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午餐时间算工作时间吗你怎么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6 06:07:35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如果我们问自然界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与结束的?你一定会感到很茫然,为何问如此无厘头的问题呢?问题在于为何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呢?其原因就在于,自然界是指外在的客观世界,其是一个开放的抽象概念,是没有限制的。这就如同我们问人类的寿命有多长一样,其本身是没有答案的。

时间也是如此,其是关于物体变化的抽象概念。我们人类的认识,和其他的动物一样,也是从模仿现象开始的。例如,在岩洞中,原始人将狩猎成功的情景画在岩壁上,他们模仿狩猎时的号子和动作,举行魔法仪式,希望下一次的狩猎再次获得成功。

后来,为了提高认识的效率,原始人根据其生活中某一个重要物体的特性,来统一地诠释各种自然现象,即形成了统一的模仿。由此,形成了原始人的图腾文化,产生了神话传说。该传说,是人类最初的理论雏形,是原始人的百科全书和生存指南。

再往后,人类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认识效率,寻找不同现象之间的共性,如产生了数字的概念。到了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而上学的观念,他认为世界的本质隐藏在现象的背后。于是,人类由追逐现象转变为超越现象,系统地提出了许多概念,并根据因果关系将这些概念逻辑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性世界。通俗地说,就是人类借助于讲故事来比喻自然界,从而达到了其认识的目的。

在众多的抽象概念中,时间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因为,自然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变化,其具有普遍性、守恒性和不连续性。此外,生命的有限性和事物发展的不可逆性也都使时间具有神秘的特性。这实际上,是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变化相混淆的结果。因为,时间概念用久了,就会产生异化,由认识的工具转变为认识的对象。

时间的本质是变化,其是关于变化的描述。如果是抽象的时间概念,那么其是开放的,因而是没有开始与结束的,其只是无数个物体变化的共性;如果时间记录的是具体的变化,则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有限的,即具体的物体有生就有死。于是,只有具体物体的时间才是有开始和结束的,被称为物体的寿命或变化周期。

然而,由于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全,受到了质变的局限,即便是具体物体的变化周期我们也不是都有答案的。例如,宇宙自膨胀以来的时间,大约有138亿年。然而,宇宙的膨胀并不意味着宇宙的诞生。或许宇宙已经收缩和膨胀好多次了,其借助于宇宙内外部空间能量密度(压强)的比值制约了宇宙单向的无限变化。这就好比磁带被复制了多次,以前的信息都被抹去了。因此,只有对距离我们较近的物体,才有可能了解到它们的开始与结束。

总之,时间是关于变化的抽象概念,其并不真实存在。时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时间无所谓开始与结束。即便是具体物体的变化周期,也会因受到质变的局限而不得所知。这就是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其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展人类的认识范围,从而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相对认识。

午餐时间算工作时间吗你怎么看

午餐时间肯定是不算工作时间的。

大多数的单位都是午休时间,而不是午餐时间,午餐时间只是午休之间的一部分,这是不算工作时间的。

这没有什么怎么看,国家法律这么规定的,劳动者工作必须是8个工作小时,只要用人单位没有违反8个小时工作制,就不算有问题。

用餐时间肯定是非工作时间,这毫无疑问。

如何看待上海海昌公园花了三天时间翻垃圾为小朋友找玩偶这件事

近日,一则新闻引爆网络,点赞的有之,指责的有之。

我们先来看看事件的始末,再来分析一下。

新闻还原:

一位8岁的小女孩随父母到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游玩,不慎将自己心爱的玩偶…小熊,遗失在了酒店客房里。

孩子伤心不已,家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与酒店进行了联系,说明了情况。

酒店客房保洁人员回忆:当时确实有一只小熊掉在垃圾桶里面,周围也有很多的垃圾,我们就把它当做垃圾一起收走了。

由于玩偶已经被作为垃圾运到了总垃圾房,那里有多达8吨的垃圾被压缩至密封箱内。

但是,酒店还是准备尝试一下,组织了保洁人员花了三天的时间,终于在8吨的垃圾中找到了这支被取名为“张英贤”的小熊。

酒店方不仅对小熊进行了清洁,还拍摄了一部名为《小熊“海洋奇遇记“》的短视频,并且给小女孩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她小熊“这几天的探险经历”:有一天,我睡觉醒来,全世界都黑乎乎的,还有些臭,好像在垃圾堆,好像有人在找我,我在这里!我是被他们救出来的?!然后......她们给我洗了个热水澡,好舒服,趁着天色还早,我进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玩一圈吧....

