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觉得努力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 从哲学讲:过程和结果是矛盾的吗你怎么看
- 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 过程与结果有什么区别吗
- “过程”跟“结果”之间必须选一样,你认为哪个重要呢
- 如果许敏三审的结果还是维持原判,是不是就到此结束了
- 辛亥革命后,如果清政府不投降,结果会怎么样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卫小娘受到种种苛待为什么都不反抗如果反抗了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 如果中国队和越南队再踢一场会是什么结果
- 美国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是霸权主义意识还是美式思维的自然结果
你觉得努力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你觉得努力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多么平凡而不能再平凡的题问,”努力的结果”那当然是收获了!无论什么样的收获都应在努力和奋斗中产生。
例如1:人生:人之降生无时不在努力,儿时的无心哭闹挣扎为的是吸乳充饥、增岁后的各种努力是为得到破音、行走、进入童年时光学习的努力、成龄而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努力、情感努力及成家立业后的努力等等、等等!那点不是为了在收获而拥有下光彩的活着!
例如2:负面人生:他们的努力也会带来收获、轻的名誉受损背负千指万责的收获,重的会受到在法律制度约束下的收获!所以说人生努力后的结果无论正与负所授予你的都是收获,反之:不努力的人生是淡漠而无人形的人生,其生.存世.如同行尸走肉,他的收获只有生命。(原创答案)。
从哲学讲:过程和结果是矛盾的吗你怎么看
我不懂哲学,举个例子吧!饿了吃饭一口一口的吃饱了。吃是过程,饱是结果,这矛盾吗?
“过程”是事物发展的经过程序!
“结果”是事物发展达到的最后
“状态”不矛盾吧!
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总的来说,过程更重要一些,因为过程是实践的过程。实践才能出真知。
一,在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结果和过程是同等重要的。目标即结果,而过程是为目标服务的。目标没有达到,那过程岂不都白费工夫了?同样,过程如果出现差错,致使目标无法实现,也是功亏一篑的;
二,如果目标确定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过高或过低了,这时候此前所定的目标就不重要了,而要重视新的目标了;
三,如果目标确定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所有的过程都不会达到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就是脱离实际的,是应该完全抛弃的。
过程与结果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结果是目的,过程是手段。结果是业绩,过程是奋斗。结果是目标,过程是途径。结果是经验,过程是探索。结果是过河,过程是游泳。结果是腹饱,过程是吃饭。结果是结婚,过程是恋爱。
这些就是过程与结果的区别,你可以明白了吧!
“过程”跟“结果”之间必须选一样,你认为哪个重要呢
感谢邀请:
过程比较重要,其实过来同结果是相互的:
因事而异,不是每一件事都那么绝对的!与其说哪个更重要,你不觉得两者都很重要吗?就像说的过程重要,只有过程没结果,那到头来一事无成,结果重要,但是通常我们为结果付报酬,为过程努力,不管是什么,两都俱全才最好。
过程重要,因为从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经过过程才有结果。
如果许敏三审的结果还是维持原判,是不是就到此结束了
首先把病历原件拿出来该鉴定签定,一个医疗纠纷官司,居然死死的捂着本是认定责任的病历,医院和医护清不清白把人家提出的问题解释清楚不就可以了,一次次捂着只能告诉许敏和我们老百姓病历就是有问题。试问一下哪场医疗官司会抛开病历,如果医院没问题,就是法官说不需要鉴定,医院也不能答应呀,这是声誉问题。
辛亥革命后,如果清政府不投降,结果会怎么样
清帝不退位,可能会被团灭,就像当年蒙元团灭女真人一样。而北洋系也会分裂,内战必然是少不了的。
清朝其实并不是被革命党推翻的,辛亥革命的真正幕后推手是立宪派。因为在当时,不管是革命党还是保皇党,他们的实力都很弱小。不足以推翻清政府或维持清政府。
当时真正支撑清朝,扛着清朝苟活了几十年的人,是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同意继续守旧的改革派,也就是以袁世凯和张之洞所代表的立宪派汉人精英官僚集团。
清朝之所以能死而不僵,就是这帮立宪派人士在幕后苦苦支持。而清朝最后的灭亡,就是因为清廷得罪了汉人精英官僚。失去了广泛的统治基础。
那么,清政府是得罪汉人精英官僚的呢?这个还要从头说起。
