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霍去病为什么可以封狼居胥,封禅不是皇帝的专利吗
-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 汉代战神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荣誉,放到近代战争中属于什么战绩
- “封狼居胥”到底有多高的荣誉
- 武将封狼居胥有几个人完成了
- 封狼胥居的含意
- 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 历史上真正被封为封狼居胥的有几个人
-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霍去病为什么可以封狼居胥,封禅不是皇帝的专利吗
三国时期的刘备给自己的养子起名刘封,给自己的亲子起名刘禅,两个儿子的字合起来就是“封禅”,因此刘备被人指责有当皇帝的野心,因为封禅只有皇帝才能做。
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封禅合起来就是祭祀天地,有着一整套的仪式和制度,同时由于皇帝这个称呼是秦始皇发明的,因此从秦始皇到霍去病所在的汉武帝时期,只有一个皇帝举行过封禅,就是秦始皇,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举行封禅的时候,就连千古一帝汉武帝还没有举行过封禅,汉武帝真正举行封禅是在霍去病封狼居胥的8年后。
霍去病
霍去病举行封禅是在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大破匈奴,占领了匈奴的王庭和祭祀圣地之后举行的,要知道霍去病这一次是去打仗的,既然是打仗,就会有胜有负,也同时会有各种意外发生,而且霍去病发动的漠北之战是一次长途跋涉之战,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打到什么地方,只是朝着匈奴人生活的地方攻击,最终打到了瀚海边上,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换句话说,霍去病在匈奴人的圣地上举行封禅,纯属是一种意外的个人行为,在打仗前,汉武帝也不可能让霍去病打了胜仗后在匈奴人的地盘上举行什么封禅,这是不可能的,那么,霍去病为什么要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举行封禅呢?霍去病作为汉臣,为何敢进行封禅大礼,封禅不是皇帝才能做的事吗?
封禅
狼居胥山是一座山,位置在今天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北的肯特山,这里是匈奴的祭祀圣地之一,匈奴每年春秋两季在这里举行祭天典礼,姑衍山也是在今天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北,姑衍山也是当时的匈奴人的祭祀圣地,匈奴人在这里举行祭地典礼。
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早期,只有秦始皇一个皇帝举行过封禅典礼,霍去病作为一个22岁的年轻人,西汉帝国的骠骑将军,封禅典礼的具体流程和礼仪连汉武帝都搞不清楚,霍去病怎么会知道皇帝封禅是如何举行的?霍去病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占领了匈奴人的祭祀圣地,这从缴获的匈奴人祭祀小金人和匈奴俘虏的口中都会知道。
封狼居胥
祭祀的地方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霍去病在占领匈奴人的祭祀圣地后,他不可能再派出个使者向汉武帝请示一下要在这里举行封禅吧,这里离长度有少说也有3000公里以上,所有霍去病在这里举行的封禅行为,都是霍去病临时决定的个人行为,只能从霍去病的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霍去病自小出身低微,也许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从霍去病一生对匈奴的战争来看,他对匈奴是非常了解的,至少打仗从来也没有像李广那样经常迷路,也没有像李陵那样战败投降,如果霍去病对匈奴一点也不了解的话,他又如何能击败匈奴?
