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扁鹊治病》是根据什么改写的,什么故事
您好,《扁鹊治病》出自于《韩非子.喻老》,是根据其中“扁鹊见蔡桓公”改编的,《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在短篇幅中,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经》八章、《道经》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
其中关于“扁鹊治病”段落是这样的,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它这个故事是讲的有形状的东西,大的必定从小的发展起来;历时经久的事物,成群的必定从单个的积累起来。所以《老子》说:“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细。”因此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微细时着手。所以《老子》说:“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千丈长堤,因为蝼蚁营窟而导致溃决;百尺高屋,因为烟囱漏火而导致焚毁。
这个故事用寓言的方式阐述了人生中的一个道理,这也是《韩非子》的精髓所在。
《扁鹊治病》,故事以悲惨结局告诫了人们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人话”很重要。要是有一个人,每次见到你都说:“你有病!”请问你会做何感想。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医者父母心”。如果医生失去了医德,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病亡。
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扁鹊曾经说过,他的医术远不如自己的两位哥哥,但却是三兄弟名气最高的一个。
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听兄你们兄弟三个都精通医术,那哪一位的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听后就很奇怪,说:“那么为什么医术最差的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却看不到、不懂得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没有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在病人病情初起时治疗。一般人都以为他只能治疗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治病往往是在病人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身体上动刀等大手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二、医者父母心
扁鹊真的医术最差吗?我们在看《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发现,其实扁鹊的医术一点都不差。
他能很早就能看到蔡桓公有病,他还不断地看到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
但是,每次见蔡桓公时,他都只说“你有病”,见蔡桓公不信就退走了。
这一点都不“医者夫母心”。
试问,如果自己的孩子生病了,做为孩子的父母,你会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放任不管,任其病情加深,最后不治身亡吗?
肯定不会。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医生说,患者找医生看病,是把生命交到你手上。
但是现在很多医生是怎么看待病患的?
病患就是摇钱树,是升职加薪拿提成拿奖金的摇钱树。
最后导致很多人生病时不敢看医院。
这社会病了,医生却要我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