了个底朝天,结果一无所获,仿佛人间蒸发。此人便是号称“阳陵大侠”的朱安世。
由于抓不到朱安世,武帝甚是恼火,一肚子怒气没处发泄,正好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撞上了武帝的枪口。如按辈分算,公孙敬声应该喊武帝为姨夫,因为他的母亲就是卫子夫的姐姐。正是由于沾了皇亲国戚的光,也仗着父亲的权势,公孙敬声飞扬跋扈、目无法度,后来不但与表妹阳石公主私通,还贪污挪用军费。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于是公孙敬声遭人检举,武帝下令,将其锒铛入狱。至于被谁检举,从后来巫蛊之乱的整个过程来看,应该是酷吏江充所为,而幕后的操纵者就是二师将军李广利和宰相刘屈氂。因为自从卫青死后,太子刘据就失去了靠山,而李广利想趁机为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刘髆争取太子之位。江充则暗中为钩弋夫人服务,因为钩弋夫人也想为自己的儿子刘弗陵争夺太子之位。于是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之下,卫家势力就成了众矢之的。
为了替儿子赎罪,公孙贺主动请缨抓捕朱安世,武帝准许。公孙贺本不是什么大才,虽然也出征过匈奴,只不过是滥竽充数。可能是由于救子心切而激发了他的潜能,没过多久就将朱安世抓获。
朱安世下狱后,为了报复公孙贺,随后向武帝上书,不但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之事抖了出来,还告发公孙敬声对武帝行巫蛊之术。武帝下令彻查,结果真的在朱安世指明的地点挖出了诅咒武帝的木偶。最终公孙贺父子在狱中被拷打致死,武帝又诛其全家,而参与巫蛊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及卫青长子卫伉都被处死。于是酷吏江允觉得有机可乘,奏请武帝扩大清查范围,经武帝允许后,江允将太子刘据列为重点目标而大做文章。于是西汉历史上充满血雨腥风的巫蛊之乱由此展开。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巫蛊之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宫廷争斗总出现呢
在巫蛊之祸的上半场,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都自杀之后,参与进军长安和抓捕太子刘据的人都获得了封赏,有五个人被封了侯爵,但在汉武帝去世之前,他们全都死了。公元前90年三月,就在刘据自杀7个月之后,汉武帝发动了最后一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攻势,这次出征的有三个将军,分别是李广利、商丘成和马通,其中商丘成和马通因为参与进攻太子而被封了侯。就在他们出征的时候,有一个叫郭穰的宦官向汉武帝举报,说丞相刘屈鼇夫妻俩经常用巫术诅咒皇帝,而且他们还和李广利一起举行祭祀,想让昌邑王刘成为皇帝。
一、参与巫蛊之祸的人几乎都死了
最后,司法部门追查的结果是不仅郭穰的举报确有其事,而且就在三月份李广利出发的时候,李广利还在渭河桥上对刘屈鼇说过,希望刘屈鼇尽快请求汉武帝立昌邑王刘为太子,李广利就是刘餺的亲舅舅,刘屈鼇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然后在这一年的六月,刘屈嫠两口子就被处死了,李广利留在长安的家人也受到牵连,被关进了监狱。后来李广利投降了匈奴,他的家人也被族诛。
从这一年开始,巫蛊之祸上半场被封侯的五个人,因为各种原因或者被处死或者自杀,到汉武帝去世之前都死光了,包括昌邑王刘髆和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也死了。而且陪同江充搜查太子宫的宦官苏文在处死刘屈鼇的同一年,也被烧死在渭河桥,已经死了的江充也被夷三族。
二、关于巫蛊之祸的起因,最有可能的两种说法
从这些人的结局出发,从古至今,巫蛊之祸被开发出了无数个版本的阴谋论,其中有两个说法影响最大,第一种说法是“巫蛊之祸是汉武帝的计划”。汉武帝为了保证自己喜欢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所以就利用巫蛊事件,把太子和卫氏家族以及昌邑王刘髆全部赶尽杀绝。
汉武帝活到成年的儿子有六个,分别是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最小的是刘弗陵。到巫蛊之祸发生的公元前91年,齐王刘闳已经死了,刘博在今天的山东菏泽做昌邑王,刘旦在今天的北京做燕王,刘胥在今天的扬州做广陵王。到巫蛊之祸爆发,在汉武帝身边的除了已经37岁而且做了30年太子的刘据,就只有3岁的刘弗陵。
刘据是汉武帝29岁的时候才有的第一个儿子,七岁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就让他学习《公羊传》和《谷梁传》,成年之后,汉武帝让他自由地培养自己的势力,外出巡幸时,也都让刘据监国处理政务。后来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开始宠幸其他人,也陆续有了更多的儿子。《资治通鉴》里说,汉武帝觉得刘据个性比较软弱,不像自己,所以两人关系不太好,不过翻遍《汉书》,也找不到他们父子关系产生裂痕的记录,一直到巫蛊之祸爆发,刘据仍然有监国的权利。
对于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刘髆,不管是《汉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找不到汉武帝对他的态度,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汉书》明确记录他们兄弟俩因为犯法不受汉武帝的喜欢,最小的刘弗陵据说是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所生,到巫蛊之祸爆发的时候才3岁。后来太子刘据、昌邑王刘髆先后死去,汉武帝才经常对别入说“刘弗陵像自己”。
关于巫蛊之祸真相的第二种说法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汉武帝为了给太子刘据解除外戚的威胁,就利用巫蛊事件打压卫氏家族,昌邑王集团就趁机先利用江充攻击太子刘据,逼迫刘据发动政变,然后利用国家的力量除掉太子集团,钩弋夫人再通过宦官势力,引导汉武帝除掉昌邑王集团,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刘弗陵成为太子。事后汉武帝察觉了整个阴谋,所以相关人等都被处死。