舆论焦点:

第一,是否真的有必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和时间去做这种事?

第二,这样做的结果,对于这个小女孩今后的人生成长,是否真的有益?

第三,如何评价酒店方的做法?

个人观点:

第一,先来聊聊酒店方采取的做法。

从直观角度来说,为了一只有可能找不到的玩具小熊,调动了这么多的人力资源,耗费了这么多的时间,看似有些不值得。

但是,如果从更深的层次去看待这个问题,这可以说是酒店方的一次完美的危机公关。通过这样的一次运作,化被动为主动,在公众面前树立起了完美的企业形象。

这个时间花的值,这个代价值得付出。就冲这一点,就相当于做了一次杰出的营销广告,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客户。

第二,再来聊聊孩子家长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这个小女孩的父母有点小题大做了,为了一只玩具小熊,要求酒店付出了这么多的人力资源,太不通情理了。同时,也为这个小女孩树立了不好的人生榜样,只要自己想做的,就一定要去做,不管别人的想法,不管是否可行?不管是否值得?

但是,在这里面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只小熊在一个孩子心中的位置。

如果确实是遗落在酒店的客房里了,作为家长,选择在第一时间与酒店方联系,并没有错,新闻里也并没有提到孩子的家长强行要求酒店必须找到。家长也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补救,对孩子也是一种交代。至于能否找到是另一回事,谁都没有把握。孩子家长和酒店方都无法做出承诺。这与“要星星不给月亮”的溺爱是两回事。

第三,最核心的部分。这只玩具小熊究竟经历了什么?

按照酒店方的解释,“据酒店客房保洁人员回忆:当时确实有一只小熊掉在垃圾桶里面,周围也有很多的垃圾,我们就把它当做垃圾一起收走了。”

按照孩子家长的说法,小熊只是被遗落在客房里了。

我们来推测一下,根据孩子对小熊的溺爱程度,肯定到了爱不离手的地步,按照常理推测,有多大可能会掉入垃圾桶?

我们大胆推测,会不会是保洁人员在打扫客房的时候,发现了这只小熊,就当作普通垃圾一起清理了。直到客人回来寻找,才回想起来,进行了这样的一番推辞?而后,才有了酒店方的一系列操作?

第四,有不少朋友觉得不管是家长,还是酒店方都太小题大做了,与其这样,再买一支一样的小熊,就说是找到了,还给它洗澡了,这样多省事。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真的无语了,你们也太低估孩子的智商了。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陪伴他们长大的玩偶也好,玩具也罢,都是他们成长记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对于这些物体的每一分每一豪,他们都心中有数,明明白白,你想拿一支别的玩具熊做旧来替代,只能更加伤害这个孩子的心。与其这样,还不如直白的说清楚,也比欺骗要好一万倍,欺骗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只会更大,甚至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

至于说到的,这样做是不是浪费了太多的公共资源,是否值得的问题,就要看酒店方如何看待了。

从目前酒店方的态度来看,他们并不这么认为,出动的人员都是酒店的工作人员,不存在浪费公共资源的问题,也没有影响到酒店的正常运转和其他客人的服务体验。

从这件事的整体来看,应该给这家酒店打高分,也应该相信在今后不会有太多因此而无理取闹的顾客的。

四月四日是清明节,你知道清明节祭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今年4月4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和祭祖节等。

清明节兼具两种作用,首先它是一年中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即春分过半月后就是清明节。

另外清明节是祭祀和缅怀先人的纪念日。比如在这一天农村人都要上坟烧纸,城里人有的是回老家上坟烧纸,有的是在网上祭祀。

“上坟烧纸”的意思就是给逝者“快递”一些冥币,让“他们”在阴间日子过得舒服些。当然这是一种迷信说法。

清明节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成了祭祀节日的?即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上坟烧纸的?

