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文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如何辨别甲骨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4 05:53:08 浏览1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

到二十一世纪,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扩展资料:

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如何辨别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如英国驻安阳长老会牧师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于1914年起开始搜集甲骨文,结果初次所购之大骨版,全系新鲜牛骨仿制,收藏不久,即腐烂发臭。

  第二,若能目验实物,可看切口之新旧。即便是利用出土之甲骨新刻文字,因切口新,作伪者常用粘性泥土涂抹。将甲骨浸泡水中不久,即可用刷子刷去泥土,切口便一目了然。而真品则因土色深入刻痕内,一般是洗刷不掉的。 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

  第三,看内容是否符合卜辞的文例文法。因作伪者并不懂甲骨文的内容,多数是胡乱抄袭真片上的文字,东拼西凑,甚至倒写、刻错亦浑然不觉。因此,在鉴别时要注意看刻辞是否连成文句。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前辞(又叫叙辞,写占L日期,以干支表示,同时又写占L者名,通常是商王的史官)、问辞(又叫命辞,是要问的事)、占辞(商王看了卜兆以后所下的是非结论)、验辞(占卜后结果的应验情况)这样四部分组成,不过许多卜辞都不完整,一般只具有其中的几部分。

  第四,看刻辞格式。在龟甲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部分的,由外向里读,确切地说,刻于左甲边的文字,从左向右读,刻于右甲边的,则从右向左读。另一种是龟腹甲的中缝两边文字,皆由里向外刻,即在中缝左侧的文字,由左向左读,在右侧的,由右向右读。在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几条卜辞刻在一起,一般由下而上排列。

  第五,看字体。商代甲骨文跨越了自盘庚到帝辛12位商王计270余年,卜辞年代明确可以判断的是武丁到帝乙8位商王。在这段时期内,文字写法有过变化。有学者根据这些变化和其他考古成果将殷墟卜辞分为五期,第一期为武丁时期,字体相对大一些,第五期较小,有些在写法笔划上也有不同,可以从甲骨学工具书(如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上查对。

  第六,看贞人(卜人)名字。贞人即当时替商王占卜之人,为史官。贞人生活于一定的时期,贞人名是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与晚期的贞人不可能共主占卜之事,故不应在同片甲骨上出现。不少专著对此有研究,且列表对照,一目了然(如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总的说,甲骨文辨伪较其他文物的鉴定要简单些,只是遇到利用出土的无字卜骨仿刻全部真片或一片甲骨上真伪参半须倍加小心。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般西人所著录的甲骨书中伪刻较多,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引用时要注意。如《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第668片左上部“癸丑王卜贞旬无祸王占曰吉”等 三条卜辞系真迹,而下半部字虽大而清晰,于文义却不通,系伪刻。作伪者有的本是刻字出身,便被古董商相中,专干伪刻卜辞勾当。如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中提到的蓝宝光,便能仿刻完整的真片,其工细程度几可乱真。幸而此人不懂文例文法,否则在甲骨上大肆“创作”,会给今日的辨伪工作平添许多麻烦。

  除商代卜辞外,1954年起又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其中有字的不少,时距殷墟卜辞的发现已半个世纪,作伪之风无存,当然也就谈不上辨伪了。

甲骨文是怎么识别的,不会被解读错误吗

甲骨文是怎样识别的?不会被解读错误码?

这两个问题得一步步解释,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甲骨文经过解放前几十年和解放后几十年的专门研究,除有些字有异议外,基本完全识别。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被解读错误的为之不少,专家各抒己见,不能统一认识,这里也不以列举。

所谓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因字刻于甲骨上而得名。又因契刀所刻,有人又称契文。

甲骨文是华夏民族汉字的鼻祖,这种成熟的古老文字大概流行于公元前一千六百多年与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之间。

甲骨文是1899年于河南省安阳殷墟大量出土,这是一个重大发现,甲骨片上的文献内容有天文,历法,气象,地理,人文,事物,狩猎,作战,祭祀数十种事体。由于殷墟出土具有重要贡献,所以一些专家学者们把甲骨上的文字称作殷墟文字。

殷墟甲骨文字的出土,招致国外一些古董商的觊觎,陆续来中国收集。有人估算流入国外的不少于两万七千多片。同时,山东两位古董商也大量收集去北京贩卖。

除了古董商收藏倒卖以外,其它作为龙骨卖给中药店。这就有了戏剧性的传说,一位叫做王懿荣的古董商在中药里发现甲骨上刻有文字,(中医认为古骨头治疗咳嗽,泻痢,便血)于是引起了有关学界对文字图案的研究。

根据清华大学史学博士济时彦的《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一书中的记述,把识别甲骨文字分为六大种类,即书中叙述的“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

解放后,国家组织了考古,文学,史学等一些专家队伍,展开对甲骨文字研究,探讨,识别。

首先研究的是象形字,比较简单。就像小学课本上的那样,山石田土鸟兽虫鱼。例如:(甲骨文未配图)甲骨文字是怎样识别的?不会被解读错误码?