霍去病征战匈奴
以霍去病的角度来看,他打仗了匈奴,占领了匈奴人的圣地,作为一个22岁的年轻人,他总得做点什么证明自己的功绩,证明自己曾经来过,与后来东汉时期的窦宪选择在碑文上刻字记载功绩不同,霍去病选择的是封禅。
霍去病的封禅并不是皇帝的封禅,况且霍去病也不知道皇帝的封禅是如何举行的,秦始皇的封禅是在中原最高山泰山举行的,后来的汉武帝要举行封禅时曾问过身边那些有学问的大臣,没有一个人知道封禅的流程和内容,所以霍去病的封禅实际上就是他个人按自己的理解所举行的一次私人封禅,或者从俘虏口中问出匈奴人是如何举行封禅的,按照匈奴人的封禅再依葫芦画瓢举行一次,这就是霍去病的封禅。
霍去病
霍去病举行封禅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与窦宪的燕然勒功本质上是一样的行为,就是让后人记住自己的功绩,从而青史留名,至于霍去病封禅到底做了些什么?估计连司马迁也不清楚,只是司马迁将霍去病的这种行为定性为封禅,但霍去病的封禅与皇帝的封禅是完全不同的,也没有僭越的意思,连汉武帝也认同霍去病的这种封禅并不是僭越,为霍去病的这一行为定了性,否则汉武帝早就给霍去病定罪了。
实际上,在汉武帝之前,整个华夏社会对于这种封禅行为也并不是非常了解,就连汉武帝本人封禅,也是自己按自己的意思后来定了整套的封禅流程和内容,才把封禅这种行为具体的制度定下来,而霍去病封狼居胥那会,封禅并没有一种官方的定义。
皇帝封禅
最起码,华夏社会的封禅都是在中原最高山泰山举行的,只有后来的武则天有过一次例外,是在嵩山举行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华夏的封禅至少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在中原,二是要在中原最高山。霍去病的封禅都不在中原,而是遥远的匈奴圣地,这与中原皇帝封禅的本质都不相同。
所以霍去病的封禅只是一种彰显功绩的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禅,所以也就谈不上超越本分行事。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封狼居胥”其实后面还有两句话:“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边的肯特山,在当时是匈奴的祭祀圣地,匈奴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秋季会在狼居胥山举行祭祀典礼,祭天地,拜日月,是匈奴人心中的圣地。
姑衍也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肯特山的北边,在当时同样是匈奴人祭祀的圣地。
瀚海其实不是海,在中国的古籍中也有称为北海的,当年苏武牧羊就是在北海,瀚海其实就是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贝尔加湖,因为当时的贝尔加湖非常大,古人只是把贝尔加湖当成了海,其实是个淡水湖,瀚海附近也是匈奴人的核心地区,算是匈奴人最北边的王庭所在地了。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三件事,都关系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天才少年将军、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做的事。
之所以说霍去病是天才少年将军,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打击外族年轻最小、取得功劳最大、事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有霍去病做到了。
霍去病16岁被汉武帝宠信,做了郎官,17岁被任命为骠姚校尉,率领800勇士,奔袭数百里参与漠南之战,头一次与匈奴交战,击败数倍于已的敌人,斩获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斩杀一名匈奴单于祖父辈的王侯,及俘虏了匈奴单于的一名叔父。
霍去病19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三公级别的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也正是这一年,19岁的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攻打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两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了5个匈奴王及王侯将相120多人,并迫使匈奴浑邪王率领4万余众投降西汉王朝。
霍去病的这份战绩与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比起来,也让卫青黯然失色,然而霍去病的战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接下来的战绩更是名垂青史,留名万年。
接下来就是漠北之战,时年22岁的霍去病率领5万精骑,出代郡,深入蒙古高原深处,寻找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这一战,直接奔袭两千多里,穿越整个蒙古高原,也就是今天的整个蒙古国的南北方向,与匈奴左贤王部激战。
此战,霍去病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王侯将相83人,并且霍去病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同时更远到达到瀚海,并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一系列事件就一组句子来形容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霍去病这一系列的战绩,究竟有多大?
我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某位将军一直打到了日本首都东京,不仅歼灭日本军人达十几万人,还俘虏了日本的军官近200人,并且在东京的靖国神社挂上了孙中山的画像,同时把靖国神社所有日本人的牌位全给毁了,顺便还在里面写上一句标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怎么样,霍去病的这个战绩够大了吧,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霍去病的这份战绩被汉民族视为最高国家荣誉,因此“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成为打击外族所取得的最高荣誉的代名词。
同时,正是因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才使汉民族的声名远扬,国威远播,让匈奴闻风丧胆,让世界萧然起敬,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汉”族、“汉”人,用的语言是“汉”语,穿的衣服是“汉”服,与霍去病这一战绩息息相关。
正是因为霍去病这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绩,才让汉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顶点,即使延续两千多年,到如今,谈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依然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霍去病的背后代表的是西汉王朝,是华夏,是中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和意义所在!愿此生永是华夏魂,来世还做中国人!
