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果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书写另一个结局,你会怎么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为著名的童话,原文很短,几分钟就能读完,但是它却在各个版本的《安徒生童话选集》中都有所收录,足见它带给读者的震撼有多深。
很多童话都证实了它们被创作出来,瞄准的读者就是成年人。儿童很难体验到童话的深意,以及其诞生的社会背景。卖火柴的少女这个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我们在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甚至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都曾对她的身影惊鸿一瞥。
卖火柴的小女孩展现了传统发达国家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异的悲剧画卷。穷苦的小女孩在冻死前陷入弥留的幻觉,看到的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火炉和烤鹅——这仅仅是一个人所必需的温饱而已。普通人根本不曾留意的必要生存条件,小女孩却到死也未能得到。
女孩想让死去的祖母把她带走,带到上帝那里去,象征着她对人世已经没有任何留恋,包括火炉和烤鹅以及圣诞树在内也不能挽留她。女孩已经到了只有宗教才能安慰自己的可怜地步,她和安徒生笔下的很多角色一样,最终的结局就是和上帝在一起,那是他们仅有的慰藉——阿Q式的美满结局。
很多童话绘本不能接受这么残忍的结尾,便在小女孩死后增添了好心人安葬她拿来衣服之类的杜撰情节。这或许可以安慰幼小的读者,但是却抹杀了社会真正残忍的一面,并推迟了读者认识世界残酷性的那一刻。
女孩生前没有得到任何收容所或慈善机构的救助,死后得到牧师的祈祷实属画蛇添足。牧师啊,你早做什么去了?卖火柴的少女最真实的结局,莫过于一辆政府的马车过来,殡葬人员把女孩用草席子一裹就扔上车,和那些无名的流浪者尸体一起被运到乱葬岗。甚至还可以增添殡葬者摸摸女孩身上,因为没找到值钱的东西而咒骂穷鬼。还可以画龙点睛添一句“大过年的,死也不捡个时候,真晦气!”“现在还有冻死街头的人,真是给政府丢脸!赶紧埋了,别让人看见这可耻的一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样的结局恐怕才真正具有悲剧美,毕竟宗教挽救不了世人,只是徒增无用的安慰罢了。
正如《海的女儿》中美人鱼应该化作海上的泡沫就结束,不要小天使来把她接到天国去。《快乐王子》死去的燕子和破碎的王子雕像就被丢在荒山野岭,前者被人捡去当了肥料,后者被砸得粉碎还垒了猪圈——这才是真正的市井人生。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感悟是什么
我不禁感叹到;我们生活在这么幸福的环境中,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导,可以不愁吃穿,只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就可以了,但我们还不知足,一天只知道让妈妈爸爸担心,而文中的小女孩却为了维持生计还要大雪天去外面卖火柴,这么一比较,简直是天囊之别,我们生活得这么好,这可以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不应该脸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