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秋高气爽是什么原理,怎么解释
“秋高气爽碧云天”,这在数据上确实有支撑。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不管是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兰州,还是长江沿线的上海、武汉,又或是华北的代表北京、华南的代表广州,甚至大西南的拉萨,在九十月份,平均5天才有1天的雨;而且全国大部地区在这个时间段,几乎都是雨日少、云量低,天高云淡、月明风清,大气能见度极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碧空如洗”倒出真相~
我国雨季在夏天,一整个夏天的降水就是水洗天幕,将大气中的微尘、杂质悉数沉降下来,从而使得大气通透度大为提高,光能散失大为减少。而根据瑞利定律,微粒的大小决定了被散射的光波的波长,由于雨季已过,空气中少了小水滴,同时颗粒较粗的尘埃被雨水沉降,所以天空散射较长波长光波的能力就减弱了。而蓝紫光波长较短,相对被散射的比例则大幅增加,所以天空更蓝了,也更高远了。
干冷空气南侵,云雾减少~
进入秋季之后,冷空气活动渐渐活跃,一次次南侵逼迫夏季风后撤,干冷的空气替代暖湿气流,天空中的云雾就少了,人体感觉也很干爽,自然就云淡风轻又舒畅啦!
高低空都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洁净通透~
同时,随着夏季风后撤,地面热低压转为冷高压,而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南撤的时候一般又慢于地面高压系统的南移,这就会导致秋天的时候往往高低空都受高压控制。这样该地区的气流下沉,不但不利于水汽上升成云致雨,还能进一步将空气中的尘埃、杂质沉降下来,自然是云也淡、气也爽了!
为什么都说秋高气爽,还有秋老虎的说法
很荣幸能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立秋”是我们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立秋不仅意味着秋天的到来,而且也意味着气候即将变得秋高气爽、月朗风清。相比夏季高温,早晨就会酷热难耐,而立秋之后的早晨则透着丝丝凉意。
今年的立秋日期是阳历8月8号,农历七月初八,关于立秋,我们的老祖宗更是流传下来很多的俗语谚语,比如“立秋之日凉风至”“早晨立秋凉飕飕”,立秋虽然到了,但是秋天的气候并没有真正的到来,中国地域幅员辽阔,但是各地气候有一定的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这段时间内还是酷夏之时,而且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真正到了秋天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质是,枫叶变的更红,而梧桐树也开始落叶,这也预示着深秋的来临,因此便有了“落叶知秋”的成语。
关于立秋,有这么一句谚语相信大家听得比较多,叫做“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呢?早上和晚上立秋差别就这么大吗?
按照我们这句谚语说的意思,只要立秋立得早,那么降温也就随之而来。如果晚上立秋,那么就算立秋啦,高温照样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秋老虎”的出现,能把老牛热死。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相信我国很多地区依旧是很炎热的天气,外面的大马路表面的柏油,甚至出现融化,鸡蛋放在上面,甚至可以做成煎蛋。
那么立秋的早晚到底如何界定呢?我们的老祖宗都是通过日久月累的观察,大多能确定,某个时间段发生的气候变化。而且把气候划分为二十四个,这种划分即便是在今天同样有着很多的指导意义。立秋当然也不会例外,老祖宗通过对于立秋这天早晚天气的变化,来判断是早立秋还是晚上立秋。如果在立秋当天的上午开始气温变化比较明显就被称为早立秋,相反,如果下午气温才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的话,则被称为晚立秋。
其实现代气候与古代气候相比的话,变化比较大,有些俗语谚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没那么准确啦,因为根据每年的气温都可以发现。每年的气温都在逐步上升。有的时候立秋早,天气还是热烘烘的,令人烦躁异常。有时立秋较晚,天气照样凉气嗖嗖。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不影响它作为节气转变的一种预警。
大家对于立秋有什么不一祥的看法吗?下方留言评论说出你们的想法。
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