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细节真的能决定成败么
-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现实中有例子吗
- “细节决定成败”与和“大丈夫不拘小节”矛盾吗
- “细节决定成败”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矛盾吗
- 如何理解细节决定成败有哪些事例
- 如何看待“选择大于努力,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
-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也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到底哪句话才是对的呢
- 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是“细节决定命运”
细节真的能决定成败么
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
从航天器升空,航空远洋,核弹,导弹,到第四代的金属炸弹,研发制造成功的背后,都是由原材料,加工,组装等等一系列的细节链接而成,任何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至失败。这是不争的事实。
具体到题主所讲的,谈生意竞标的,因戴手表,开摩托前去,而失去机会。手表有世界限量版收藏级的,价值不菲,但直正懂的人并不多。豪华版摩托车的价位,不是爱好者,真的是视若无睹。如果题主认为是这方面出了问题,只能说你遇到了注意细节,但不懂细节的人。
题主的判断也有可能有误差,也许竞标不成功的原因,和开摩托车戴手表,开汽车,根本没有关系。可能会另有原因。
不过现实社会,以外表,以穿戴,以代步工具论实力,以财富断能力,确实就是这么现实。实话实说!
一己之见。谢邀!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现实中有例子吗
咋不上百度找
1、洗马桶的少女 一个少女到东京帝国酒店做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上司对她工作质量的要求特别高: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 一位先辈看到她的犹豫态度,不声不响地为她做了示范,当他把马桶洗得光洁如新时,他竟然从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辈对工作的态度,使她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从此她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并踏上了成功之路。 此后,野田圣子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她曾多次喝过自己擦洗过后的马桶里装的水。1987年,野田圣子当选为歧阜县议会议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县议员。1998年7月担任第一次小渊惠三内阁的邮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轻的阁员。 2、宗庆后——一个矿泉水瓶盖有几个齿?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瓶盖上会有几个齿。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宗庆后。知道宗庆后的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有喝过他的产品——娃哈哈。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做过15年的农场农民,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短短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创业、关于娃哈哈团队、关于民族品牌铸造……在问了若干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后,主持人忽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 四圈。宗庆后想都没想,回答道。主持人数了数,果然是四圈。 第二个问题,“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 八道。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数了数,只有六道啊。宗庆后笑着告诉她,上面还有两道。 两个问题都没有难倒宗庆后,主持人不甘心。她拧开矿泉水瓶,看着手中的瓶盖,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们,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 观众都诧异地看着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多人赶到电视录制现场,就是为了一睹传奇人物的风采,有的人还准备了很多问题,向宗庆后现场讨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将宝贵的时间,拿来问这样一个无聊问题。 宗庆后微笑地看着主持人,说,“你观察得很仔细,问题很刁钻。我告诉你,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盖上,一般有18个齿。”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个你也知道?我来数数。”主持人数了一遍,真是18个。又数了一遍,还是18个。主持人站起来,做最后的节目总结,“关于财富的神话,总是让人充满好奇。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家的企业家,管理着几十家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开发生产了几十个品种的饮料产品,每日需要决断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可是,他连他的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们恍然大悟,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成一瓶矿泉水的话,你知道你的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吗?宗庆后知道,你也应该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话。 3、张瑞敏——小事当作大事做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很叫响了,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啊,张瑞敏入主海尔后制定的第一条制度竟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 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4、马蹄钉的故事——英国国王理查三世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 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这是个著名的英国民谣,其中提到的故事在历史上曾真实地发生过。 那是在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要面临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战斗开始之前,国王让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爱的战马。