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来江水绿如蓝(“绿”和“蓝”两种颜色,是怎样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为何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7 14:05:41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绿”和“蓝”两种颜色,是怎样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为何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我们先来看看“绿”和“蓝”关系,是怎样的“剪不断理还乱”

蓝和绿,是两种颜色,三基色中的两种。从色度学来说,三基色是红绿蓝,有了这三种颜色为原色,别的颜色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调配比例产生,比如红+绿=黄;红+蓝=紫,蓝+绿=青;用这两种原色相同比例调配而成的颜色是二层色,原色再混合二层色就成了三层色:绿+紫=蓝灰,蓝+黄=草绿,红+橙=橙黄;而红+绿+蓝,相同比例调和,光强度在一定情况下就成了白色;如果光强度为零,就成了黑色,而黑白属于无色系……哦哦,是有点“剪不断理还乱”,就是大概这个意思吧!缕缕也就顺了。想想人生就是如此,蓝的可以调出绿的,绿的又可以还原回蓝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间才会五彩缤纷多姿多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生活才会有奉献和感动,爱和温暖。

所以不必纠缠于绿和蓝的关系,都是世界的底色之一,缺一不可,相互合作会调出更美的色彩!

为什么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三首•江南好》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是白居易67岁的时候回忆之作,他年轻时曾游历江南,旅居苏杭;又曾任苏州刺史一年多,对江南还是比较熟悉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了异色相衬的手法,火红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无需过多渲染,江南春景就明丽如画,跃然眼前。“日出江花红胜火”好理解,为何说“春来江水绿如蓝”呢?

其实,只要知道“蓝”的意思,这也好理解。“蓝”,是植物,凡是可以提取靛青的植物都可称之为“蓝”。《诗经•小雅•采蓝》“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说文解字》“蓝,染青草也”;《本草纲目》“凡蓝五种,各有主治。而作靛者一也”,他依次指出有崧、蓼、马、木、苋五种蓝。而《荀子•劝学》“青出于蓝胜于蓝”,这里的蓝指蓼蓝,说明代之前染色多用蓼蓝,因为它含靛蓝较多,对土壤要求又不严,收割一茬过三两个月叶子长出来又可收割。

蓼蓝的绿,纯净亮丽,可以用来形容江水之清;随春风荡漾而充满生机,可以用来描绘江水之动态。

“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怎样一种绿呢?象蓝草一样绿,清新又有着草木的芬芳气息,碧绿又映照着阳光的光怪陆离,实在是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的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春来江水绿如蓝什么修辞

看了山中月2的解析,觉得有一点需要指出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对比,就是把江畔的鲜花与“火”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江畔的鲜花比火更红”,所以,用的是“红胜火”而不是“红似火”。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要解释清楚这一句,首先要知道“蓝”是什么。在古代,蓝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种植物,一种可以提取蓝色染料的植物,所以,荀子有言:“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意思就是说,“青,是从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还要蓝”。《说文解字》中说,“蓝,染青草也。”就是说,“蓝,是一种可以把东西染成青色的草”。(作为对美术没有任何了解的人,我对“青蓝绿”基本上分不清,放到一起,还可以看出差别,单纯拿一种颜色问我,我就不知道了。)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春天一来,江水碧绿,就像是靛蓝一样”,这当然就是比喻了。

随便说说,比喻有几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往往有以下几种:

明喻:就是三个要素全部具备。例如,江水像靛蓝一样绿。本体是“江水”,喻体是“靛蓝”,“像”是比喻词。下面,我都用“春来江水绿如蓝”来举例。

暗喻:有本体,有喻体,但没有比喻词,例如“江水变成靛蓝”。

借喻: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只有喻体,但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去找出本体。例如“一江的靛蓝”。

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