太平天国之前,汉人都是奴才,没有颠覆清政府的实力,就连叫板的实力都没有。然而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后,汉人突然就有这个叫板的实力了。因为统治天下的三样法宝:军队、财源和舆论控制,有两样都落到了汉人的手上。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全部歇菜,全国能打的军队全部都是地方团练武装。这就意味着,清政府的枪杆子被汉人掌控了。
起先,清政府中央还想努把力,再把兵权夺回来。但是从太平天国到八国联军,清政府努力了四十年,兵权不仅没夺回来,反倒还彻底丧失了对军队的掌控。
没办法,全国旗人就那么几十万人,清政府单纯靠旗人就想组建一支近代化劲旅,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枪把子丢失的背后,就是清政府对财源失去掌控。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的财源分别交给了地方势力和英国人,清中央政府只是一个甩手掌柜。
接连丢枪杆子和钱袋子,换做别的王朝,必然是死翘翘。不过慈禧有点本事,她依靠当时唯一还掌控在中央手中的舆论,搞“以满制汉、互相制衡”的套路,笼络汉人精英官员为她卖命,硬是又给清政府续了将近四十年的命。(舆论就是科举制度)
然而,在庚子国难的前后,由于慈禧的举措失当,直接把制衡策略玩砸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东南十省督抚搞互保运动,根本不听慈禧的调度。
八国联军事件平息后,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为了拉拢地方实力派,慈禧只能搞新政,也就是当年戊戌变法的那一套。由于是新政,所以在中国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止。结果这一废止,清政府中央原本还能掌控的舆论控制也丢了。
不过舆论丢了就丢了,这没所谓。科举那种老套的笼络人心之法本来就已经过时,不可能支持清政府长久存活下去。清政府能否存活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贯彻新政,继续给汉人精英官僚放权。
也就是说,只要清政府能认真落实它宣称的立宪政策,不得罪汉人精英官员,它必定还能继续苟活下去。
然而慈禧死后,上台执政的载沣那帮人,都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货。他们以为夺回军队和财源就能继续维护专制统治,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汉人官僚集团的底线。结果彻底触怒了汉人官僚集团。
载沣先是逼袁世凯交兵权,袁世凯交了,载沣志得意满,以为自己操控了北洋军,手里就有了枪杆子。岂不料北洋军对清政府早已经是心怀鬼胎。
紧接着,载沣又搞皇族内阁,十三名阁员当中有九人都是满人,这让对新政改革抱有很大期望的汉人官员大失所望。
在当时,心存颠覆清政府统治想法的官员不在少数。大家之所以都不敢动,是因为缺一个领头造反的人。后来武昌新军一闹,南方的汉人官员就全起誓了。
面对这种汉人官员全造反的情况,清政府当时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赶紧立宪,尽可能的挽回人心;二是派兵镇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载沣那帮人选择了武力镇压,彻底葬送了清王朝。
当时清政府的三大战力(北洋新军,各省的新军,各省的巡防营),新军大部分都支持革命党,北洋新军虽不支持国民党,但也不愿意为清政府卖命,屡屡临阵要挟清中央政府。巡防营比较特殊,南方的巡防营普遍支持革命,即便不支持革命,也不愿意给清政府卖命。比如湖北巡防营就阵前倒戈加入了武昌起义军;广西巡防营长官陆荣廷赶跑广西巡抚沈秉坤,宣布广西独立。
北方的巡防营普遍都在观望,他们虽然都不造反,但也不给清政府卖命。比如奉天巡防营长官张作霖,清政府让他出兵,他就故意找借口不出兵。最后看袁世凯势大,就甩了清廷,加入了北洋系。
这等于说,辛亥革命时,清政府的三大战力全部都在反对清政府。即便不反,也不愿意给清政府卖命。
后来洋人表态了。表示支持袁世凯,不再支持清政府。袁世凯见此情形,就在是1912年1月26日,暗中授意段祺瑞,让他联合北洋军40多位主要统兵将领,联名致电清廷,宣布拥护共和、“劝说”清帝尽早退位,并“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注意啊,此时的段祺瑞,是清政府派往南方的湖北、江苏等地,镇压武昌起义民军的清朝北洋军前敌统帅。就连他这个前敌总指挥这个节骨眼上联名属下发电报,劝皇上赶紧退位,这意思太明确了:先客客气气的跪地磕个头,再起身冷冷的威胁,我既然能镇压革命党,也可以调转枪口逼你就范,你小丫的别不识时务!
并且在这份联名通电中,还有两个人也署名表态了,一个是武卫左军统帅姜桂题,一个是江南巡防营长官张勋。他们都是保皇派将领,可此情此景,他们也开始支持袁世凯逼宫了。
试想一下,新军反清,北洋新军逼宫,巡防营和毅军也参与逼宫。此情此情,载沣和他的皇族内阁还有什么信心让溥仪这个小娃娃继续赖在皇位上坐着不走呢?
如若不退位,北洋新军造反是必然的。因为就在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第一次联名通电拥护共和,逼清帝退位后仅一周,他又联名通电,给清中央政府发去了第二份逼宫电文。
瑞等不忍宇内有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鉴之。段祺瑞的这话说的很直白了:你们要是再不识相,我们就带兵进京,把皇帝、太后、诸王公大臣全部抓起来!
