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节手抄报一等奖

班主任节手抄报一等奖(有没有与大奖擦肩而过的经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4 17:14:53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有没有与大奖擦肩而过的经历

记得2010年双色球开:20,22,24,26,29,32+16

而我买的是20,22,24,26,28,32+16。五百万瞬间变三千

河南中小学教师工资有多少

河南中小学教师工资有多少?当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感觉自己有十分的发言权,并且感觉,你问这个问题和问一个女人的年龄一般,说了不好意思,不说也不好意思,让人感觉好尴尬啊!

我是一个70后,1995年毕业后就分配到当地普通高中任教,随后被调入进入县一高,后来辞职了,现在下在给你回答这个问题!

你一定听说过一个歇后语:教师涨工资,找一电器名(空调)!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点落后,但在全国各地,一定存在着,在河南也肯定有一些地方存在着,上有政策,在下面落实不了。

这样我就回答你:

第一:河南各地的工资不尽相同,因为各地的财政情况不同。

第二:城乡存在差别,乡村教师痛并快乐着。

老师工资低,乡下的教师更低,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

但是很多人又想考入教师队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是铁饭碗,还有很多所谓的福利在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因为这些的因素存在,再加上学校的福利不同,教师工资在同一个城市的市里和农村差别1-2000元,甚至更多都是有可能。

第三、不知道其它城市具体多少,我们周围的教师,除去职称的差别不说,基本上一个教师月工资在2500——3000左右。

如果你或者朋友也是河南的教师,不妨也来回答一下你们的工资是多少吧!

当差班的班主任,花的时间多,精力多,效果还不明显,怎么办

我不止一次带差班!

差班的“差”,到底差在哪里?我的体会,差在“人气”,差在“气场”。一句话:差在氛围,这个“氛围”,不仅仅指学习氛围。

我带差班的时候,常常想,当初分班的时候,“好班”的最后几名,和“差班”的前几名,其成绩差距并不是很大,为什么这些学生,一到“差班”不久,他们的学习劲头,思想情绪,很快就“一落千丈”?

差班的氛围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差班的学生,负面的因素多,首先从思想,情绪开始,逐渐蔓延到学生间的舆论,心理体验,学习态度,进而到纪律,自律性,最后,到整个班风学风,所谓“兵败如山倒”!

二是老师。一门课,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老师教,其教学方法,教学深度,乃至情感态度,不尽相同。这种不同,本来是正常现象,但这种不同,传到学生那里,就产生明显的负面认识,负面情绪,和负面效果。这种负面效果,又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各教学态度。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学得越来越“没劲”,老师也教得越来越憋屈。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直接抓学习,抓纪律,就势必形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班主任工作“汗流浃背”,学生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我认为,差班的班主任,不宜从直接抓学习入手,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班级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活跃班级气氛,振奋学生精神,着力营造“氛围”,增强班级的向心力。

比如组织学生三五人一组,办黑板报,每两周一期,规定每期黑板报中,关于学习的内容不少于三分之一,学习内容中,由学生邀请任课老师就学习内容或学习方法写小块文章,班主任自己也动手写。办好黑板报展示一周后,抽出班主任晚自习时的二十分钟时间,发动学生对黑板报进行评价,让其畅所欲言,班主任认真做好记录。

再比如发动学生办手抄报,三人一组,规定其内容中摘抄的部分不能超过一半,另一半必须自己动手写。手抄报在规定的时间办好后,在教室里牵好绳子挂起来,让学生评价,评奖,设立手抄报优秀奖,伯乐奖。

手抄报在教室里一挂,那还真是很“壮观”呢!

这两项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班级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班主任在进行每周班级讲评的时候,重点讲评积极性,氛围,和学生的进步,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核心是营造氛围,肯定进步,活跃气氛。

班级氛围一变,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态度自然会“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实,担任差班的班主任,也有一个“心态”问题。如果只是“处理问题”的心态,在面对学生的诸多问题时,就会筋疲力尽,怨声载道。但是,如果将它当作锤炼自己的机会,就那心态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他就会从“处理问题”心态转而到“设立方案”心态。

班主任的心态变化势必通过工作感染到学生,由感染少部分学生,到大部分学生,最后到全班绝大多数学生。

如此,则差班班主任的工作,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天津肖老师处理结果已定,为什么网上还有这么多不同声音

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话,不能拿出来让全社会评判,否则所有老师都得开除。试问哪一个老师,没在批评学生时说过激的话?只是没上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