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有哪些美食
- 那些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的店铺后来都怎样了
-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洛阳出现的美食是什么
-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舌尖上的中国3》口碑断崖式的跌落呢
-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
-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 从创意上讲,李子柒的作品有没有达到《舌尖上的中国》的高度
- 《舌尖上的中国》最震撼你的是哪一幕
- 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部已经播出了,换了导演以后你觉得怎么样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有哪些美食
分享味道,就像是分享记忆或过往故事一样值得兴奋,每次和有调的写手们聊起地方美食,每个人眼睛里都亮着光,跨天南越海北,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味道里,一定有一样也让你心头一紧,魂牵梦绕吧?
目录
- 精致细腻的华东
- 悠久市井的华北
- 丰富包容的华南
- 热辣辣的西南
- 念念不忘的华中
- 大快朵颐的东北
- 爽快过瘾的西北
精致细腻的华东
满满蟹粉
淮阳菜里出场率极高的食材,用蟹拆肉,佐以配料,入菜或者拌饭都让人心满意足,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极致蟹味,有了这样的情怀,怕是走到哪都要备上一罐了。
这款满满蟹粉不会过油过腥,更加适口,7斤蟹才出1斤膏和黄,功夫下足了才够的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严选江苏大湖域的好蟹,满满鲜味,简单配碗白饭都是醉生梦死。
绍兴黄酒
背靠鉴湖的一方好水,黄酒作为三大古酒之一,是绍兴人家都会酿的家常酒。好的黄酒工序复杂,却出品层次丰富、芳香清甜,带着很多连葡萄酒也难得的高级香气。
塔牌对酿酒匠人颇为尊重,手工酿出的黄酒风味更是迷人,生于盛世又成就于绍兴的风土,黄酒真是惹人魂牵梦绕。
浙江金华火腿
说起火腿,中国可是最早开始食用这种食物的地方,金华火腿也是赫赫有名了。取一块好部位的带皮火腿肉,浇上绍酒、冰糖反复浸味,配上通心白莲,蜜汁火方可是江浙一带的传统名菜,带着深深的地域味道,肉质酥烂,滋味鲜甜。
火腿在自然环境里全发酵熟成,要过上2-3年,不比欧洲火腿电子化的恒温环境,金华火腿的损耗和制作难度非常大,用盐需要分毫不差,成品最后难免含盐量比较高,入菜就省了盐,煲汤或者垫着笋干蒸了,火腿肉质润滑,咸香后能隐隐吃到鲜甜。
嘉兴五芳斋肉粽
聊到了浙江怎么能不提五芳斋呐,不过名气够大好像也不用多说啥哈哈。招牌肉粽我一个北方人吃了也喜欢,肉香和糯米香融合在一起,咸香适中,而且米香中和了肉腥味,吃起来有些分不清米和肉,总之就是满口香糯。
兰溪鸡子粿
鸡子粿,在兰溪话里面就是鸡蛋饼的意思。在放入瘦肉、豆腐和葱馅的油煎饼中,灌入一个打碎调味的鸡蛋,入口醇香鲜美,是兰溪街头颇负盛名的美味小食。
刚出锅的鸡子粿,看着晶莹剔透,皮简直是薄如蝉翼、几乎呈透明状态,香气扑鼻,夹着葱香、蛋香、肉香,让人口水直流,发着烫也得咬进嘴里。
李渔和他的两头乌,杭州凤起路416号
苏州采芝斋松仁粽子糖
虽然包装看起来像是那种不会好吃的特产,但它还真是苏州宝宝们的过年必备,妥妥童年回忆啊。粽子糖里包着松仁,15块钱能买一大盒子,有时候快乐真是来的太容易了哈哈哈哈。
另外采芝斋也是非常靠谱的老字号,它家藕粉也挺好吃的~
上海沈大成条头糕
沈大成是一家来自上海的老字号,主营上海风味甜点、小吃,1875年成立,也是很有年头了。条头糕是它家的招牌,用糯米做的一种点心,长条状,中间包裹着红豆沙,口感软糯,不粘牙,糯米、豆沙中和后甜而不腻~
上海沈大成,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636号(近浙江中路)
杭州楼外楼
难得名声远扬的酒楼,肯把该趁热吃的菜端进电商来的。楼外楼天猫店铺里有很多名菜,包括东坡肉、西湖酥鱼、叫花童子鸡等,其中最心仪和最难忘的就是它们的东坡肉,肥瘦相间,真是入口即化,虽是一大块,但感觉每一丝都入味了,浓浓的酱香,吃完后还回味无穷。
杭州楼外楼,杭州市孤山路30号(近平湖秋月)
江苏三凤桥酱排骨
专做无锡排骨的老字号,酱排骨做的十分的软,入口感觉骨头都是软的,肉已脱骨,很容易咬下来。它有微微的甜味,酱香浓郁,肉质松软,油而不腻,连汤汁都很好吃,怪不得在天猫上能有5万多的销量,看来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呢。
悠久市井的华北
北京六必居老北京蒜肠
