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吐血一百碗的作文 教育

老师吐血一百碗的作文(教育局组织老师参加考试,成绩让人大跌眼镜,难道老师不如学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2 08:38:28 浏览1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教育局组织老师参加考试,成绩让人大跌眼镜,难道老师不如学生

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同时也参加过老师考试的监考工作,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十多年前,我参加过老师考试的监考

在十多年前,我们学校自行组织过全体任课教师考试的工作,当时我是监考人员之一。我负责的考场主要是政史地学科的老师。

一般来说,考场纪律还是很好的,老师平时监考学生的时候,都是认真监考的,轮到自己考试了,绝大多数老师还是认真遵守考风考纪,独立答题。但是也有个别老师在临交卷的时候,交头接耳,问其他老师的答案。

我觉得也正常,老师还是要面子的,也想得满分。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一位历史老师交卷的时候,只在姓名处写了自己的名字,整张试卷全部空白!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老师对考老师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反感的,他用这种方式作出了抗议!将这件事向主要领导汇报以后,也是不置可否。后来,找了县里的教研员进行了阅卷,打出了成绩,只是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了传阅,对这次考老师的结果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师考试不是满分很正常

我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特别是对高中阶段的老师来说。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有一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政,如是而已。

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写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些说法并非为老师辩解、找借口。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徒弟永远赶不上师傅,学生永远落后于老师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出现退步了。

对高考,我在很久的时候曾经异想天开过:

假如在高考的时候,虚拟一个考生的名字,每场考试全部由相应学科的老师去答卷,会不会考满分,顺利拿到高考状元呢?

现在想来,其实是很难的。

为什么老师答同样的试卷,不一定得满分呢?

因为现在高考试卷考查的重点是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是学科能力,也就是知识的运用能力,这里面不仅需要基础知识,更需要一种理解力、应变力。

在学生这个群体中,高手如云,加上他们正年轻,理解力强,应变能力强,所以在遇到考查能力的题目时,他们往往能得满分。

教师这个群体,与学生这个群体相比较,整体智力水平和学科能力可能处于中上游,但绝对不是最顶尖的。因为学生的潜力更大,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觉得,教育组织老师测试,作为一种督促的手段还可以,如果真的当回事的话,那就是教育外行了。

为什么?

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时候并不是传授知识本身,而是引领学生学习,扮演的角色是导演,而不是主演。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您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我是松子说教育,关注我,带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从新课标修订来看,语文老师将要很辛苦,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谢谢大家对语文学科及语文老师的关心

首先,要说明新课标和旧课标,语数英三科课时占比未有变化。

语文:20%——22%

数学:13%——18%

英语:6%——8%

其次,英语退出三大科,解读不准确。

英语权重减少,英语退出主课,喊了很多年,但是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是否退出三大科,两会代表和网友说了不算。要看中高考的变化:

中考语数外三大科,分值均为120分;

高考语数外三大科,分值均为150分。

学校课程设置,中高考是指挥棒。中高考英语分值不变,英语永远就不可能退出三大科。不要诱导家长和学生。

第三,我们语文老师一直都很辛苦。

语数外三驾马车,语文这架马车,最不好驾驭。

语文课工作量最大,每周六节课+五个早自习。

语文老师大多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大多担任班主任工作。

某些学校领导对语文教学工作不重视,数理化英语是宠儿。

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数理化英语成绩,校外补课最多的是英语和数学。

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普遍认为语文成绩不会太差,想得高分很难。

语文老师的额外工作量大,学校各种活动,各级征文大赛,语文老师的非教学类工作比数英多。

语文老师,作业批改量大,却出力不讨好,很难出成绩……

语文老师心里苦啊

最后,语文老师不需要做心理准备。

无论教育怎么改革,语文老师最累的事实改变不了。以前怎么教,以后还怎样教。“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

既然选择了教育工作,选择了做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都会直面以对。不需要,没必要那么大的压力,杞人忧天啦!