清明祭祖的风俗从周代就有,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祭祖是从上古祭祀演变过来的,在上古母系氏族是没有祭祀之说的。

这一段时间男女关系属于群婚性质,后人只知母不知父,也就不存在祭祀和感恩。

当父系氏族出现后,有了家庭萌芽,后代子孙找到了根,(即知道了双亲)随之也就出现了祭祀。

最初的祭祀属于庆祝丰收的范畴,也就是感谢上天赐给人们食物。

最早人们把土地看成是母亲,每逢春天时就举行春社庆祝一番,古代的春耕也是从这里演变过来的。

当父系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后,“春社”活动慢慢发展成了“春祭”。到了春秋战国时,春祭逐渐与寒食节融合。

所谓寒食节是上古传下来的一个节日,即在清明前后,人们是不能生烟火的,必须吃冷食。

据说这是纪念火神,最早的寒食节持续三个月之多,等到宫中有了新火,由王公大臣一层层传到民间,人们才可以生火,寒食节也就算过完了。

其实长时间吃冷食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不利。

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明节的前一天被认为是寒食节。

也有人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说在晋文公重耳落难时,介子推不离不弃追随在其身边,在没有吃的情况下,割股煮汤让晋文公充饥。

当晋文公登基后,大封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的功劳。

介子推虽没说什么,但已经伤透了心,心灰意冷回家背上老母亲隐居到了绵山。

事后经大臣们的提醒,晋文公工这才想起了介子推。他亲自上山去请,但介子推看淡了仕途,坚决不出山。

最后晋文公想出了用火烧山的办法,目的就是逼出介子推,结果介子推和母亲活活被火烧死。

晋文公后悔莫及,为了纪念介子推,传旨清明前几天禁止生烟火,必须吃冷食,于是出现了寒食节。

不过这是一种传说,不足为信。

真正意义上的清明节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后,进入了阴历三月,天气转暖,清明节气不冷不热,正适合于人们踏青访友。

据说在这个时候,相传阎王爷打开地狱大门,让一些鬼魂出来透透气。

为了防止这些鬼魂在踏青时碰到人们,于是人们上坟烧纸,意思是给他们些冥币,赶紧让他们回去,不要乱跑,以免冲撞了人们。

随着历史的发展,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融合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活动,比如植树栽柳,放风筝等,到现在清明节和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已经成为了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文/秉烛读春秋

河北中小学会按时开学吗

河北中小学是否能按时开学,主要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情况。目前河北的疫情控制得还不错,仅在环京地区几个市有确诊病例。临近高考,已经有消息说部分高中要提前开学了,有条件的都已经开始上网课了。可以说,只要河北省疫情能够保持现在这种状态,或者没有确认病例的地市,中小学按时开学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上课总是没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每次都是讲完内容就下课了

课堂时间紧张,原因很多,下面给出几个改善措施。

1.落实五不讲

学生没预习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能讨论的不讲,偏题怪题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2.增强时间观

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分配合理的时间,备课时就要有设计,不断增强时间观念,控制在规定时间讲解,一切为教学服务,不要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3.备课不放松

课前充分备课,每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便能大幅压缩授课时间。

4.投放前置题

课前投放前置问题,铺垫基础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加快学习进程。

仅供参考!

中国共产党诞辰日为什么是7月1日呢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李达、李汉俊、张国焘、陈潭秋、陈公博、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周佛海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一共有13人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参加了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局。其中,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担任组织委员,李达担任宣传委员。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

但是,在1938年5月时,毛主席在延安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其中却提到这样一句: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纪念日。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7月23日召开的一大,毛主席为何要将7月1日作为党的纪念日?