这两个问题得一步步解释,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甲骨文经过解放前几十年和解放后几十年的专门研究,除有些字有异议外,基本完全识别。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被解读错误的为之不少,专家各抒己见,不能统一认识,这里也不以列举。

所谓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因字刻于甲骨上而得名。又因契刀所刻,有人又称契文。

甲骨文是华夏民族汉字的鼻祖,这种成熟的古老文字大概流行于公元前一千六百多年与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之间。

甲骨文是1899年于河南省安阳殷墟大量出土,这是一个重大发现,甲骨片上的文献内容有天文,历法,气象,地理,人文,事物,狩猎,作战,祭祀数十种事体。由于殷墟出土具有重要贡献,所以一些专家学者们把甲骨上的文字称作殷墟文字。

殷墟甲骨文字的出土,招致国外一些古董商的觊觎,陆续来中国收集。有人估算流入国外的不少于两万七千多片。同时,山东两位古董商也大量收集去北京贩卖。

除了古董商收藏倒卖以外,其它作为龙骨卖给中药店。这就有了戏剧性的传说,一位叫做王懿荣的古董商在中药里发现甲骨上刻有文字,(中医认为古骨头治疗咳嗽,泻痢,便血)于是引起了有关学界对文字图案的研究。

根据清华大学史学博士济时彦的《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一书中的记述,把识别甲骨文字分为六大种类,即书中叙述的“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

解放后,国家组织了考古,文学,史学等一些专家队伍,展开对甲骨文字研究,探讨,识别。

首先研究的是象形字,比较简单。就像小学课本上的那样,山石田土鸟兽虫鱼。例如:(配不上甲骨文字)稍难的如‘宫‘字,一个大盖下有几个房间。专家们早已有了对金文和小篆的认识,所以识别象形字也不太费力。

会意字较为复杂,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如:‘王‘字,它是由‘一‘字代表的‘天‘和天下有大片土地的归所,故为王字,诸如众,尘,武,瘫,疤,痘...但异体字非常多,还是研究人员根据字意的统一认识而定。

指事字是在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指事字非常抽象,造字不便,难立难解,不能具体识别研究相当困难。

转注,假借字更为复杂,要经过无数依据验证,因为不是光正反不一,长短不齐,它所代表的形容意思和异地出土的甲骨文字也不统一,研究工作起伏不平。

形声字更为难以识别,如‘声音‘两个字,由几击石耳...等组成。有的是由五行为基础,例如金银铜铁锡等字,就是由属于金类形象物质加上声质意识造成的字,专家们都是按照这些和文章的字句或其它意思作为参照去识别某个甲骨文字是现在的何字,何意,义。

由于华夏民族文化的无比深邃,解读错误的字为之不少,这是因为某些字用何种解读都说的通合乎情理。故文史学界对一些字至今尚无定论。

至于说已经确定了的文字,大致解读的不会有错吧。

配不上甲骨文字)稍难的如‘宫‘字,一个大盖下有几个房间。专家们早已有了对金文和小篆的认识,所以识别象形字也不太费力。

会意字较为复杂,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如:‘王‘字,它是由‘一‘字代表的‘天‘和天下有大片土地的归所,故为王字,诸如众,尘,武,瘫,疤,痘...但异体字非常多,还是研究人员根据字意的统一认识而定。

指事字是在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指事字非常抽象,造字不便,难立难解,不能具体识别研究相当困难。

转注,假借字更为复杂,要经过无数依据验证,因为不是光正反不一,长短不齐,它所代表的形容意思和异地出土的甲骨文字也不统一,研究工作起伏不平。

形声字更为难以识别,如‘声音‘两个字,由几击石耳...等组成。有的是由五行为基础,例如金银铜铁锡等字,就是由属于金类形象物质加上声质意识造成的字,专家们都是按照这些和文章的字句或其它意思作为参照去识别某个甲骨文字是现在的何字,何意,义。