事态发展到这里,形势再明了不过了。清室若是识相,北洋系给予优厚待遇。清室若是不识相,北洋系就要大开杀戒。所以清室那帮人若是还赖着不退位,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北洋系团灭。
不过,由于北洋系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冯国璋、张勋这些人都有保皇思想。因此如果北洋系敢杀清室,想必北洋系内部也必然有一场内战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卫小娘受到种种苛待为什么都不反抗如果反抗了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前阵子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中,明兰的母亲卫小娘在入门之后就一直不受宠,那些下人也是拜高踩低,欺软怕硬,以至于在她怀二胎的时候,下人就敢欺负她们这一房,拿灶上烧的碳糊弄她们,让她们取暖不成,还搞得整间屋子都是呛鼻的烟,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赶紧从屋子里面跑出来。
丫鬟小蝶生气的要去理论,想要拿到该有的份例,却被她拦下来,想要当掉的自己唯一的嫁妆,换一些银两。明兰为了让母亲可以得到父亲的重视,所以在投壶比赛中毛遂自荐,她的精彩表现让父亲盛纮对她刮目相看。聪明的明兰邀请父亲到屋里坐,让盛纮知道她们被下人苛待的事实,他气冲冲的找原配妻子王若弗理论,指责她没有大娘子的样子,苛待妾室。
可是大娘子显然不知道此事,便暗示是现在拿钥匙当家做主的林小娘所为,然而,看似柔弱的林小娘不仅不承认,还装可怜,表示从来没有克扣卫氏的例份。她诬陷一定是小蝶将例份私藏,将她赶出了盛家。卫小娘没有了照顾她的人,在分娩的时候,大夫被林小娘拦下,导致她难产致死,一尸两命。或许很多人会问,卫小娘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都不反抗,如果她反抗了,结果是不是就会不一样。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她出生不好,也不受宠,与她作对的是深受盛纮宠爱的林小娘
她在怀孕期间,却没有被好好对待,份例被克扣,她选择忍气吞声,可见她有多么的不受宠。盛纮的几个妻妾,王若弗虽然不受宠,但是她有显赫的娘家,所以,盛纮再怎么不喜欢她,也一直对她恭恭敬敬的。林噙霜虽然没有显赫的身世,却深受盛纮的喜爱,一向爱面子的盛纮,为了宠爱这个外表看似柔弱的妾室,宁愿被大家说他宠妾灭妻。
唯独只有她,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不受盛纮的宠爱。她之所以会进盛府,是因为家境不好,有人生病需要药钱,她是被卖进盛府的。把她买进盛府的正是大娘子,她这么做,是为了分林小娘的宠爱,这么多年,丈夫宠妾灭妻,致使她成为了整个扬州城的笑话。
卫小娘就像一枚棋子,被安排在盛纮身边,盛纮对她自然就没有什么情分可言。她进府,自然会把林小娘的宠爱分薄,所以她对卫小娘心生不满,一直都对卫小娘的存在耿耿于怀,暗地里跟卫小娘作对。每次事情败露,她都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惹得盛纮都舍不得发落。
第二,盛纮是个息事宁人的性格,不会为她做主
卫小娘在小蝶被诬陷的时候,她一开始也是据理力争,她是了解小蝶的性格,深知她不会做这种事情。然而,林小娘看似柔弱,却不是省油的灯,她早就已经布好局,安排的一个认证提供假证词,让小蝶她们无从辩解。
双方各执一词,卫小娘为了还小蝶一个清白,决定报官,盛纮一听到报官,立刻否定这个建议。他说自己就是当官的,其实他是担心这件事传出去,让人看他的笑话。所以,他虽然心里已经明白事情的真相,却想着息事宁人。她教训卫小娘,觉得这些麻烦事都是她整出来的,还命人打死小蝶。
卫小娘知道盛纮是不会报官还小蝶清白,她知道小蝶是被冤枉的,明白小蝶是因为她受牵连的,所以,她首先要保住小蝶的性命。她求盛纮放过小蝶,盛纮开始并没有改变主意。直到她说道这么做会冲撞了盛老太太和大姑娘,让疼爱女儿的大娘子开始为她说话,这才让小蝶免于一死。
小蝶走后,林小娘故意让卫小娘多吃,致使胎儿太大不好生产,卫小娘分娩时,林小娘让人将接生婆带走,还断了她房里的水,导致卫小娘难产而死,一尸两命。盛纮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了息事宁人,选择对事情的真相视而不见。
所以说,卫小娘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并不是不反抗,她知道反抗不仅毫无益处,还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可以一直默默无闻,就不会有人关注到她,这样就不会有人来加害她和她身边的人,她虽然没有能力保护身边的人,但是,她希望身边的人不会因为她而受到牵连。
如果中国队和越南队再踢一场会是什么结果
输的可能性还是会很大!首先,男足队员心里都憋着一口气,赢球欲望会很强,不过正所谓心浮必气躁,气躁动作必走板,这就先输了一成;其二,越南队为了证明上次赢球不是偶然,定会玩了命地跟你玩命,这样国足又输了一成;再者,短短一个月之内,这期间又赶上中国的春节,男足队员蔫吃傻睡疏于锻炼,小肚腩只会增不会减,臃肿的体态躲球是灵巧了,可跑起来就笨拙了。所以,综合分析,本来就不高的胜率,如果这个时候再踢一场,赢球的可能性不大,但受辱的可能性却更大了。您说呢?
