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人作诗凭雅兴,今人苦吟附庸俗究竟诗歌有何吸引力
现在的人作诗与古人吟诗作对,方法完全不同了,现在的人写诗,是一个人在手机上或电脑上作诗词,古人一般是三朋四友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以实物为题,每一个人做一首诗词,还有的是在行走之中看到的实物,雅兴大发,前面的张口就出,后面的接着就来,比如对子,有户发财人家,门前一边坐着一口大石狮子,前者出口吟句:石狮子戴铃不响,后者脱口就对:瓦畜儿张口无言。象这种对子即生动又现实,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人还有一种是斗法拆字的,比如三国,周瑜想杀诸葛亮,用对诗来害他,周瑜说,孔明先生,我作诗一首,你能对上有赏,你如对不上该杀,孔明满口答应,周瑜吟道:
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鷄,
得志猫儿胜过虎,
落魄凤凰不如鷄。
孔明先生是天下大才,怎能受此欺负,张口吟来:
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
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
龙入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古人在吟诗作对中,人越多,兴趣越大,奇才对章越精华。
《红楼梦》中,邢岫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邢岫烟为什么叫邢岫烟?曹雪芹取名从来不唐突,当然大有深意。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邢夫人作为贾赦的续弦夫人,有两房陪房,证明邢家基础不错,只是继承人青黄不接,才导致家败。按说邢岫烟的父亲邢忠年纪差邢夫人不多,可以肩负家业,但邢忠却并不在京中,而是在南边。京中是邢夫人姐妹三人和邢大舅邢德全。
第七十五回邢德全在宁国府抱怨姐姐邢夫人吝啬不给钱时,并没有提到邢忠这个哥哥。邢家在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后出场,表明邢家就在京城居住。邢忠与邢德全二者名字并不像兄弟,邢忠反倒像个老管家的名字。最关键邢家并非没有钱,邢忠完全没必要落魄到半生租房子住的地步。所以,邢岫烟的出身看似简单,实则疑点重重。
邢忠极可能是邢夫人父亲邢老爹年轻时候的私生子,早早的得了点财产,并不和邢家人住一起,一直留在南边,租住在妙玉修行的寺庙房产。妙玉被地方豪强逼迫的离乡远走,邢家先投亲靠友,最后不得已才北上投靠邢夫人,邢夫人对邢岫烟亲侄女不冷不热,也有他们出身不好的原因。当然,这只是本人猜测。
《说文》解释“岫”,山穴也;《尔雅》曰:山有穴曰岫。烟者,轻云也。陶潜 《归去来辞》有云:“云无心以出岫”,代指出尘、出世之意。山之洞为“岫”,是高士遁世之所。山中轻云缭绕,仿佛仙境,居其“岫”,隐其“烟”中,仙人也!曹雪芹给邢岫烟如此命名,真是极高的评价。
不过,邢岫烟的名字,可以肯定不是父母所起,她父亲名叫“邢忠”非常俗气。邢忠夫妇都是市侩不懂珍惜女儿之人。如此父母取不得如此高雅的名字!岫烟二字,十有八九是妙玉所赐,也只有妙玉才有这样高雅,能将名字取得翩翩若仙,又教育的邢岫烟“闲云野鹤”一般人品。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承她青目,更省往日”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邢岫烟让妙玉两次青眼,年幼时还可说少年可塑,妙玉用自己的性格改造邢岫烟。可数年不见,邢岫烟还可以让妙玉“青目更胜往昔”。这说明邢岫烟在不随妙玉身侧的几年中,成长的性格人品更胜往昔,连妙玉都对她刮目相看,整个大观园能如此的,也唯有惜春,林黛玉等人与妙玉都无法像邢岫烟一般亲近。
咏红梅花得“红”字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邢岫烟《咏红梅花·红字》,全首诗虽然不如薛宝琴,但其中那种淡然出尘,不萦于心的气质,当得起“闲云野鹤”。尤其起首“冲寒先已笑东风”,收尾“浓淡由他冰雪中”,更在平静中有着一股傲气。“冰雪”二字更点出她嫁给薛蝌后,薛家败落,邢岫烟安平乐道的人生态度。
薛姨妈在“金玉良姻”遭到贾宝玉用疯癫表白林黛玉,彻底无望之际,无可奈何曲线救国,让薛蝌订下邢岫烟。将薛家与贾家做一个变相捆绑,本质还是傍上贾家。
邢岫烟嫁给薛蝌,薛蝌被赞更像宝钗的亲兄弟,证明其人不错。不过薛家败落,等待薛蝌邢岫烟夫妇的未来未必都是“浓淡由他冰雪中”,薛蝌能否有邢岫烟那么淡然,就很难说了。
