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再熟悉不过的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它的作者为何七岁便能作此诗
隋唐五代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很强大的。5岁识字开始,读论语、孝经,然后是离骚、尔雅等,学有余力就开始习五经。聪慧的天才神童很多,杜甫、张九龄都是七岁能文辞。
很重要的一点是初唐就有童子科考,童子举。杨炯、韦温都是十岁及第,王勃13岁作滕王阁赋,15岁的进士有很多。
到了开元年间,社会风气重诗轻典,童子都是直接学诗赋,不再重视儒家经学,白居易,元稹都是5、6岁开始写诗。
但如果你说的是七岁成诗的骆宾王,我只能说你看的是假的唐诗三百首。
第一首是这位功成名就的神童宰相的感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他写的。
每天让7岁的孩子背一首古诗,有没有必要有什么积极影响
看了评论有两种看法,思考一下这两种看法,那一种看法对孩子有利呢?答案就清楚了。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就看对诗词怎么认识,诗词的内涵是什么,这里道底有什么呢?孩子在诗词里能得到什么呢?再看人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提升考什么呢?理解分析记忆想像联想创造力深度思考等是怎么来的,这里看看背诗词有用没用,答案就在其中。结论,太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