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兵黩武

汉武帝到底是雄才大略还是穷兵黩武?为什么同样穷兵黩武并修宫殿和大工程,朱棣没有像秦隋一样让明朝三世而亡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4 16:03:36 浏览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汉武帝到底是雄才大略还是穷兵黩武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在捍卫民族利益方面,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但是连年的征战,又成了百姓头上沉重的负担,武帝在位54年,43年都在征战。匈奴是当时世界上兵力最盛的部落联盟,你没看错,匈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在秦末汉初,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骑兵力量。

西汉建立之初,匈奴频繁在西汉边境劫掠,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汉高祖刘邦亲率开国之师讨伐,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靠陈平出奇计才解了围。

刘邦解围之后,汉朝开始以和亲来交好匈奴,虽然避免了匈奴大规模进攻,但边境劫掠依然是家常便饭,匈奴始终汉朝最头疼最屈辱的问题。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一切都开始改变,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不愿意忍受和亲的屈辱,并且匈奴始终是汉朝的威胁,武帝准备一劳永逸解决这个威胁,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于是武帝决心改变隐忍政策,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卫青霍去病是武帝的两大王牌,帝国双壁所向披靡,匈奴在二人的轮番攻击下望风而逃,瞬间汉朝和匈奴就攻守易势,尤其霍去病更是成了匈奴人的噩梦。

但是匈奴所占地域广阔,有很大的战略纵深,汉军往往要深入敌境上千里寻敌作战,这就导致战争无法短时期内结束。漠北大战中,霍去病深入敌境两千余里,斩敌7.4万,卫青遭遇单于主力,斩敌1.9万。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基本解决了长久以来匈奴的威胁,匈奴开始逐渐衰落。

除了大破匈奴,武帝还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在西南,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设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武帝时期,汉朝疆域空前辽阔:东抵日本海、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全都纳入了中国版图。

武帝历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在控制了西域之后,开辟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联通了中亚,西亚,欧洲的陆上通道,其中最远到达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横跨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

但战争消耗巨大,漠北大战,动用骑兵14万,步兵和运输人员数十万,还有运输马10万匹。此战卫青斩敌1.9万,,霍去病杀敌7.4万,但是汉军也因染疫和战损,回来时马匹不足三万,仅马匹一项,战争消耗就可见一斑。再加上各种军械被服粮草给养,物资消耗就是天文数字。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来支持战争,武帝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将利润最丰厚的盐、铁、酒的经营收为官营,提高工商业者的赋税,老百姓的负担也增加了。

战争是要死人的,尤其是长期猛烈的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而大量的逃税者造成户口大减,史载当时户口减半,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赋税之重。老百姓承受这样沉重的负担,付出这样的牺牲,自然会痛恨抱怨。而武帝作为深宫长大的皇帝,体会不到老百姓的困苦生活,再加上其对显赫武功的追求,自然也就忽略了老百姓的疾苦,再加上战争一旦发动,短时期内也不可能停的下来,所以不给民众休养生息,穷兵黩武也就在所难免了。

汉武帝开疆拓土,基本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消除了匈奴的威胁,汉朝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塑造了昂然张扬、骁勇强悍的民族性格,形成了汉民族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无畏的开拓精神。从他之后,汉王朝成了强大的象征,在他之后,汉宣帝在定胡碑上刻下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陈汤在追杀匈奴郅支单于之后,在给汉元帝的奏章里写到“宜悬头槁街蛮夷邸,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些豪气千云的宣言,无不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豪迈精神。

为什么同样穷兵黩武并修宫殿和大工程,朱棣没有像秦隋一样让明朝三世而亡

事实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伴随着过度消耗国力。导致王朝短命的局面。

秦朝

秦始皇去世后,胡亥即位。延续始皇政策,对六国贵族未采取绥靖政策,继续修建阿房宫,结果秦二世而亡。

汉朝

汉武帝去世后,刘弗陵即位。随即停止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与民休养生息,扭转汉朝国力向下衰退的局面,开启“昭宣中兴”的局面。

隋朝

隋文帝死后,杨广即位。修运河、迁都、三征高句丽、征伐契丹。加上杨广本人也好大喜功、贪图享受。杨广时期就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隋朝二世而亡。

清朝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事实上康熙晚期已经很百姓已经流离失所,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而雍正即位后,整顿吏治、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雍正就不会有“康乾盛世”。

明朝

朱棣靖难即位后,五征漠北、修运河、迁都、修《永乐大典》、六下西洋。事实上朱棣晚期已经有农民起义,朱高炽即位后,赦免建文旧臣,深得人心。停止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与民修养生息。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汉朝、明朝、清朝在前任君主穷兵黩武之后,继任君主能紧接着开启一个盛世。明朝没能三世而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朱高炽、朱瞻基两位君主能及时与民修养生息。朱高炽、朱瞻基虽然不及朱棣的雄才大略,也不失为名君,虽然没能对外进行扩张,但得实惠的是百姓。

对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怎么看

不直接评价,讲个有趣的故事,讲个汉武帝曾因一匹马而对一个西域小国发动长达多年战争的故事。

公元前104年,距离汉朝与北方强敌匈奴的漠北决战,已经过了十五年,这一年,汉武帝56岁,他统治下的王朝正如旭日一般,雄踞东方,放眼海内,他似乎已经找不到对手了。

但就在这一年,在遥远的西域,一个叫大宛的小国,因为一匹马,就激起了汉武帝极大的愤怒。以至于他立刻组建了远征的军队,要远涉大漠和雪山,趟平这个西域的弹丸之国。

什么样的马,让汉武帝如此的动心呢?这种马,就是名满天下的汗血马。

汗血宝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据说,这种马体型高挑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更有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等等优点,可以说是马里的极品,马中的阿斯顿马丁了。