有调香肠评测中的有调之选。吃起来非常爽口,是的这次要用爽口来形容肉类!清香的蒜味化解了油腻感,肉香很柔和,完全没有油腻感和淀粉感。是可以买回来当零食吃的款!哪怕是不喜欢吃蒜肠的人,也可以接受并欣赏,简单却好吃极了。
北京六必居,北京市前门外粮食店街3号
北京秋栗香糖炒栗子
怀柔饱满香甜的油栗,不就近炒熟热乎着吃了真是太可惜了。总说喜茶排大队,那秋栗香风雨无阻的排队,可是一排就是好几年,恨不得连旁边的咖啡店都做上了“消费50以上不用排队买栗子”的营事。
它家出名的坏果率极低,挑起栗子可“事儿”了,然后一锅粗砂配上糖稀,出锅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口感,皮薄好剥、软糯香甜,啧啧啧,可劲儿嘚瑟……
秋栗香,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2号
北京稻香村
过年过节,跑到店里挨块约分量,凑上一盒京八件,孩子们围着挑,哪块都舍不得放下,真是深入人心的记忆了。稻香村的糕点类型非常多,大家喜欢吃的也各有不同。卖的好的山楂锅盔、外皮酥脆、内陷咸香的牛舌饼、香甜可口的拿破仑蛋糕,可不是还和小时候一样哪块都想要。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它始于1927年,最开始是一间小小的麻花铺,后来不断创新制作工艺和用料,有了今天非常知名的桂发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名声在外,应该不少调友都吃过,手工拧制的麻花,嚼起来特别的酥脆,有什锦、椒盐、黑芝麻、山楂、五仁等很多种口味可以选择,每一种都非常好吃,吃一口充满油香、面香和料香,既能当零食也能做为早餐。
山西冠云平遥牛肉
好几百年的历史,平遥牛肉可是陪伴了晋中古城不少岁月。用盐用水,甚至节气时令,更别说宰割、切片、腌渍、卤煮等过程都十分讲究,每一步都精细入微,算是北方难得的精致佳肴了。做成后色泽很红润、肉质鲜嫩,味道咸香醇厚,料理时的辛苦,每一分都融在这美妙的味道里了。
山东德州扒鸡
四大名鸡里怕是最有名的一位了,德州扒鸡可是很老很老的老字号,距今300多年历史了,早在乾隆年间,它就被作为贡品给皇帝享用。
不说名气,德州扒鸡的味道也绝对让人印象深刻,做起来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种香料,先炸后煮,火候还得控制好,这样做出来的扒鸡才能色香味俱全。德州扒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五香脱骨、肉质紧而不柴、味透骨髓,香料味浓但不烈,肉味香而不腻,配上口酒真是绝了。
丰富包容的华南
广东新会古井镇烧鹅
一道古老的荔枝柴烧鹅,是广东新会传统名菜,燃柴用的放了一年的荔枝木,用大红浙醋熬制的糖皮水上色,烤的一层诱人的枣红色光泽,香醇多汁、饱满柔滑,就算是真空袋送过来皮已经不脆了,简单的复烤一下,浇上卤汁,仍旧香气逼人。
广东恒益大酒楼,广东省江门市古井镇新兴街宝贵楼2-3楼
潮州牛肉丸
弹嫩可口,汁水四溅的潮州牛肉丸,没人能忘了那种暧昧的诱惑。喷香的牛肉味,清汤一煮,下两片青菜,一口咬下去就着了魔,手打的肉丸较着劲儿,小孔里都泛着油花儿,根本停不下来,写着都得咽口水……
广东竹升面
筋道顺滑、脆爽弹牙、韧性十足,再配上鲜美的汤头,竹升面是广东人再日常不过的美味。和面之后,用竹竿一端固定,另一端坐上人上下弹跳,反复挤压,让面条紧实筋道,配上炸酱或者清汤,都是快手美餐。
广东肠粉
看着师傅利落的把面糊倒在铁板上,放上大分量的猪肝、虾仁,转眼就卷好出锅,肠粉晶莹剔透,隔着都能看见虾仁鲜红色的纹路,再淋上一些酱油,真是无可比拟的市井味道。配一碗煮开了花的米粥,滚了生鱼片,切葱花姜丝,食材的鲜美和轻分量的调料简直绝配。
广州源记肠粉,广州荔湾区华贵路93号 广州熊记鸡粥,广州海珠区同福中路416号- 广州酒家粤点
广州好吃的太多,腊味和点心更是出名,广州酒家是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还贴心的开设了天猫旗舰店。
完全不担心踩雷,鸡仔饼、海苔酥、金钱酥、红茶酥每个都好吃,选择困难症就只好都买走咯~
柳州螺蛳粉
“螺蛳(sī)粉”这三个字,光是看到,就足够联想到一股独特的、浓浓的味道。螺蛳特有的鲜醇味道,配上酸笋、花生,汤粉Q弹爽滑,酸辣鲜香过瘾,真是欲罢不能了。有调还做了一次丧心病狂的螺蛳粉评测,其中好欢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非常深,评测结束之后成箱往家囤,很上瘾~
福建佛跳墙
用料之多,做法之繁,大概是这道菜最为出名的缘由了。可是哪有辛苦是白费的,丰富的食材让这道菜有了极为饱满的层次感,复杂的做法让每种食材都有了完美的表现,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中国菜里闪闪发光的料理啊哈哈哈。
热辣辣的西南
川味麻辣香肠
同样是香肠评测中的有调之选哦。配得上烟熏腊肠的老工艺!正宗四川麻辣香肠的“家乡味道”,隐约间能吃得出辣椒和麻椒的细小颗粒,很有诚意。而且烟熏的香味融进了肉里面,有吃农家柴火饭的感觉!