马夫立即找到铁匠,吩咐他快点给马掌钉上马蹄铁。铁匠先钉了三个马掌,在钉第四个时发现还缺了一个钉子,马掌当然不牢固。马夫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国王,眼看战斗即将开始,国王根本就来不得及在意这第四个马蹄铁,就匆匆赶回战场了。 战场上,国王骑着马领着他的士兵冲锋陷阵,左突右奔,英勇杀敌。突然间,一只马蹄铁脱落了,战马仰身跌翻在地,国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没等他再次抓住缰绳,那匹惊恐的畜牲就跳起来逃走了。一见国王倒下,士兵们就自顾自地逃命去了,整支军队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一败涂地。敌军趁机反击,并在战斗中俘虏了国王。国王此时才意识到那颗钉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钉子,马蹄钉,我的国家就倾覆在这颗马蹄钉上!”这场战役就是波斯沃斯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个英国。 修行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念松懈,因果循环。 5、吕元膺——以小见大说诚信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6、福特面试的故事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洲引起一场龙卷风。 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熬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 那时侯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他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也有与福特相似的惊喜。他多次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最终能够签单的原因,仅仅是他在去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随手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扔进了了垃圾桶。总经理对他说:“我(透过窗户玻璃)观察了一个上午,看看哪个员工会把废纸捡起来,没有想到是你。”而在这次见面总经理之前,他还被“晾”了3个多小时,并且有多家同行在竞争这个大客户。 福特和业务员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的积极态度,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上,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出发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7、阿基勃特——每桶四美元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8、从小事做起的王永庆 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细节决定成败”与和“大丈夫不拘小节”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二者本就是不同的概念。下面从辩证法角度对二者加以辩析。
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叫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细节决定成败"中对细节的处理在影响成败前是次要矛盾,但随着条件的转化,对细节的处理结果成了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对细节的处理也就转化为影响成败的主要矛盾。
"大丈夫不拘小节"中的小节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大丈夫所拘的大节"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由此可以得出二者并不矛盾之结论。
“细节决定成败”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矛盾吗
要做大事,首先要不拘小节和注重细节,这句话表面上是矛盾,实际不冲突。我理解为:为人做大事在做事为人时不去计较小的错误或小的出入及得失;在做方案或计划某一项事的时候,要面面考虑细致周全,就象首先交份保证金样预算到位。一一一谢谢!
如何理解细节决定成败有哪些事例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
所有事物(事情)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特别是现阶段这个社会,一个事情的成败由诸多因素组成,比如运气,努力,投入成本,时间周期,技术力量等等。
而细节的把控只是其中一项而已,甚至算不上决定因素,至于这句话(这碗鸡汤)的由来应该起源于工业革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工业时代。总所周知,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而工业的高度发达就产生了越来越严密的标准化,而标准化的精髓就是——细节把控。
现阶段其实处于信息时代中期,这个时代与工业时代有了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标准的百花齐放,重要的不是大家都遵循一个标准,而是都在和时间赛跑——看谁最先跑到风口上去。
第一个站在风口的,是头猪都能飞起来。
猪,是不需要注意细节的。
当然,任何一件事情把细节把控好,成功的几率肯定大于不注重细节。关键是看你走的是那种路线和选择方向。造导弹的,一颗螺丝有几条螺纹都会标志出来,而做某些互联网项目,其实你需要注册一个域名而已。
如何看待“选择大于努力,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
选择大于努力,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人生的感悟。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梦想照亮人生。
为什么说选择大于努力呢?这里的选择当然是指正确的选择,就是说不要盲目的努力,盲目的努力会浪费时间,不如在选择时慎重考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会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选择错误了,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达到快乐和幸福,因为是战略的错误,所以必须做好正确的选择,然后不断努力才是成功的前提。
细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不起眼的。只要注重了细节,想做的事情就有可能成功。想成就大的事情就必须注重细节,如果疏忽了细节,那就必将失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则报道:一个考察队去朱穆拉玛峰考察,只因走的时候少带了一根针,结果全军覆没。为什么呢?在到达高峰的时候,液化气灶盘上的气孔,被大量湿气结的冰冻住,忘了带一根针,没有针去投,就不能做饭,结果一队人二十几个就这样被饿被冻全部死亡,无一生还。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把握好:选择大于努,细节决定成败!