美国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是霸权主义意识还是美式思维的自然结果
自然是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维。
美国人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屠杀殖民地人民的野蛮文化。
得益于每次战争,美国本土都远离战场,各国沦陷于战争互相伤害的时候,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资本,人才纷纷到美国避难,这样便成就了美国的发展和强大。
苏联解体后,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从此独霸全球。
几十年来,美国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抱着发霉的冷战思维、零和思维,为了利益拉帮结伙人为制造分裂、对抗和冲突。
下面按照时间线,列举美国的自私自利的霸权主义行为。
(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赚得盆满钵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次战争的战场主要在欧洲,分为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
以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约战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阵营。
当德国向法国狂射400万发炮弹,扬言让凡尔登成为“碾碎法军的绞肉机”时,美国人在干什么?
远在大西洋的美国人,在佛罗里达温暖的海滩上晒着太阳。
当德国战舰横冲直撞地闯入日德兰海域,把英国无敌舰队击沉时,美国人在干什么?
远离战场的美国西部牛仔们,正在草原驰骋,唱着“套马杆的汉子”,享受人间美好。
当英国在索姆河向德军发起冲锋,依靠6万士兵的生命才推进了3英里时,美国人在干什么?
在乔治亚州广袤的平原上,美国农场主正开着拖拉机,庆祝棉花的丰收。
直到同盟国和协约国斗得两败俱伤,各玩过火看热闹的美国人才选择端着酒杯入场。
这时候进场就可以充当压倒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救世主降临。
这就是美国,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国家。
巴黎和会
一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
最后时刻摘桃子的美国妄图和拼尽家底的英法一起瓜分世界,收到的只有来自英法的白眼。
要知道,从1894年开始,美国的工业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在这些帝国主义强国中,如同你学生时代那种逢人就说自己从来不看书,每次考试考第一的同学,看着第二第三考砸了,还要说我也不看书,跟着我一起玩,真是又贼又贱。
当然,在巴黎和会上,同为战胜国的中国,更是体会到了什么是“弱国无外交”,随即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美国被英法拒绝后,非常不爽,走上了孤立主义。
一群学渣,以后各混各的。
走的时候嘴里还骂骂咧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们走着瞧。
结果,不到三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
德国闪击波兰后,英法只宣不战,得到好处的苏联则构建了“东方战线”。
知道德国实力硬刚不了整个世界的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立刻向英法发出了和平倡议。
但英法不知道是装上了还是怎么的,不予理会。
面对英法的装蒜行为,希特勒勃然大怒。
那就打,老子本来只想要东欧,现在全都要。
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和挪威。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此时希特勒的对手,只剩下据守英伦三岛的大英帝国了。
三个月,横扫欧洲。
希特勒说,都是你们逼我的,好好和你们说话不停,非要装。
那么欧洲各国打得天翻地覆、千疮百孔之际,美国人在干什么?
美国人依旧是无动于衷,保持中立。
参战那是不可能滴,做生意可以。
于是我们看到,美国先是借钱给英法打仗,接着往双方阵营倒腾军火物资,童叟无欺,价格公道,有钱就能买。
接着搞出一个《租借法案》,免费或有偿地向英法及苏联等同盟国提供粮食和军事物资。
讲道理,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熬过1942年冬天的可能性非常小。
欧洲各国为了规避风险,通通把黄金搬去了美联储银行,一瞬间美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黄金。
1941年时,英法联军已经奄奄一息,面对德军的钢铁洪流处于绝对下风。
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磨破了嘴皮子,写了无数封饱含深情和热泪的信,请求美国人下场,但美国人仍旧不为所动。
打嘛,当初瓜分世界你们分得爽,现在想起我来了,拜拜了您嘞。
就在英法欲哭无泪之际,日本人感受到了丘吉尔的诚意,真是被老丘的真诚感动到了,决定帮他一把。
1941年12月7日,日本派出6艘航母,441架飞机,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日本投降珍珠港
这一炸,想必日本人肠子都悔青了。
不仅给奄奄一息的同盟国续了命,还把自己送上了世界之巅,全世界的目光都瞄向了这个亚洲岛国。
美国总统罗斯福顾不上做生意赚钱了,合上圣经,正式对日宣战。
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工业引擎全面开启,把水烧开,准备下饺子。
30万架飞机、10万辆坦克、1500艘军舰被运往各同盟国战场,外加两个核弹大礼包,彻底扭转战局。
美国人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
1944年7月,二战大局已定。
美国召集44个国家元首,在自家后院的小树林里攒了个局,号称要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奔小康。
这次会议上,美国人饱含深情地说:
“咱们以后的国际贸易,要不都用美元来结算吧,看我们金库的黄金都放不下了,如果你们想要,可以用35美元换1盎司黄金。”
在座的各位都不是傻子,瞬间沉默。
英国更是不服,以前这个世界都是老子说了算,你这是想拉山头当土皇帝?