自贡冷吃兔
冷吃兔又叫麻辣兔丁,是四川的传统美食。用新鲜兔肉制成,辣椒很多但是不辣,特别香。肉质干一些的比较好吃,当零食的话是可以一直吃的那种。
乐山甜皮鸭
甜皮鸭也是四川的一道传统小吃。与湖南的酱板鸭不同,甜皮鸭一点都不辣,反而鸭皮是有点甜的,因为外面涂着一层麦芽糖。鸭肉是卤香味,非常的香,有一点油油的但不会腻人!
廖记棒棒鸡
廖记棒棒鸡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熟食品牌,火爆到在成都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令人惊喜的是旗舰店买到的味道竟然和当地相差无几。棒棒鸡已经被切好成条状了,肉质细腻、嫩滑。如果不是一口吃完整块,咬一口还能在齿间牵扯出细细一条鸡丝,真是让食肉派无法不欢愉。
米粉
大到餐馆排档,小到街边小巷都有它存在的身影。米粉在每一个绵阳、德阳人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它也是最平淡无奇的。牛肉笋子肥肠、清汤红汤清红,冒着热乎气儿和极大的满足感,安逸得板。
云南鲜花饼
刚出炉的鲜花饼散发着淡淡的玫瑰香和面粉香,不管本来是要做什么,只要路过闻到了,就无法拒绝,非得热乎着捧在手里,一口咬下去又香又酥,吃的满口馥郁了才知足。好的鲜花饼甜而不腻,绝不会抢了鲜花香气的主角,真是无法言说的浪漫啊……
念念不忘的华中
长沙口味虾
炙手可热的夜宵主角,剥虾聊天,谁都别碰手机,就着鲜美的虾肉谈人生谈理想,这味道真是太近人情了。各味香料,辣椒、紫苏,共同烹炒成就了入味的口味虾。有什么可说的呢,就是热闹,就是上瘾呀。
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人热衷的过早美食,浓厚咸香,过冷过油的碱水面筋道弹牙,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酱菜,那真是让人无法拒绝的快手美餐。
成立于上世纪末的蔡林记,名声在外,一直看到有很多美食博主在推荐它,几乎说起热干面就不得不提它。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觉得深色酱料的蔡林记并不是最好吃的热干面,包装实在分量足的大汉口,倒是不少武汉人出门在外最常囤的家乡味,地道上瘾。
另外面锦记的这款热干面包装很好看,食材新鲜,调味香美,也非常惹人垂涎~
湖南舜华临武鸭
酱板鸭是湖南的名菜,制作的时候会加很多酱料,反复腌制,再反复熏烘成深红色。其中要加十几种香料,咸、辣、麻、香,多种味道在嘴里碰撞。吃起来连皮都是酥酥的,并不会有很油很腻的那种感觉。不过就是超级辣,用一位湖南妹子的话形容是“辣,辣到浑身的毛孔都开了”。
大快朵颐的东北
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红肠
又一枚“有调之选”,红肠里面的肉是搅碎灌入的,同时加有少量的淀粉,使得红肠的肉质口感更加细腻,入口柔软但有肉感。肉香混合着各类香料的味道在口中爆开,没什么淀粉感,就是在吃肉!成品的红肠外观呈枣红色,表面是熏制后的褶皱。
吉林延边大冷面
说起东北吉林好吃的,延边冷面可是众所周知。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物,一般会配以泡菜、辣白菜、牛肉、鸡蛋、黄瓜丝、芝麻香菜等。一口进去微微辣,搭配着酸甜,马上就能刺激到你的味蕾。
辽宁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位于辽宁北镇市,沟帮子熏鸡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美食。始于清光绪年间,传说创始人尹玉成是偶然间结交宫廷御厨,得到了皇家宫廷熏鸡秘方,后来建熏鸡坊,之后成立了沟帮子熏鸡,也是中华老字号。
熏鸡表皮熏制的味道,有很浓的烟火气息,非常传统。它的制作工艺也特别麻烦,需要42味配料,煮后再抹糖熏制,所以熏鸡色泽枣红明亮,肉质细嫩,烂而连丝。吃一口鸡肉,融合了肉香味、香料味、烟火熏制味道,很是特别。
内蒙冰煮羊
内蒙地域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区域,但论起美食,更多亲近于东北口味,许多名菜都是和东北菜异曲同工。
冰煮羊起源自呼和浩特市,现在在北京也有分店,纯净水冻上的冰块,放上枸杞、洋葱,羊肉小块鲜嫩,一冷一热之后更加美味,肉质爽滑可口,久煮不硬,入口即化,汤里还有酸奶,痛快好吃的草原人料理。
这种做法现在已经在各地都有店面可以吃到啦,这里推荐一家内蒙古的店哦。泽成冰煮羊,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路巨海城1区北门