由于华夏民族文化的无比深邃,解读错误的字为之不少,这是因为某些字用何种解读都说的通合乎情理。故文史学界对一些字至今尚无定论。

至于说已经确定了的文字,大致解读的不会有错吧。

你能用两到三句话介绍甲骨文吗

甲骨文是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刻画到兽骨上符号。也就是现在人`说的书画同源。

甲骨文的来历和起源是什么

甲骨文起源于殷商时期,距今约3600余年。是早期先民用于占卜时刻下的符号,一般刻在动物的骨骼上或龟甲上,后来逐步引成文字。篆体就从甲骨演变而来,中国的文字以象形为主,其源头就是出于甲骨文。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系统,那它是从哪里发展演变而来的呢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比如:水文,陶文等。

甲骨文是3500年的文字,已经具有汉字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思维形态。这里说甲骨文是成熟文字系统,是有一定根据的。它是在人们漫长的生活中的积累演变而来。

而已经发现的仰韶文化则是新时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为5000到3000年的文化,就有一定数量的彩陶,有的彩陶上有天文星象的描绘,有三角、六角形万字等符号,这就是早期的文字。

比如我家乡出土的遗址中被国家认可的汤家岗文化,距今7000年的历史,是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就有八芒星的标志等文字符号。

再比如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考古就发现了16例刻画符号,专家们考证很可能就是最早的文字。

这些符号和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遗址发现的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是甲骨文的源头,包含最近河南出土5300年的“河洛古国”。

有人说甲骨文书法很美,有人说甲骨文书法的字不好认你对甲骨文书法有什么看法

甲骨文确实很美,古朴典雅,自然率真,尤其是后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甲骨文单字有五六千个,表情达意非常成熟。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能认识的也就一千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字仍具争议,这就给创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的人也不是太多。

但随着这几年文字学家的努力,再加考古的新发现,情况在逐渐改变,释读的字会越来越多。

学甲骨文第一是学其艺术性,第二是可知每一个字原来意义。第三是可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等…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它学好学精!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甲骨文”的发源地和中心在陕西还是河南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土高原渭水流域,甲骨文的发源地和中心无疑也在陕西。

1983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在西安西郊斗门乡花园村的原始社会遗址,发掘出的一批原始先民刻写的甲骨文,也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

1985年《文汇报》这样报道了这条消息:这是自一八九九年我国首次发现甲骨文以来一次重大发现,这一发现,把中国人最早使用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到四千五百年到五千年前。

1986年5月1日《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刊登文章《中国迄今最早甲骨文在西安出土》,新华社、《新民晚报》等以《陕西发现原始先民甲骨文,中国文字起源又有提前》为题刊发报道。

1987年3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文章《西安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原始甲骨文实物,中国文字历史提早千余年》,《西安晚报》则具体报道了“省考古所在长安区花楼子龙山文化遗址发掘骨刻龙山文化遗物”。

根据C14测定,西安斗门出土的甲骨文,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五千年左右时间,不仅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甲骨文,而且还比河南殷墟甲骨文整整早了1200多年。

陕西无疑是甲骨文的发源地和中心,陕西白水人仓颉造字也并不是仅仅只是传说。

甲骨文之前中国还有没有文字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

说简单,是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说复杂,至少有两点——

第一,我们说到的甲骨文是特指——有时间限定的,那么,这之前的甲骨文算不算“甲骨文之前”的汉字;

第二,现在至少发现了不少早于甲骨文的刻符,只是数量较少,如果哪天发现了一个大坑,里面全是刻满或写满了字的龟甲兽骨及其他什么东西,那怎么说呢? 所以,没发现不一定没有;说有也需要证据。
(王懿荣)

现在的甲骨文,最早是1899年由王懿荣发现的。他是清朝的国子监祭酒,就是国家中央考试院的院长。发现纯属偶然,王院长去药铺买药,发现了一味叫“龙骨”的骨片上有类似文字的契刻痕迹,于是开始搜集和研究。很不幸,第二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殉节自尽。

但也从他开始,甲骨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刘鹗、罗振玉等一批学者投入了对甲骨文的研究。

所以,现在说到的甲骨文,是指主要发现于河南殷墟,刻于兽骨龟甲之上,内容多为卜辞,时间为距今3300-3000年的殷商时期(包含少量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

