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怎样能得高分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大致可分为三类:
1.记叙文、散文、小说;
2.说明文;
3.议论文。
各省市考查不一,大部分省市会考查其中的两种,但是第一类是必考的,尤其是其中叙事记人类记叙文考到的频率很高,所以,初三应重点掌握记叙文阅读理解的相关方法、思路。
不管哪种类型的文章阅读理解,要想拿高分,都需要先阅读文本,弄懂文章表达的中心;再仔细审题,弄清考点和答题思路;最后组织好语言,表达要尽量准确简洁。
下面小编以河南中考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这三类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和答题思路。
一、记叙文阅读:
材料均来自课外,以文质兼美的时文或当代名家作品为主,侧重对饱含人生哲理、富有时代气息的记人叙事作品进行考查。一般15——16分。
高频考点、题型及思路:
1.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审清题目要求,如答案应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一般几分就是几点),应紧扣什么内容。可用“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模式概括。
2.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蕴涵感情哲理、句式等角度思考。如明显运用了比喻修辞,可用“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赏析词语的思路和句子类似。
3.语段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首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环境渲染,奠定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4.分析写作手法——常从表现方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方面考查。可以“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为思路。
5.标题作用——从本义、修辞义、双关义、象征意义、线索、内容、情感等角度考虑。
6.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XX是一个......的人(身份定位),从文中......(具体事例、场景、细节)中看出。
7.补写等拓展延伸类——紧扣中心,注意人物形象特点,调动想象。
二、议论文阅读:
选文侧重具有人文性和对学习生活有引导意义的文章,注重对学生人格修养、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塑造。一般占11——12分。
1.中心论点——看题目、开头、结尾;看关键词句;自己提炼概括。注意和论题的区别,论题只是议论的话题,论点需清晰、完整的表明作者的看法和态度。
2.特殊句段的作用——开头段一般提出中心论点,或由某事例引出,或引用名言引出,它们同时又可以作为论据证明论点。中间段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段一般是总结深化论点,提出号召希望,启发人们思考等。
3.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举......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道理论证:阐述......道理,深入透彻地论证了......观点;对比论证:将......与......对比,突出强调了........观点;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
4.论证思路——其实就是论证的层次。“首先,通过......引出中心论点;接着,通过......等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强调.......”
5.主观探究——要和文章的观点保持一致,要紧扣材料,可利用文中关键词句;联系生活,条理清晰。
三、说明文阅读:
河南中考,说明文与议论文往往轮流出。选文侧重与社会时事热点、科技新成果、生活常识等相关的文章。一般占11——12分。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看题目,看开头结尾,看关键词句。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举.....实例,具体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事物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作引用:引用说明......名言、格言、谚语、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题型有: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能否删去?
思路:(1)表态(一般是不能删)。(2)定性,分析这个词是表示什么的,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总之,要想提高初三语文阅读理解的成绩,一要读懂文本,把握中心;二要明确考点,把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与方法;三要层次清晰、简明扼要地准确表达,语言要规范。
孩子上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不行,有什么有效的补习方法吗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阅读理解和作文不好是因为平时没有大量的阅读,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再从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来说,孩子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阅读,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分数呢?
初一语文相对简单,重要的一点就是考察课本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积累,这些是对于基础知识和文言文方面来说。
具体的阅读理解其实很简单,他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不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掌握基础的知识,然后根据答题技巧,阅读理解分数一定可以提高。作文的话,他其实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去积累,有事别人的一句话,一句广告词,或者是一句名言警句,只要你用心将他记在心里,变成自己的东西,考试的时候就不怕没素材可用。
总之,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语文不过如此,提高分数很简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到高中还能用吗有何区别
能用。
我初中毕业的学生,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老师,你教我们的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我们都还在用。我说,一样吗?他们说差不多。有些考到差一点的学校,语文老师不怎么归类,也不怎么指导。于是,学生就把初三时,我们归类好的答题笔记本拿出来,像葵花宝典一样,宝贵着呢,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吃老本。
我儿子今年高考,我也看了一下高考阅读理解题,那些选择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相通的。例如铺垫、象征、设置悬念、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渲染气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埋设伏笔等等,都是相通的。有些主观题的答题也差不多相同,例如,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考查的点差不多,有些时候文学色彩会更多一些,意蕴会分析的更深一点。
还有一些考得会更难,例如插叙。在我们初中,比较简单,往往考查某一段或几段插入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会教学生先概括插入的内容要点,然后按照下面的作用去具体分析这些段落的作用:交代了……背景,描写了……环境,表现了某某人的什么性格特点或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主旨,解释了什么什么,跟什么内容作对比,对上文设置的什么悬念进行释疑等等。
而高中,它的插叙的考查就不是针对某个点,而是说:“文章一会儿现实,一会儿回忆,这样的时空交差叙述,有什么好处?”这就考的是文学创作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是理解局部的内容作用问题,着眼点更高,需要的文学理解力更强,答题技巧也跟初中不一样。
总之,有用,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它立足点更高,更高,能力要求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