但是想到伦敦被炸得那副惨样,便觉得没什么底气硬刚,以后重建还得靠这货啊。
于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业务,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1949年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布雷顿森林会议
一枝独秀的美国更是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
援建确实是援建,但控制才是美国人的真实意图。
“马歇尔计划”让“黄金=美元=美金”的概念传播了出去,加深了欧洲对美元的依赖,欧洲各国大量进口美国货。
这波操作,又让美国人发了大财。
但美国低估了欧洲生产力的增速,只能让印钞机马力全开,不断印钞来稳定市场。
加上朝鲜和越南战争,让美国军费剧增,黄金储备不断外流。
欧洲那些国家就很担心35美元还能不能兑换1盎司黄金,在熬过最艰难的那段时期后,小心思来了。
咱们欧洲大部分商品都可以自给自足了,还拿着美元买美国货干嘛。
于是,欧洲开始抵制美元,发行自己的货币。
法国人最先反击,时任总统戴高乐用23亿美元换了2000吨黄金。
进一步压缩美国的黄金储备。
这还嫌不过瘾,他又召开新闻发布会说:
“美国金库里金子快没了,大家快去兑换,先到先得,晚到木得!”
这一嗓子犹如惊雷,让全世界为之一颤。
疯狂的挤兑潮如期而至,大家高喊:不要美金,要黄金!
美国总统尼克松急了,耍赖说:
“我宣布,美元不能兑换黄金了!”
尼克松
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
但美国不允许自己失去已有的国际地位,不能让美元丢掉世界货币的作用。
因此,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国人又换了一招。
一枝独秀的美国更是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
(二)拱火中东,薅全球羊毛,靠石油让美国经济再次腾飞
在中东有一个传说,只要你的运气不是特别差,随便在广袤的沙漠里铲一铲子,就会有黑色的液体往外冒。
当懵懂的本地人还在求神拜佛时,西方资本家乘沙尘而来,他们告诉当地人,这些东西你们拿着没用,还破坏环境,我们来帮你们处理。
真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还是得多读书啊。
很快,中东的石油开采就被欧美西方人垄断了,进而衍变出石油“七姐妹”:
皇家壳牌、英国石油、新泽西标准、加州标准、莫比尔、德士古、海湾石油……
在这“七姐妹”中,美国人独占五席,垄断了中东60%的石油开采权。
商人逐利,资本嗜血。
原本中东各国被西方国家忽悠着喝口汤就可以满足,但嗜血的资本家贪得无厌。
他们想尽办法打压是有采购价,汤都不想给当地人喝,只想给口汤渣子吃。
这让中东各国无法忍受,欺人太甚,干他丫的。
第一个揭竿而起的是伊拉克,它发了条朋友圈说:
“石油是中东人民的资产,应属于当地国家,外国人不能干涉。”
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纷纷点赞转发。
他们拉了个微信群,名为“中东石油维权大本营”,大家在群里踊跃发言,决定团结一致,共御外敌,赶走资本家。
宁可拿石油浇地,也不让西方人拿走。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几个中东产油国决定组队,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他们对外发布联合声明:
“我们的石油,价格我们自己定。”
这样一来,中东国家迈出了“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第一步。
随着欧佩克成员国越来越多,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严重受损。
美国人眉头一皱,眼睛一转,计上心头。
绝不能让中东各国大团结,必须搞点事。
于是,美国小弟以色列强势登场。
美国凭借这步阴招,硬是在逐渐形成一块铁板的阿拉伯世界楔入一颗钉子。
于是,这片土地开始天天干仗,几十年来战火不断。
美国一个小弟搅和的整个中东鸡犬不宁,可气的是无论单挑还是群殴,中东各国还拿他没办法。
背靠大树,就是硬。
中东各国一看打架打不过,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阴招谁不会呢。
为了报复美国,阿拉伯国家宣布上涨石油价格,同时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油价的暴涨对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美国产生了极大冲击,瞬间要了美国人的老命。
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GDP下降4.7%。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的盟友见势不妙也当起了墙头草。
处于经济重建关键时期的西欧和日本很快向欧佩克屈服,纷纷和美国撇清关系,他们大喊:“阴招都是美国向你们使的,和我们无关,给条生路吧。”
日本很狂很跳,美国心想西欧不好收拾,你还不好搞,暗地里把日本写进小本本,磨刀霍霍,日后算账。
这场石油危机后,巨额的财富如滚滚江水涌入中东。
一夜之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群名正式改为“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仅1974年,欧佩克的石油收入就达到1100亿美元,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财富转移。
这次石油危机大大出乎了美国、西欧和日本的预料,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
美国既憋屈又恼火,下定决心必须解决油患问题。
于是美国把沙特拉到身边,带着沙特王室参观了一遍自己的军火库,边看边说:
“看我的航母大不大,核弹长不长,飞机帅不帅,再看看我这把大砍刀是不是又大又长。”
沙特听得心惊胆战,对美国的目的也是心知肚明,于是陪着笑脸说:
“大哥,有啥事直说呗。”
美国磨着砍刀说:“要求不多,石油可以涨价,但一定要用美元结算。”
沙特出门前就知道美国是为了石油,想着已经薅了美国的一把虎毛,见好就收吧。
沙特在群里通知了大家,欧佩克各成员国也纷纷答应适时让步,逼急了美国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让步再次把美元扶上了霸主地位。
从此世界各国进口石油,只能先用商品换来大量美元,再拿去中东买石油。
中东产油国则通过卖石油,赚来大把美刀,除了疯狂炫富,还把钱拿来投资,而投资最好的渠道就是美国银行和美国股市,这样钱又回到了美国。
而美国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印钞机马力全开印钞就是了,然后去全世界采购商品,让全世界服务美国。
这就是石油美元环流,美国经济再次起飞。
从此开启了薅全球羊毛的时代。
(三)利用经济陷阱,让拉美国家失去十年机遇
美国薅羊毛的第一站,瞄准了隔壁拉美小弟。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几大洲的国家,除了非洲国家就数拉丁美洲国家最穷了。
为什么呢?