已经发现的上面所说的这种兽骨龟甲,大约15万片,分藏在10几个国家;归纳出文字5000余个;到目前为止,释读的甲骨文字2000余个,包括族徽、人名和地名,其中与后来的金文和撰文有继承关系的字1490个。 刘鹗出版了第一部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书籍。陆续涌现了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饶宗颐、徐中舒、裘锡圭等一大批研究甲骨文字的大家。国外也有一些著名学者。这些年,国内学者中,亦不断有青年翘楚涌现。 不能说甲骨文的研究已经大获成功,但可以讲取得了重要成果。

目前,尚未发现早于甲骨文的汉字——不管其与甲骨文有没有关联。 这说的,至少包含着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文字”的基本要求;二是达到一定数量。

所谓符合“文字”的基本要求,是说所有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能够记载人们的思想。 两千年前的许慎,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他说,文字文字,先有“文”后有“字”。文,用许慎的话说,是“依类象形”,就是象形字和会意字。这种字还具有图画的特点,但本质上已经不仅仅是图画,而是以图画的形式,作为符号,记录语言,表达思想。这是文字的初级阶段。

字,还用许慎的话说,是“形声相益”,就是脱离了象形阶段的更为抽象的字,如形声字。这个阶段的字,表声表意,作为语言符号的特点占据了绝对位置。这是文字的成熟阶段。

所谓达到一定数量。这很好理解,既然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没有一定数量的文字符号,就不可能与丰富多彩的语言相对应。当然,任何文字的发展,都是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当数量过少,尚不足以哪怕是扼要地记录语言的时候,都还不能称为是一种文字。

甲骨文之前的情况如何呢?目前,发现了河南贾湖遗址的数十个刻符;山东龙山文化发现了若干刻符;山西陶寺遗址发现了非常接近甲骨文的刻符。以上这些,说其达到了“文”的阶段应该问题不大。

关键在于,其数量都太少,因而无法进行规律性研究,也就难以下结论说是一种文字,或者说是甲骨文之前的文字。 (贾湖遗址刻符)

那是不是说,距今3300年以前,就没有比现在的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了呢?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我们见到的甲骨文,处于“文”、“字”混搭阶段,1490个与后世文字有承继关系的字里,67%多是象形字,32%多是形声字。这可以证明,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

3300年前的殷商先民,已经懂得了一些很重要的造字方法,这就是许慎在晚了甲骨文1400年后所说的“六书”。“转注”较难理解,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甲骨文里已经使用的很“溜儿”。青年才俊王蕴志教授统计,为了造形声字,被用作“形符(旁)”的甲骨文接近100个;被用作“声符(旁)”的甲骨文有260多个。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再造出第二代、第三代的新字。比如,“从又”造出了“專”字;“从人从專”又造出了“傳”字。从“戈”,造出了“?”字,又从“?”新造了“栽”字,等等。 (陶寺遗址用毛笔书写的“文”字)

再明显不过,已经发现的5000余甲骨文字,不可能在3300年前的某一天、某一月、某一年就突然一下子被造出来了,而会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

这个过程,肯定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的。所谓仓颉造字,可以看作是对创造文字这一件伟大事件的英雄崇拜。

到底这个过程多长时间呢?从商汤立国到盘庚迁殷的公元前3300年,有约300年时间。300年够不够?或者,从商族先祖契到盘庚,约有700年,够不够?郭沫若是甲骨文研究的大家,他认为,发展到现在甲骨文的水平,需要至少1500年。其他一些大师级的学者,觉得至少需要1000年。如果这样,就恰好与山东龙山文化相衔接了。学者们认为,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数量不多的刻符,的确是与甲骨文有某些内在联系的。问题还是,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刻符,数量不够多。 (山东龙山文化刻符)

总结一下——

第一,目前还没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

第二,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在其之前,一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从这个角度说,现在的甲骨文以前,肯定有文字,不管是甲骨文还是什么。

第三,甲骨文与已经发现的一些早5000(贾湖遗址)-1000年前(陶寺遗址)的刻符,存在着内在联系。

寄希望于考古的新发现。不是没有可能。

甲骨文真的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在甲骨文之前,还有没有文字

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和1972年发现的临潼姜寨文化遗址,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在这些遗址发现了不少陶器(多数已成为碎片),半坡遗址带符号的陶片有133件,符号27种;姜寨遗址带符号的陶片有129件,符号38种。如下图:

这枚碎陶片上的符号,是6000多年前的先民刻划的

除此之外,诸如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符号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各地发现的符号笔画都比较简单,形状则多种多样。