,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也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到底哪句话才是对的呢
我当副职领导的时候,有一次带班外出异地培训。在培训班中有一位上级的带班大领导。本来那次异地培训,开饭的时候我们是要搞“忆苦思甜”餐的,100个人我只给了接班方500块钱,希望他们做得越苦越好,让这帮满脑服肠的人也尝尝苦。
谁知,开饭的时候,他们搞上来的是大鱼大肉,有鸡有鸭还有大肘子,还有当时的美酒!
累了一天,学员们见到美食是狼吞虎咽!
带班的大领导脸都绿了,责问我:“犁子同志!不是说好了带出来搞异地培训,是要搞忆苦思甜餐的吗?!你怎么搞的?当们先辈们吃的就是这些吗?!”
“我也不知道啊!我跟他们说了,搞一点野菜,一点南瓜汤,再来一点地瓜之类的,交待了,不能有一点肉星的!,而且,我只给他们500块钱的伙食费。”我说。
可是,当地的领导却连连说:“咳!你们大领导也不容易来一次,我们哪能不招待好一点呢!”
带队大领导大怒:“犁子,你太宏观了!只跟基层的同志说要搞忆苦餐,你不给他们固定的菜单,只允许他们上这些菜,他们见到我来,能不上好菜吗!菜搞多了不仅不给钱,还要罚他们。你这样搞,我们这还是忆苦思甜吗?”
当地领导急忙解围:“咳!犁子同志也是忙,没有交待我们清楚。我们也没有注意到,不拘小节,不拘小节!菜都上了,先吃,下不为例,下不为列!”
领导还是怒气冲冲:“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是要体验艰苦奋斗岁月的,你却搞成这样大吃大喝的,可见你们平时就不把有关规定放在眼里!”
当时我就在想,领导一会儿说“不拘小节”,一会儿说“细节决定成败”,什么是“不拘小节”?什么是“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小节”和“细节”一样吗?
回来以后,我查字典,才发现,“不拘小节”的“节”字,指的是过错。也就是办大事的人,不要太在乎一些小过错,不要抓住过程中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不放,不要抓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对做大事的人来说,确实应该是这样子,要“不拘小节”。你如果太在意小环节,而小节太多了,那你的精力就分散了,就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全局上、战略上,就看不清方向。
而“细节决定成败”中的“节”,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节,指的是影响整体的关键部位。就如马蹄上的一颗螺钉。
西方曾经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以前有个国王要出去打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仗,于是就命令马夫给他的马换马掌。马夫缺少一个马蹄钉,但是又一时找不到,就没有钉上去。国王骑着缺少了一颗马钉的马出征了。
在拼杀的过程中,这匹马它的蹄子就掉下来了,马就摔倒了。敌人冲刺过来,把国王杀死了,这个国家就此灭亡。
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典型故事。
在这里,我们来讨论题主的问题:到底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呢?还是“细节决定成败”对?
犁子认为,这两句话都对。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是对大领导而言的。成大事者,指的是大领导者。大领导就要不拘小节。如果大领导纠结于小节,那必然淹没在繁杂的小事中,看不清大局,拿不定方向,这是要出大事的!
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是对中层领导说的。中层领导是执行者,他的任务就是在大领导已经确定了方向的情况下,努力带领团队完成既定的目标,所以他必须注意细节。如果他不注重细节,就如那位马夫一样:丢失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由细节引起的连锁反应,这种以小见大、从小成大,在中国的典故中太多了!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等等。
在一个组织里,必须分工明确,大领导必须不拘小节,中层领导必须注重细节!
这两者,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它们还是对立的统一体!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是“细节决定命运”
谢谢!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是细节决定命运?
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细节决定命运。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我非常赞同。
成大事者因为小节问题,丧失了自己奋斗目标的决心和信心,那就太不值得了。人的品位,人的格局决定一切。
毛泽东主席说过,“在战略问题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句话的含义是,要从全局层面上树立必胜的信念。而在具体的作战部署上应该小心谨慎,审慎决策。
古人的千里大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
千里大堤,会因小小的蚁穴而崩塌,百尺大的屋子,可能因为烟囱冒出的火星而被烧毁。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失误。
古人的语言,结合现在的事业永不过时,不听古教训,遇事也遭罪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