汉武帝非常喜欢马,他曾经写过《西极天马歌》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以及把马作为他宏伟帝国理想息息相关的战略资源的情愫。“天马徕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汗血马无疑是汉武帝非常喜欢的马匹。

很多年以前,当从西域返回长安的张骞向他介绍这种传说中可以流淌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的宝马的时候,汉武帝就十分想得到它。《汉书》记载汉武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

一开始,汉武帝打算以和平手段得到汗血马。

他派遣使臣,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都,求换汗血马。但大宛国王毋寡以汗血马为大宛国宝而拒绝,汉朝使节就在毋寡面前,破口大骂,并把金马击碎,掉头而去,毋寡因而大怒并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

先礼后兵,先礼的结果是小小的大宛国居然杀死了汉帝国的使者,于是,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决定,后兵。以当时汉帝国横扫匈奴、消灭南越、闽越,暴打西南夷,睥睨天下的实力,大宛拿什么抗衡呢?

大宛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它和汉帝国之间的距离。大宛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的费尔干纳谷地,距离汉帝国腹地几千里之遥,中间夹杂着无数的大漠、雪山和无人区。

等汉朝的军队不远万里来到大宛,早已经精疲力竭,而且补给根本跟不上,不用打大宛就赢了。事实也完全和大宛国王想的一样,汉帝国发动的这次战争,一开始十分不顺利。

汉武帝派自己亲信的大舅子李广利带兵进攻大宛,一路上,李广利发现他们面对的敌人不止有大宛,还有西域上一连串不太服从汉帝国的小国,他们纷纷坚壁清野,不支持汉朝的军队西进。

于是李广利只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走,打下一个地方,补给一些粮草,继续走,等他的军队走到大宛的时候,只剩下了几万的饿的要死的人了,面对大宛的铜墙铁壁,李广利很识趣的撤军回家了。

一征大宛的失利,让汉武帝这个极为自信的皇帝大为震怒,这一年他56岁了,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他经常犯错的老年了。他给李广利补充了几万军队,要求他再攻大宛,而且这次他下了死命令,不攻破大宛你们就都别回来了。

李广利军团再度出征,可以说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汉武帝下了血本。这只军团有十万头牛、三万匹马、众多驴和骆驼以及充足的粮草,此外,他还征调了十八万大军为李广利军团防守侧翼,防止匈奴和其他小国的干预。

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面子、大宛国土和宝马,汉武帝都想要。

这次的战争结果没有意外,面对汉帝国的精锐之师,西域小国们纷纷被向砍瓜切菜一样的灭掉,其中轮台国甚至被汉军屠城。最后,大宛国在汉军的围攻下发生了内乱,大臣和贵族们杀死了国王毋寡,献出宝马,向汉帝国投降了。

汉武帝得到了他想要的汗血马,汉帝国也争回了面子和国际声誉。但历史上对这场因为马而引发的战争一直褒贬不一,也有观点认为汉武帝为了一匹马和自己的面子劳师远征,可以算得上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为汉武帝晚期汉王朝的经济大衰退和政治混乱埋下了祸根。

孔明到底是穷兵黩武还是名相

强答一波~

个人认为,历史人物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政治制度,决定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站在孔明的角度,他已经做到了他该做的极致了。首先孔明肯定是千古名相。其次个人认为他也确实为了恢复汉室而牺牲了蜀国百姓的利益。两者难以两全。

难 难 难

为什么汉武帝穷兵黩武就是“千古一帝”,隋炀帝就落得国灭身死

汉武帝与隋炀帝都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所不同的是汉武帝登位时己经历过文景之治,国力雄厚,有他折腾的资本。

由于长期以来北方边境遭受匈奴人搔扰,连秦始皇只能修长城抵御,自汉朝建立以来也只能以和亲的方式来缓解,国家颜面受损。年轻气盛的汉武帝为了驱去匈奴,练兵买马,成功地驱去了匈奴,安定了边境。也算他有运气,让他遇上了卫青与霍去病这两位千古少有的大将,还是他知人善用,才成就了他干古一帝的美名。


当然,汉武帝首开丝路,独尊儒术,吞并朝鲜,降服西域,开彊扩土,其功绩也是有目共睹。但他为求长生不老而到处求仙访道,筑高台接露水,滥用国财,是其劣迹。

再说隋炀帝,隋文帝统一南北,建立隋朝后,为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打开了国富民强的新局面,但老来昏慵,喜怒无常,刑法残酷,常常错杀无辜,滥用民力财力修豪华宫殿,致使民怨沸腾,为后来的天下大乱,王朝衰败埋下了病根。


隋炀帝在位初期,增加赋税,改州为郡,考试选拔官员,平定吐谷浑,经营西域,国力达到极盛。广招民工,修建东都,修造园林,穷奢极侈;修筑长城,开凿大运河,使百姓得不到修养生息,再加上三征高丽以失败告终。由于横征暴敛,导致各地农民起义,使王朝逐步瓦


解,最后断送了江山,丢了生命。究其原因,就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更重要的是操之过急,使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才落下暴君的骂名。

总而言之,对汉武帝与隋炀帝两人的评价正好应了“成者英雄败者寇”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