内蒙古风干牛肉干
仗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游牧民族的肉食真是没得挑的,牛肉干吃起来嚼劲十足,特别过瘾。风干之后,牛肉的味道愈发明显,当做随手零食非常合适。
呼伦贝尔奶皮子
据说八斤鲜奶才能做成一斤奶皮子,奶味浓郁醇香,厚实柔软,口感绵滑细腻,不过吃多了略腻,可加一些水果或酸奶做成日常小零食,草原味道很浓郁了~
爽快过瘾的西北
定家小酥肉
定家小酥肉,基本上所有回民街推荐指南必有的老店面。将纯瘦黄牛肉裹面油炸,用高温定住了牛肉的肉香,酥软香嫩。配上汤料上锅蒸,模仿“慢炖”的做法,借用水蒸气和时间的力量,让汤料和肉香完美融合,肉香四溢。是作为西安人每次回去都必须要打一次卡的都地方。
吃的时候,最好配上一点老西安的油泼辣子,完美中和汤里的牛油味。
定家小酥肉,大皮院西口223号
麻酱酿皮
西安凉皮大类可分成米皮&面皮,米皮里面较为出名的两款就是秦镇凉皮和麻酱凉皮。秦镇凉皮的精髓在于各家秘制的辣椒油,把切好的凉皮提起一小把,在辣椒油里面蘸一下,就能感受到这个西安经典美食里面蕴含着的粗中有细的深远文化。
麻酱酿皮,则赢在了最后的一勺麻酱上面。将切好的凉皮拌上少许小磨香油,依次淋入料汁、蒜水、回坊特色油辣子,最后加上一勺秘制麻酱。软妹子也可以一个人干掉一整碗!
兰州牛肉面
大家更为熟知的名字可能是兰州拉面,但本地人却更倾向于叫牛肉面这个名字,觉得拉面的手艺是理所应当的,想吃多粗拉多粗。
而这碗面好吃的终极奥义就是牛肉,慢火炖煮出来的牛肉汤,紧实清淡的牛肉片,被肉汁浸润口感丰富的白萝卜,上等牛肉的香让这些配料都鲜活生动了起来。最好配上红亮的辣椒油,撒上香菜和蒜苗,“中国第一面”,您请慢用。
新疆切糕
因为某些原因火了的切糕其实真的是新疆名小吃哦~切糕又名玛仁糖,在新疆历史很久了,选用核桃仁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等各种原料熬制而成,其实味道相当不错,只不过口味有些偏甜~
贾永信腊牛羊肉
去过西安都知道西安满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牛羊肉店,其中很多都是门前排了很长的队,属于去西安必带的东西。贾永信腊牛羊肉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家,据说有将近400年的历史了。看起来肉质紧实,却入口酥烂,而且十分的入味,香料的味道、肉的香味和咸味恰到好处,如果再配上点小酒就更爽了。
还想再聊会
上面每一道都是家乡味道,安心又踏实,不知道在你的家乡菜有没有在里面呐?如果你还有自己万分怀念的一方味道想推荐给大家,快来在评论区中留言告诉我们吧!
觉得这个回答不错,快来点个赞!想要更多的特色美食推荐和吃喝测评,欢迎前往有调App!
那些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的店铺后来都怎样了
最近还去了一趟“春姑螺蛳粉”。
在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介绍了柳州特色酸笋和螺蛳粉,里面的拍摄主人公就是春姑螺蛳粉的老板,叫啥我不记得了,反正从那之后,他的小店就火了,大概60平米的粉店每天中午都爆满。
我是南宁人,其实我不是很爱吃螺蛳粉,但是身处这个螺蛳粉包围的城市,你想独善其身有点难,在同事再三邀请下,不想一个人孤独吃午饭的我,去吃了春姑螺蛳粉。
选粉的时候,同事教我,不爱吃螺蛳粉的人要选菜多粉少,我照做了,我还加了喜欢的豆腐啵(bo)柳州特有的叫法,还有腊肠,刚端出来的粉上面铺满了酸笋、腐竹、木耳、花生、萝卜干、小螺丝......满满当当,色香味俱全,看着特别有食欲,先吃一根青菜尝尝味道,然后再嗦粉(也是柳州特有的叫法),吃完后回味无穷,不会感到口干舌燥,味道还别说,挺鲜美浓郁的,有螺丝的味道,后来我家人来柳州看我,我也带他们去了这家粉店吃粉,他们也觉得好吃,看来老板能够上舌尖美食,还是很厉害的。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洛阳出现的美食是什么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从来不缺乏美食,她也素有“汤城”的美誉,历来都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却鲜有镜头,在播出的好几季中,连续追“剧”最终发现了一幕洛阳的美食,那就是第二季第5集《相逢》中作为片头出现的:牡丹燕菜!虽然是配角出现,但是看到这短短一幕镜头,足以让我这个洛阳吃货过目不忘!
