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歌欣赏 现代诗歌 诗歌

现代诗歌欣赏(你见过最好的中国现代诗歌是谁的,哪一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7 05:06:24 浏览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你见过最好的中国现代诗歌是谁的,哪一首

你见一过最好的中国现代诗歌是谁的哪一首?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留下太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题主若要问见过最好的中国现代诗歌,梦里水乡认为,这答案也不会少,必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喜欢的诗。而我比较喜欢的是余光中所作的《乡愁》!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你读过最好的现代诗是哪一首呢

我读过最好的现代诗是《云》(作者:王国章)。现将此诗抄录于下:

逍遥自在做神仙,醉若轻纱行似烟。

俯视千峰群鹤立,蒸腾四海蜃楼悬。

常随雷电施祥雨,偶泻洪流祸大川。

但愿高君多善举,甘霖适度润桑田。

首先,此诗构思很巧妙。整首诗中皆未出现“云”字,但句句见云。作者巧妙地抓住“云”的特征,精准地描绘出“云”的各种变幻形体,形象地写出它的各种不同态势。虽千变万化,但确是“云”的体貌形态。把“云”的各色变化,勾划的唯妙唯肖。让人一看便明白它就是云。更重要的是作者赋予它向善的形象,虽有错处,但总体是帶给人们的益处居多,功大于过,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终久还是让人们喜欢它,感谢它!

其次作者在表现手法上,赋予“云”人的特点,将其人格化,而且是一个十分丰满的人物形象。它高大,玄妙。虚无漂渺,却又确实存在。让人们感到它处处时时事事和人们在一起。它的喜怒哀乐都于人们息息相关。

最后作者又对它提出人们的希望和企盼,使全诗的意境更加深远。综上所述,我以为它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现代格律诗。因本人水平有限,所述若有不当之处望作者谅解。另外,此诗未经作者应允便将其公之于众,若有不妥,在此一并致歉。

可以点评一下现代诗吗

写得好的现代诗语言流畅,意蕴深远,韵律连贯,衔接自然!那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那是一首首动听的诗文,甚至于有童颜和歌词的感觉!

但是也有部分不伦不类,看不懂他要表达什么?那是深度不够,语言也不够流畅,意境也缺少勾画,明确的说,那不是诗,诗是语言的精华和缩影,那是语言片段或者是拼凑的语言组合,不全是现代诗!

既然是诗,就要语言精炼,超乎一般句子,是灵感的提炼,是灵感的延伸,是作者的灵感能够激发读者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舒婷《增》的现代诗词应该如何赏析

舒婷的《增》这首诗如何赏析?

谢悟空邀请!大师兄你真调皮,把《赠》写成《增》了,请原谅我今天才有空回答。赏析诗歌,与单纯阅读诗歌是有很多不同的。读诗,你可随便读,可以不理会诗的风格与流派,和诗的写作背景,而只看诗能不能打动自己,获得美的感受。但赏析,有时候很有必要把诗放在时代的背景上读,把作者与诗放在显微镜中观察,并寻找其普遍性的意义!很显然,舒婷这首《赠》,是需要这样来赏析的。

我为你扼腕可惜

在月光流荡的舷边

在那细雨霏霏的路上

你拱着肩,袖着手

怕冷似地

深藏着你的思想

你没有觉察到

我在你身边的步子

放得多么慢

如果你是火

我愿是炭

想这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


我为你举手加额

为你窗扉上闪熠的午夜灯光

为你在书柜前弯身的形象

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

说春洪又漫过了

你的堤岸

你没有问问

走过你的窗下时

每夜我怎么想

如果你是树

我就是土壤

想这样提醒你

然而我不敢

我们能感受到诗中的描述是如此的细腻,女性特有的细腻:舷边,月光流荡;路途中,细雨霏霏。午夜举手加额,关注对方窗中的灯光……两个人,经历过同船共渡的浪漫,又有过微微细雨的同行,还有午夜仍脉脉注视的目光……诗人热情如火,情深似大地;而他却“怕冷”,却漠然不问,不回应。诗人叹息着希望对方也热烈起来,也觉醒过来,宁愿自我牺牲一些东西,做“炭”做“土壤”也在所不惜。读到这里,朋友们可能认为是女性的含蓄与矜持使诗人顾虑重重,想开口暗示,提醒对方,却又不敢。然而,朋友们真认为这是一首婉约朦胧的情诗吗?我在前面的文字中提示过,写作背景对于赏析的重要性,我们不妨先看看这首诗写作时间:

1969年的舒婷,曾作为知青下乡,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回城。1975年,舒婷写下此诗……了解当年此诗的写作年代后,我们是不是意识到:有思想的“他”为何要隐藏自已了?是不是理解了他:为何会怕冷似的拒绝诗人的热情?而诗人,真的只是为两人之间的爱情在扼腕叹息?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多少有“思想“的人,遭到了空前的磨难,诗中的他,岂能不怕“冷”,又岂敢显露出自己的思想。而“他”,已不仅是个体,而是暗喻着整个“有思想”的,午夜时仍在书柜前弯身寻找的群体,一群将代表新时代精英的群体。作者在诗中也将自已划入其中,充满着对新时代的憧憬与热切的爱。并表达了愿意为唤醒“他”,而甘于为“炭”为“土”的大爱精神!

至此,作者的安慰,已非个人感情之爱。作者内心的热烈,也非个人之炽情,而是在时代将拉开新帷幕前的一种大爱之情,一种火般炽热的情怀。而作者的疑虑与慎重,也混合在这种向往与顾忌的复杂情怀里,显出一种别样沉郁与凝重的氛围。历史也证明了,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谨言慎行是很正常的。“不敢”提醒背后的可能结果,对于诗人自已,诗中的“他“所代表的群体,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就是这首朦胧诗真正朦胧的地方: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