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生活中遇到总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你会怎么应对
有一种人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下的事他全知道,与之交往和交谈一个字烦。
其人,内心空虚,一事无成,虚荣心和强人心占据自己,总怕露出真像,用一种他认为能让别人高看的方式,就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来表现能力,其实是草包一个。
都说饱满的稻穗腰弯的低,空心的高粮杆头仰的高。
做最好的自己,虚心学习,务实为好!
网上股评人比股票多,吹牛皮、自吹自擂的人更多,是不是
谢谢邀请。
不是,股评人士说真话的不多,说假话的人多。知识就是财富,炒股天机不可泄露。
身边有一个非常喜欢自吹自擂的人该怎么办
有的人喜欢自吹自擂,不过是在充分显示自己的成就感,在别人面前争面子找自尊心而已。这种人一般喜欢听奉承话,你可以两个选择,弟一,顺着他说,多些恭维的话,让他开心。实在看不惯他这种行为,可以保持沉默不说话,这样人千万不可得罪,因为他们的报复心很重!
古今有哪些大艺术家是靠自吹自擂成功的
感谢邀请!当下艺术界有一股不良之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画家太爱接受访谈,发表长篇大论,过分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过分阐述自己的创作想法,过分渲染艺术创作的目的,过分解读作品的意义,但实际创作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往往并非他所表述的那般。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艺术家的访谈、自述,包括回忆录等内容,可信度其实并不高,甚至有不少虚假夸张、无中生有的情节,与艺术家的真实生活、创作状态,以及实际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可谓大相径庭,所以这也就造成了诸多名不副实、言不由衷的情况发生。
诚然,艺术家对于自己的创作初衷、思想、主张、意图等当然可以谈,但过多、过分的说辞和渲染就不恰当了,难免会有夸夸其谈之嫌,也会有不自信抑或明显推销自己的成分,更容易直接误导读者和观众,偏离艺术创作本身的要义。同时也有可能在美化自己、美化创作的言说中,丢失了艺术中最为可贵也最为根本的“真”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强调艺术创作要追寻和弘扬“真善美”的品格,“真”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真的基础上,力求表现出善和美的东西,这也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所要恪守的美学原则,以及遵循的职业操守,但直言不讳地讲,能够切实做到这一点,且做得相对不错的,在当下其实并不多。
殊不知,艺术也好,绘画也罢,其本身就是语言,就自带信息。自信的艺术家、画家,从来不需要过多阐述自己、解释自己,而是让作品本身去说话,不是靠自己的嘴巴强行为作品“代言”,好的作品自会说话、会抓人眼球、会深入人心、会征服它的读者和观众。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有此类观点,如法国画家塞尚就曾说过:“我欠你的绘画真理,我将在画中告诉你。”美国杰出女画家乔治娅·奥·吉弗也曾说过:“最好让图画自己发言,而不是再加上些文字。”我国的吴冠中先生也曾说过:“一个画家最终要靠他的作品说话。”
这一情况与我国古代还存在很大差异。那时的画家、书法家本身就有着深厚的理论修养,很多人不仅是艺术的实践者,同时也是理论的阐述者、建构者,他们扮演着双重乃至多重角色,无论是钟繇、王羲之、顾恺之、孙过庭、郭熙、米芾、董其昌、石涛、包世臣、康有为,还是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沙孟海等,皆是如此。但今天的艺术家却大不相同,一些人可能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力、表现力,但却未必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那些具有深厚综合素养的艺术家在当下还是十分稀缺的。当然这也与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设置有关,既然分科越来越明细,那么分工也就势必越来越明确,所以艺术界自然也应该学会归位,应该在自己所在的专业和领域,发挥自己应有的特长与水平。当然,我们也极力呼吁艺术家,在艺术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而艺术理论家、评论家在研究、评论的同时,最好也能进行一定的艺术体验和相关实践,这样会更加提升自己在本专业、本领域的认知与判断。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艺术生态下,艺术家应该真真正正、踏踏实实地回归到创作本身上来,让作品说话。理论或阐述的部分应交由专业理论家、评论家去做,艺术家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创作上,做好自己本职的、分内的、擅长的事情,这也是对艺术家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因为只有如此,艺术界才能形成良性的分工秩序和身份认同,才能做到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唯有如此,艺术才会朝着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艺术家才不至于“跑偏”,那些感觉自己全能而大包大揽的人,到头来很可能一无所获。(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艺术评论家;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