说起这道菜,据说之前称之为“洛阳燕菜”,后来的“牡丹燕菜”据说是因为周总理,他品尝过后给出了“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的评价,从此“洛阳燕菜”便有了“牡丹燕菜”这个名字。这道菜造型美观、汤鲜味美、酸辣香郁、爽滑适口、文化内涵丰富,也历来是人们来洛阳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至于在哪里才能吃到正宗的牡丹燕菜,小编慢慢跟你说!
相传牡丹燕菜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久远的名宴之一。又称牡丹燕菜。主料有白萝卜、海参、 鱿鱼、鸡肉。它的传说非常的多,当然绕不开第一女皇武则天了。这道菜最为独特之处是把普普通通的白萝卜,经过多层工序精心烹制,做出燕窝的味道来,更为厉害的是,菜成之后淋上汤汁,宛如一朵色泽夺目娇黄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无不令人拍手称绝!
那么话说回来,对于外地游客想吃到正宗的牡丹燕菜,值得推荐的有哪几家呢?
首先,名声最响亮的是位于老城的“真不同饭店”。始创于1895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容易太多了,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下),不过价格也随着称呼水涨船高,去里边吃水席,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有打扮成宫女和太监的店员为你布菜,还能跟“导游”似的讲解菜品的典故,让你在美食中领略洛阳的故事。
其次,小编更倾向于“管记水席”,尤其是对于普通老百姓(吃货)来说,跟接地气。管记水席在老街内小胡同里,很有名。也曾经入围过中国最好吃的100家餐厅。酸汤焦炸丸子、连汤肉片、牡丹燕菜、蜜汁红薯、八宝饭等等,配上馒头。别说有多带劲!
至于其它的水席楼还有很多,比如洛阳水席园、建坤水席宫、九府水席老店等等,能说起来名号的还有很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个人口味不同,所以还是得靠各位“老吃家”自己去品尝,不知道有没有喜欢吃水席的网友呢?评论区等你!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舌尖上的中国3》口碑断崖式的跌落呢
谢谢邀请,关于《舌尖上的中国3》实在不想多说什么了!
实话说,我只看了一集半,第二集都没看完;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整个都不对了,我都有一种是不是看错台的感觉!
虽然我之前也听说《舌尖3》换了导演和制作团队,而且进行了创新。不过因为对《舌尖1》和《舌尖2》由衷喜爱,依然怀着膜拜的心情期待着《舌尖3》的开播。
但是,我完全失望了!《舌尖3》完全把我看懵B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在看广告中间插播的花絮,而且花絮里也是满屏的植入!果断换台,看春晚重播!
新导演摘果子也就摘了吧!可是这个吃相也太难看了!
后来看到网上这么多人骂,我在就放心了!看来不是我矫情!
后来看到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
这是体现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 1中国历史文化中最关键的是饮食文化,贯通了上下五千年,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川菜,粤菜,湘菜等,它都提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比如四川人的火辣,开房,热情,并且成都已经被定为全球饮食之都,蜀文化也包括了川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热爱中华饮食。中华饮食代表了中国人的汗水,代表中国人的努力与坚强。所以舌尖开放时有那么多人都喜欢看。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其唯美的画面与场景的完美配合、淳朴自然的人物语言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展示出了舌尖上的文化意蕴。
纪录片一共有7集,分别是“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美食进行介绍。中国饮食文化每个地方都是相异的,呈现出多样性。这部纪录片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对中华各个不同地区美食的一一介绍,而是从传统的饮食文化前提出发,从整体上对我国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进行把握。截取极具代表的几种美食,从个别到整体展现出我国的整体饮食文化风貌,使观众领略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纪录片对美食的介绍并不是表面的,而是通过美食的展示引申出每一种美食的发展渊源以及以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从而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审美地位。
一、场景的选择
场景是指电影、戏剧作品中的各种场面,由人物活动和背景等构成。《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场景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真实、质朴、唯美的特点。首先,画面极其丰富,它涉及了我国多个地方的美食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生态环境面貌,细致地展示了食材的生长、采集、加工的全过程。其次,灵活地运用了画面剪接的手法呈现出食物最原始的状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该部纪录片主要是通过最真实的场景传达给观众食材生长与获取加工过程的原始面貌,满足受众者的好奇心,传达深层的文化特点,表现传统文化。
(一)场景之间的联系