因为拉美国家遇人不淑,跟错了老大,掉进了美国老大部下的资本陷阱里,半条命都被忽悠没了,至今没有缓过劲来。
一个经济水平低下的落后国家,正常的发展路线应该是:
初期:出口农作物、矿石,或者快消品等廉价商品,以此来赚取大量外汇,再回头反哺国内工业,搞各种基础建设,比如:要想富,先修路。
中期:搞好基建,建立初级工业体系,出口钢铁、玻璃、等工业商品赚取大量外汇,再回头发展国内高新技术行业,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
后期:出口武器、芯片、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开始进行国外投资,发展金融和互联网产业。
上面三个步骤,基本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
但拉美国家不一样,因为有个好大哥,他们决定不走寻常路。
拉美国家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向老大美国借了很多外债来发展国内经济。
并投桃报李,开放了国内市场,允许大哥家的资本和商品自由进出。
等美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到拉美国家市场,刚有点起色的拉美本土企业,被一拳打回解放前。
团灭。
当然,跟随美国商品进来的,还有资本。
商人逐利,资本嗜血。
美国的资本不愿意把钱投到拉美国家的基础建设中,因为没搞头,来钱太慢。
于是他们把钱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把拉美国家的金融泡沫吹得大大的。
眼看股市和房价飙升,当地人瞬间眼红,搞什么实业,统统进来当韭菜,兄弟们冲啊,把钱扔进股市,坐等回家数钱。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拉美人民做梦都在数钱。
直到1979年,美联储宣布加息。
大量资金从拉美地区流向美国银行,只剩下被薅的没毛的羊,在高位当了接盘侠。
美国此举背后的经济逻辑是:
美联储宣布加息,在美国银行存钱或借钱的利息就会上升。
这样一来,从美国银行借钱的人或国家只能马上还钱,因为拖得越久利息越高,最后底裤都赔没了。
而没有借钱的人或国家,也会想尽办法搞些钱存进美国银行,吃高利息。
这一下彻底搞蒙了拉美国家,原本星光闪耀的“繁华经济”,在资本撤离后迅速灭灯,地产和股市的泡沫当初有多大,炸出的空白就有多大。
拉美人民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加上被遗忘的工业建设毫无进展,拉美国家失业率飙升,经济崩盘,哀嚎一片。
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人民还以为富贵在望,做梦都会数钱,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美国的资本给他们营造出来的幻觉。
梦醒即梦碎。
拉美各国面对国内破败的经济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只能想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最好的法子就是对外战争。
一旦赢了,不仅鼓舞人心,还能振奋国内经济的发展。
阿根廷站了出来,决定给拉美国家做个表率。
1981年,阿根廷在时任总统加尔铁里的带领下,取得了通货膨胀率600%,GDP下降11.5%的好成绩。
这个曾经的南美巴黎,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的经济已经濒临崩盘。
阿根廷人民天天咒骂这群武夫乱国,纷纷走上街头抗议。
加尔铁里非常着急,他需要阿根廷人民忘记600%的通胀率,他需要阿根廷人民振作起来,就像1978年阿根廷男足夺取世界杯冠军那样,举国欢庆。
于是阿根廷和英国的历史遗留问题——马岛主权问题,被炒作成了影响国运的话题。
为了维持执政的“正确性”和“延续性”,加尔铁里决定放手一搏。
他还特地跑去华盛顿拜访美国总统里根,试探性地问道:
“大哥,小弟要混不下去了,只能去打英国转移仇恨了,您觉得呢?”
里根沉默片刻: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俩闹矛盾,我不管。”
里根一句我不管,让加尔铁里误以为美国默许了自己打英国的想法。
加尔铁里
自以为得到了老大的支持,加尔铁里觉得自己一定能行。
大吼一声:
“二营长,把我的阿根廷炮拉出来,打!”