原来,由于长期遭受白色恐怖的统治,当年参会的13人随时都有暴露和被捕的危险,会议一度被迫中断,后来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才召开完毕。而且,每个人都兼顾着其它的繁杂工作,并没有形成书面的正式记载。

以至于,在1938年创作《论持久战》时,毛主席实在记不起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当时,参会的亲历者中只有董必武也身处延安,经过共同回忆,两人只能确定会议是在7月份召开的,于是便暂时议定“7月1日”作为建党节。

随着广州、武汉的相继失陷,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从此以后,日军停止了正面战场的强力攻势,转而采取了“拉拢诱降”之策,希望能促使蒋介石领导的重庆政府投降。

受此影响,蒋介石当局也逐渐由“积极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加大了对于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封锁力度。甚至于,国民政府还在1941年1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得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了顶点。

与此同时,日军也在加强扫荡,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

在这种内外交迫下,我党和我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振奋全党和全国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央决定逆势而上,隆重庆祝自己建党20周年。

1941年6月,毛主席亲自起草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和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并向全党下发。其中,他明确指出: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二十周年,今年“七七”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登出特刊或者特辑。

此外,中央宣传部门还要求在党内外都要积极造势,借机向所有人宣传自己的革命路线和抗日主张。其中提到:

深入宣传中共二十年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

根据中央的系列指示精神,无论是延安还是各个根据地,都在1941年7月1日前后开展了大张旗鼓和形式多样的纪念庆祝活动,将“7月1日”深入人心。此后,越来越多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建党日,尽管它只是暂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了掌握政权的执政党,理应搞清楚自己究竟是哪一天成立的。为此,中共党史研究室受命对此展开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1957年1月,苏共中央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许多珍贵档案移交回中国。在这些档案中,就有6份资料与中共一大密切相关,基本上推测出了会议召开的具体时间。

根据俄文翻译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其中明确记载:

大会原定于六月二十日召开,可是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陆续到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就开幕了。

无独有偶,国内的党史研究者也通过搜集的一系列资料,考证出“一大”的开幕时间在7月23日。这个结论,相当于为苏共提供的历史资料做出了佐证,因此颇具说服力。

到了1981年时,为了纪念建党60周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权威编写了《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其中,第一次明确写明中共“一大”的开幕日期为1921年7月23日。

不过,此时距离“7月1日”首次被提出时,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在此期间,所有人都已经接受了“七一”作为党的生日,“七一”作为建党日。于是,中央最终明确“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23日,但建党节确定为“7月1日”。@文史不假

罕见!虎年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有阴历为啥又发明农历

今年月亮走的真慢!虎年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七圆”,咋回事呢?老祖宗有了阳历和阴历为啥还要发明农历呢?

元宵节就要到了,在人们心中,元宵节一过,年就算过完了。我们经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么今年的月亮什么时候最圆呢?据上海天文馆表示今年农历正月的满月将会出现在2月17日凌晨1点左右,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七。

咱们知道古代历法是由皇帝颁布的,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确定历法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古代历法家在几千年前就开始记录昼夜的长短,观察太阳的角度,测量正午的影子,等待“大火球”升起的那一刻。“昼参日影,夜考极星”,古代历法家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观察和记录每一天,往往为了确定某一天或者一个节气耗时很多年。

一个节气的诞生是十分漫长的,父亲把观测的方法和记录的数据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他的儿子,代代相传,并不是观察两年就能下结论的。因为,这种细微的变化我们用肉眼很难一下看到,今天错过了,就要等下一年,这个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

就拿二十四节气来说,古人开始测算节气是从夏朝开始的,一直到了商朝才确定了冬至和夏至。又观测了好多年,到西周的时候才确立春分和秋分。到了春秋时期才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确立。之后又经过漫长的观测和记录,到了战国时期才把其它十六个节气确定。最后,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把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增加到历法里。你看,二十四节气从开始到确立历经了多少年,朝代都换了好几个了!

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民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从此,二十四节气就成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时间坐标。

为什么要使用农历?