不管如何,曹雪芹给邢岫烟取的名字,是对她特别的夸赞,寓意她有隐士一般高洁的情操和安平乐道的贤良风姿。借“万人不入眼”的妙玉“青眼”,邢岫烟之人从名字中直透出来。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如何看待历史上五胡乱华这件事
要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来研究。尤其不能用今天的民族团结来绑架历史,以至于影响对历史问题的研究。
要看清五胡乱华本质必从五胡危害和起因方面来加强认识。
五胡乱华的“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尤其是包括了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政权,形成与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乱华”并非某些人所说的“兄弟之争”。正确评价历史应从历史环境出发,当时的五胡对中原的“乱”象是有战争责任的,具体说对中原人民造成了难以抹去的痛苦记忆。
因为五胡乱华的危害巨大,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大破坏性,大毁灭性,大屠杀性。
古时候,北方的胡人,都是游牧部落,具有极大的攻击性,野蛮性,落后性,其每一次进攻所造成的杀戮都是“赤地千里”,结果导致人口锐减。更由于战争不断,田地荒芜,饥荒遍地,民不聊生,发生人口迁移。这种背景下,“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民被迫四处迁移,逃避战火。
由于极大的破坏性造成了极大的毁灭性,中原人口损失惨重,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甚至有灭种的危险了,一个叫“冉闵”的人,振臂一呼,以“杀胡令”感召中原人民反抗胡人的进攻,所谓“以暴制暴”,用更凶狠的杀戮进行反击。
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五胡的每一次对中原的进攻,都是带着深深地伤害而来,这种巨大的伤害是刻骨铭心的,因为他们不是来搞建设的,即,不具有任何建设性。
那么,五胡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会发现,五胡的部落部族文化特征决定了其野蛮性和攻击性、破坏性!
其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游牧部落在草原上的“不断重组”,衰落则解散,强盛则聚拢,不同部落部族之间,互相吞并,战争不断,加之草原上的生产资源本身就匮乏,“胜者为王”,用拳头说话,继承了“森林法则”的弱肉强食属性,他们本来就面临恶劣的生存环境,在与自然抗争中,造就了他们一身的“生存本领”,这种本性促使他们具有极大的进攻性,通过对弱小力量的吞并,和对中原的近乎“疯狂”的掠夺,以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源。
事实上,人畜的大量攫取,对中原的一步步占领,就是他们攻击性和野蛮性的必然结果,最终解决了部落部族的生存空间问题。
其二,中原王朝被迫反击,“长城”见证了一段血泪历史。
古时候,交通不便,而游牧部落部族具有天生马背民族特性,他们逐草而居,居无定所。为获得大量财富,富裕的中原王朝,常常因此受到他们的攻击,而“长城”自然成为防备马背民族的最好手段。
由于马背民族擅长骑马,来无影去无踪,古人用烽火传递军事情报,长城上的“烽火台”在面对五胡入侵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五胡乱华,为什么是一场灾难呢?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马背民族能征惯战,离不开宝马,战时,特种部队的特殊奇袭武士还会有两三匹马增加脚力,整支军队运动作战,就如同一支现代化的机械军团流动作战,他们效率极高,日行几百公里长途奔袭,轻轻松松,取得战果就撤离战场,能获得战场主动权。相比较,中原王朝缺少战马,良马更是稀缺品,打仗的时候捉襟见肘,难免处于被动挨打局面!
长城,无疑迟滞了胡人部队的进攻节奏,为中原王朝输送兵力提高效率、提升战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其三,五胡乱花的本质是“侵略”,是生产资源争夺战,不能简单理解为“兄弟之争”。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生产力严重不足的古代,民族间的“侵略”战争是一种常态,他们往往通过毁灭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种争夺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经年累月”的持久性特点。所以,往往是两败俱伤,而这样的摩擦注定让彼此都是伤痕累累。
有人质疑,古代会有侵略战争吗?
回答是肯定的!
