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知道历史上最完美的悼文是什么吗
- 小楷临多少遍才会比较像
- 你认为诗歌或者写朦胧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 世界上最好的瓷器在哪里是怎样的
- 《观猎》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 “练习书法,不从小楷入手,就如练武不扎马步一样”很难成功吗
- 你喜欢古诗还是现代诗说出你的看法
你知道历史上最完美的悼文是什么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先后为一些牺牲的革命先烈题词、撰写悼文,堪称经典、完美,现介绍几位,与友友们分享。
△王尔琢,是红军早期的高级将领,井冈山骁将。参加了南昌起义,曾任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牺牲后,毛主席撰写了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黄公略,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毛泽东为他题词: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刘志丹,陕北红军和陕甘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任红二十六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红二十八军军长,在红军东征中壮烈牺牲。在刘志丹追悼会上,毛主席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1942年,刘志丹牺牲6周年时,毛泽东又一次深情地为他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这几首题词、悼文,情真意切,评价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语言精炼,是悼文中的:范文。
小楷临多少遍才会比较像
小楷临多少遍才会比较像?
我今年是学习书法的第四十年。专门写小楷二十年。要说把小楷多少遍能写像,我告诉你,越写越不像字帖里的样。
为什么会越写越不像字帖呢?初学之时,是以临帖模仿,亦步亦趋的照着字帖里的样去写。因为这时自己的东西还没有。在临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笔法与结构的规则,自己的用笔也在逐步形成。也就是有了自己的东西。随着临帖范围的扩大,吸收的东西会进行综合和取舍。这就是到了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临帖,只是对自己的某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微调。不会再如初学时的全盘模仿。 从临像,到临不像,这是质的升华。这个秩序不能乱。不能一开始就听人说临不临是最高境界,便按不像去改动原帖的样子。这对像与不像还没有产生真正的认识。从零基础到临像,手脚灵便而又肯下苦功练习的人,大约要五年的时间。这个是我个人的经历,不代表所以人。有人悟性高,天资好的人,说不定半年十个月的也就差不多了。具体要说多少遍能把小楷临像,谁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我们学习书法,不要给自己预设时间目标。更不能听他人的经验之谈。如果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给你说,三遍五遍的就可以。他可以。其他人,五十遍,五百遍也未必能。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自己临多少遍能临像,只有自己知道。而这个数量是有变数的。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写像的遍数会缩短。天资差的人,十年临帖连边都不沾的人也不少。
你认为诗歌或者写朦胧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卒造平淡难。在以现代口语为语言的现代诗看来,光平淡是不够的。
朦胧诗的本质是多主题象征,类似于意象。是现代派诗歌常见的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首先与生活有关,因此,它应是自然的,现实性的,可以理解的,可以想象的。但光有自然不够,诗人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如此让人惊心动魄的东西,诗是发现,那自然而奇特的发现。
生活在这里,我们必定知道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在世界面前我们的卑微,我们确认过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是质朴的,清欢的,恬淡的,我们的生存就是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诗学。但诗歌又必须与我们的生活区别开来,它应该是清新的,鲜活的,与日俱进的,新生的,崭新的,锃亮的,诗是发现,那质朴而新鲜的我们的存在。
存在,有诗为证。诗歌,我们在这里。没错,诗是对“我在这里”的一场语言的展开与追溯,是人的第二生活,一切放到了文静之中,它应该:自然而又奇特,质朴却又新鲜。
这或许就是诗的最高境界,因为,诗学,首先是人学、心学。
世界上最好的瓷器在哪里是怎样的
多想回答是中国呀!
瓷器从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通过瓷器认知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并用这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产地之一“昌南“(CHINA),称谓这个国家;
(昌南就是今天的景德镇)
从东汉到清代尤其是唐宋时期,中国瓷器领先世界…
但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瓷器由于缺乏创新,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好瓷器的代表了…
据称,目前最好的瓷器在德国。
《观猎》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王维的诗歌艺术造诣很高,精通各种表现手法。《观猎》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首联使用“先声夺人”的手法,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使用“以物衬人”的手法,突现将军的英武、雄健;颈联借用地名的文化内涵,丰满了将军的形象,尾联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了将军踌躇满志的心态。
而年轻时期的王维,被盛唐时代精神所感召,曾有过一番颇为豪壮的建功立业的志向。《观猎》这首诗。就是反映他强烈进取心的代表作,观全诗描写将军打猎。突现将军的英武精神,借以表达作者的英雄之志。
原文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首联在内容的安排上就显得别具一格。全诗写将军打猎,起句却不让将军出现,而是先写出两种声音,劲厉的北风声和弓弦的崩鸣声。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威威赫赫的声势。这样一来,人物还没出现,读者的心已然被这声音抓住了,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望,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表现手法。王维作出这样的安排,那个“急”劲就被表达出来了。由此,我们已经看出王维在艺术构思上的匠心独运。
颔联是采用“以物衬人”的艺术手法,就是用物的精神、性格来衬托人的精神、性格。作者的目的是要突现将军的“鹰”和“马”的英武、雄健,来突现将军的英武、雄健。这两句是“紧缩句”,每一句都是由两个短句构成。这两个短句为并列关系。“草枯”是发现猎物的有利因素之一,“鹰眼疾”也是发现猎物的有利因素之一,“雪尽” 是利于奔驰的因素之一,“马蹄轻”也是利于奔驰的因素之一。它们是“两个好”合并成一个“大好”的关系,如同说“力手持快刀”、“长帆遇劲风”。这样即突出“鹰”和“马”的精神、性格,也衬托出将军的英武、雄健。
颈联是通过巧用地名来丰满将军的形象。“忽”字是写作者的视觉感受,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经越过了新丰。这一联最值得称道的是对两个地名的选用,新丰市有它独特的文化风俗,那就是盛产美酒、聚集侠客。许多诗人作品都记录了新丰市产美酒、聚侠客的风俗待征。南朝诗人庾信在《春赋》中说:“人新丰而酒美”,李白在《结客少年行》中说:“托交从剧孟,买醉人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
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此处用典“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练习书法,不从小楷入手,就如练武不扎马步一样”很难成功吗
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
简单说一下我的体会,麻烦你看看我以前关于如何练习书法的文章,会有所收获的。
我目前主攻小楷,而且写了很多很小楷作品。
第三个世界吉尼斯纪录蝇头小楷《论语》正在写作中。我认为应该中楷再转入小楷比较稳妥。小楷不难,但难的是持之以恒,小楷不像行草一样,写小楷尤其是蝇头小楷,需要坐下就不动,一写几小时,天天如此。一般人很难坚持。你以后会有体会的。祝成功
你喜欢古诗还是现代诗说出你的看法
我喜欢古诗词,韵律优美,语言简洁,表达透彻,思想深邃,情怀悠远,论述深刻,意境甜美,内容丰富,千百年传承不朽。
现代诗起源本来很好,自由奔放,无固定音律与格式,帅性表达,体现了当代人追求自由洒脱的精神,形散而神不散。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代诗大多堕落成说大话、空话、昏话的代言体。我们经常看到几乎所有的散文诗成了空话、废话、甚至屁话连篇的文化现象,通篇言之无物,拖沓冗长,言不达意,言无所意,缺乏思想和文化背景,华丽辞藻堆集,酸词暧昧、废言空话通篇,经不不起时间考验,更别说千古传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