很快,1万阿根廷军人突袭马岛,把200名英国守军打得落花流水。
你没看错,马岛上的英国守军只有200人。
加尔铁里成了阿根廷的国家英雄,阿根廷全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就如同那年世界杯夺冠一样。
笑得像菊花绽开一样的加尔铁里赌得就是13000公里外的垂暮帝国,不会远赴重洋来阿根廷搞事。
然而,他赌输了。
英国首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不能忍。
加尔铁里需要战争转移仇恨,撒切尔夫人也需要。
她不仅要转移民众注意力,还要提高衰败大英帝国的声望。
于是英国全军出击。
这时候说不管的里根也变脸了,指责阿根廷占领马岛是可耻的侵略行为。
里根:跟谁俩呢?是吧大妹子。
撒切尔夫人:兄妹情深。
加尔铁里:小丑原来是我自己。
毫无悬念,英军胜。
这场战争的爆发,让留在拉美国家的欧美资本家彻底失去信心,那些在股市和房产泡沫破裂后,选择驻足观望的人全部撤资离开。
美国还不忘再撒把盐,美联储再次加息,拉美经济正式崩盘。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最先暴雷,第一个宣布还不起债。
紧接着,巴西、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等国纷纷宣布暴雷,都还不起债了。
1986年底,拉美各国的欠款达到1万亿美元。
此时欧美资本开始下场收割,那些破产的房地产、矿业、股票都被他们抄了。
此外,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借钱给拉美国家,美其名曰支援,实则趁火打劫。
IMF的条件是:拉美国家每年40%的财政收入要拿来还债,同时开放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并削减政府开支专心还债。
这是条件吗?
这明明是丧权辱国的战败条约啊。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
但事实上,拉美国家失去的可不止十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至今拉美经济仍然半死不活。
说起拉美这些国家的发展危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加息,但根本原因还是走错了路子,各国自身经济脆弱。
再直白点说,他们的老大,美国就不想让他们站起来,只是把拉美国家当成了一只待宰的羊,喂点草薅把毛,再喂点草,再薅把毛。
这可称之为新时期的“金融殖民”。
好了,拉美的韭菜差不多了。
薅完拉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盯上了日本。
(四)搞垮日本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成为了美国抗衡苏联的桥头堡。
日本正式成为美国的小弟。
既然是小弟,那也算是自己人。
从废墟中重建的日本,虽然满是屈辱地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但也从美国手里获得了大批军火订单。
依靠美国爸爸赏的饭,日本重工业迅速复苏。
1970年,日本的GDP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强势崛起的日本对美国的国内制造业产生重大冲击。
继摧毁拉美经济后,美国这次终于把矛头对准了日本。
战后重建的日本,憋着一口气发展经济。
凭借先进技术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向全世界分销。
赚取大量外汇后,反哺国内产业,一步步完成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速度只能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但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不满足于只生产廉价的商品,他们要赚大钱。
怎么赚大钱呢?
造车、造芯片、造电视、炼钢、搞机床。
特别是造车,差点搞死美国的汽车产业。
在美国往事第二篇文章里写到过,美国在中东产油国疯狂打压原油采购价,汤都不想给当地人喝。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中东产油国联合起来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他们对外发布联合声明:
“我们的石油,价格我们自己定。”
为了报复美国,他们开始疯狂拉高石油价格,同时对美国、日本和西欧实行石油禁运。
这一举措不仅让中东国家一夜之间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还引发了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油价的暴涨让依赖廉价石油的美国损失惨重。
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GDP下降4.7%。
1979年,又迎来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两次石油危机堪称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灭顶之灾。
然而,两次石油危机却给了日本汽车咸鱼翻身的机会。
到今天大家都经常念叨,想省油,买日产。
在当时恨恨地戳中了美国汽车的痛点。从此之后,日本汽车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横扫欧美,出口量一路飙升,挤压的欧美本地汽车品牌苦不堪言。
到1980年,日本汽车超越美国,销量成为世界第一。
在世界制造业份额中,日本占据了20%的半导体、30%的汽车和50%的机床市场。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日本人杀疯了。
在金融市场上,日本当时还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持有资金量占纽交所交易量的25%。
同样是1980年,美日商贸赤字达到500亿美元。
美国无数工业产区遭受无情打击,大批工人失业,很多企业无奈破产。
杀红眼的日本决定赶尽杀绝,完全没有想着给老大一点脸面和活路。
除了重工业领域外,日本还把手伸向了轻工业市场,电视、音响、冰箱等全军出击,疯狂抢占美国市场。
没有活路的美国人怒了,开始“反-日游行”,砸车、砸冰箱、砸电视,只要是日本品牌,通通砸掉。
日本:大哥,咋还玩不起?
美国:小弟,你有点飘啊。
因此,为了复活“强大的美国”,美国决定打击报复日本。
首先是提高关税,限制日本产品的出口。
然后对日本汽车和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反垄断调查,并禁止日本企业收购科技产业。
最后,逮捕日本企业高管,理由是涉嫌窃取IBM的技术。
朋友们,美国80年代用在日本身上这一套眼熟不眼熟?
是不是就像发生在昨日一样?