在纪录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细致入微地体现出真实的自然、地理、人文、风俗、仪式等方面的特点。在介绍诺邓火腿的那一集中,纪录片首先介绍与云南诺邓火腿的制作环境有关的当地真实地理自然环境,即诺邓所处山区地形。在被群山环抱的中间盆地里孕育了诺邓盐井,这些盐井孕育出来的纯天然的诺邓盐便成为了制作诺邓火腿的必要辅料。这一部分,表面上是在介绍诺邓盐的饮食作用,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它的历史轨迹。随着对诺邓盐一系列原始加工工序的场景介绍,引申出了盐这样的一种人们饮食文化里必不可缺的东西,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逐渐变得廉价。如诺邓盐一样,纪录片中的其他很多场景也正是通过整合与之相关的所有场景而含蓄地向观众传达文化的轨迹。
在展示广东顺德的村宴大厨欧阳广业的那一个片段中,镜头并没有对准欧阳广业及其与烹饪相关的场景,而是首先将画面切换到了顺德境内的一条母亲河。通过这条河的发展变化引申出顺德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画面从母亲河切换到顺德市的街道再切换到欧阳广业,并将这几部分的场景融合为一个整体,在村宴的过程中,通过对村宴中照顾老人的食物以及给老人红包的场景的展示暗示出老人是村宴的主角,也含蓄表现出当地尊老的传统。整部纪录片通过与美食相关的场景的组合和切换,从侧面展示出当地的饮食与历史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纪录片一开始就呈现出了许多的地理自然的场景,在美食介绍之前的一系列自然的场景与在此之后的食材生长环境的场景,以及后面的关于食物的采集与加工的场景中,均穿插了人物,通过把前后的所有场景融合成一个整体,更加清晰地展现出美食身上凝聚的无形文化遗产。
(二)场景中蕴含的情感体验
纪录片中的美食的制作过程无疑是整部纪录片中运用得最多的场景在简单的美食制作或者获取的背后着实有着深深的情感体验。
1、对自然法则的遵守
对于自然法则的遵守是整部纪录片中被重复强调的精神,也是对我国千百年来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的重要体现。片中场景无时无刻不在诠释天人合一这一理念。吉林查干湖渔民在厚厚的冰面上捕鱼时,所有的未成熟的小鱼全被过滤掉了,被捕上来的全是生长了五年以上的大鱼。郭尔罗斯蒙古族有一句话“猎杀不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江苏兴化剁田里的中华绒螯蟹的捕获遵循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未成年的小河蟹总是被放回到水里继续生长。这样温馨而又科学的场景同样也出现在了海鲜捕捞的情景中,每一个海鲜捕捞者都会有意识地把未成熟的海洋生物放回海洋……这样温馨而又心口相传的规定正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的完美诠释。通过对自然法则的遵守的场景的展示,从侧面展示出文化的传统,发人深省。
2、对家乡味道的留恋
整部纪录片中,很多人都体验到了家的感觉。游子思乡是古往今来最温馨的话题,舌尖上的中国用平淡而温馨的话语,表现了这一传统文化。在关于制作宁波年糕的那一个场景中,这种家乡的情感则体现得非常透彻了。在宁波,过年制做年糕是旧时的传统。年轻人早已遗弃了这种做工繁琐的传统,只有顾阿公和顾阿婆这两位老人家依然恪守着这个传统。从阿公阿婆脸上的笑容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传统习俗的延续,人们深深地为手工水墨年糕所感动,在水墨年糕的身上,凝聚着妈妈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当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吃着阿公阿婆亲手做的年糕时,他们心中充斥着家的温情。此时此刻,年糕成了家的寄托。
纪录片中关于白波回家过年包饺子吃的情景也同样如此,白波觉得好的美味就是她母亲做的焖面。他很享受过年回家包饺子的过程。这一切都说明:家,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古代,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在中国的许多诗词中,借助了许多的意象,如大雁、月亮、燕子等等。用以表现游子思归的这一特殊的情感。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流露着家国情怀。家与国是深刻联系在一起的,国是由无数个和谐的家组成的。通过对美食背后的思家情感与家国情怀的挖掘能够深刻地表现传统文化。
3、对生活喜悦的感悟
《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每一个劳动者,在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之后,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这种成功之后的快感与我国千百年来肯定劳动、提倡劳动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第一集中卓玛和她母亲采集松茸的情景中,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就要开始长途跋涉,穿过原始森林走几十公里的山路,才会采集到宝贵的松茸,而且这一切还要看运气,只有运气好,采的松茸品质好才会卖个好价钱。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当地村民不能摆脱冒险长途跋涉原始森林徒步采集稀有的松茸的命运。可是,在辛酸的背后更多的是喜悦之情,因为凭借自己的劳动而获得收获,丰收之后的喜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最强烈、最真实的情感,通过对艰辛的劳动场景与收获之后的喜悦来表现其中蕴含的文化情感。