为什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的德行是如何养成的呢?人的品格与作为都与他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小时候受到什么样的熏陶,对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家训家风。

作为父母要像孟母那样,《孟母三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的故事,我觉得孩子只有在父母严格的教导下才能成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这都是我们所熟知的道理,所以不要太溺爱孩子,你的溺爱往往会让他变本加厉,所以在原则的问题上请不要有所松动。

从古至今,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关心的事情。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学坏,孩子长大以后不能出人头地,不能生活的很好,会做出有害社会的事情,会将自己的一生过的很糟糕……所以在小时候就告诉孩子要做一个乖孩子:要好好看书、不要贪玩游戏、在外面的时候不要不听话、不要与其它的小孩子打架、在幼儿园要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在我们长大后就告诉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好功课、不能考试不及格、上课要认真听讲……父母总是给我们定下许多许多的要求,并且希望我们能够很好的完成。他们对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期许,他们盼望着看到我们成功的那一天。

现在的教师都很辛苦吗

不是很辛苦,是苦不堪言!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教龄已经28年了,今年刚新接手的一年级,班主任。每周除了星期一只有三节课以外,天天至少四节课。现在就说说平凡的平常的平静的今天吧——

早上7:40,走进校园,先来到打开电脑,再到办公室做上课前的准备。

7:55,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8:00,学生陆续走来,一边给他们量体温,一边督促学生早读。

8:20—10:10,连续两节课,期间的9:00——9:30,是室内操,因为疫情,课间操都改在室内做。

10:10,下课,走出教室,顺便带了一个学生出来询问。这个男孩非常爱哭,一丁点儿事情都哭得没完没了。昨天因为没有橡皮擦,怕同桌不借给他,哭,后来,又因为不会组词,再哭。今天上课出神,老师提醒他又没专心,马上哭。我耐心细致地询问,他还是抽抽搭搭,上课铃响了也没说清楚自己为什么又哭。我只得喊他回教室上下一节课。

10:20,回到办公室,喝口水,赶紧改昨天没有改完的作业,把错得多的单独放一边,等机会找学生来一个一个地改错。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改错!这真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费时费力的事!

11:00,上午第三节课下课了,我赶紧站出去,看到班里谁出来了,赶忙让他去把改错的人叫过来,为了少耽搁一点他们上课的时间,下课时间也得抓紧。可是,作业有错的学生挺多的,有十多个,下课时间根本不够。只能让他们在第四节美术课的时候一个一个地悄悄出来改错。直到11:55下课,仍然还有一个学生没有被请过来。看看面前这个连声母韵母都还搞不清楚的孩子,只得下午再抽时间了。

12:00,饥肠辘辘地走出校门,回家吃饭。好在有爸有妈在家,有热菜热饭等着。回家路上,用微信给爱哭的小男孩家长沟通交流。

下午1:50到校,等在教室门口继续量体温,督促学生午读,并留心观察爱哭男孩的举止。他坐在座位上,不看书,眼睛里又是泪光闪烁的样子,甚至还时不时地有抓狂的表情。我偷偷录了两个视频给他家长。2:20,上第一节课的音乐老师到场,我退出教室,顺便牵了两个学习吃力的孩子和爱哭男孩到办公室。先嘱咐那两个孩子自己读书,再向爱哭男孩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适时教育。教育爱哭男孩,再辅导两个学习吃力的孩子。

3:00,接到通知,本该明天的学生体检改在今天下午举行。赶紧回教室,把学生集合起来,分成六个小组,嘱咐小组长带好组员,嘱咐学生队伍不能乱,然后和上第二节课的老师一起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进行体检。娃娃们第一次体检,又激动又好奇,在操场上推推搡搡,打打闹闹。我一会儿在操场的这边,一会儿又在操场的那边,没有一刻得闲。

4:30,娃娃们才全部回到教室,兴奋中透着疲惫。有个孩子大声地说:“我脚都站麻了!”等他们安静下来,第三节课也就差不多了哟!紧接着我的第四节课开始了。

5:30,放学铃声响起,组织学生路队放学。一个学生说有个孩子上楼去了,我诧异!在队伍中来来回回找了几遍,的确没有找到她。她到哪里去了?楼上高年级的孩子走下来,为了不堵塞楼道,我赶忙带着队伍往校门口走,一边走,一边联系她家长。送走其他学生,返回教室的时候,她慢吞吞地走出来,我问她跑哪里去了?是不是上楼去了?她左顾而言他。好吧,回办公室,咱慢慢聊。

6:00,结束谈话,把孩子送到校门口,交到家长手里,和家长又是一番交流。然后,才算基本完成今天一天的工作。

这就是我普通的一天。课程表上的几节课根本不能反应出我的工作量。况且还有备课,造表,整理学生各种资料,迎接各种各样的检查,辅导一个一个的学生,联系一个一个的家长。我的工作远远超过了八小时,岂是辛苦二字就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