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立秋马上就要到了,农村都有哪些立秋俗语呢耳熟能详的
立秋确实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之中,才慢慢的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立秋也是我们要告别潮湿闷热的暑期的节气,也是一个非常受人喜欢的节气,在此之前的炎热酷暑,我们受够了每天的上蒸下煮,潮湿闷热的气温,让人难捱啊,农村老人说的老话叫做:暑伏过后人必虚,只有等到立秋之后,白天和夜晚才能感觉到丝丝的凉风,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要舒适上好多。
关于立秋节气的俗语,可谓是相当的繁多,很多都是和天气、农谚有关的,这也很正常,天气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农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收成,生活和收成是我们最为关键的环境,其中都有哪些熟悉的俗语呢?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的早晚对于天气的影响最大,立秋的过早,天气会在很短时间之内变得凉爽起来,而晚立秋,则会热度持续的很久,而且还有很大的几率出现秋老虎,关于早立秋晚立秋,其实很容易辨别,立秋节气都是在农历的六-七月之间,有的时候是六月份,有的时候是七月份,六月立秋比七月要早上一个月,很自然的就是早立秋,而七月立秋就被叫做晚立秋,六月立秋凉快的早,凉风习习冷飕飕,而七月立秋是晚立秋,虽然不会热死牛,但炎热是必然的。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在立秋前后一段时间里,天气变化,对于我们的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关系,立秋节气期间,不论南方的稻谷,还是北方的玉米,这个期间都是急需降雨来灌溉的,而立秋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是一年之中雨季最多的季节,在这期间如果雨水颇丰,那么我们的农作物就会很容易的获得不错的收获,要是如果持续干旱,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会很难有雨,减产是不可避免的。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籽:这句老话是指在立秋之后,我们农田里面的农作物,包括哪些长势很小、很低矮的杂草,在立秋之后的十几天之内,也会依然的结出籽来,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立秋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植物们繁衍生息的季节,在立秋之后没多久的时间里,各种各样的杂草、植物,都会纷纷的结籽,这个浓郁还是相当靠谱的,也是非常适用。
七月立秋,种啥啥收:也有一句俗语和这句老话有差不多的含义,叫做六月立秋,早种早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也是被广为流传的农业常识和农谚,也是对于立秋的早晚,天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最大,立秋过早,气温降的很早,这种凉爽的气温,我们会感到很适宜,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则是不好的现象,没有持续的高温,农作物很难有充足的生长周期,所以很难获得丰收,而七月立秋,高温持续很久,这种高温,对于农作物生长,却是极为有利的。
关于立秋节气的俗语老话,还有很多很多,各地都有自己的一套种植农谚,和一些生活习俗,你的农村老家都有哪些立秋俗语老话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大家。
2022年立秋很特殊,晴天下雨有什么预兆农谚有说吗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2022年立秋很特殊,有啥预兆?看看老祖宗的农谚都说了啥?