汉代战神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荣誉,放到近代战争中属于什么战绩
相当于中越之战,不及中印战争,更不可比抗美援朝和中苏之战!因为它们都是以强制弱,以大制小!
“封狼居胥”到底有多高的荣誉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们有一只军队失联了,为首的就是一位叫霍去病的年轻将领,才二十出头。
正当大家着急他们去了哪的时候,突然一个重磅消息出现了!!!
霍去病直接带着部队干到了M国白宫,用枪指着M国总统,告诉他缴枪不杀。
没有人知道霍去病是怎么打过三八线的,没有人知道这一路的补给怎么来的,没有人知道他又是怎么找到去M国的路的,反正最后就打到白宫,还打赢了……
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牛!
——
第二个例子更简单:
大概二十岁的你,带着八千虎狼之师,直接干倒东京,然后在富士山山顶插上五星红旗。
武将封狼居胥有几个人完成了
汉、唐、明完成过封狼居胥壮举的武将真不少,总共有十位,只不过唐朝、明朝没人敢祭天勒石!
汉朝两个,霍骠骑封狼居胥,窦宪勒石燕然,都很熟悉不用多说了。
唐朝五个,李靖、李勣、裴行俭、苏定方、薛仁贵。
李靖灭东突厥、李勣灭薛延陀、裴行俭灭后突厥、薛仁贵征漠北,都曾到此一游!
苏定方打西突厥的时候,走的是北路,路过燕然,并在阿尔泰山痛揍阿史那贺鲁,确定无疑也应该算上。
不过唐朝的时候狼居胥山、燕然算是境内,在燕然都护府治下,去的人可多了。
燕然都护府后来陆续更名为瀚海都护府、安北都护府,是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治所在今天蒙古国哈拉和林东北方,离狼居胥山不远。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燕然都护府第一任大都护李素立是个文人,喜好风雅,想必经常登山,把酒临风,拍石长歌,不知道这算不算封狼居胥?
哦对,他不是武将,当然不算!
到了明朝,也曾有三名武将完成过这个壮举。
1372年,明太祖发起第二次北伐,分兵三路,其中东路军曹国公朱文忠率军五万,兵出居庸关,绕道兴安岭脚下,然后向西,打穿蒙古高原,一路杀到阿尔泰山,并纵火焚烧哈拉和林!
这该算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了吧?
洪武十三年(1380年),西平侯沐英率陕西兵北征,至和林,擒北元平章脱火赤及部众万余人。(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五)
捕鱼儿海之战,从距离、难度来看,和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差不多,所以蓝玉也应该算一个!
但是,朱文忠、沐英、蓝玉,这三个人你借他一百个胆也不敢封山、勒石,这是僭越谋反的大罪,太祖爷能剥了他!
另外,永乐帝曾经五次北征,三犁虏庭,蒙古人望风而逃。距离够了,但战果却不大,不算。
清朝本身来自北方,和元朝一样,就不统计了。
所以,自汉朝以来,总共有十名武将完成过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壮举,分别是:
霍去病、窦宪、李靖、李勣、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朱文忠、沐英、蓝玉。
如有遗漏的,欢迎大家补充。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封狼胥居的含意
封狼居胥 :北伐立功的意思。 狼居胥 为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将军霍去病打败匈奴,追到 狼居胥 山, 封 山而还。 封 : 封 山,在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功。
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别看后世武将个个喊着要封狼居胥,真要有这机会,他们八成怂了。
事实上,霍去病封狼居胥,看似风光,实则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会祸及满门。
所谓封狼居胥,其实就是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大典。
在古代,封禅大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举行的。
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只有天子有资格举行。其二,需要是真正的盛世。
霍去病以一介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逾越了礼制,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是要灭九族的。
他敢这么做,倒不是他有把握汉武帝不会杀他,而是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这事。
纵观霍去病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做事凭借的是一腔热血。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会不计后果地去做。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从小就是听着卫青的英勇事迹长大的。
汉朝自建立起,就一直受到匈奴的困扰。
虽然采取了和亲的方式来稳住匈奴,然而匈奴只是稍微收敛了些,依然时不时犯边劫掠。
而当时汉朝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采取守势,拿匈奴没办法。
直到卫青的出现,这一切才开始出现转机。
公元前130年,匈奴挥师南下,直指上谷郡。
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分别由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率领,前去迎击匈奴。
这是卫青第一次上战场。
结果另外三路大军皆无功而返,唯独卫青大败匈奴大军,并直捣黄龙,毁掉了匈奴祭祀的圣地“龙城”。
卫青一战成名,这一战是汉朝面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捷。汉朝被匈奴欺负了几十年,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此后,卫青又多次率领汉军出征匈奴,皆大胜而归。
这么热血的故事,这么勇猛的英雄,哪个少年不喜欢呢?