历法按标准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其实,世界上能够同时使用两种历法以上的国家并不多,而咱们国家是同时使用两种历法的国家之一。

我国传统历法是农历,文章前部已经说了,是从汉武帝时期启用的,至今已经沿用了将近2100多年。

我们知道阴历是以观测月亮的周期变化而制定的,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初一和十五“月相”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把初一这天叫作“朔日”,把十五这天叫作“望日”。一个周期的准确时间应该是29天12个小时44分,十二个朔望月就是一年,大约354天8小时48分。

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所用的时间作为参考制定的,这个时间大约是356天5小时候48分。这样来看阴历的一年和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

阳历和阴历都是有缺陷的,阳历不能体现“月相”的变化,阴历也不能体现四季的变化。由于,阴历和阳历相差11天之多,导致阴历一年都过完了,阳历四季还没结束呢。这让农民咋种地?是看太阳还是看月亮?

古代历法家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发明了农历,就是用阴历确定月,用阳历确定年,中间相差的11天,用每每隔2-3年闰一个月的方式补齐。这样咱们用农历既能看月份又能看季节了,农民种地也不用看太阳和月亮了,只要按照二十四节气不违农时就能把地种好了,也不会错过最佳播种和收获的时间。

农历新年自然按农历来算了,那么十五的月亮十几圆呢?

按月亮运行的轨迹来推算,每个月月亮最圆的时候应该是出现在“望日”。可是,我们知道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而是通过反射太阳的光才被我们看到的。换句话说,能够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是光面,照不到的那一面就是暗面。

每个月初一的时候,月亮仍然在围绕地球旋转,只不过被地球遮住了,不能反光,所以,我们看不到它。由于太阳角度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月相”也在随之变化。像每个月的三十和初一,我们用肉眼看不清的月亮,我们管他叫新月。等到了初三、初四我们看到的月亮就像柳叶一样,我们管它叫峨眉月。等到了初七、初八我们看到的月亮就像弯弓一样,叫作上玄月。等到了十五、十六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满月了。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是一个会动的椭圆,由于引力的作用,月球在近地点和远地点运行的速度也不同。说白了就是月亮有的时候走得快,有的时候又走的很慢。所以,每个月月亮最圆的时候是不固定的,有的时候十五圆,有的时候十六圆,还有可能十四圆,甚至可能最圆的时候出现在白天。总之,哪一天最圆完全取决于月亮运行的速度。

今年的元宵节那天的月亮不是满月,满月出现在正月十七,今年这月亮得走的多慢呢?确实罕见!

每年元宵节对应的公历日期要么提前11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这是因为农历要“置闰”导致的。像2016年、2025年的元宵节是公历2月份,像2018年、2037年的元宵节是在公历3月份。

那么您知道本世纪最早和最晚的元宵节是出现在几月份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有哪些形容日子飞快的句子、诗词

形容时间飞快的句子有很多很多,像这首《明日歌》就是形容时间不等人,今天能做到的事,就不要等到明天。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是明代钱福的诗作,让我们珍惜当下,不负今天的好时光。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句诗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莫负流年,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谢谢

最早提出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是谁

没有看到关于这方法的系统论述,主要根据个人理解谈点看法。提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可能是在晚清,提出者可能是一些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学者,如孙文梁启超等人。

中华文明到底有多少年呢?可以是近五千年到七千多年。因为,没有查到计算文明古国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那么写文章都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算起的呢?一般都是从轩辕黄帝开始。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大致与山东大汶口中晚期文化遗址时间相当,是父系氏族时候,国家即将产生。

还有人以出土精美玉器大约五千多年,所以也就断定中华文明史五千多年。

此时,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工业方面,冶铜业发达,制陶制瓷业发达。但仍使用磨制石器为主。有原始种植农业,我国出土文物中许多地方都发现种水稻。此外还种植粟、蔬菜等。

本人有个疑点,仰韶文化距今五千到七千年,我国文明史的起源或者说源头,与仰韶文化是否有关呢?仰韶文化与山东大汶口中晚期文化遗址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我国有七千年文明史甚至更长,有待进一步的考证。我一个不懂历史的人真的不好回答。

回答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