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孩子慢慢长大了,父母该怎么分别给予恰当的性教育呢
- 从性教育的角度上讲,应该怎样制止几岁的小孩子玩弄自己的生殖器
- 我很喜欢鲁迅,可是语文老师说鲁迅的文章文学性不强,我被影响了,怎么办
- 人类欲望的放纵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如何理解: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文学有阶级性吗鲁迅与梁实秋曾探讨过,你认为有吗
- 提出“食、色,性也”的是谁他是一位被遗忘的哲人吗
孩子慢慢长大了,父母该怎么分别给予恰当的性教育呢
首先,做为家长要清楚孩子对于性方面感兴趣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
其次,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1、不要回避孩子问道涉及性的问题,例如我是怎么来的,很多家长就说是捡来、河里捞的、买菜送的……这样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会起坏作用。当孩子稍微懂一点男女之间的事他就会越好奇,很多事情我们藏着掖着反而更容易激起对方好奇心。
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性教育短片,例如小威向前冲,觉得自己实在没法说出口可以引导孩子去看看这些视频。
2、和孩子共同探讨异性吸引人的地方,当然不是说长相,而是说对方的学识、气质这些内容。
3、电视或者电影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下性描写的画面,难免会被父母和孩子一同看到。
其实这个就是最佳的教育机会。可以先问问孩子的想法,然后再告诉他这是成人之间产生的爱,小孩子应该先学习,成年以后才能这样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和孩子谈论这些的时候语气一定要平和,显得非常轻描淡写,如果父母先害羞,就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从性教育的角度上讲,应该怎样制止几岁的小孩子玩弄自己的生殖器
其实到了3、4岁的年龄,男孩玩弄自己的小鸡鸡是很正常、常见的行为现象。这是因为孩子正是性发展的萌芽时期,他会对性方面相关内容和器官产生好奇,如果父母教育得当,可以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性别角色和性认知,但若方法不当,则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较深远的负面影响。
在引导孩子前,您一定要先了解,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带有任何意义,也不会是一个稳定、持续的现象,通常是盲目的。在孩子的意识里,自己的生殖器和自己其他器官一样,只是身体一部分而已,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探索。所以一开始您发现后不要紧张,更不要责骂孩子。
您要在平时给孩子穿比较宽松的棉质衣服,但是不要太宽松哦,不然孩子的手会容易伸到衣服里摆弄。并且,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您可以开始性教育知识普及了。方法有两种:
与同性父母一起洗澡
在同性父母和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给孩子介绍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包括生殖器部分,并且告诉孩子哪里是不能让别人碰触的地方,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读绘本
如果您觉得给孩子直接说关于性教育的知识太尴尬,那么就可以借助绘本这个中介工具,通过与孩子的亲子阅读,温和地为他解答性教育知识。根据您的情况,我推荐《小鸡鸡的故事》,很适合您孩子来阅读。
如果您有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讨论哦!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我很喜欢鲁迅,可是语文老师说鲁迅的文章文学性不强,我被影响了,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千叶书院的祝秀老师,今天我来回答:“我很喜欢鲁迅,可是语文老师说鲁迅的文章文学性不强,我被影响了,怎么办?”我的看法是:你的语文老师说法片面了,而你有可能是真喜欢鲁迅,但有可能还没真正读懂鲁迅,又或者你只是浅浅地喜欢,而没有深度阅读,所以,立场不够坚定,老师一否定就开始怀疑和动摇。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真正喜欢文学的人,鲁迅是绕不过的,就像真正喜欢书法的人“二王”是绕不过的一样。那么,下面我就来谈一谈,为什么说真正喜欢文学的人绕不过鲁迅。
首先,我们来看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小说在他的手中开始并且成熟,从而进入了中国文学的殿堂,之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学之林。鲁迅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彷徨》的具体小说篇目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共11篇;《呐喊》的具体篇目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社戏》、《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共14篇;《故事新编》具体篇目分别是:《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共9篇。
这其中,不乏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篇目,比如:《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社戏》、《祝福》、《伤逝》。在这里,我们且不说熟悉的《孔乙己》、《祝福》、《社戏》、《阿Q正传》……我们且不说这些篇目塑造的主人公:孔乙己、祥林嫂、阿Q、润土……多有个性,多耳熟能详,多深入人心,我们仅从《伤逝》这部以青年恋爱与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来看一看鲁迅的作品究竟文学性强不强。《伤逝》一部悲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爱情与婚姻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外人的冷眼,亲人的离弃,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种种困难、压力与折磨。这部小说手法上尝试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刻画十分成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鲁迅小说擅于发掘有深度的社会生活片段和场景,选材、视角都很独特,语言干净、利落、内敛、简洁、凝炼,文学性很强。