因此,霍去病将自己的舅舅卫青视作偶像,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的大英雄,驱逐匈奴,为大汉扬威。
为此,霍去病从小就学习弓马功夫,以“善骑射”为汉武帝所知。
汉武帝特意将其留在身边担任侍中,希望好好培养他。
而霍去病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
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第一次踏上了战场。
当时,汉朝发动了定襄北之战。由大将军卫青率领大军出征匈奴,而霍去病也身在军中,担任小将。
汉军与匈奴单于的大军交战,汉军士气高涨,匈奴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匈奴单于大败而逃。
当战斗结束后,卫青却收到手下报告:霍去病不见了。
这下卫青可急了,霍去病可是汉武帝特意交给他,让他好好提携下的,现在人丢了,他回去如何向汉武帝报告,又有何颜面见自己的姐姐呢?
好在,没过多久霍去病便回来了。
而他带回来的,还有大量战利品。
原来,他见正面战场没有立功的机会,于是带着手下人马出去找功劳了。
恰好遇到一支数千人的匈奴军队,霍去病也不考虑什么敌众我寡之类的事情,带着手下就冲上去。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霍去病只有一个念头,消灭敌人,而匈奴军队则顾虑重重,担心这是汉朝的计策。
最终,这支匈奴军队被霍去病的800人马击败,光斩首就有2028级,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
同时还俘获了不少人,其中不乏匈奴高官和贵族。
相比卫青第一次上战场,霍去病的表现更加令人惊艳。
汉武帝也不废话,论功行赏,直接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取勇冠三军之意。
要知道,当时霍去病才17岁,他的人生还长着呢,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公元前121年,汉朝发动了河西作战,企图将河西地区的匈奴势力一扫而光。
这一次,霍去病直接担任主帅,年仅19岁的主帅,估计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个了。
因为没有人节制,霍去病打得更加大胆。
他率领一万人马,只带少量干粮,跋山涉水,六天行径千里,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汉军一举消灭了匈奴的五个大部族,而那些小部族见状,纷纷放弃抵抗,归降了汉军。
这还没完,扫平了这些大小部族后,霍去病率领汉军接连翻越焉支山和皋兰山,直逼匈奴主力。
匈奴人根本没想到汉军会从山路过来,根本没有提防,等他们发现汉军的时候,已经晚了。
虽然汉军人数处于劣势,但是个个士气高涨、悍不畏死,加上又是偷袭,最终大败匈奴大军。
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战死沙场,浑邪王兵败,乘乱败逃。
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重创了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且俘获众多。
当初汉武帝想要亲自教授霍去病兵法,结果霍去病看不上那些兵法,不愿意学。
现在看来,霍去病的战术(可以称作霍氏闪电战)确实更加高明,但是同时,其风险也大了许多。
轻骑奔袭、翻山越岭,都是为了出其不意、重创敌人。
然而,这么做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首先,轻装上阵,粮草容易得不到补充,需要因粮于敌,万一迷路,粮草耗尽,所有人都要完蛋了。
其次,汉军深入匈奴腹地,孤立无援,一旦战事陷入焦灼状态,连撤退都没地方去。
此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其他未知意外,都可能导致汉军的败亡。
很显然,这些问题霍去病心里有数,但是他并不在意。
何谓英雄?勇猛果断、意志坚定、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者,而霍去病正是这样的人。
也正是因此,同样的策略,霍去病能成功,换个人很可能就要失败了,不是策略不行,是人不行。
当河西地区的匈奴势力被清扫得差不多后,接下来该收拾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举国之力,由卫青、霍去病二人各率领五万人马征讨匈奴。
与此同时,调拨了十几万民夫,来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
