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唐诗三百首和诗经三百首,哪一个更有研究价值
《诗经》更具有研究价值。
首先: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发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从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来看,诗经反映的是距2500多年前人类生产、生活、狩猎等诸多社会活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是唐诗所没有的。
其次:
先秦时期,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极为稀少,流传下来的一部诗经,显得弥足珍贵。反观唐诗,是1200多年前发生的,中国历史进入唐朝后,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相对来说已经较为丰富,从研究价值来说,不及诗经。
最后:
《诗经》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狩猎等诸多活动,还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华夏早期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对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什么暧昧到极致的诗词,可以分享一下吗
对“暧昧”这个词,有书君个人理解,应该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的,只可意会、不可明说的感情吧。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情感的世界里,含蓄地吐露心声,有时候,比直截了当地表白,更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这里,有书君想和大家分享唐朝女皇武则天一首暧昧到极致的诗词《如意娘》,以及它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话说武媚娘作为唐太宗朝的才人,始终得不到皇上的恩宠。
在唐太宗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颇有心机的武媚娘,早就暗度陈仓,与当时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了。
这李治本就是性格软弱之人,有很强的恋母情结。面对御姐类型的武媚娘的诱惑,更是毫无免疫力。两人躲过老皇帝的目光,偷偷的滚到了一起。
及至唐太宗驾崩,李治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按照惯例,作为先皇的妃子,武媚娘被送进了感业寺。她原本指望着李治能救她于苦海,让她早日回到宫中,独占荣宠。
不料,这一等,就是四年。
一开始,新皇帝还对她心心念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政务的繁忙,再加上后宫佳丽三千,也就慢慢的淡忘了这个曾经让他恋恋不舍的女子。
作为曾经能驯服烈马的女中豪杰,武则天可不愿意像寻常女子那样,伴着青灯、佛经,消耗完自己的青春。在尼姑庵里终老,这是她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是她也明白,自古帝王多薄情,既然李治可以喜欢她,自然也可以喜欢上别的女人。
她该怎么办呢?愁肠百转间,面对着暮春的景色,感叹着流光的飞逝,武则天的内心充满了悲凉与不安。
忽然,她心中有了主意。她知道皇帝是个优柔寡断、容易心软的人,不如把相思之情倾诉于纸上,或许能重新吸引回他的关注。
于是,百感交集中,武媚娘提笔,一首《如意娘》一蹴而就。
“看朱成碧思纷纷”,首句就相当的暧昧,赋比兴兼具。
表面上看,是说春天的时光就要过完了,曾经的姹紫嫣红,纷纷离开枝头,而绿荫却越来越浓了。
实则,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正因为我一心牵挂着皇上,神不守舍的,才会目光迷离,将红的也看成是绿的。心境怎么也不能静下来。
更深层的意思,是想表明:可怜我一个弱女子,孤单一人,没有人扶持。正如红花失去了绿叶的相扶,不能长久。暗喻自己命运的不幸。
“朱”和“碧”,强烈的色彩反差,构成了视觉和情感上的强烈对比和冲击。虽然是暮春时节,但眼前的绿意,却让人的心中倒添凉意。
“憔悴支离为忆君”,从外表写到内心,似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
虽然,我被遗弃在这里,但我却不敢有丝毫的埋怨。只是默默地祈祷,希望有一天能与陛下重逢。
这两句诗,显得无比的落寞与哀怨,道尽了一个思妇内心无限的凄凉与牵挂,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含有几分的决然,又有几分的高傲,也有一点小小的乞求。
你相信我对你的感情吗?如果你还对我的一片真情表示怀疑的话,那尽管来打开我的箱子,我因为思念留下的泪水,把石榴裙都染得斑斑泪痕,洗刷不掉了呢。
说相思,却不直言相思,而是从“看朱成碧”,“憔悴支离”,乃至到泪迹斑斑的裙子上,侧面反映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样暧昧的倾诉,反而能将情感渲染得愈加的浓烈。
所以,当看到这首诗时,多情皇帝李治一颗柔软的心一下子被打动了,他不禁也流下了眼泪。
他觉得,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连一位弱女子也保护不了吗?于是,皇帝终于排除了万难,迎接武则天回宫。
不得不说,武则天是个心机极深的女子。
她明白皇帝的软肋所在。所以,一首暧昧的诗,便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她扭转人生的命运走向。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