夏已尽,秋将至。一叶落,天下秋。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夏季已经过去了,迎来了秋天。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是一个气候由炎热转凉的过渡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
在古书《孝经纬》中有一段描述立秋的,是这样说的:“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秋者,揫也,物与此而揫敛也。”这里面的“揫”是指聚集,所以,“揫敛”就是聚集收敛的意思。
这句话的大意是,立秋后,天气就发生变化了,开始进入聚集收敛的阶段了。阴阳之气开始发生转变,阳气开始渐退,阴气开始渐长,万物随着阳气的逐渐下沉而逐渐萧落。
民间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的说法,意思是说立秋一到,梧桐树就开始落叶了。咱们现在来看梧桐只不过是树木的一种,但是在古时候人们认为梧桐是有“灵性”的树,它的叶片是对秋凉是最为敏感的。在《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它每枝上有十二片叶,象征十二个月,如果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叶,十三片叶。
从宋代开始在立秋这一天,皇宫里的太史官,会早早地守在大殿外面的梧桐树下,眼睛紧紧盯着梧桐树枝上的叶子。当梧桐树上有一片叶子开始落下的时候,这个太史官会立刻向着宫殿大喊“秋来了”!整个大殿都会喊“秋来了”。这时,护卫会护着皇上到郊外的狩猎场去举行盛大的涉猎活动。
古代在立秋这天举行涉猎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表明,从这一天就要开始操练士兵了,另一方面通过涉猎活动为秋神准备祭品。
从汉代开始,民间把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定为“秋社日”,传说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此时,作物已经收获完了,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到了宋代时,秋社日这天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等一些习俗。
我们现在要比过去先进多了,再也不用派专人去梧桐树下紧盯叶片了。今年的立秋的交节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20点28分57秒,也就是明天晚上。当然,节气的交节时间只是一瞬间,太阳黄经刚好到达135度时就是立秋了。
2022年立秋很特殊,老人说是“闭眼秋,大包伏”,这是啥预兆?晴天下雨有什么说法呢?
古代是农耕社会,天气对庄稼的生长影响较大,农民基本上都是靠老天赏饭吃,遇到不好的年景就要挨饿了。所以,古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流传了下来。
虽然,这些农谚俗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并且,现在的气候条件也和过去不同了,但也影响我们了解古人是怎么判断年景的。
今年的立秋交节时间是农历七月初十,阳历8月7日,也就是明天。立秋以后白天的温度和没什么变化还是很炎热,但是到了晚上已经渐渐地有了凉风。
今年的立秋很特别,不仅是“闭眼秋”还是“母秋”,还是“大包伏”,总之就是一个字“热”!
“闭眼秋”比较容易理解,古人把立秋交节时间在午前称为“睁眼秋”,把立秋交节时间在午后称为“闭眼秋”。有啥区别呢?这里是一个比喻的说法, “老虎”眼睛挣得很大,说明天气没那么热,老虎眼睛眯成一条缝,说明天气很热。是形容“秋老虎”的炎热程度。
今年的立秋交节时间是在明天晚上8点后了,是“闭眼秋”按古人的经验总结,立秋后还要热上一段时间。
立秋在古人看来也是分“公母”的,把立秋交节时间在单数的日期称为“公秋”,在双数的日期称为“母秋”。今年立秋交节时间是农历七月初十,很明显是“母秋”。老话说“公秋爽,母秋凶”,看来秋后天气还是很热的。
今年立秋还是“大包伏”,这里的伏是指末伏。如果,立秋交节和末伏是在同一天就是“伏包秋”,如果是在立秋好几天之后才进去末伏就是“秋包伏”。
这个“包伏”也是分大小的,立秋交节时间离末伏头一天近就是“小包伏”,离得远就是“大包伏”。而今年立秋完了后8天才是末伏的头一天,是“大包伏”。能够热多久不好说,但是最少还要热上18天,因为,立秋后还有中伏8天和末伏10天,总共是18天。
那么立秋这天下雨和晴天有啥说法呢?农谚是咋说的?分享几个给大家,看看老祖宗说的还有道理吗?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两个正好相反,意思是说立秋这天打雷下雨对庄稼长势和收成不利, 反而晴天有利于庄稼生长,农民不用担心旱涝。立秋温度高有利于籽粒饱满,对产量的提升有帮助。如果,连续阴雨天气,积温达不到,即使能够结果,也不会饱满,对最终产量有影响。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大意是说,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缓解旱情;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要提前做好浇灌等防旱措施。
当然,农谚是有地域性的,有的地区干旱,有的地区经常下雨。所以,这个地区下雨不好,但是换了一个地区,下雨反而是有利的。例如,农谚还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说法。
关于立秋的农谚还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等等。
您认为,老辈人留下来的农谚有道理吗?拿到现在还准吗?您还知道哪些关于立秋的农谚,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了解,谢谢您了,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