卫青那边,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虽然击败了匈奴单于的军队,可惜还是让匈奴单于逃掉了。
而霍去病这边更厉害。
匈奴在漠北地区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是匈奴单于和匈奴左贤王了。
匈奴单于已经被卫青击败,而霍去病则盯上了匈奴左贤王。
这次,霍去病继续施展他的霍氏闪电战。
五万大军甩开辎重部队,全部轻装,只带少量干粮,就这么出发了。
霍去病的大军向北进发两千里,深入大漠,直达匈奴人的大后方。而匈奴左贤王的大军就驻扎于此。
由于此处属于匈奴人的腹地,远离前线,且有匈奴单于在前面设计埋伏汉军,因此这里的匈奴人毫无警惕感。
甚至连斥候都没派出去几个,整个营地的人都很散漫。
霍去病率领汉军慢慢接近匈奴人,寻找机会。
等到时机一到,汉军四面出击,对匈奴军队突然发起猛攻,匈奴营地一片混乱。
匈奴左贤王也试图组织反抗。
可惜,无论是士气、还是斗志、还有武器装备方面,匈奴人都不如汉军。
经过一番交锋后,匈奴左贤王手中精锐尽失,其他匈奴各部更是死伤惨重。
匈奴左贤王见势不妙,率领亲信侍从乘乱逃跑。
此战,以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汉军本就以少打多,却以一万人的损失,歼敌七万多人,俘获无数,其中光匈奴高官、权贵就有83人,得到的粮草辎重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霍去病对此还不满意,他此次出兵,为的就是扫尽匈奴,扬大汉国威,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因此,在简单清点战场后,留下一部分军队处理后续事宜,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继续追击匈奴左贤王。
一直追到狼居胥山才停下来,毕竟汉军粮草有限,继续深入下去,可能要出事的。
这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祭天的圣地,霍去病没追上匈奴左贤王,干脆在狼居胥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表示此处已经是大汉的势力范围。
很显然,霍去病封狼居胥是临时起意,要不是追击匈奴左贤王至此,他也不会有这想法。
而从他一贯做事不考虑具体后果的作风来看,霍去病此举凭的是一腔热血,根本就没考虑封禅这事情,是不是他这个臣子该做的事情。
至于这么做的后果,更是没有考虑。
如果他有好好考虑此事,断然没有胆子封狼居胥的。
按理说,霍去病这么做,犯了皇帝的忌讳,回去之后至少也是功过相抵,训斥一番。
然而汉武帝压根没有提此事,不仅没有怪罪霍去病,还对其大加封赏。
只能说,这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霍去病遇到了汉武帝这么一个皇帝。换成其他人当皇帝,八成不会对霍去病这么宽容。
汉武帝之所以会放过霍去病,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汉武帝自己也想封禅,但是不确定是否可行,刚好让霍去病试探下人们的反应。
汉武帝此人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封禅这种事他自然不会放过。
然而封禅不是随便哪个皇帝都可以做的。
据《史记》记载,周朝之前,封禅过的君主,基本都是三皇五帝、尧舜禹这样的明君,以贤德闻名天下的人。
周朝只有周成王有资格。
而到了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恒公,觉得齐国当时兵锋所向无人可敌,又曾三次会盟于诸侯,这样的功业足以举行封禅大典。
很明显,齐恒公的德行不足,功绩也不足,于是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他的大臣管仲就极力劝说齐桓公放弃这想法,然而齐恒公不听。
无奈之下,管仲只得给齐桓公找麻烦,他列出一份古代封禅用品清单,上面的东西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齐桓公一看,这些东西凑不齐,只得放弃了封禅的想法。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想去泰山封禅。
然而对于如何封禅,当时的儒生众说纷纭、争吵不休。
秦始皇对他们厌烦了,把他们全都留在泰山脚下,自己上山按他自己的想法来举行封禅大典。
结果在中途遇到大雨,儒生们都讥笑秦始皇,认为他根本不够资格封禅。
到了汉武帝这里,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功绩不差了,但是最近几百年来,只有两个封禅的反面教材,他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有资格封禅。