只能说,玩不过就耍赖,老无赖了。
说回日本,面对美国的一系列措施,日本对自己的地位认识得很清楚。
挨打要立正,挣扎都没有,因为没用。
日本相当配合的主动限制出口,自己降低关税,主动对美国开放市场。
但日本之前的势头太猛了,即便美国给它拉手刹,依旧止不住前进的步伐。
一时间,美国的无赖手段并没有扭转美日直接的贸易逆差。
美国意识到这些手段没啥用,于是更阴的招数来了。
美国拉着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在自家酒店攒了个局。
在饭桌上美国人说:“兄弟们,大哥最近日子太苦了,要不你们货币都升升值,给大哥家的产业留点活路。”
英法德虽然心有不甘,明面上也配合。
只有日本没啥发言权,因为他是美国的小弟,大哥们说啥就是啥。
1985年9月,美英法德日在纽约广场酒店签订了《广场协议》。
主要内容是:让英法德日的货币升值。
明面配合美国的英法德三国,只是给美国搭个台看它自己唱戏,所以三家的货币都没有升值,美国也无所谓。
倒是大哥们唱戏的日本才是美国真正要收拾的对象。
作为小弟,日本不能像英法德那样阳奉阴违,只能听老大的话让日元升值。
表面上,美国的目是让日本产品卖的更贵,失去出口优势,拯救美国产品。
而日本政府觉得,日元升值了也不会动摇日本经济,听你的,升!
但实际上,美国真正的意图就是像搞死拉美国家一样,给日本布下经济陷阱,狙击日本金融,彻底摧毁日本经济,曾经被日本吃下的好处都得吐出来。
可事实是,日元升值后并没有按照美国预想的剧本发展。
因为日本人太狠了,为了赚钱拼尽全力压缩成本,即便日元升值了,日本产品依然可以在出口中赚取利润。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风险意识也很高,不炒股,不炒房。
虽然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但是我不爱冒险,宁可不要高收益。
这样一来,即便日本放开金融和四川,美国华尔街的巨头也拿日本人无可奈何,人家不上套啊。
看着美国依然没有占到便宜,美国总统里根急得头发都白了。
于是继续逼迫日本减税,扩大内需。
让你日本人手里多点闲钱,多买点美国货。
日本照做了,还实行了一个新政策:减税1万亿日元,投入5万亿日元扩大内需。
日本,终于玩崩了。
本就手握巨资,无处可花的日本老板们,看着制造业利润越来越低,觉得没啥搞头了,那就把钱投入股市和楼市吧,反正钱闲着也是闲着。
拉美国家怎么死的,日本人难道看不见吗?
当年美国资本把钱投入拉美国家的房地产和股市,股价和房价飙升,当地人瞬间眼红,搞什么实业,通通进去当了韭菜。
看韭菜差不多了,美联储宣布加息,拉美人民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日本人民走上了拉美人民的老路子。
无视前车之鉴,正中美国人下怀。
日本人开始携带巨款投资金融市场,没人再想着搞事业了。
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局面开始失控。
美国的资本巨头等这一刻等太久了,一股脑的开始进场,把日本的金融泡沫吹得大大的。
从1984年到1989年,五年里日本房价上涨两倍,股市上涨368%。
东京陷入癫狂,迷失的日本人感觉有着花不完的钱。
众人皆醉时,也有人间清醒。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就感到了情况不对:“明显的异常现象,所有人却都将其视作理所当然。”
1987年,野口悠纪雄在杂志上刊登了自己的文章,标题就是《用泡沫而不断膨胀的土地价格》。
然而,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日本人陷入疯狂,他们不在乎野口悠纪雄的担忧,纷纷无视了他的警告。
日本人甚至发起了疯狂的“收购美国计划”,洛克菲勒大厦、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相继被日本人收购。
超过6000亿美元的资产被日本人掌控。
日本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迎着狂风飘扬。
欧底庇德斯说过:“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疯狂的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老大美国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从1989年开始,美联储故技重施,把10年前用在拉美国家身上那一套再次搬了出来,开始加息。
于是熟悉的一幕又出现了,大量的热钱开始逃离日本楼市和股市。
但是与拉美人民很快被薅光羊毛不同,日本太繁华了,太有钱了,加息这个戏码一时半会没薅死日本。
美国只好使出必杀技,一招釜底抽薪,扼杀了日本的经济命脉。
美国叫来日本,说要签订一个对赌协议,主要内容是:
美国赌日本股市跌,日本赌日本股市涨。
如果日本股市指数上涨,日本赢;
如果日本股市指数下跌,美国赢。
为了稳住日本,无论上涨或下跌美国都会支付给日本一笔钱,让日本有一种旱涝保收的错觉。
当时的日本股市如同喝了兴奋剂的红牛,牛气冲天,日本人想当然地认为根本不会跌。
所以,美国都没有逼迫,日本就自己签了。
于是,出现了欧美资本大团结的画面。
他们联合打压日本股市,让日元暴跌70%。
日本经济崩盘。
曾经被日本收购的美国企业,正如美国当初打算的,都吐了出来,连带着日本很多企业先后破产,被欧美资本抄底收购。
无数日本人在那一天走上天台,带着疑惑和不甘,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日本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停滞不前,至今还活在当初的阴影里。
美国让拉美国家“失去了十年”,让自己的小弟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真大义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