其次,鲁迅擅长的文学体裁不仅仅只有小说。他的杂文更是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形式自由、信手拈来、短小简洁、语言犀利、精炼,独具魅力,观点独到,论据充分,论证有气势。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一共16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鲁迅先生的杂文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内涵饱满、深刻,形象性、实用性、战斗力都很强;形式多种多样,有随笔、题辞、短评、漫笔、闲话、书信、日记、论、说等等;擅用讽刺手法,达到“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游刃有余:语言精辟深刻富有哲理、幽默风趣、深厚的文字功底,既有无比的思想深度又有无限深厚的文学魅力,堪称中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再次,鲁迅的散文也别有一番气质和韵味。他的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我们一起来品读、领略鲁迅的散文吧。从《阿长与山海经》到《藤野先生》,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父亲的病》,从《琐记》到《范爱农》鲁迅的散文无不散发着人文情怀和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感受到思想的自由驰骋,体会到世间万物的真善美,还有领略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比如,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这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的散文语言优美明快又沉着稳重、张驰有度,让人感受到鲁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游刃有余地驾驭文字的能力。
最后,鲁迅的散文诗集有:《野草》。大家熟悉且经常引用的名句有:《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悼杨铨》: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无题》: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创作的诗歌虽为数不多,但语言质朴,亲切自然,个性鲜明,朗朗上口,情感真挚,也不乏艺术美感。
综上所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是我最喜欢的现代文学家之一,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他的作品、书籍,我一直视若珍宝,他对文学体裁的准确把握,无论小说、杂文、还是散文、诗歌,他都可以写得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堪称经典。总而言之,如果你真正喜欢文学,真正爱好文学,鲁迅是你成长路上绕不过的大山,鲁迅作品值得你反复品读,鲁迅就像一座宝藏,深度广度兼而有之,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
人类欲望的放纵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人类的放纵是自发的,不放纵才是自律的。
人类放纵,本质上是人类欲望的满足。人类的欲望分为如下几类:
一,性欲,成年人的标志是性欲成熟。为了性欲的满足,就要放纵自己找异性释放性欲。异性越年轻漂亮,性欲释放越完全。
二,食欲,人体要自然消化食物,就要不断摄取食物满足自己的食欲。食品味道越好,食欲越强,越能满足。
三,安全欲,人类天然有避险趋安的欲望。要住安全的房屋,走安全的道路。
四,交往欲,人类不是独居动物,天然有一种与他人发生交往的欲望。被封闭的人失去自由,这主要是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自由,交往欲得不到满足。
如何理解: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是: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文章”,朱熹注释“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所谓文章并不是目前写作文章的意思,而是仁德的品性外在的表现。包括的言行举止方方面面,也就是威仪。
“性”,朱熹的注释是“性者,人所受之天理”,《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所谓之“性”应该与之相同。目前多解释为人性,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性,但是好象并不能完全涵盖其意义。
“天道”,朱熹的注释是“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这里所说的“天道”应该就是孔子说过的形而上者之谓道,也就是天理。《中庸》开篇第二句“率性之谓道”,也是指的这个“天道”吧。
本章的译文是,子贡说:“夫子关于诗、书、礼、乐等威仪文辞方面的知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并学习,但是老师教授人的本性和天道的理论,我们真是很难听到啊!”
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可得而闻也”的情况,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解释的,“言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夫子之文章,也就是夫子的仁德的外在表现,威仪文辞等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看到、听到、体会到。但是关于人的本性和天道的理论,由于过于高深,孔子很少讲,修为不够,讲了也是白讲,也就是说孔子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子贡的学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从老师处第一次听到关于人性和天道知识的讲解,“叹其美”,故有了本章的感叹。
从本章子贡的感慨中可以体会到两方面内容,一是不论学习还是教学都要循序渐进,学生的资质各有不同,应该因材施教;二是形而上的理论知识,必须要理论结合实际,让求学者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领悟,也许才是更好的教学方法。
文学有阶级性吗鲁迅与梁实秋曾探讨过,你认为有吗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与它产生的社会政治制度有关,在阶级社会里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所谓的文学服务于社会,它同时受国家制度和基层民意的影响,体现的是不同层面的艺术思维,阶层意志,以及精神属性。也与文学创作者的身世背景,社会阅历,人生认知和情感投入有关,有阶级差别的作品就赋予阶级性。
提出“食、色,性也”的是谁他是一位被遗忘的哲人吗
告子。“食色性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而是和孟子同一时期的告子,他认为人性无善也无恶,有类太极。告子,被很多人遗忘的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