封禅失败是小,丢人是大。
想要成功封禅,既要顺应天意,又要符合民心。
而霍去病封狼居胥,刚好可以帮汉武帝试探天意和民心。
如果没有出现异象,举国上下也没人指责,那么汉武帝就可以安心举行自己的封禅大典了。
反正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的山,又不是大汉的山,霍去病要封禅就封禅好了。
就当年轻人不懂事,没必要计较,更没必要治他得罪。
正是因为看到天意和民心都没反对封狼居胥,时隔多年后,汉武帝终于跑去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而且大典举办的很顺利。
其二,霍去病封狼居胥宣扬了大汉威严,是在为汉人长脸,汉武帝没法治霍去病的罪。
霍去病打匈奴,那是凭着一腔热血,没有太多功利算计。
他一心想要驱逐匈奴,让百姓不再受匈奴欺凌,不用再为匈奴人担惊受怕。
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封狼居胥也不例外,就是要扬大汉军威,让其他国家不敢轻视。
而他的行为,也让那些饱受匈奴之患几十年的汉朝百姓,觉得非常解气。
人们都为霍去病封狼居胥感到骄傲。
此时如果汉武帝因为此事将霍去病治罪,实在不妥,会有损其名声。这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不愿看到的。
其三,汉武帝对权利之外的事情很大度。
汉武帝此生,最在乎的是名声和权力。
尤其是权力,他特别看重。晚年他出巫蛊之祸,除掉太子刘据和卫氏一族,就是因为他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冒犯。
但是对这些之外的事情,汉武帝则十分大度。
臣子举行封禅大典,虽说逾越了礼制,但是那又如何?
难道霍去病封禅一次,就能当上皇帝?
别看霍去病手握大军,这些军队是忠于皇帝的,不是忠于他霍去病。
霍去病要是真有反意,他手下那些将领第一个反对,然后把他抓起来送到汉武帝面前。
说白了,军权其实是掌握在汉武帝手里,他根本不用担心霍去病有反意。
既然如此,仅仅因为霍去病封狼居胥就将他治罪,也就完全没必要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以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后,没被治罪,纯属运气好,遇到汉武帝这么个好皇帝。
要知道,当时霍去病刚刚二十出头,他要是能看透汉武帝的想法,根本就是胡扯,看不懂才正常。
霍去病以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就是临时起意,因为一时激动,或者说因为那一腔热血,就做了这事。
作为大汉的忠臣,汉朝的大英雄,老天也没亏待他,给他安排了汉武帝这么个好皇帝。
汉武帝给他加官进爵,使得其与大将军卫青平起平坐,才二十出头就位极人臣,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武帝的不凡。
可惜好景不长,也许是因为霍去病的存在太过逆天,在匈奴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霍去病便英年早逝了。
这位名震天下、威震草原的大英雄就这么去世了,
九年之后,随着另一位英雄,大将军卫青的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此后匈奴掘土重来,然而已经不复当年之盛,再也不能对汉朝造成真正的威胁了。而这都是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他们值得被后人记住。
历史上真正被封为封狼居胥的有几个人
什么叫被封为封狼居胥?但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不会问这种白痴问题,但凡有点动手能力百度一下就不会问这种问题。狼居胥是指的狼居胥山,是山的名字,汉朝霍去病在漠北之战打匈奴人打到这里,就在狼居胥山进行了祭天封礼,所以断句叫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远征漠北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霍去病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封狼居胥”的典故成为流传至今佳话。
扩展资料
成语来源:封狼居胥插图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
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
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