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史记》中的内容对现代有何启示意义
- 如何学习司马迁精神,不带偏见秉笔直书,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
- 古代的历史学家在写史书时对于敏感性历史事件敢不敢秉笔直书
- 如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这句话,对现在看来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史记》中的内容对现代有何启示意义
史记能以人为本,充分肯定了人做为个体的优点和缺点,人物鲜活生动。比如项羽做为一个失败的英雄,在史记中得到了司马迁客观的记述,这种以人为本的写史精神今天仍然值得学习。
如何学习司马迁精神,不带偏见秉笔直书,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
司马迁作《史记》,中国历史上首部纪传体史书,3000年历史,尽收眼底,流传后世,功不可没!
中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带偏见,秉笔直书,值得后人借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不能割裂历史!
古代的历史学家在写史书时对于敏感性历史事件敢不敢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 事件整理成完整性信息,以求取信于当代, 流传于后世。这是中国史学上自开创以来的一个突出优良传统。当然,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而敢于秉笔直书的人为数不少,比如刘知幾,董狐,司马迁等,据实所著,才能让后人真正了解历史,秉笔直书,不畏生死,忍辱负重,在信息流通不发达的王朝将每一件事情的真像写的淋漓尽致,才使得很多好作品流传于世,正是这些敢秉笔直书的史事记录者,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历史,也借鉴古人的经验,学习古人的智慧。
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请指正
如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这句话,对现在看来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谢邀。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现代社会,人们平常的用语,是“学科学用科学”。
提到“格物致知”,不得不说说儒家的“知行合一”。儒学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教育,教化育人,是深植于国人的一贯的思想行为中,有厚重的文化基础。认识并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提高认识。“知行合一”,是现代人提高认识,并以“知识”的方式,“修养身心”的过程。
《礼记‧大学》中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传统国人个体的修身养性,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成长过程。
国人重“道德”。格物致知,不仅是“育德”,更是重“道理”、明“事理”。“道德”离开了“道”,则变成了“无道”的顺从,只会产生“奴役”,是看不清自己,看不清外界的“愚昧”。
现时代的中国,九年义务制教育,人人都有了“教化”的基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是让人的能力能够得到尽可能的提高。知识的传播,在4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总结中,展现的也是教育在国人身上迸发出的力量。
“学科学用科学”,是现代人的用语。作为生产力的劳动者,人所具备的“知识”,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重要提高方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人的重要认识,反映出来的是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