侵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侵略,指近代国际法兴起以后,国与国的战争。广义的“侵略”,泛指我国古代边疆部落部族对中原地区的“掠夺”性质的战争。
这种战争无论是其破坏性还是其奴役性,都带有侵略性质。
所以,古代主动发起战争的边疆部落一方对中原地区的掠夺性质的战争都是侵略性质的。包括,文化侵略,经济侵略和领土侵略等多种形式。
其四,有人鼓吹“胡风汉韵”,把古代野蛮的胡人政权美化为“尊称”,是言过其实的。
事实上,华夷之辨,自古有之。
为什么?这不仅仅是正统之争,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坚守和反击。
一个“胡”字,饱含了多少中原人民的心酸历史。
“胡作非为”、“胡搅蛮缠”、“胡思乱想”、“一派胡言”、“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胡拼乱凑”。。。。这些成语都深刻地记录了古代胡人“胡闹”的行径,即以“野蛮、残暴、愚昧和落后”状态,对抗中原文明。这就是教科书所谓“兄弟之争”的实质。
其五,五胡入主中原,既是民族内迁,更是蛮夷主动汉化,寻求中原文明的结果,客观上达成了民族融合的结果。
事实上,五胡乱华的一百多年里,胡人主动或者被动汉化,并融入中原文明的汪洋大海里。
这里面,尤其需要浓墨重彩写一笔的就是鲜卑人!拓跋珪的鲜卑主动汉化,为民族融合的光辉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历史可以翻篇,但不能遗忘!尊重历史,就是正视古代民族的发展历史!不管是胡人还是中原人,他们都追求文明,向阳而生,虽有杀戮,必须谴责,但殊途同归,万径归宗!
众多胡人最终注入中原文明的海洋!
正所谓印证了一个定律,“夷入华夏则华夏之”的道理!
总之,“五胡乱华”是在古代生产力极其落后状态下发生的战争状态,是破坏性的,侵略性的,甚至于是毁灭性的,但最终形成了民族交汇,这不是兄弟之争,而是战争,杀戮!而战争的背后,都隐藏着生存空间的争夺,而野蛮愚昧的杀戮都改变不了最终“融合”的归宿。
努力读书真的有用吗
努力读书有用,但是,读死书无用!
在学校是,学习基础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都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
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在学校。
社会是知识的海洋。
知识在不断的更新。
通常情况下,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不会在学校中的差生中产生。
当官和知识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
搞学术研究和知识水平有着必然联系。
在小学时,女生普遍比男生学习成绩好。但是,到了初中二年级以上,男生的学习成绩就上来了!男生学习好的比例大幅上升。道理就是,小学男生好玩,女生好学。不能真正反映出真正的智力水平。
一般来说,女生读书比较死,男生读书比较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普遍性是学习好的,进入社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特殊性是,学校中中等学习成绩的比学习优秀的进入社会发展的好!
现在,在职场中,有较高学历,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就比一般大学毕业,学历低一些的群体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大型知名私企、外企,优先招聘学历高的群体。这一道门槛就把学历低的排除在外了。
国家机关、事业编制单位招聘,前题是你有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些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
这些都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至于,同等学历,走入工作岗位后,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比学习差的—实际上应该说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混的不如后者,有多种因素。
一、家庭背景;
二、在岗学习;
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四、情商高低;
五、专业是否对口。
等等,
但是,最重要的是同等条件下,后天努力很主要。
在很多公司,有很多一般学历的人,为什么会出类拔萃。
这种案例在职场上比比皆是。
有很多学历一般,由于个人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实践,解决了进口设备的检修、维护、设备改进等工作,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在沈鼓集团、鞍钢集团、太钢集团、宝钢集团等,这种案例比比皆是。
我们的教育与其他国家中一个不同点是:
小学、中学、高中学习压力很大!到了大学,就好像解放了,可以松口气了。个别学生以混个大学文凭为学习目的。
考入大学很难,大学毕业很容易。
我国大学是“严进宽出”!
其他国家大学是“宽进严出”。
(这里不包括外国“野鸡大学”)
很多国家有大学生能力评价机制。也就是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历高,不能代表能力强;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只能代表考试答题能力强。
学以致用,学无止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屈原)
学生时代迷过哪些公知(公众知识分子),后来呢
感谢你的邀请你!我的学生时代最羡慕的就是公职人员,就是现在所说的公务员;例如医生、教师、律师、单位领导干部等,当时心里是羡慕不已,想自己将来自己也能从事其中的某个职业该多好啊;但是现在看来却不一样了,医生看病收费说收高了,教师想填补一下家用补几节课又说乱收费,领导想撸点油水吃顿饭还得躲在山里旮旯、胡同去,一但发现或举报乌纱不保;我觉得做农民挺好的,自在悠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