阿伦是整部纪录片里将美食与人生体验结合在一起的典型人物形象。这部纪录片将劳动的辛酸与成就感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阿伦幼年时的艰苦的经历与创业成功之后的对比,更加鲜明地展示出了辛勤劳动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面有“苦尽甘来”一说。苦与甜既是一对反义词,又能成为激励人不断奋斗、不断劳动、积极向上的最有力的工具。片中通过对陈皮中苦与甜的对比更加隐晦地传达出了一种吃苦的哲学思想,更是想要通过对阿伦的苦味人生经历的介绍来鼓励和激发更多的中国人吃苦耐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纪录片中关于苦尽甘来的体验即是千百年来蕴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沉淀,纪录片也通过对劳动之后的喜悦感的体验深刻地表现出传统文化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传统的饮食文化前提出发,从整体上对我国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进行把握。截取极具代表的几种美食,从个别到整体展现出我国的整体饮食文化风貌,使观众领略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纪录片对美食的介绍并不是表面的,是通过美食的展示引申出每一种美食的发展渊源以及以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从而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审美地位。除了通过场景的选择完美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在镜头和画面的展示之间也展示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文化意蕴。
二、画面的表达
(一)唯美画面的展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唯美的画面涉及了与食材生长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食材采集时的途径与方法、食材加工时的种种极其讲究的流程和工艺,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环节……纪录片开始时运用了快速切换画面的手法,展现出美丽的山河图景:山川、河流、白云、瀑布、大海、土地,这些自然环境的唯美画面匆匆浮现过后,各种纯天然的新鲜食材也通过画面的切换呈现出来了。
运用朴素的拍摄手法,将食材原汁原味地展示给观众,在自然之中给予观众美的享受。例如纪录片中关于五味中“辣”的介绍时,引进了重庆火锅充当主角,将画面更多的定格在颜色鲜红的辣椒。当所有的人围着圆桌兴奋地吃着麻辣的火锅时,吃火锅的人们的率真、直爽的性格也毫不掩饰地显露出来,构成了与鲜红麻辣的火锅相对应的形象和特点。四川人的率真、泼辣以及四川火锅的麻辣鲜香都是极具审美价值的唯美画面。例如在海南的林红旗船长出海捕鱼途中,捕获到了一条狼鱼,通过特写极其细腻的拍摄,将狼鱼翠绿的骨头与肉质展示出来,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画面的唯美还体现在对任何一种美食的烹饪的细微过程中,《舌尖上的中国》采用极其平常的食物充当主角,通过颜色的鲜艳对比,各种佐料的交融,将食物在锅里用油反复翻炒的过程一一呈现出来。通过最真实、简单的拍摄手法将食物的唯美特点展示出来。
(二)特写镜头的运用
特写即视距最近的景别,是以被拍摄主体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能高度逼近并放大主体形象,同时将其周围一切扰乱视线的因素都排除在画框之外,以保证观众视线的专注,使主体形象的具体情况得到详细充分的表现。片中运用了较多的特写镜头,清晰地拍摄出美食的纹理,使观众能够不受限制地最大程度地欣赏到美食其中的奥秘。
特写镜头的运用还运用在各种珍贵食材的采集和获取加工。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将广西小伙子阿亮家的竹笋的采集挖掘竹笋就将特写镜头运用得淋漓尽致。将镜头对准阿亮挖笋的全过程进行了细细地展示,用铲子轻轻地刨开竹笋周围的土壤,每一个刨土的动作都清晰可见,直至笋的身体已全部露出。拍摄东北朝鲜族人民制作泡菜时,拍摄者为了使画面细致清楚,将镜头放在装白菜的缸底,把每一颗制泡菜的白菜的纹理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保留了食材的真实性。拍摄者甚至将画面定格在纪录片中每一位厨师的菜刀底下,通过运用特写镜头,将刀法的精湛和纯熟毫不保留地展示出来,将最美的视觉感受留给观众,让每一个观众为之惊叹。
三、语言的表达
(一)叙述语言的朴素自然
纪录片的叙述语言很朴素、自然,如“等宁宁长大可能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庭的味道也许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这样朴素有温度的话,将传统习俗的消亡与人们对于故乡的怀念的深厚情感表露出来了。在讲到湘西的腌鱼和腊肉的那一部分的时候,用“腌鱼和腊肉曾陪伴着苗族少女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作为收场和结束语,强调腌鱼和腊肉对于苗族人的一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简洁的表述也含蓄地表现出腌鱼和腊肉是湘西苗族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更是在某种意义上突出了苗族女性在腌鱼和腊肉上寄托的母爱情怀,意味深远。
“无论一年过得怎样,除夕夜阖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年终盛宴。”朴素的话语总结出了饺子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尤其是北方的饮食文化中的无可替代的地位,过年吃饺子寓意着团圆,在重视传统的家庭观念的中国人的眼里,没有什么是比和家人在一起团聚更重要的,即使离家再远的游子都要从千里之遥的远方赶回来与家人团聚。
介绍美食的同时也表现了历史文化。在介绍南货店时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像这样的南货店,其实就是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一座座味觉纪念馆。”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南货店比喻成味觉纪念馆,生动形象,有味道,既突出了南货店里涉及的美食种类之丰盛齐全,又表现出南货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悠久传统,让人回味无穷。纪录片通过叙述语言的生动、灵活的形式表现出来,承上启下,完美地将每一种美食的介绍联系起来,又在极其灵活的语言中寓意传统文化的印记。多种表现手法与叙述语言的运用,增加语言感情色彩,赋予了美食生动的文化特色,鲜明生动地展现传统文化。
(二)人物语言的真实质朴