那么,这些符号是干什么用的呢?算是文字吗?有争议。

有考古学家就认为:“很可能就是制陶专门化以后,氏族制陶或家庭制陶的一种特殊标记,很可能起了原始的图像文字的作用。”这就有点相当于后来的“族徽”,大家不要以为族徽是日本的专属,中国老早就有。下图是商周铜器上的族徽:

族徽

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这就类似于农人在农具上用漆墨画一个记号,或者我们在手机壳上贴个大头贴。

郭沫若先生的推论更进一步,他认为:“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于省吾先生的观点则比郭沫若更为明确:“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考古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由于郭、于二先生是权威,所以他们的观点影响很大。但后来也有学者不认同他们的观点。

文字与符号有什么区别?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符号不等同于文字,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我们不从定义解释它俩了,太抽象,举个例子吧:

交通标志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

上图和下图左侧黄色的那部分都是符号,它表达一定的意义,但不能视为文字。下图右侧的才是文字,它记录了“qianfang shigong,cheliang manxing”(语言)这句话。

回到这些陶片上的符号。它们算不算文字呢?从现象上看,它们和文字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符号嘛——文字也是符号,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但从功用上说,这些符号和文字又有质的区别,仍不能算原始文字。因为文字无论多么“原始”,都是和语言密切相关的,每个文字代表着语言中一个比较固定的“词”(意义),连缀起来组成表达完整概念的话。但这种陶符并不具备此功能。

并且,即便到了文字已经成熟的春秋时期,出土器物上还有这种刻划符号,这也是这种的符号不是文字的佐证。

还有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更古老的文字吗?

目前还没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以前的文字,商前期的资料也不太多。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共出土了15万片左右带文字的甲骨,共有4500多字(也有说5000字的)。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目前可识别并被认可的有三分之一左右。不光商代有甲骨文,周代也有。这些甲骨,早的离现在有3300年左右(商代后期)。

安阳出土的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

上头那片甲骨的拓片(正面)

还是上头那片牛骨,反面也有字

反面拓片

看个近距离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无论字形,还是文辞,都已经非常成熟。我们知道,从文字的产生到成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绝不是像“仓颉造字”的传说那样,成于一时一人。

这就意味着,在殷商以前,就应该出现文字了,有的学者将这个时间推定在夏代,是具有合理性的,只是目前出土资料尚不足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古文字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都是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发掘而得以实现的。

在东汉的许慎写《说文解字》时,所能看到的古文字主要是小篆,也看到一些古文、籀文。小篆是秦文字。

说文解字

魏晋时期,盗墓贼不准(名字很有个性)挖开了魏襄王墓,里头有不少竹简,不准老兄没啥文化,点着竹简照明盗取墓中的珠宝。等官府来时,剩下满地狼藉,皇帝命令当时的学者整理那些断简残编,《竹书纪年》这本书就是他们的整理成果。这些竹简上的字是战国的。

唐朝又发现了10个石鼓,上头的字被叫做“石鼓文”。这些石鼓文的年代搞不太清楚,应该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之间的秦国的。

秦石鼓文

青铜器在汉代就有出土。到了宋代,金石学大盛,很多名人都对金文有研究,比如欧阳修、赵明诚(李清照的丈夫),宋徽宗的《宣和博古图录》就收录了839种铜器。这些吉金铭文之所以重新回到学者们的视野,也是有赖于新材料的发现——当然,也是不准的后继者们挖出来的。这些吉金文字是商周的。

西周晚期的散氏盘,上头有19行、357个字

到了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所谓的中药“龙骨”上的刻划实是古文字。但最初他不知道是哪里出土的,二道贩子将这视为商业机密,不肯告诉他。他只好高价收购,按字算钱,每个字白银一两。其他人如刘鶚、罗振玉等,也认识到了甲骨文的重要价值。

由于学者出高价买,安阳当地农民开始发掘大比拼,为了争夺资源还引发了多次械斗。为了囤积居奇,也不肯大规模出手,三片两片的卖,甚至砸成几片分着卖。还有人造假。这种情况持续了30年。

到后来,有学者弄清了甲骨的来源。1928年,经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批准,董作宾等专家赴安阳进行科学发掘,并进行研究。

从以上叙述可见,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我们所能见到古文字也被一步步推前。虽然目前我们可见到的成系统的古文字还是甲骨文,但可以肯定汉字出现的年代远远早于商后期,这一点在将来的考古发现中应该可以得到证实。

(在外头看过晋唐兄的问题,随手一答。所述大半凭记忆,必多漏舛,尚祈方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