巫蛊之祸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阴谋论,其实还有很多疑点,但不管是《汉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是说江充诋毁太子,并没有说是江充在太子宫埋了人偶。太子刘据死了以后,丞相田千秋亲自主持了对巫蛊的发掘工作,在兰台也挖出了人偶,兰台是朝廷存放档案和图书的地方。有一种说法是太史公司马迁就是因此被杀的。那太子宫的人偶到底是谁埋的?是江充?是太子?还是第三方势力?巫蛊之祸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些疑问到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完全说清楚了。对于这些历史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其实汉代巫蛊之祸也好,唐代玄武门之变也罢,这些纷繁复杂的政治事件,他们的矛盾起源反而是相对简单的,这就是政治的宫廷化。从一万年前算起,人类的发展历史总的来说是族群的数量越来越少,单个族群的规模越来越大,从部落到民族,再从民族到国家,人的力量越来越集中,为了对庞大的群体进行管理,人类创造了各种规则和制度。为了维护规则和制度,又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和机构,那谁又来协调这些组织和机构呢?为此,人类又创造了一个超越一切组织和机构的最高仲裁者,这就是皇帝。
结束语
皇帝是人们为了国家专门设置的一个系统,人们通过这个系统来组织和调节一个国家的运作,并通过这个系统进行利益的分配。因此各种各样的势力、各种各样的人都想通过对皇帝施加影响,来间接地获取对国家的控制,获取各种各样的权利和利益,而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在皇帝的身边寻找利益代言人。如果这个代言人将来也能成为皇帝,那就更好了。在皇权体制下,最高权力的更替只能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间进行,所谓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一般都会表现为皇室成员之间的个人矛盾,当这样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当皇室成员的个人野心和背后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充分叠加,一幕幕萧墙祸起的宫闱惨变,就要开始上演了。父子相残也好,兄弟相杀也罢,他们首先是各自集团的带头大哥,然后才是别人的父亲、儿子或者兄弟。所以在我们翻阅历史的时候,无论什么朝代,总能看到宫廷里的各种算计和尔虞我诈。其实宫廷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场所,本来就是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交换和妥协的地方,尔虞我诈只是它的正常表现。
肉弭阋墙之祸什么意思
阋墙 ,指兄弟之间不和,又常比喻内部矛盾,有不和;内讧。
肉弭阋墙之祸就是自相残杀渔翁得利。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意思: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牵连了多少人
巫蛊事件早在汉武帝即位初期就曾经发生过。我们知道,卫子夫先前只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婢女,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被招进宫中,给汉武帝生下了三女一男。这对不能生育的陈皇后阿娇来说是个莫大的威协,她便指使女巫将木偶人埋入地下,来“咒死“卫子夫。汉武帝查实此事后,处死了女巫首犯,相连诛杀三百余人,废了陈皇后。
大规模的巫蛊之祸发生在汉武帝晚年。它最初是由时任丞相的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的案件引发的。
公孙贺之妻君孺是卫子夫的姐姐。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仗着这种关系,骄奢不法,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发后被汉武帝下了监狱。此时汉武帝正在追捕逃犯朱安世。公孙贺为了给儿子赎罪,将朱安世迅速促拿归案。但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武帝,说公孙敬声和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卫皇后所生)私通,还揭发了公孙贺父子在皇帝的驰道上埋木偶人及诅咒武帝的阴谋活动。结果公孙贺一家全部被诛,被处死罪的还有卫皇后的女儿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以及阳石公主。至于被牵连的宫女,处死的更达百人之多。
另外,赵国邯郸有个叫江充的人,其妹嫁给了赵太子,他也因此受到赵王的赏识。可是不久,赵太子怀疑江充将自己与父亲侧室私通之事告诉了赵王,便想除掉江充,江充闻讯逃到长安,向朝廷告发了赵太子的罪恶,汉武帝便抓捕了赵太子,他虽幸免一死,但丢掉了太子之位。江充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被任命为水衡都尉,负责管理上林苑。
有一天,汉武帝恍惚看见有一个带剑的男子闯入了建章宫,就下令严搜,结果长安闭城搜了11天,也没抓到刺客,却搜出了许多用作“巫蛊“的木头人。江充便打着皇帝的旗号,找来胡巫,到处挖开地面,寻找埋在土里的木偶人。抓捕的人经严刑逼供,便胡乱招供,就这样,江充以莫须有的巫蛊之罪先后杀了无数的无幸百姓。
后来,江充带人搜查了卫太子刘据的东宫,而且也挖出了桐木人!
卫太子见在自己宫内挖出了木头人,非常害怕,一时无计可施,便不得不铤而走险。卫太子便以汉武帝使者的身伤传诏逮捕了江充等人,并亲手斩杀了江充。在卫皇后的帮助下,用马车装运了武器库的兵器,调集长乐宫的卫土,又向留守长安的丞相刘屈犛发兵攻击。
两军在长乐宫西阙下相遇,激战五日,双方死亡数千人。此后,丞相兵力得到补充,太子兵败,逃出长安后上吊自杀,随同太子的皇孙两人也同时遇害。
接着,汉武帝下令收回卫皇后印绶,卫皇后被迫自杀;另外,太子正妃、大子之子、以及太子之女皇女孙及其丈夫,均一并致死。只有太子的一个刚生下来数月的孙子,下于狱中,没被杀害,他就是日后的汉宣帝。
另外,随太子起兵的官员,都以造反罪全族抄斩,而跟太子造反的一般士卒,则被充军敦煌。
自从汉武帝开巫蛊之祸先河后,后世因巫蛊而罹罪者,不胜枚举。可见,巫蛊之祸流毒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