纪录片中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朴素的民间俗语甚至方言,不参杂虚假的成分。人物语言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并流露出食物与自身的经历相交融的某种特殊情愫,营造出具有传统色彩的文化氛围!如在《自然的馈赠》中,卓玛长途跋涉前往几十公里以外的原始森林采集松茸,卓玛的朴素的话语既流露出了生活的无奈与艰辛,也有这个藏族姑娘为了生存而冒险采集松茸的苦闷与迷惘,同时也更有藏族人民的憨厚与朴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陕北农民老黄每天用洪亮的嗓子大声叫卖“黄馍馍……陕北的黄馍馍……” 语言极其朴素,没有任何的修饰,就是人物每天的日常话语,表现出了老黄的朴素风格,也暗含有陕北人民高亢辽阔的特点。每天大声粗犷地叫卖,这样淳朴高亢的陕北方言在片中随着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但是却能在人们的耳边时时回响。从他辽阔的叫卖声里,淳朴、踏实的陕北农民形象以及糜子这样一种悠久的主食传统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每天重复着的朴实的话语中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阿添和家人经营的腊味店里,他用粤语表达着父辈付出了心血的祖传基业,他会做下去时,即使听不太懂,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超越语言存在的暖意和情感。真实朴素的语言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长沙的周赛群厨师和女儿一起出去吃饭时,尝到臭豆腐时,周赛群便自然发出感叹:好香!这两个极其简短的字便极其彻底地反映了臭豆腐在湖南饮食习惯中的独特地位。就这样通过人物自身的朴实日常语言的表述,将自身的特殊经历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揭示出了不同地域的不同风俗习惯,将人民身上蕴含的最真实的优良特点表现出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一系列传统美德,完美地传达了舌尖背后的深刻内涵。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一书中提出:“纪录片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最可塑造和最有表现力的东西。”《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美食类纪录片,在美食中融入了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运用唯美的画面与真实自然的配音完美融合、以人物故事为叙述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人物语言的真实流露,将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借助美食,将与食物相关的人物的人生体验与生活表现出来,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共鸣。在介绍美食的同时融入地方的人文内涵和传统文化,各种表现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深刻展示出了美食背后的传统文化,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从创意上讲,李子柒的作品有没有达到《舌尖上的中国》的高度
不知道严格从创意上讲有没有,但至少我从舌尖中国知道了湖北蔡甸的藕后发现是真好吃,长三角的藕都是又硬又脆,怎么烧都烧不软,自从知道了那个藕,每年冬天都要煲藕汤,超好吃暖和美味,但是李子柒看过一些,最新的煲仔饭猪肚鸡我也看了,没有让我发现新美食新大陆的感觉
《舌尖上的中国》最震撼你的是哪一幕
我觉得应该是美事背后的故事最感人。口水与泪水齐飞。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
片子里,刚出锅的黄馍馍热气腾腾,巨大的乳扇像风铃一样被悬挂风干,稻米酿出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用诺邓井盐腌制三年方可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切一刀声音酥脆,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
但是热气腾腾的背后是劳动人民辛酸的生活。最感人的还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和乐融融的吃饭。喝着小酒,
父母脸上那一抹难得快乐。中国梦梦之蓝祝全天下人都能快快乐乐永远健康。
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部已经播出了,换了导演以后你觉得怎么样
有人说,《舌尖1》是大观园,《舌尖2》是刘姥姥逛了大观园的感受,《舌尖3》是别人听到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感受然后讲述给村里人听……
这个举例似乎有点贴切,主题越来越偏离了美食本身。
但是第三部也偏离得太远了,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拉都拉不回来啊!看《舌尖1》和《舌尖2》时,我可以就着它下饭,看《舌尖3》时,我觉得自己都看瘦了。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前面两部,剧组锲而不舍的寻找某个食材的那种感动和惊喜,在第三部变成了“找不到拉倒,我们换个别的吧”
舌尖的剧组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佛系了……一切随遇而安。
没捧红什么美食,却捧红了某铁锅,而本地人都一脸懵的表示还没听说过。
明明是美食节目,你摆弄手工中药口红是闹哪样,难道它除了涂嘴唇还能当成干粮随身携带?
鲈鱼用的是外国品种,加上西式做法,还要搞上一大堆典故附庸风雅,这是糊弄谁呢?
太多的错漏,真的会教坏人的,养生之道必须严谨,这可是一个相当于纪录片一样的节目,但其中出现了很多养生方面的错误示范。
孝顺的女儿给痛风的父亲煲鸡腿花胶大补汤?
想想都难堪。
更令人难堪的是,陕州的薛辉明应了剧组的要求,拆除了陪伴他家人五年的穿山灶!然后再一步步的垒起来……
以往追求的真实,在这一季也变了味。
实在无话可说的时候,干脆绕过味蕾和容器直达内心。
做了两期口碑不错的舌尖上的中国,最后让舌尖上的铁锅,舌尖上的口红,舌尖上的中医,舌尖上的广告,舌尖上的爱……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